課例研究:教室內「靜悄悄的革命」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推進學校落實高中新課程方案和標準②

隨著最新一輪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修訂,以核心素養為主線的教學變革亟待實現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根本轉型。然而,教學變革與課堂轉型可以藉助何種工具展開?

最近十年,在由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TIMSS(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等國際大規模測驗所引領的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全球性運動中,課例研究改進教師課堂教學的卓越效能,備受世界各國矚目。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將其視為教學變革的強大工具予以重視。一些教育改革研究專家也強調,課堂層面最有效的改革方式所採用的模式應當是:作為合作學習共同體的教師小組,聚焦於日常教學的改進,即課例研究模式。顯然,課例研究作為引領教學變革的基本方法論有待給予足夠的重視。

世界範圍內對課例研究的關注,始於對「遠離教學的變革運動」的反思。藉助TIMSS等國際課堂比較研究,研究者發現,各國在推進教學變革時所採取的路徑存在重要差異。以美國為例,普遍的教育變革運動往往避免直接聚焦於教學,即使是專門針對教師教學實踐改善的努力,比如國家數學教師委員會(NCTM)旨在改進數學課堂教學的努力也通常採取如下變革路徑:專家們被召集起來回顧該專業的研究和經驗,形成變革的建議,而後這些建議被寫入文件(如數學教學專業標準)並獲得廣泛的傳播。這種「研究、開發與傳播」的變革模式通常被稱為「遠離教學的變革運動」,因為它人為製造了理論與實踐、研究者與教師之間的分離與鴻溝,這種「排斥教師的」變革模式,導致變革的願景在教育實踐情境中,很難被理想地付諸實施。

不同於美國,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東亞國家採取了極為不同的變革機制。這些國家賦予教師課堂實踐改進的首要責任,通過課例研究建構了一個持續的、漸進的實施教學改進的系統。參與校本專業發展小組的課例研究活動被認為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一旦開始教學生涯,教師也就開始了課例研究這一課堂本位的專業發展活動。在課例研究中,教師小組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從幾個月到一年不等)定期碰面,共同設計、實施、檢討和改進一個或幾個「研究課」。相對於美國「遠離教學的變革運動」,這樣的教學變革被稱為「在教學中的變革運動」。

「遠離教學的變革運動」秉承教學作為一種單一技能的觀點,從而忽略了教學作為一種文化活動的事實。倘若是一種非文化的活動,教師通過研究書面建議和記憶教學技能來學習教學,或許會有預期的效果。

實際上,教學是一種文化活動,其展開依賴於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所形成的關於學科、關於學生是怎樣學習的以及關於教師在課堂上應當扮演的角色等的傳統信念和假設。即使教師在課堂中實施了各類文件所宣稱的「好的教學」的特徵,但多數情況下,這些教學特徵由於缺乏指引很容易被誤解,教師事實上只是以膚淺的方式,使教學與文件中的建議保持一致。更何況,文化變革總是緩慢的,我們總有「持續的變革,但卻少有真正的改變」這類感覺,因此單憑教師是否執行改革文件中的建議作為變革是否成功的標準,是以手段代替目的的做法,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改革的建議可能使教學的質量更糟糕。當把注意力轉向追求自己的教學活動與「好的教學」的特徵相一致時,教師的努力往往遠離了學生學習的重要目標。顯然,單純地依靠教師執行改革文件的建議實現教學改進是困難的,教學改進還需要其他的支撐條件。

21世紀興起的「優質教學」(quality teaching)的觀點支持了這一結論。優質教學認為教師品質與教學品質不能畫等號,想讓學生的學習品質又好又成功,必須有四個條件來配合:(1)學習者的意願和努力;(2)教學和學習的社會性支持;(3)教學與學習的機會;(4)良好教學。很明顯,縱使是進行良好教學的好教師,沒有其他條件的支撐也很難使學生成功地實現學習目標。所以,在「遠離教學的變革運動」中,那種認為只要招募優秀的教師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實現教學改進的願望過於理想化了。

真實的問題存在於教學之中,而不是教師身上,存在於幫助教師改進他們教學可獲得資源缺乏的情況。因而,教學變革的著力點要從「教師專業化」轉向「教學專業化」。專業並非由證書和文憑所創造,而是由專業知識、改進專業知識的機制,和由專業成員改進他們實踐的真實期望共同創造的實體性存在。解決教學改進問題的焦點,不是對教師的專業化擔憂,而是找到一種能夠發展教師專業知識和提供教師學習如何教學的機會的機制。很明顯,我國廣泛踐行的課例研究即是這樣一種機制。從這個意義上說,課例研究從一開始就是作為教學變革的方法論獲得推展的。

學校內外的社會與文化正在經歷急劇的變革,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以課例研究為抓手,引發一場教室內教與學的「靜悄悄的革命」。(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8年02月28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吳雨蓉張蕊:靜悄悄的革命 構建「學習共同體」
    教室座位在變化,教學設計理念在改變,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在提高。作為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學學習共同體建設研究項目」A類項目校,一場靜悄悄的教育改革正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學發生著。
  • 《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傳統,特有的教育方式,對於日本我是沒太多好感的,但是《靜悄悄的革命》讓我結識了佐藤學這位教育界的大師,其實全世界好的東西都很相似,教育也一樣。佐藤學說「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裡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而革命,是支持每一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教育這一事業的人性魅力何在?怎樣把學校變成「學習的共同體」?怎樣創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學校如何實際而有效地幫助教師成長?
  • 人工智慧將推動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發生新的革命
    文章題目有點繞,但是確實是我最近學習佐藤學關於學習共同體相關資料並親臨佐藤學在北京一些項目學校的研究行動而產生的想法。人工智慧能夠推進佐藤學關於教室裡靜悄悄的革命產生哪些革命性變化呢?教室裡的座位採用凹字型是比較利於開展小組學習的,小組學習的人數以四人為宜。現在的小組學習就是老師發布一個學習任務,或者學生產生了一個問題,立即原地組織四人小組學習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人工智慧參與的未來教育,學生任何一個學習情況都會留下痕跡。學習共同體將變得可選擇,更靈活。
  • 讀書筆記大全:靜悄悄的革命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靜悄悄的革命讀書筆記 2013-08-21 16:21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農村產權改革: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農村產權改革: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方志權博士在復旦大學的講演  作者:方志權 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現為市委農辦研究室主任、市農委政策法規處處長。主要研究領域為都市農業、農村經濟、「三農」政策法規。主持和參與20多項國際和省部級重大決策諮詢課題,多項研究成果獲得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研究成果獎一、二、三等獎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著作獎、論文獎。主要代表著作有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民利益保護研究》、《城市化進程與都市農業》、《黃浦江畔的「三農」調查》、《新編「三農」政策法規知識讀本》等。
  • 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位子學對注意力的心理暗示
    昨天開始重讀國際著名課程專家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在第一章「教室裡的風景」裡提到教師、學生、教材之間如何更好地融合做了幾個方面的詮釋,就我理解,其背後的還有一個深層次的意義:位子學對於促進注意力的原理——能更好地融合與浸潤三者之間的關係,並相互帶動與影響。
  • 合川:「群文閱讀」讓語文課堂靜悄悄的革命不再靜默
    原標題:合川:「群文閱讀」讓語文課堂靜悄悄的革命不再靜默 師生共同感受「群文閱讀」的魅力 通訊員 陶發明 攝教師精彩的課堂展示 通訊員 陶發明 攝  華龍網訊(通訊員 陶發明)為了進一步深化合川區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工作,更好地落實升級關於 「倡導全民閱讀」 和打造「卓越課堂」的精神,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科研手段,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4月29日上午,在合川區雙鳳鎮中心完小召開了「合川區第二輪閱讀課題研究匯報會」。
  • 靜悄悄的革命,這才是學校改革的正確打開方式
    佐藤學, 作為"付諸行動的研究者",他遍訪日本全國各地學校,深入課堂,與教師一同研究教學,倡導創建"學習共同體"。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他著重論述了在學校教學改革中如何通過各種對話來構築學習共同體。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對話」這一行為進行闡述。
  • 課例研究,我們在路上
    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對課堂教學進行量化評估,2020年12月22日下午,崔曼曼名師工作室在皋城小學會議室,召開了課例研究第二次會議。課例研究,指的是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後所進行的種種研究活動,體現的是「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此次課例研究,是工作室開展的長期研修工作。第一次的工作會議,確定了課例研究的主題、目標和人員安排等。本次會議就課例研究的各項任務進行了具體的學習、討論 。
  • 集團隊智慧,促課例研究——弋江鎮第一小學數學課例研究活動
    弋陽一小邵小文老師課例研究,是指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後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上課人員與他的同伴、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對話、討論。課例是關於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2020年12月11日,弋江鎮第一小學數學課例研究活動在多媒體舉行,課例活動由馬建文老師執教,執教內容《合理的安排時間》,分為四個小組分析研究1.問題設計觀察組2.課堂評價觀察組3.課堂提問時機觀察組
  • 陳連林:學校改革是「靜悄悄的革命」
    我以為,任何學校的變革都要力避簡單粗暴的、靈感式的、經驗式的所謂"革命"。尊重個性、尊重多元、尊重規律是前提;整體設計、重點突破是方式;共同參與、集體智慧是保障。借用日本教育家佐藤學先生的說法:學校變革是"靜悄悄的革命"。
  • 指向區域教育生態重構的課例研究行動樣式
    課例研究行動始終以課堂轉型為核心,保障每一位學生的高品質學習權,研究真實學習的發生,讓教育局長、基教股股長、教研室主任、校長和老師們共同開展教學現場的實證研究,從而整體推進區域基礎教育方式轉型、教師成長方式轉型、教育教學評價方式轉型、學校管理方式和教育行政管理方式轉型。
  • 陳向明 | 跨界課例研究中的教師學習
    「課例研究」被認為是改進教師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學業進步的一個有效途徑,但仍舊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幹預嚴重,頻繁組織教師做課比賽和排名,業績與教師晉升掛鈎,過於重視教師外顯的展演性業績,忽略了教師發展的內生動力以及實踐性知識的發掘和傳承。其次,課例研究的關注點停留在技能和行為表面,對深層次的學習機制和公平參與等問題缺乏深入探討。
  • 孫立平: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已發生 逼迫中國進行改革
    「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已經發生,最簡單的政府感嘆的隊伍不好帶,老百姓不好管了,政府說的這些話,老百姓也不信了。這就是逼迫中國進行變化的真正的動力。現在我們沒有辦法希望走到這個東西的前面,但是無論如何要對這樣的危機和矛盾作出反映,這個反映的過程就是我們改變的過程,就是改革的過程。」
  • 榆林市綏德縣江德小學王玉娥:《靜悄悄的革命》給我的三點啟示丨...
    的確是這樣,恰如本學期我拜讀的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就為我的心靈田地播種下了智慧的種子,讓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讀中感受其中蘊含的智慧與力量。網絡照片啟示一:珍惜機會,用公開課磨礪自己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總覺得上公開課是一種折磨,生怕出醜,所以學校每次來上級檢查時,我的內心就惶恐不安。
  • 靜悄悄的革命——《時代》周刊中國觀察30年
    86年裡,尤其在過去的30年的歷程中,就像它自己曾經發表的一篇關於中國的報導《靜悄悄的革命》(Quiet Revolution)一樣,《時代》周刊的中國報導,靜悄悄地革命了。數據化《時代》周刊的中國在《時代》周刊的資料庫中搜索可以發現,截至2009年3月2日的86年來,共有20013篇報導提到了中國。
  • 數值天氣預報:靜悄悄的革命
    摘要數值天氣預報的進步代表著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因為這些進步源自多年來科學知識和進步的不斷積累。除少數個例外,其與基礎物理學的突破並沒有關係。然而,數值天氣預報在物理學各大領域的影響卻無處不在。通過對物理過程的認知、數值模式的開發、觀測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機的應用,可預期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全球天氣氣候模擬的前景:空間解析度達1公裡以下的全球對流解析模擬;完全耦合大氣—陸面—海洋—海水的模式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