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所說「雲南第一古石」是指那一塊碑?

2020-12-11 丙甲書畫

1901年,在雲南昭通發現了一塊石頭,洗去泥土,石頭上有字,看來這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經專家學者考證,確實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是漢朝時期的一塊碑石。碑石記述了一個叫孟孝琚的人的生平,所以,這塊碑石就稱為《孟孝琚碑》。

此碑一出,大有石破天驚的氣勢。

關注這塊碑石的人有梁啓超、羅振玉、袁嘉穀、黃膺、趙藩、楊守敬、方樹梅、李根源、王仁俊、由雲龍等人。看來這塊石碑確實不簡單。

那麼,此碑如何不簡單呢?

一、梁啓超的斷語之一

中國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梁啓超說:「爨龍顏碑,文達謂為雲南第一古石。自孟琁碑出土後,此又膛乎後也。」

梁先生的意思是,原來以為大小爨碑的書法意義為雲南第一古碑。自《孟孝琚碑》出土後,大小爨碑應排在《孟孝琚碑》之後了。

二、梁啓超斷語之二。

梁啓超說:「滇南所出兩碑,爨龍顏全用方筆,足破北方南圓之陋見,此碑可證漢隸遞嬗痕跡,皆知與書學有關」。

梁先生的意思是,過去的觀點都是北方用方筆、南方用圓筆。雲南出現的《孟孝琚碑》和爨碑,全部用的都是方筆,這完全打破了「北方南圓」的觀點。

接下來的話就更重要了,此碑可以證明漢朝隸書向今隸的演變,是隸書變化的證據。

梁啓超先生的斷語,為《孟孝琚碑》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下了定義。從此,《孟孝琚碑》就被公認為雲南第一石。

三、趙藩的觀點。

中國近代學者、詩人、書法家趙藩說:「(漢《孟孝琚碑》)文辭書法皆東漢人矩度,」「結體方正,筆意圓勁。渾樸在篆隸間,乃古漢碑第一」。

趙藩的意思是,漢《孟孝琚碑》的內容和書法,都是東漢時的方法。(書法)結體方正,筆意圓勁,古樸渾厚在篆書與隸書之間,確實可以稱為漢碑第一。

四、方樹悔的觀點。

文獻學家、藏書家方樹梅說「是碑隸法圓渾。銘詞博大,決為當代老經師手筆,為海內漢碑第一」

方樹梅的意思是,漢《孟孝琚碑》用的是隸書的方法,風格成熟,內容宏大,今天的人怎麼寫得出來呢?確實是漢碑第一啊!

這便是漢《孟孝琚碑》成為第一石的由來。

當代書法家陳孝寧對漢《孟孝琚碑》的評價:「它沒有《石門頌》奔放,缺少西部的勁獷。也沒有《禮器碑》的典雅,少一點聖人之鄉的鐘鼓禮樂之氣。然而,《石門頌》缺少它的蘊藉,《禮器碑》缺少它的樸茂」。

總之,漢《孟孝琚碑》的發現,為中國書法發展史提供了新的內容。是漢代留存下來的一塊書法藝術之碑。

漢《孟孝琚碑》欣賞
漢《孟孝琚碑》書帖
漢《孟孝琚碑》欣賞

相關焦點

  • 雲南第一石不是《爨寶子》,而是這塊漢碑
    《孟孝琚碑》,又稱《孟孝踞殘碑》《孟琁殘碑》,全稱《漢嚴道君曾孫孟廣宗殘碑》,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在雲南昭通城外白泥井出土,出土時是雲南省唯一一塊漢代碑刻,號為雲南第一石
  • 河灘上一塊墊腳石,居然是清朝「大夫第」碑匾
    無錫江陰徐霞客鎮村民怎麼也不會料到,散落在村裡河沿灘的一塊被隨意搬動的墊腳石,居然是個清朝文物
  • 鄭韓故城發現一塊巨大尖石,專家經過研究說:它可是中華第一碑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比如秦始皇留下的封泰山碑,漢代的熹平石經碑和宋代的天文碑等等,它們不僅形式多樣,還有著不同的作用。那問題就來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石碑是什麼樣的呢?如果您對這一問題也感到好奇,那接下來必須要看完小編的揭秘: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河南新鄭市的雙洎河岸上,當地村民打井取水時,意外的挖出來幾處墓穴,後來經過當地博物館專家的勘察,確定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
  • 雲南企鶴樓——中西融合的古建築群
    石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雲南少有的幾個被稱為「文獻名邦」的縣區之一。 明洪武年間,明軍入滇戍墾,帶來了百業工匠,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據《石屏縣誌》記載,境內原有明清兩代寺觀93座,宗祠家廟191個、坊表10餘座,古民居、古建築隨處可見,石屏古城更是保留了較為完整集中的明清建築。2015年,石屏縣成為雲南唯一入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城市。
  • 雲南最完整的校園古建築群——石屏一中
    陳鶴亭是石屏當地人,清末進士,曾擔任黎元洪的秘書,後又先後擔任雲南省府內務司長、省財政司長、鹽運司長、個舊錫業公司總理、蒙自道尹等職務。但是他更為外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國第一條主權最為完整的民營鐵路——個碧石鐵路的總協理。
  • 雲南一塊壓豆腐的石板,竟隱藏著1400多年前的大秘密
    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雲南南寧(今雲南曲靖)出土了一塊巨大的墓碑,有一個成年男子那麼高(1.83米),因墓主名叫「爨寶子」,就被稱為「爨寶子碑」。然而,「爨寶子碑」被發現後,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後來更再度被棄荒野,埋入地下。
  • 一次說清楚 碑和帖
    那就是碑帖。說到碑帖,種類繁多,這裡要首先說明一點,那些東西都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內容多數是不足取的。還有書法作者的歷史,也應該分析研究,區別對待。今天講碑帖,是專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講的。碑與帖是兩種東西。今天社會上看到的黑紙白字都叫「帖」,一切習字範本都叫「字帖」。這樣叫慣了,也可以。實際上,其中有些是碑,不完全是帖。什麼叫碑?現在先談碑。
  • 一塊豆腐板變身國寶,《爨寶子碑》非楷非隸、亦楷亦隸
    研究中國書法從隸書向楷書演變的過程,少不了要欣賞素有「南碑瑰寶」之稱的《爨(cuàn)寶子碑》和 「神品第一」的《爨龍顏碑》。「二爨」皆出自中國雲南曲靖陸良地區,「二爨」因為尺寸大小不同分為大爨和小爨。
  • 一個1400多年前的大秘密,竟然藏在雲南一塊壓豆腐的石板上
    導語:一個1400多年前的大秘密,竟然藏在雲南一塊壓豆腐的石板上主體:我國文化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歷史,在如此長的歷史中,有些名人一直都被世人所知道,甚至他們的歷史輝煌到現在還被廣大人民所銘記可能你身邊的一個小石頭或者一塊磨豆腐的石板,就來自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不要害怕,不要惶恐。今天我給大家說的就是這麼一塊普普通通的石板,你知道它多牛逼的背景嗎?說出來你可不要害怕,它可是來自1400多年前!當時在1778年,雲南南寧,出土了一塊很大的墓碑。你知道他有多高嗎?他竟然比一個成年男子的高度還要高,也就是差不多1.83米。
  •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爨寶子碑》,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此碑與後來同出於雲南的《爨龍顏碑》合稱為「二爨」,因《爨寶子碑》的形制較小,故稱「小爨」。此碑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於雲南南寧城南70裡揚旗田。清鹹豐初,雲南知府鄧爾恆修南寧志採訪金石時將《爨寶子碑》移置於南寧縣城武侯祠,後移至曲靖城內的魁星閣前,1937年在曲靖第一中學建碑亭保護,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擴建為博物館。現存於曲靖一中校園爨亭內。
  • 棗莊有一座歷史悠久的中學,現在校園裡還有一塊七百年前畫像碑
    新中國成立以後,更為現名,是為棗莊市政府所辦的最早學府之一。在棗莊一中的綜合樓前,有一座歷史七百餘年的《孔子行教圖》畫像碑。畫像碑上部一角有殘,所幸圖畫保存完好,文字基本完整。畫像碑的一面繪畫為《曾子避席》,繪畫的上部有151字,第一字缺,第二字殘,其餘完好:□□沒而繪事衰,真跡少而臨本貴。
  • 《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之探幽
    河北元氏縣西北二十裡封龍山一帶(古常山郡),歷史悠久,文脈深厚,古籍記載此地先後立有六塊漢碑。除了列入漢隸一流名碑的《封龍山頌》、《祀三公山碑》外,還有《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八都神壇碑》。此文主要聊一聊帶有「三公山」名稱的三塊碑,按年代久遠排序,即《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
  • 佇立大禹陵四千年的這塊窆石 石上刻字已成謎
    《嘉慶一統志》說:「浙江紹興禹陵有窆石,形長橢圓,上有穿,傳為禹葬會稽時所遺。」唐告訴記者,傳說遠古時期先人下葬,要在地上挖好墓穴,用四塊相同的石頭分別放在墓穴的兩邊,再用繩索穿過石上打好的圓孔,一頭栓在棺木上,另一頭由人拉著緩緩地把棺木放入墓中,並推倒其中的三塊,只留一塊窆石在上面,以起到墓碑的作用。
  • 連江黃岐這個閩東最美的古村落 與海歡歌與石對話...
    然而,隨著村民生態意識的提高,傳統的捕撈業正在被鄉村旅遊業所代替。如今,這艘船舶似乎有了新的歷史使命,那就是承載著過去村民的期望,駛向通往未來的希望。每當夜晚下起小雨,總能聽見窗外瀝瀝淅淅的雨聲,不僅敲打著村裡的古石厝,也滴落在這艘古樸的漁船上,此時此刻,恰有「夜來江雨宿蓬船,臥聽淋鈴不忍眠」的感觸,縈繞在心頭。
  • 乾隆年間古石碑 距今279年
    唐李村內的三重古碑 記者王錚 攝  在長清區歸德鎮唐李村村委大院內,擺放著三塊古石碑,最早的一塊為1737年所立。村委大院內為何會有年代如此久遠的古石碑呢?原來,這是唐李村村委為讓村民們牢記歷史,將村中遺存的古石碑、盧故城東門石框門陳列在村委大院,供村民和參觀者欣賞。石碑記錄村落變遷「文革」期間遭到破壞  三塊石碑中年代最久遠的,當屬「乾隆二年」即1737年,豎立的一塊「李家莊牌甲永和碑」,距今已有279年。「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百姓親睦此之望也」雖經過歷史的衝刷,但石碑正面的文字仍依稀可見。
  • 泰山石敢當:一塊五字石碑,緣何被家家戶戶「藏」於牆壁之內?
    那歷史上真的有石敢當嗎?「石敢當」傳說在我國廣大農村,關於石敢當流傳著兩個傳說,都是講述石敢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以及為什麼石敢當可以闢邪。其中一則傳說,便是說這石敢當是泰山人,也就是山東泰山。這則故事被記錄在《泰山民間故事》中。
  • 古人所說的「束脩」指什麼?
    ( )A.典籍B.樂譜C.藥方D.巫術6、「蓴鱸之思」指的是?( )A.渴望隱居B.懷念故國C.思念家鄉D.牽掛戀人7、「摽梅之年」是說女子已到什麼年齡?( )A.茶壽B.白壽C.米壽D.喜壽9、「弄璋之喜」所指的喜事是?( )A.考試通過B.搬家C.生男孩D.升官10、八卦中的「巽」代表?
  • 這塊古碑上刻有1775個字,韓國人一個字不認識,為何說碑是他們的
    以下要談到的這塊古石碑,就是數千年文化更替的見證者,但近年來,卻有一個國家非說是他們的文化產物,並且多番進行索要,被我們嚴詞拒絕。在如今的吉林省集安市城東,有一塊高大端莊、通體黝黑的石碑---好太王碑,碑呈現方柱形、無碑額,整體未藉助任何外力,直接矗立一塊在花崗巖石板上。
  • 學寫小篆,為什麼不建議從《嶧山碑》開始
    我曾經給初學篆刻的朋友列過一套完整的篆書、隸書書法臨習課程表,其中《嶧山碑》被我詳細標明是:「實在找不到好的臨本時的替代品」,初學者很多不理解,跑來提問,我給的答案很簡單:《嶧山碑》不夠古。如果要詳細回答,卻說來話長,今天有時間,我們就回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