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2020-12-22 石不言齋

《爨寶子碑》,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此碑與後來同出於雲南的《爨龍顏碑》合稱為「二爨」,因《爨寶子碑》的形制較小,故稱「小爨」。

爨寶子碑拓

此碑立於東晉義熙元年(碑文稱「大亨四年」,即405年)。碑高183釐米,寬68釐米,厚21釐米。碑文13行,行30字,碑的下部有題名13行。此碑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於雲南南寧城南70裡揚旗田。清鹹豐初,雲南知府鄧爾恆修南寧志採訪金石時將《爨寶子碑》移置於南寧縣城武侯祠,後移至曲靖城內的魁星閣前,1937年在曲靖第一中學建碑亭保護,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擴建為博物館。現存於曲靖一中校園爨亭內。

一、《爨寶子碑》碑文的主要內容

爨為南中(今雲南全省、貴州西部、四川南部)大姓之一,始顯於蜀漢,興盛於晉。自三國東晉以來,爨氏長期住於古建寧(今雲南曲靖一帶),分為東爨和西爨。東爨以烏蠻為主,西爨以白蠻為主。

諸葛亮平定南中後,為長期穩定蜀國後方,有意識地扶植南中大姓,收其俊傑,如建寧爨習、朱提(今昭通)孟琰和孟獲等為官屬,因此以爨姓為代表的「四姓」(其餘三姓不詳或諸說不一)等大姓豪族,成為南中頗有勢力的統治集團。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孟氏、霍氏等大姓的衰落,爨氏成為南中最有勢力的大族。爨氏統治南中地區的時間很長,據方國瑜先生所列爨氏系表,自東晉爨璨取得統治地位時(330年)算起,到唐代爨崇道統治滅亡時(746年)為止,長達四百餘年。爨氏雖臣服於中央王朝,但地處邊陲,在南中地區,爨氏爵位基本上是世襲。

當年爨寶子任建寧太守時,正是爨氏統治南中的時期。《爨寶子碑》記述了爨寶子的家世、生平及政績。爨寶子,字寶子,建寧同樂(今曲靖陸良)人,生於東晉孝武帝太元五年(380年),卒於東晉元興二年(403年),僅活了23歲。他19歲便「弱冠稱仁」,就任建寧太守,同時世襲振武將軍一職。《爨寶子碑》在他去世兩年後,即東晉義熙元年(405年)立。碑文稱大亨四年,據元代胡三省注《資治通鑑》:「(402年)是年三月,元顯敗,復隆安年號,桓玄尋改曰大亨,玄篡,又改曰永始。元興之元改於是年正月,通鑑自是年迄義熙初元,皆不改元興之元,不與桓玄之篡,撥亂世之正也。」,「大亨」這個年號為東晉桓玄所改,僅用了幾個月,而爨氏遠在邊陲,並不知道,所以仍用大亨年號。

二、《爨寶子碑》的發現及歷來評價

據曲靖文化館退休職工劉鴻昌老人講述,《爨寶子碑》的發現頗具戲劇性。

清鹹豐二年(1778年),鄧爾恆任南寧知府,有一天,他偶然進入廚房,發現案板上的豆腐塊上竟然有字跡,仔細一看,居然是史書上所記載的《爨寶子碑》的字跡,於是趕忙問賣豆腐的人在哪裡,廚子說是個越州人,鄧爾恆很快追蹤調查到了越州揚旗田。做豆腐的是個農夫,告訴他說,有天吆牛去犁地,突然犁到塊石頭,把犁尖都犁斷了,他用鋤頭刨出來一看,原來是塊碑,就抬回去做壓豆腐的工具。鄧爾恆於是打賞了農夫,把碑搬回城裡。先請人精拓了數十張過過癮,然後以其精緻的小隸書題跋雕刻於上,又拓了一批,以備日後不時之需。隨後將碑置於城中武侯祠內加以保護。從此,跋前跋後全拓本得以流傳海內,《爨寶子碑》聲名鵲起。

《爨寶子碑》是著名的南碑之一。由於南朝沿襲晉制,故碑刻極少,而流傳下來的更是屈指可數,《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碑刻。《爨寶子碑》的書法在隸楷之間,體現了隸書向楷書過渡的一種風格,為漢字的演變和書法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歷來有著極高的評價和書法地位。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碑評第十八》評此碑「端樸若古佛之容」,同書《寶南第九》中說:「晉碑如《郛休》《爨寶子》二碑,樸厚古貌,奇姿百出,與魏碑之《靈廟》《鞠彥雲》皆在隸楷之間,可以考見變體源流。」

近代李根源評《爨寶子碑》:「下筆剛健如鐵,姿媚如神女」。

章士釗言:「欲以一種書跡囊括一代,似戛戛乎其難,誠如是也,則謂晉代有兩種書體,即王書與爨書同時並行,似不得諡為武斷。」

費聲騫在《古代碑帖鑑賞》中說:「學寫《張遷碑》一路的漢隸,參入《爨寶子碑》的用筆及結字,頓使字形具靈動逸縱之趣,可防結構流於僵木。」

《中國書法大詞典》稱之為「剛勁凝重,古樸奇巧。」

三、《爨寶子碑》的藝術特點

《爨寶子碑》的藝術特點主要反映在四個方面:

1.字態紛呈,古意盎然。《爨寶子碑》成碑於由隸書過渡到楷書階段,在此碑中,字態的變化反差很強烈,總起來說,是非隸非楷化,既有融篆意的,又有具隸法的,還有取楷法的,甚至還有草法的,如此豐富多彩的字態變化,給此碑書法帶來了勃勃的生機。

2、結體端樸,渾然天成。此碑結體古樸無華,點畫的組合毫無整飭之跡。縱觀全篇,字的收放聚散,都充溢著自然的情趣,緊斂收束有姿,恣縱放浪有態,突破了一般楷書所謂「布白平勻」的束縛,在古穆拙樸的氛圍中,不時地生發出天然的氣息。

3.取勢險夷,跌宕有致。此碑雖為楷書,但取勢非平板方鈍,而是險夷相濟,於不規整中求規整,其敢於造險之處,更是在漢魏碑群中所罕見的。此碑字體乍看都是歪歪扭扭,顯得重心不穩,但細細體會,卻又有其奧妙所在,因為它產生的美學效果,就是在字體中注入了動勢,通過局部的不平衡給整體的平衡增添了內在的支撐力,使字在反覆的倚側跌宕中,體現出渾厚的氣勢。

4.用筆倔強,巧拙互見。此碑用筆可謂方圓兼具,剛柔相濟。其中的方筆,多取之於隸法,長橫畫,大都以楷法起筆,隸法收筆,顯得方拙雄強。其中的圓筆,多得之於篆法,如有的轉折,沒有明顯的提按,而是用暗轉法,顯得圓渾嫵媚,風姿卓然。

四、臨習《爨寶子碑》的要點

1、一定的篆隸功力是寫好此碑的基礎。既然是非隸非楷化的字,因此不宜一入手就習此碑。只有先掌握了篆、隸筆法,才能從本源上去識其變化,把握其特點。須知僅以楷法,用側鋒圓熟的行筆來摹似其外貌,則勢必徒具軀殼或導致線條方板扁薄,不能從本質上去挹其雄強樸茂之姿。

2、要體現字中自然的情致,切忌過分的矯揉造作。在臨習中,一定要慘澹經營於漫不經意之中,對字的收放、大小、正側、險夷、輕重、盈虛等都要自然渾成,千萬不能為了突出字的拙趣,就刻意造作地誇大某個部分,造成極不舒適的彆扭。

3、抓住剛柔相濟的特點。要正確使用方圓、中側結合的運筆方法,要注意在緊斂收束與恣縱開拓的對比中,來強化結構的變異,力戒算子之鋪排,使點畫的組合在跌宕的運動中,產生奇特的姿態。行間字距的布局以疏朗為宜,這樣與凝重的結字相襯,則顯得更為協調得體。

李瑞清臨作
王遽常、李叔同臨作
經亨頤集爨寶子聯句
李松臨作
趙冷月臨作

相關焦點

  • 一塊豆腐板變身國寶,《爨寶子碑》非楷非隸、亦楷亦隸
    研究中國書法從隸書向楷書演變的過程,少不了要欣賞素有「南碑瑰寶」之稱的《爨(cuàn)寶子碑》和 「神品第一」的《爨龍顏碑》。「二爨」皆出自中國雲南曲靖陸良地區,「二爨」因為尺寸大小不同分為大爨和小爨。
  • 爨寶子的事跡得以重見天日,竟是因為這塊用來壓豆腐的石板!
    從古至今,歷經了很多世事的變遷,從前的原始時代茹毛飲血,到如今現代文明燈紅酒綠,滄海桑田,白雲蒼狗。在此期間,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為國家或是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也被人稱頌。但是有一些英雄並沒有被人們所知道,而是被歷史遺忘,埋沒在了人海裡。
  • 「趣聞」壓豆腐壓出國寶來
    鹹豐二年,曲靖知府鄧爾恆發現豆腐上有字跡,大為驚異,急忙派人找到賣豆腐的人購得這塊石碑,並將其運回府中,後置於城中武侯祠。當時,正是碑學大興的時代。所以,石碑一經發現,其怪誕的用筆,隨意的結體所表現出的古樸味道,立刻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清代漢學家阮元稱它為「滇中第一石」。
  • 不足一平尺,僅129字,比爨寶子還有風骨的竟是這通碑
    這說明到北魏後期,源賀一族已失去了宗姓的資格。 直懃也作直勤,是北魏皇族親王及其成員的稱謂。我們在「破多羅即賀多羅」一文中說,源賀原名破羌,後被太武帝改破為賀。此銘雲其鮮卑名為賀豆跋,可見「羌」為義譯,「豆跋」為音譯。可知豆跋在鮮卑語中為羌之義。源賀原姓禿髮,後改為源,宗室原姓拓跋,後改為元,源賀怎麼會是直勤即宗室呢?
  • 一次說清楚 碑和帖
    我們學碑,必須估計到當時刻手優劣,才不會上當。(這裡必須補充幾句:儘管有些碑版鐫手刻手不佳,由於它或多或少帶來幾分天趣,從另一個角度看,同樣可以作為我們學習的參考。近代書法家有參法《爨寶子碑》峻拔可喜者,便是一個例子。)什麼叫帖?帖,本來是指帛書,後來擴大範圍泛指一般筆札,包括書信及其他小件帛書和紙書。
  • 《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之探幽
    除了列入漢隸一流名碑的《封龍山頌》、《祀三公山碑》外,還有《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八都神壇碑》。此文主要聊一聊帶有「三公山」名稱的三塊碑,按年代久遠排序,即《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此三碑在《漢碑全集》(河南美術出版社 2006.8)俱已收錄。三碑之中,《祀三公山碑》最為重要。
  • 臺北故宮今起換展:《西狹頌》《好太王碑》裡的筆墨見真章
    本期展品將呈現從秦代至民國共計17件書畫作品,包括秦《詛楚文》、漢《三老碑》、漢《漢禮器碑》、漢仇靖《李翕碑》、宋葉夢鼎《呈舶管朝議札子》、元吳志淳《墨法四首》、清石濤《詩書畫三絕卷》、清翁方綱《摹華山碑》、清鄭孝胥《臨西狹頌》、清陳衡恪《臨爨寶子碑》等。
  • 賞析《碑》
    賞析《碑》02:18來自LearningYard學苑該小說視角獨特,引人入勝地呈現了主人公寧孝原不凡的人生際遇、曲折愛情和心路歷程,展現了抗戰到解放那個年代重慶人的苦樂悲歡、不屈不撓。碑作證,往昔那些用血淚譜就的旋律深入肺腑,在無法複製的悲壯裡,我們看到的是民族精神民族魂。「碑,豎石也。」王雨引用許慎《說文》對於「碑」字的字義解釋,作為他寧氏家族系列長篇小說。
  • 日本的文學碑和文學散步
    那隻兔子模樣的文學碑,很招兒童喜愛。為什麼是只兔子呢,原來泉鏡花幼年時其母說過「收集從你屬相數到七的東西會招來幸運」,結果數到七是兔,母親便送了他一隻水晶做的兔子,從此他一生喜愛兔子。 戰爭結束到1951年去世的六年間,她寫出了戰後日本普通百姓的悲慘生活,恢復了她的「波瀾萬丈」的寫作。她在多地放浪過,因此多地有其紀念館和文學碑。
  • 杜志勇:《封龍山頌》碑
    劉寶楠發現《封龍山頌》之後,不願任其掩蔽於荒山野外,便命人搬運到城中。這通漢碑「據今尺度,高五尺,寬二尺七寸一分,厚一尺四寸」,從高和寬來看,算不得巨製,但將近五十公分的厚度使《封龍山頌》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胖墩兒」(同處一山的《白石神君碑》等漢碑,厚度還不足二十公分),實在太重了,工人們抬起來吃力,遂將其鑿斷,從現存的早期拓本來看,此碑橫亙三條裂紋,有可能斷為四截(張彥生《善本碑帖錄》、高文《漢碑集釋》等認為斷為兩截)。
  • 雲南第一石不是《爨寶子》,而是這塊漢碑
    《孟孝琚碑》,又稱《孟孝踞殘碑》《孟琁殘碑》,全稱《漢嚴道君曾孫孟廣宗殘碑》,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在雲南昭通城外白泥井出土,出土時是雲南省唯一一塊漢代碑刻,號為雲南第一石
  • lol永恆星碑的未來 設計師分享星碑未來發展
    lol中前段時間上線的永恆星碑系統讓很多小夥伴很感興趣,這是一種全新的更加具有英雄特色的成就系統。近期lol官方也是跟大家分享了下未來星碑系統的發展方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顏真卿楷書第一碑
  • 【陝西文物覽】西安碑林——顏真卿名碑之多寶塔感應碑
    西安碑林收藏的顏真卿書碑有七通之多。多寶塔感應碑此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唐天寶十一載(752)立石,由岑勳撰文、徐浩題額、史華刊石、顏真卿楷書書丹。碑高285釐米,寬106釐米。碑額陰刻「大唐多寶塔感應碑」。碑陽刻文34行,滿行66字。碑陰為吳通微正書的《唐楚金禪師碑》。
  • 隸書學習必經之路,曹全碑入門,鮮于璜碑脫俗
    大部分書法初學者都會將曹全碑作為入門的書法字帖,學好隸書筆法,感受隸書的魅力,但是學到一定時間以後,就會進入瓶頸,發現自己的字越寫越俗,完全進行不下去了。書法專家介紹,這本《鮮于璜碑》非常適合這個階段的你。《鮮于璜碑》全稱《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為漢隸中方筆流派的典型代表碑陽書風方整樸厚,碑陰真率稚拙。有網友表示,自己也曾經聽說過這個碑帖,學了幾天,但是寫著寫著就沒有興趣了,感覺不夠秀麗,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書帖,然後就放棄了。
  • 《多寶塔碑》分析
    《多寶塔碑》全稱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顏真卿44歲時力作,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勳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建議大家有空前去參觀。
  • 「三絕碑」,鄭板橋的傳奇
    □本報記者 錢歡青 發自濰坊  如今的濰坊市博物館珍藏著一件國家一級文物――― 城隍廟碑。這塊城隍廟碑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由鄭板橋親自撰文、書寫並由其弟子、著名石刻家司徒文膏所刻,因「文好、書好、刻好」又被稱為「三絕碑」。  城隍廟碑只是鄭板橋在濰縣留下的諸多名流傳奇之一。但憑此,便可讓我們一窺這位清朝名士的作為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