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燙傷,爸媽操心!做好這3點預防措施,讓寶寶遠離高溫物體

2020-08-27 膩膩媽

膩膩拿著吸管水壺吵著要爸爸倒水。於是,孩爸和平常一樣,先倒了熱水壺裡的熱水,再倒些玻璃壺裡的涼水。水倒好後,孩爸直接將蓋子蓋好就把水壺遞給膩膩。

正當膩膩準備喝水的時候,在開蓋的瞬間,膩膩毫無防備地被吸管裡突然噴出的水流燙到了眼皮。

膩膩突然「啊」的大喊了一聲,隨後捂著眼睛大哭起來。

原來,兩個水壺裡的水都是前兩個小時剛煮開倒入的,熱水壺裡的水還是燙的水,而涼水壺裡的水也比較溫。也就是說,膩膩水壺裡的水是燙的

給寶寶用過奶瓶、吸管杯的爸爸媽媽都知道,在密閉的環境下裝燙水,第一次打開蓋子的時候,燙水會順著奶嘴或吸管噴出來,如下圖。

粗心的爸爸,給膩膩倒完水後竟然都沒測試水溫,導致膩膩眼皮輕微燙傷。

平時,我一直教育膩膩,廚房裡正在燒菜的鍋具、剛做好的湯飯都是高溫危險物,一定不能去觸碰。還會讓她觀察水是如何燒開的,讓她嘗試觸碰比較燙的碗壁,滿足她的好奇心,並讓她明白燙手的感覺是不舒服的。

因此,面對高溫危險物品,膩膩可以做到不好奇,不接觸。

沒想到,懂了娃,傻了爸。膩膩自己都懂得避開危險,卻「栽在」爸爸的手裡。

生活中,寶寶燙傷的事件層出不窮,有輕微的,也有嚴重的。因此,我想趁著這次教訓,寫一篇關於預防寶寶燙傷以及燙傷後如何處理的文章,以此提醒和幫助其他的爸爸媽媽。

如何預防寶寶燙傷

1.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

家庭中常見的容易造成寶寶燙傷的多為寶寶觸碰或打翻高溫的物體,比如:寶寶打翻裝有熱水的水杯、茶杯,被熱水燙到;寶寶觸碰剛使用過的鏟勺、大鍋;寶寶接觸到正在使用的熱水袋、取暖器……

因此,對於任何高溫的物體,爸爸媽媽應該放置於高處或遠處,讓寶寶夠不著的地方。比如:做飯時,應關上廚房門,避免寶寶入內;做飯後,廚房做飯的鍋具手柄應朝向灶臺裡邊;還沒到開飯時間,先別讓寶寶進入餐廳和廚房;熱水袋不應讓寶寶貼身使用;取暖器需要在成人照看下使用,成人離開時關閉,短暫離開時也要關上,或帶著寶寶一起離開。

2.提高大人的安全意識

膩膩輕微燙傷,是我家孩爸馬虎造成的。因此,除了給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外,大人還要做到細心照顧。

比如:給寶寶倒水後,應先用手腕測試下水溫;給寶寶放洗澡水時,應注意先放涼水再放熱水,或調整水溫到適宜的溫度;在茶几上燒水時,一定不要離開等等。

寶寶的安全與爸爸媽媽的安全意識有很大的關係。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一定要細心,及時察覺身邊可能存在的隱患,並及時消除或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保證寶寶的安全。

3.進行防燙傷的安全教育

儘管爸爸媽媽都知道要儘可能讓寶寶遠離高溫物體,但可能因為環境的限制或大人的疏忽,還是無法給寶寶提供一個足夠安全的環境。當寶寶來到一個「有危險」的地方,我想,唯一能「救」寶寶的,也就只有寶寶自己了。

造成寶寶出現燙傷的情況,通常都是因為寶寶不知道燙傷的危害,或者是對高溫物體產生好奇心。因此,爸爸媽媽在對寶寶進行安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做到這2點:滿足寶寶對高溫物體的好奇心,讓寶寶體會燙傷的不適感。

在做飯的時候,我偶爾會讓膩膩觀察做飯的過程。有時候是我在做飯,有時候是爸爸在做飯。不管是誰做飯,都會由另外一個大人抱起膩膩,一邊和她一起觀看著,一邊給她講解著。

在煮湯、燒水的時候,膩膩能觀察到水是如何從冷的、平靜的狀態逐漸升溫沸騰變成滾燙的。在食材的準備以及烹飪過程中,膩膩能夠知道食物是如何從一個完整的、生的狀態變成一盤美味的菜餚。

有了這樣的過程,膩膩對於高溫物體就不會那麼好奇。不會因為聽到燒水時水滾開,鍋蓋碰撞鍋壁產生的聲音,或廚房炒菜,菜下熱鍋時「炸」的聲音而好奇想去觀看。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危險發生。而且,這也是一次非常不錯的廚房教育。

因此,爸爸媽媽在生活中,可以偶爾借鑑下這個方法,在時間比較充裕且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和家裡人配合著給寶寶來一場廚房教育。

此外,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爸爸媽媽也可以讓寶寶觸碰稍燙的物體,讓寶寶明白燙的感覺。比如:讓寶寶輕輕碰一下盛有熱湯的碗壁,讓寶寶用手指點一下盆裡的熱水。當然,在讓寶寶嘗試之前,爸爸媽媽最好先「以身試險」,避免讓寶寶接觸溫度過高的物體。

通過讓寶寶體會燙的感覺,明白這種感覺是不適的、疼痛的,這樣,寶寶在看見高溫物體時,就會主動避開。

有時候,爸爸媽媽在廚房做飯,難免會有輕微燙傷的情況,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也要好好利用這個教育的機會。可以讓寶寶觀察大人燙傷的部位,並向寶寶「哭訴」:「我不小心碰到鏟子,燙到手了,很疼。」如果燙到的部位確實很疼,則要及時衝涼水,情況允許的話也可以讓寶寶觀看大人處理燙傷的過程。這樣,能讓寶寶理解燙傷的危害。

出現燙傷,應該做些什麼

如果寶寶不小心燙傷了,爸爸媽媽首先需要判斷寶寶的傷情。

如果寶寶觸碰的物體溫度並不會很高,而且寶寶受傷的部位面積也不會很大,爸爸媽媽判斷寶寶只是輕微燙傷,不嚴重的話,那麼可以在家裡護理。

如果寶寶燙傷的情況比較嚴重,如:所觸碰的物體溫度很高,燙傷部位的面積較大,或寶寶出現起水泡、傷口等,那麼,爸爸媽媽需要在家裡進行簡單的護理後,儘快送往醫院。

1.針對輕微燙傷,應進行「衝、抹」

出現燙傷,應第一時間將燙傷的部位用輕柔的、流動的自來水進行衝涼降溫,這個過程需要15~30分鐘的時間,直到燙傷部位感覺舒緩,沒有灼熱感為止。衝泡的過程,能讓皮膚表層以及內層散熱,降低燙傷的程度。

如果不方便衝水,或流動的水衝力太大,也可以浸泡涼水。浸泡的話,則建議準備兩盆水,一盆用來浸泡,當感覺水不夠涼時,迅速換另外一盆水浸泡。

「年糕媽媽」創始人李丹陽在關於燒燙傷急救的內容中提到:「如果燒燙傷很輕微,不嚴重,第一時間用冷水衝淋,等燙傷的地方晾乾之後,用蘆薈或者蘆薈膠塗抹,幫助傷口癒合。」

如果家裡有燙傷膏可以等燙傷的部位晾乾後塗抹適量的燙傷膏。蘆薈是被證明最快修復肌膚的天然良藥。如果家裡沒有準備燙傷藥,有種蘆薈或有蘆薈膠的話,也可以抹一點蘆薈。

此外還要說一下眼皮燙傷的處理,像我家膩膩就是眼皮燙傷,而眼睛又是特別敏感的部位,不能衝也不能泡。爸爸媽媽可以用2個乾淨的小盆子或小碗裝上涼水,如果家裡正好有冰塊,也可以加上幾塊冰塊,再準備至少2條乾淨的小紗巾或棉柔巾,使用冷敷的方式為眼皮降溫。

Tips:之所以建議涼水中下冰塊,是因為用於冷敷的紗巾升溫快,且用手擰乾後的紗巾也會因為手部溫度而升溫。建議用筷子捋幹紗巾,且注意勤換紗巾。

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媽媽一定不要因為擔心寶寶感冒著涼,或者因為寶寶不配合,就沒有給寶寶衝泡或衝泡的時間不夠,或沒有使用常溫的自來水衝泡。在這個時候,第一時間為皮膚降溫散熱,降低燙傷程度是重中之重。如果擔心寶寶著涼,應該採取其他措施,如:關好門窗避免吹到冷風。記住,一定要用常溫的自來水衝泡足夠的時間(15~30分鐘)。

另外,為了保險起見,在家護理後還是建議線上諮詢醫生或直接去看醫生,請醫生對燙傷部位進行更準確的評估和檢查,判斷是否需要消炎或做進一步處理。

2.針對比較嚴重的燙傷,應進行「衝、脫、蓋、送」

同輕微燙傷一樣,爸爸媽媽需要第一時間先用涼水衝淋或浸泡燙傷部位15~30分鐘

在衝泡的過程中,還要一邊檢查燙傷部位周圍是否有衣物或飾品,有的話,則需要在保證不會對燙傷部位造成二次傷害的前提下,把衣物或飾品摘脫掉或剪開。

待衝泡時間足夠,燙傷部位疼痛有所緩解,便用消毒紗布或乾淨的不含毛絮狀的布蓋住燙傷部位,防止細菌感染,再儘快送往醫院。

如果衣物黏連在傷口上,則不要強行脫下,而是用剪刀將周圍的布料剪開,只留下傷口處的布料。待衝泡時間足夠後,儘快送往醫院。

Tips:對於「脫、蓋」這2個步驟,如果爸爸媽媽覺得不好處理,那就讓醫生處理。還要注意不要在家自行塗抹任何藥物,如果出現水泡,也不要自行挑破水泡

【膩媽說】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自己是有些慚愧的。因為在膩膩出現燙傷的時候(晚上),我沒有第一時間對她的眼皮進行冷敷降溫,而是等她哭累睡著後才冷敷的(大概過去20分鐘)。到了第二天,才帶她去看醫生(醫生開了消炎藥和蘆薈膠)。

因為那個時候,水壺裡的水不是開水(沒有意識到嚴重),而膩膩又很抗拒,更主要的是很久之前學習的護理知識有些淡忘了。

還好膩膩的燙傷只是輕微的,不然真是對不起她。

藉此教訓,我想提醒爸爸媽媽:寶寶受傷只是一瞬間,而受傷後的「急救」更要求在第一時間。因此,在寶寶的安全上,爸爸媽媽除了要做到預防寶寶受傷之外,還要隨時隨地學習一些護理知識和「急救」方法。寧願學了用不到,也不要有需要時不會用。


我是,已多次獲得「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獎勵,入選頭條精選頻道。目前已發表「乳牙健康」、「輔食添加」、「繪本閱讀」、「如廁訓練」、「入園準備」、「母乳餵養」等系列文。想了解更多養育寶寶的知識,請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如何預防嬰幼兒意外發生?家長做好這些安全措施,讓危險遠離寶寶
    對寶寶來說,除了洗衣凝珠,家裡還有哪些潛在危險?怎樣避免危險發生呢?一般來說,嬰幼兒在家中最容易發生的意外傷害包括跌倒或墜落、燒燙傷、窒息、中毒、觸電等。那麼,家長要做好哪些安全預防措施,讓危險遠離寶寶呢?
  • 如何預防寶寶被燙傷 小孩燙傷起泡後怎麼緊急處理
    如何預防寶寶被燙傷 小孩燙傷起泡後怎麼緊急處理?  寶寶經常吵鬧調皮被燙傷,那麼媽媽家長們如何預防寶寶被燙傷,在家應該注意什麼?如果不慎寶寶被燙傷氣泡後,媽媽們如何緊急處理呢?閩南網小編為您來支招應急處理方法。
  • 寶寶燙傷抹醬油不留疤?醫生提醒:這五步才是處理燙傷的正確方法
    豆豆奶奶轉過去一看,原是豆豆不知什麼時候跑進了廚房,把小手放進了湯盤裡,已經燙傷,在那兒疼得直哭。這可把豆豆奶奶嚇壞了,趕緊抱起豆豆,對豆豆媽媽說:「快、快、快拿醬油來,寶寶的手燙傷了,給他抹些醬油不留疤。」
  • 寶寶燙傷後,家中錯誤的處置是「雪上加霜」,要謹防低溫水燙傷!
    而這個時候,寶媽們就不得不當著寶寶的跟屁蟲,生怕寶寶遇到一丁點危險。可是百密終有一疏,媽媽總有看不住寶寶的時候。在寶寶遇到的諸多危險中,燙傷是最讓寶媽們揪心的。因為燙傷易留疤痕,而且嚴重情況下會毀容,所以媽媽們會格外注意家中的明火,以及高溫的開水。 可只有開水才能燙傷寶寶嗎?其實有些時候,低溫水的燙傷危害更大!
  • 孩子被燙傷 是預防措施沒做好
    導致孩子被燒燙傷最主要的原因年齡小、缺乏生活常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又對萬事萬物特別好奇而誤碰熱源,導致被燙傷。目前,我們把燒傷燙傷主要分為熱液燙傷(最常見的)、電燒傷、化學燒傷、火焰燒傷等類型,而不同類型的預防措施也有很大的差異,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如何預防孩子們被燙傷。
  • 寶寶燙傷燒傷後如何處理,家長該怎樣預防寶寶燙傷,看完記得保存
    上次我家寶寶回老家,因為老家蚊子比較多,我媽就給點燃了一支蚊香,寶寶沒有見過,因為我自己家樓層較高,平常很少有蚊子,所以從來沒有買過蚊香。寶寶看見點燃蚊香的一頭在冒光,就把手伸過去摸,被燙了一下立刻拿開手了,還好不是很嚴重。開始會走的孩子,活動範圍更大,同時具有善於模仿、好動、好奇的特點,什麼地方都會去,燙傷的原因大大增加。小兒的燙傷與成人燙傷略有不同。
  • 寶寶燒燙傷不容小覷,預防和護理要兩手抓
    寶寶被燙傷後,家長應第一時間用流動的涼水衝洗傷口,衝洗約15-30分鐘後,再用柔軟的布巾將周圍的水漬輕輕擦乾,注意,擦乾的過程不要碰到傷口,在衝洗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弄破傷口。待水漬自然幹後,根據傷口的輕重程度選擇不擦或者是擦一些嬰幼兒專用的燙傷藥膏。
  • 秋季到來,做好這3點讓寶寶健康成長
    而季節變化對於寶寶們的身體健康卻有著很大影響,家長朋友們要開始注意對寶寶秋季健康護理了。秋季相對於夏季來說氣溫降低、空氣變乾燥、細菌繁殖增加,家長們對於寶寶的護理也應該從這些方面的變化做出相應措施。防著涼夏季到秋季的氣溫逐漸降低,家長們可以準備一隻兒童專用體溫計,每隔幾個小時測量一下寶寶的體溫,讓它始終保持在36.3度-37.3度的正常體溫範圍內。若寶寶體溫高於或低於正常範圍,家長們應當合理的給寶寶增減衣物,預防寶寶季節性感冒。家裡空調溫度保在26度左右,切忌空調正對寶寶直吹。且隔幾個小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寶寶在室內擁有良好的活動環境。
  • 3歲男童被開水燙傷,老人的一個舉動,醫生都「傻」了!
    近日,寧波一3歲男孩被開水燙傷,外婆用老家土方法給孩子胸口上撒鹽,不料加重傷情,造成孩子3度燙傷。燙傷3度是什麼概念?我們看看下表:傷口上撒鹽,痛上加痛,難以想像一個3歲的孩子,怎麼承受得住?外婆好心辦了壞事,想必也很自責和愧疚。
  • 這個因素不容忽視,預防近視從寶寶0~3歲開始
    高度近視的爸媽們,擔心寶寶會受到遺傳;沒有近視的爸媽們,同樣擔心寶寶過度用眼而近視。寶寶近視眼到底和哪些因素有關呢?近視的預防不怕早,要從0~3歲的娃娃抓起。近視會遺傳給孩子嗎?預防近視從娃娃抓起近視的預防,趕早不趕晚,0~3歲是寶寶眼部發育關鍵期。早預防,早發現,早採取手段,及時止損。1.
  • 春季流感爆發,「特殊時期」如何預防?做好這5點讓寶寶遠離病毒
    在這象徵生命的季節中,流感病毒也會隨著萬物一起甦醒,並且把目標集中到免疫力較低的小孩子身上,讓媽媽們跟著一起遭罪又糟心。春季流感爆發,「特殊時期」如何預防?前幾天朋友麗娜給我發微信,3歲的女兒又生病了。
  • 又到了寶寶易生病的秋季,不想孩子遭罪,這3點細節要做好預防
    每每到了秋季,家長總要忙得焦頭爛額,又要操心孩子的入園問題,又要擔憂孩子的身體健康。秋季對於孩子來說,是疾病頻發的高峰期,需要家長保持警惕,做好預防,讓孩子少遭罪。寶寶在秋天總是容易生病,每年到了九十月份,醫院裡就會排起長龍,兒科掛號都要困難幾分。有經驗的家長,在夏末初秋就會為孩子做好防護措施,提前預防孩子的疾病發生。
  • 寶寶蛀牙怎麼辦?家長做好這4點,讓蛀牙疼痛遠離孩子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牙齒可以健康漂亮,那麼做好這四點可以讓蛀牙遠離孩子。新手爸媽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第一、養成刷牙的好習慣。每個人都會刷牙,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兒都要刷牙。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家長可以購買適合孩子的牙膏牙刷給孩子來刷牙。
  • 寶寶燙傷,這麼處理
    這篇文章是2014年我兒子燙傷出院後寫的,現在轉出來。但是我希望和我一樣家裡有寶寶的可以認真看完我這篇帖子,就算是一個燙傷寶寶媽媽的經驗總結,其他類似危險狀況也以此類推吧。我是一個不會照顧寶寶的媽媽,寶寶媽媽非常後悔,許多事情發生了才知道許多忠告的意義。1.
  • 避開這5點,讓寶寶遠離「便秘」的誤區
    如果寶寶好幾天才排一次大便,不乾結,大便的量合適,條狀或糊狀都算正常。這是寶寶的腸道發育還不完善造成,在寶寶6個月前易出現這種情況。我見過最長排便間隔10天一次的,要是你的寶寶只是3、4天排一次就更不用擔心了。寶寶排便間隔時間長,大便軟,這樣的現象其實也叫「贊肚」。
  • 寶寶意外燒傷、燙傷的正確處理,這樣做不會留疤!
    在常見的意外傷害中,燙傷、燒傷佔據著較大的比例,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由於家長照看不周所致。寶寶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常見的燙傷、燒傷因素也有所不同:1、新生兒新生寶寶常見的燙傷、燒傷多由電暖器烤傷、尿布不慎引燃燒傷、家長不慎將高溫液體撒到嬰兒皮膚上而燙傷等。
  • 寶寶不管是感冒?還是支氣管炎?做好這2點準沒錯!
    大部分支氣管炎,在家觀察、對症用藥,2-3周便可自愈啦!觀察時要注意餵養量正常、呼吸頻率無異常、胸壁沒有出現凹陷,無鼻翼煽動或呻吟,精神狀態正常等。寶爸媽千萬不要著急,做好護理,放平心態慢慢來。要保證足夠碳水化合物的供應,寶寶能正常吃奶時要繼續母乳餵養。但分泌物較多時可能影響餵養,可以給予靜脈或鼻飼補液。當然,如果寶寶超過2-3周病情仍沒有好轉,甚至有加重跡象,寶爸媽不要猶豫,及時帶娃就醫!
  • 做好這幾點,讓寶寶遠離秋季腹瀉
    寶寶秋季腹瀉初期,很多寶爸寶媽可能會誤以為是感冒、普通的腹瀉,就沒太在意,等孩子整個人狀態嚴重時,爸媽這才意識過來。這4點請寶爸寶媽們一切要記住!記住!症狀對上後,你就可以果斷帶孩子去醫院了。寶寶腹瀉如何護理?
  • 讓寶寶遠離安全隱患, 說說我家的安全措施
    作者:寶寶知道 桐言桐語【注重生活小細節】讓寶寶遠離安全隱患 ——說說我家的安全措施 做為一個寶媽,能讓寶寶健康、快樂、安全的成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伴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媽媽們好開心啊。 據統計顯示,6個月活潑的好奇寶寶最容易發生意外傷害,包括:玩具傷害(銳利的邊緣,細強子及被吞食的小零件)、撞到其它家具的尖角,異物窒息、燙傷、手指不小心夾到門縫夾傷手指、碰觸電源插座觸電,學步車或者 嬰兒車意外等... 為了杜絕上述安全隱患,做為寶媽,我家為寶貝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防患於未然,將安全隱患風險降低到最小,扼殺在搖籃。
  • 男嬰被熱水燙傷!媽媽的急救連醫生都點讚!但當時奶奶爸爸都反對
    導讀:男嬰被熱水燙傷!媽媽的急救連醫生都點讚!但當時奶奶爸爸都反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