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理人雜誌
用電影膠片作為抵押是否符合規定,抵押物是否經過評估?貸款是否用於堵冒名貸款的窟窿?
來源| 商訊公司金融雜誌
本社記者 | 黃晟
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多位村民「被貸款」事件引發關注。陽原縣農商銀行對該行發生的多起被冒名貸款事件回應稱,貸款為借冒名貸款,為原浮圖講信用社(改制為浮圖講支行)主任蔣志湘利用職務之便違規發放貸款。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涉事的陽原農商行浮圖講支行原行長蔣志湘名下還通過自己就職的單位貸款791萬,業務種類顯示為「其他個人經營貸款」。
冒名貸款頻發,多起村民「被貸款」今年6月份至9月份期間,新京報、澎湃新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等媒體,分別曝光了陽原縣多起農民「被貸款」的事件。
其中,該縣農民朱全紅夫婦、陳佔義夫婦分別「被貸款」121萬元和100萬元。令人氣憤的是,「被貸款」的陳佔義已經是68歲的老人,患有小腦萎縮,在村子裡吃著低保,老伴王秀梅還患肺癌,還要接受化療,因為莫名其妙的「貸款」記錄,導致低保差點被取消。朱全紅夫婦名下的121萬元貸款同樣也發生得十分奇怪,徵信報告顯示首筆貸款發生於2014年12月份,此後又發生了多次貸款,均未歸還。
陽原縣農商銀行對此公開回應稱,原浮圖講信用社(後改制為浮圖講支行)主任蔣志湘利用職務之便違規發放貸款,陽原縣農商銀行已給予蔣志湘撤職處分,並要求馬上歸還所借用的貸款。
隨後,陽原縣公安部門以「涉嫌貸款騙取罪」對蔣志湘立案偵查,現已被逮捕。2020年7月2日,蔣志湘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陽原農商銀行「雙開」。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在陽原縣農商銀行系統發生多起冒名貸款事件,還引發當地群眾擔憂,組隊前往人民銀行查詢個人徵信的村民排起了長隊。
至於該縣農商銀行系統究竟發生了多少起冒名貸款?涉及資金額度多少?記者多次採訪河北省信用聯社張家口審計中心主任王金浩,其均稱在開會,不方便對此解釋,而聯繫審計中心副主任兼紀委書記王曉峰,卻始終不接聽電話。
行長貸款791萬元,電影膠片抵押不僅如此,涉事的陽原農商行浮圖講支行原行長蔣志湘名下還通過自己就職的單位貸款791萬,並且為「其他個人經營貸款」。
據反映,2019年8月,浮圖講支行原行長蔣志湘向該行申請貸款791萬元,隨後,陽原縣農商銀行進行審核後進行了發放。
記者從一份資料上看到,這筆791萬的「其他個人經營貸款」顯示發生機構為「陽原農商行浮圖講支行」,發放日期為2019年8月16日,到期日期為2020年8月15日。
據知情人士透露,貸款抵押物為毫無價值的破舊「電影膠片」,該貸款發放之前,蔣志湘已在該行出現逾期記錄,這筆貸款發放後,蔣志湘在該行的累計貸款已超千萬,且有900餘萬尚未還清。
據澎湃新聞報導披露,陽原縣農商銀行的一位高管證實,為堵上蔣志湘「冒名貸款」的窟窿,銀行接受了一批電影膠片作為抵押物,為其放貸700多萬元。這名高管還稱,按規定這個電影片(電影膠片)子不能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因為沒辦法評估其價值。這名高管還透露,「這筆貸款當時上頭就是這樣安排下去的,是領導批的。」
至於解決了多少名被冒名貸款的受害者和資金數額,這名高管稱「上邊不可能兩眼盯著,蔣志湘自己清楚。」
用電影膠片作為抵押是否符合規定,抵押物是否經過評估?貸款是否用於堵冒名貸款的窟窿?記者多次電話聯繫陽原縣農商銀行董事長李永剛,其接聽電話後又匆忙掛斷。
巨額貸款如何審批下來?法律界人士告訴記者,根據《商業銀行法》第四十條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關係人是指商業銀行的董事、監事、管理人員、信貸業務人員及其近親屬等。
同時,按照《銀監會合作部關於進一步防範非正規金融活動風險傳染的風險提示(銀監合[2014]20號)》文件,銀行嚴禁員工經商、辦企業和參與以營利為目的的各種擔保中介、資金中介等民間借貸活動,對參與非正規金融活動的員工,一經發現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根據事件性質和損失情況給予嚴懲,情節嚴重的應予以解除勞動合同關係,涉嫌違法的要主動移交司法機關。
那麼,作為陽原縣農商銀行的管理人員,這筆巨額貸款是如何審批下來的?
陽原農商行對此向媒體公開回應稱,「系將蔣志湘冒用他人名義貸款整合至其本人名下。」
但據內部知情人士講,並非將蔣志湘冒用村民名義貸款而整合在蔣志湘名下,是為其發放的一筆新的貸款。陽原縣農商銀行在辦理791萬元貸款業務時,被省聯社張家口審計中心發現不符合規定。於是,蔣志湘又以毫無價值的老電影膠片,向銀行進行了質押,但是這批抵押物沒有經過評估。
這筆貸款是否為經營貸款,該行支行長作為管理人員能否邊工作邊經營?這筆貸款為何能夠審批並發放?記者多次聯繫陽原縣農商銀行董事長李永剛及行長王永彬等,卻始終未得到任何回復。
對此此事,本社將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