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總是習慣性地給自己制定一份人生的計劃表,比如說:25歲了該找對象了、28歲了該要生個寶寶了、30多歲了就別亂折騰了。如果這份計劃是針對自己的那也沒什麼問題,因為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都不同,對自己人生的規劃也不同;但偏偏有些人要用自己的態度和人生觀去考量別人的生活,這種「越界」的做法無疑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我的一位表姐今年已經30歲了,但是卻依舊沒有結婚的打算。表姐的條件不錯,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前年的時候還自己首付買了房子。每次表姐來我家時,我的爸媽也偶爾會問表姐有沒有男朋友。但是我爸媽還深知不能「管的太寬」,表姐每次回到「還沒有呢」之後,我爸媽便會寬慰道「行,你條件這麼好,人又漂亮,不愁嫁;感情這事兒不能糊弄」。表姐有時候向我感慨,要是我們老家的人也像你爸媽這樣就好了。
表姐老家的村子並不大,誰家有個什麼事情不用半天就能傳遍整個村子。表姐今年30歲了,在她的老家就自動被有些人劃到「嫁不出去」的行列。有一次,表姐回老家聽到幾個嘮嗑的大嬸議論「都30歲,還沒嫁出去,也不嫌丟人」,表姐頓時一股火冒了出來便和那群大嬸爭論了起來。
那群大嬸大多都是二十歲出頭就已經成家結婚,或許兒女也在她們的影響下都早早的結了婚,她們覺得到了二十五六歲就應該是結婚,但可怕的是她們覺得這種理論應該被雖有人遵守,甚至將其當成是一條評判別人的準則。到了30歲還沒有結婚,在那群大嬸看來就是丟人的。她們並不了解別人,也沒有學會尊重別人的人生選擇,卻唯獨學會了用閒言碎語去批判別人的人生。
要知道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也不同;每個人有權利去規劃自己的人生,選擇自己要走哪條路。有些人總是披著「為了他好」的外衣,做一些不尊重別人的事情,實際上是對自己無知的掩蓋。她總想著讓別人的人生符合自己的三觀,固執地認為雖有不符合自己認知的事情都是錯的,而這種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生活的做法本就是錯誤的。
可以看看身邊那些隨意用閒言碎語評判別人生活的人,他們多是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從而想要拉著更多的人「下水」,進而讓自己的心理覺得平衡一些。他們所說的「為了他好」,又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莊子說: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生觀也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就有了區別。雖然可以不贊同別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卻要學會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別隨意的去揣測別人。
為什麼就非要求別人在30歲之前結婚呢?當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對別人指指點點的時候,就已經背棄了「尊重別人」的準則。一個不懂尊重別人的人,又有什麼資格去批判別人的生活呢?所以,如果有人覺得30歲不結婚是件丟人的事,那就去要求自己吧,不要將你所認為的「好」強加給別人,這種幹涉別人的人生的做法只會遭到別人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