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貼吧上這樣說過:「今年已經三十歲了,但是一分存款都沒有,真的差不多要自殺了。」這個網友說自己已經年過三十,但是還是一無所有,以前以為到30歲的時候可以前途無量,但真的到了年齡才發現,自己是前途無「亮」。
大多數人都把三十歲看成一個人生的分界點,認為到了三十歲就應該有所成就,如果三十歲仍然碌碌無為,那這輩子也就沒什麼指望了。雖然孔子曾提「三十而立」,但他原意中的「立」是自我人格獨立的意思,而現在被人們掛在嘴邊的「三十而立」,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杆——是否有錢、是否有車、有否有體面的工作。
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越來越恐慌30歲,害怕自己在30歲的時候還是一成不變,不能自己和父母滿意。對於男性來講,當邁過30歲這道檻的時候,能擊敗他們的只有兩個字——成就。男人越是接近30歲,越是焦慮,害怕自己會被同齡人甩的遠遠的。而對於女性來講,在30歲能擊敗她們的就是婚姻,她們既害怕盲目的進入婚姻會讓自己過得不幸福,又害怕淪落為大齡剩女,會丟了婚姻的主動選擇權。
雖然在什麼年齡就應該做什麼事,這看上去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但實際上也不過是拿著年齡在綁架自己而已,想要強行跟上同齡人的節奏,用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結果就是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張艾嘉曾經說過:「我才不過是64,跑起來,路仍長。」這句話我非常喜歡。六十四歲還依然對生活充滿希望,你才不過三十,又在焦慮和彷徨些什麼呢?
不要被「三十而立」所束縛,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不知禮,無以立」。簡單來說,「三十而立」就是「三十而知禮」,它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到了三十歲就要有錢有房有車,真正的「三十而立」,與錢、房、名、權都沒有關係,而是作為一個思想成熟的人,能不能用最真誠的態度對待生活。
所有對三十歲有所恐慌的人,只不過是害怕被同齡人甩的太遠,可是,人生就像是一場馬拉松,重要的不是你能跑第幾,而是你究竟是不是樂在其中,每一個不在乎「三十而立」的人,都不會把人生的選擇權交給年齡,因為他們深知,年齡不是一個自我設限的理由,如果為了跟年齡妥協,放棄自己的所愛,最終也只是為了堵住看客們的嘴,而委屈自己。
所以啊,還在搜索「30歲的男人一無所有怎麼辦?」「30歲沒結婚的女孩是不是怪物?」等這些問題的人,千萬不要因為「三十而立」,就急匆匆給自己的人生按下快進鍵,不要把年齡看得太重,這樣會顯得生命太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