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領導力、企業家精神、運動家風度、工匠精神、主人翁精神,看看楊斌怎麼說

2021-02-28 中歐工匠創新直通車

人文紅利的那些「船」兒

文/楊斌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

中文中的領導力一詞,來自於leadership的中譯,古語中有領軍、領異,導字繁體為「導」,皆合今意,但在一起加上個力字,還是因著leadership的緣由。而因為有領導二字,普遍地被誤解為這是少數人的專屬。雖然,我們儘量用「領導者」而非領導或者領導人(兩個詞都更有居上位者的含義)來對應英文中的leader,但是當國內一些院校、機構把培養領導力作為目標之一提出來後,還是不免遭遇譏嘲,「淨想著培養當官的了」。誤讀之深,可見一斑。

我堅持在課堂上、講壇上,為領導力祛魅,說明「人人都應都能擁有之」,本是尋常百姓傢伙式兒,鼓呼多年,改觀有限。當初在討論某些專業學位課程設計時,就聽到專家們說,CEO或者廳局高端班還是應該上個領導力課。其他人呢?這個...這個...,神情中流露出「他們也配?!」的意味。

我後來意識到這不是人們對待領導力這一個概念才有的問題,還包括其他的一些。比如說,體育這個詞,有個體字,身體的體,所以,說起體育,容易與體質體力體能聯繫在一起,是野蠻其體魄這一面,而文明其精神的一面,則說著說著就容易忽略掉。更快、更高、更強,只是奧林匹克口號的一種,打破紀錄,挑戰極限,突出的是體育精神中拼搏超越的這個取向;而運動家風度,sportsmanship,則代表著體育給予人類精神的另一種豐富。馬約翰先生在清華任教時常說,「我覺得體育的功效,最重要的在培養人格,.所以新同學一進來,我一直就跟他們講sportsmanship,sportsmanship。體育是培養人格的最好的工具。」不論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還是尊重規則、服從裁判,以及集體榮譽、團隊意識,包括來自蘇軾的「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都是運動家風度的彰顯,讓體育運動養育君子之道。

運動家風度也好,體育精神也罷,是從體育運動中概括出來的美好品格、精神特質,但其行也遠,離開體育界、不再與身體相關時,同樣有很強大的力量,是很適合的指引。馬約翰先生1926年的碩士論文就指出,「體育運動的教育價值,不只限於運動場上,而且能夠影響整個社會」,所謂體育的遷移價值。這裡的「遷移」,具有相當的啟發性,說的是一種通過體育運動獲得的優秀品質,可以也應該轉化到體育之外的日常生活和人生、社會的更廣的領域。

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來說,雖然概念的起源是來自於企業家,刻畫著創新(熊彼特)和對風險的擔當,對資源、要素的創造性調動、配置。但是當國家、社會提出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時,卻並非是針對只是社會中很少一部分人的企業家群體所展開的呼籲,而是面向社會中的非企業家群體、更廣闊範圍的民眾的倡導和策動。幾年前,在推動創新創業進入到高校教育中的戰鼓聲隆時,entrepreneurship再成了教育界的關注焦點,「創業精神」的概念,出現在了人才培養的各種文件與方案中。每每聽到有人說「高校雙創」時,我都要有些條件反射地糾正說,是雙創(創新創業)教育,而不是雙創。這個澄清,不是較真,而是認真地想明確,我們絕對不是要鼓勵在校的學生去創企業、辦公司,成為最早最窄含義上的entrepreneur,而是要在教育過程中灌注播撒勇於首創、擁抱不確定性、挑戰現狀的種子,且不管今天的這些學生未來會扮演何種社會角色,都有長期的、複合的積極意義。

類似地,還有「工匠精神」,craftsmanship,近來頗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新聞評論聚焦在作為製造大國卻面臨能工巧匠的後繼乏人,也建言獻策如何解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潮流下職業教育不興的難題,懷念中國幾十年前或者欽羨日本、德國的高級技術工人隊伍的榮光。這都是正經事。但同樣要清楚,工匠精神並非「一生只做一樣事兒」的舊時手藝人的專屬美德,也不必動輒就拿德國造的產品或是日本的百年小店來作為例證。工匠精神體現著堅定與踏實、執著與精益,不「猶應向景」,甚至傾注畢生心血,是偉大的品格,並在多變的、浮躁的社會中尤為珍貴;但它與每個人都有關,不同的產業,各式的崗位,都亟需工匠精神。非要解讀到製造業、技術能手不可,那就把工匠精神看窄了,說小了,局限了。還是因為沒能搞懂這概念當中的「遷移」所致。 

主人翁精神,ownership,是希望更多的不是真正的財務或者法律意義上的擁有者,當自己是組織的「真」主人,更有主動性,更有創造力,更能以組織使命作為每個成員的信條,將組織目標化為個體奮鬥的動力。財務是所有者的,只能是有限的少數人,主人翁精神卻有可能被共享著心理契約的最大多數人所有。或者說,正因為不可能人人都是「所有人」(owner),才更希望人人都有主人翁精神,上這同一條「船」(-ship),乘風破浪,同舟共濟。

我在2017年提出超越人口紅利、人才紅利而應重視和實踐的「人文紅利」的概念時,特別提示在信仰、願景和對人的尊重之外,能夠帶來人文紅利中的這一組概念——領導力、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體育精神、主人翁精神等。這些概念,起初確實源自於某種職業、崗位、領域的特定角色中的卓越者所具有的特質、所展現的特徵[1],而逐漸被抽象概括成為人類對於更美好的人、更完整的人、更卓越的人應有、應是、應追求的美德;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角色,而成為一般人都嚮往都可為的美德。如果說這是一種升華,那麼是升華為更普及,更民眾,更遷移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所以,領導力、企業家精神、運動家風度、工匠精神、主人翁精神等,絕非專屬於領導、企業家、體育運動員、工匠、所有者,我們不能把這些概念神秘化、專屬化、天賦化,它們都不是少數人和特定角色的專屬,也不是天賦特權,而應落實到每個人的培養和發展中,使之成為帶來「人文紅利」的力量。

當然並不只是這些「船」兒(我是有意但不只是湊趣地挑出這些以-ship後綴的詞彙)才有這樣的遷移價值,但這些「船」兒確實有著比延續物種之用而更有精神的提升與傳承文明力量之德。超越了血親、姻親、鄉親關係而在更多人身上得到的親情(kinship),讓我們的人生更具暖意,讓我們的人類(也許還包括人類之外)更能成為一個團結起來的共同體。

相關焦點

  • 領導力、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等是神秘的天賦特權麼?|清華楊斌教授談人文紅利
    這裡的「遷移」,具有相當的啟發性,說的是一種通過體育運動獲得的優秀品質,可以也應該轉化到體育之外的日常生活和人生、社會的更廣的領域。搞清楚「遷移」的價值,能避免許多刻舟求劍。拿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來說,雖然概念的起源是來自於企業家,刻畫著創新(熊彼特)和對風險的擔當,對資源、要素的創造性調動、配置。
  • 法國諾歐商學院《領導力與企業家精神》
    進入新的時代, 面對新的環境, 需要新時代的領導力和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 起源於法語單詞「entreprendre「。意為「承擔」。
  • 「工匠精神」入選年度流行語 看看總理這一年怎麼解讀
    「工匠精神」入選年度流行語 看看總理這一年怎麼解讀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選2016年十大流行語。這一年來,「工匠精神」也是總理使用的高頻詞。企業、個人、政務與「工匠精神」結合,總理怎麼說?中國政府網為你一一梳理。「工匠精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 現代企業員工的阿Q精神—主人翁精神
    而在現代企業中員工也存在著一種阿Q的精神勝利法—那就是員工對主人翁精神。當代企業中有一種說法叫做主人翁精神,就是說讓企業中的普通員工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事業,不要把自己當成打工者,而是要把企業看成是自己的,這樣就能即使幹更多的工作領很少的工資也不會感覺沒有動力,因為在思想上自己是把自己看成是企業的主人的,為自己的事業付出是應該的。
  • 「工匠精神」作文素材彙編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業要追求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如果說企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所在,那麼一個以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為主體的企業,就是民族振興的動力源泉,是國家財富增加的源泉所在。工匠精神落在企業家層面,可以認為是企業家精神。具體而言,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內核。
  • 深刻理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
    我們應該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系列重要講話作為重要遵循,以黨和國家的重要政策文件精神為指導,深刻領會科學內涵及其相互關係,通過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從而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目標。
  •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
    文 徐耀強從本質上講,「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現代科技時代,「工匠」似乎遠離我們而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的能工巧匠。
  • 習近平:大力弘揚主人翁意識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
    作者:2016-09-20關鍵詞: 習近平,杭州峰會,愛國主義精神  習近平:大力弘揚主人翁意識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 2016.09.20 習近平對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總結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 發揚主人翁精神贏取雙勝利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和挑戰前所未有,世界經濟下行,不確定因素陡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也受到嚴重影響,亟須進一步發揚主人翁精神,調動各方積極性,攻堅克難,奮發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王東明強調,各級工會要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全國勞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團結動員廣大職工,乘風破浪、開拓創新,不斷凝聚起為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建功立業的磅礴力量。
  • 【央視快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v.cen.ce.cn/video_info/2020-11-26/160636004567.json,553,450  「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總書記強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丨新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 各地舉辦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李希在會上指出,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奮力在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王東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拼搏競進,凝心聚力實現「三個圓滿收官」,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主力軍作用,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力量。
  • 杜祥琬:工匠精神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結合 |2018匠心大會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新京報快訊(記者 魏帥)9月20日下午,在剛剛開幕的2018新京報大國匠心致敬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表示,工匠精神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結合。科學精神就是求真,這個是一點假不了的,假工匠是幹不出好活來的。人文精神,就是精益求精、高度負責。所以工匠是值得人敬佩的,也是在於這樣一種精神。一個社會發展物質很重要,經濟基礎也很重要,但是一個社會絕對不能沒有精神支柱,一個社會如果沒有精神支柱,這個社會就會垮塌。杜祥琬認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匠,社會進步離不開工匠。
  • 文章:倡導主人翁精神之我見
    這句話說明了個人行為對於國家興亡的重要意義,同時也強調了主人翁精神的重要性。當今社會,主人翁精神在不知不覺中離我們越來越遠,逐漸被許多人所淡忘,就拿一些黨員幹部來說,思想被現實物質充斥著,做事總是利字當頭,唯利是圖,對社會的認識和感知都以金錢為衡量標準,對自己的定位不明確,整天總想著自己能得到什麼,而不去想為社會做點什麼,這種想法和做法與黨員幹部主人翁地位極不相稱,與新時代對黨員幹部的要求極不相符。
  • 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
    人們對於「工匠精神」這個詞本身,有著如同夢幻田園般的想像。尤其是對傳統工匠那種雕琢精神,總會不自覺地為它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似乎可望而不可即。隨著工業化大機器生產時代的到來,有更多人在嘆息它的逝去。當前對於「工匠精神」已經有大量的論述。先來看一般的理解,認為「工匠精神」是工匠對自己生產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理念。
  • 工匠精神的特質是什麼?
    有些淺薄之輩鄙視工匠精神,認為在標準化時代,機器人生產線才是致勝大勢,還說什麼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精神限制產能,過猶不及,得不償失。這些人只看到了工匠表面的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不惜代價,不厭其煩。只看到了工匠身上的自負、苛刻、出物品使用功能的過度雕琢和低性價比。殊不知,工匠的精髓不在物品,而在心態和精神。工匠精神的本質:一是認真,二是敬業,三是負責。
  • 匠人匠心:傳承工匠精神
    2017-01-06 11:15:00 來源:今日中國 作者:本刊記者 張霄 圖 徐建彬     「要有工匠精神
  • 工匠精神,擦亮「雪地靴之鄉」品牌
    12月12日中午,記者來到鎮江市丹徒區高橋鎮的金德利鞋業有限公司雪地靴縫皮車間黨員示範崗,黨員王昆師傅正利用午休時間,與工友們談十九大精神。   「行家看鞋,一看縫製的針線,就知道質量高低。」
  • 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原標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2月10日,習主席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匠者,精湛極致也。軍營同樣離不開工匠精神。軍事裝備日新月異,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革命軍人只有弘揚工匠精神,才能練出絕招絕活,練就打贏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