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人之初》詳細筆記,幫孩子高效識字,學習傳統文化

2020-12-24 舒夏老師說教育

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8《人之初》,是選自中華傳統蒙學讀物《三字經》中的兩個片段。這兩個片段的內容主要告訴我們,教育和學習對少年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在誦讀學習中,孩子們既能識記生字,也能體會到讀書、學習對人的重要性,還能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這兩個片段共八行,四句,在引導孩子識字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感,激發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這一點在老師的備課筆記中也有著重突出。

一、識字 :本課需要認識13個生字,這些生字在文中獨立成詞,與孩子的實際生活有距離,識記有難度,要採用多種方法,靈活識記。

1.通過字理識記「初」「善」「教」。

在甲骨文當中,「初」的字形是一把剪刀要去裁剪一塊獸皮。遠古時代的人們穿獸皮當衣服,拿剪刀準備裁獸皮,表示要開始做衣服了,後來逐步演化為現在的「初」,左邊是衣補旁,右邊是刀,開始的意思。

「善」的甲骨文字形是羊下面一隻眼睛。在古代,羊代表溫柔、和善、美好,羊下面一隻眼睛表示看來十分美好。

「教」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個老師拿著教鞭在督促孩子學習。

2.聯想對比識記。如看到「性」,可能想到《姓氏歌》中的「姓」,把女字旁換成豎心旁,就是「性」,從「心」指人的本性,右邊的「生」表示人的本性、性格一生下來就有。

3.定位聯想識記。把韻文中孩子已經認識的字蓋住,只留下生字,孩子在朗讀時可以集中注意力,更快地記憶、認讀。

4.組詞識記。引導孩子把生字與熟字組成常用詞,幫助識記。

5.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識字經驗,加一加,減一減,或者整體識記。

二、寫字

「之」「習」「玉」「義」是獨體字,筆畫比較少,但要寫美觀不容易。

「之」主筆是平捺,要舒展,橫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緊接橫撇寫,整個字左收右放。「習」先外後內,主筆是橫折鉤,寫舒展。「玉」注意三橫長短變化,間距均勻,最後一點寫在長橫上。「義」第一筆是點,在豎中線左側,主筆是捺,寫舒展,撇高捺低,交叉點在筆畫中部。

「遠」「近」都有走之,先內後外,裡面的部分在田字格中心偏右上。最後一筆平捺舒展,把裡面的字託住。

「相」左窄右寬,左高右低,「目」的橫間距要均勻。

三、學習課文

課文中有些難理解的字詞,要給孩子講解,了解字詞的意思後,就能夠疏通文意,學習起來也容易了。字詞意思不用刻意讓孩子記憶。

課文節奏明快,音韻和諧,朗朗上口,但是文中出現了7個「不」字,要指導孩子讀正確它的變調,複習變調規律。

對於課文的解釋,只要求孩子能理解大體意思就行了,不用逐字逐句背過解釋文字。熟讀成誦以後,孩子在生活、學習實踐中會慢慢領悟。

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說一說,讀了課文知道了什麼?可以聯繫故事或生活中的事情,講一講對句子的理解。家長可以聯繫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給孩子講講小時候努力學習的重要性,還可以講一講《三字經》裡典故。

相關焦點

  • 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老師整理精華知識,幫孩子高效學習
    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老師整理精華知識,幫孩子高效學習前幾天我們為一年級的小學生分享了語文一單元4篇識字課文的知識總結資料,同學們預習、複習都用得上這份資料,今天我們再為同學們提前分享《語文園地一》的重點知識。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大幅增加傳統文化篇目
    細心的老師們發現,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變臉」了: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部編本」外觀比以往「胖」了一圈,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優秀中華文化傳承的內容增多,識字量也由400個減少到300個,而且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有古詩文。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大幅增加傳統文化篇目
    一年級語文新舊版教材有何不同?「新版語文教材最重要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再過渡到學拼音。」人民小學語文老師漆太利說,隨著位置的變化,拼音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難度降低了,漢語拼音只是識字的「拐棍」,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新教材不再把抽象的漢語拼音放在最前面,保護了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 一年級識字1600,布布識字洪恩識字和悟空識字,到底哪個更好用?
    隨著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改革,新教材不僅重視孩子的閱讀能力,也很重視孩子對漢字的學習。魚sir認識的很多家長就跟我說過,如果重新經歷一次幼小銜接,一定要把孩子的識字基礎打牢。既然說到了識字,那麼魚sir今天就來聊一聊識字APP。
  • 一年級語文上冊《小書包》,識字方法好,筆記有條理,學習效率高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文《小書包》。這篇課文通過一首生動有趣的兒歌帶領我們認識書包裡的各種文具,並告訴我們要愛惜學習用品、養成整理書包的好習慣。,把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重點與難點等一一列明,非常詳細。
  • 拼音與識字學習注意順序和時間,為孩子的一年級語文打好基礎
    我教授語文啟蒙很多年,因此有很多爸爸媽媽問我,孩子在上小學一年級以前,需要不需要提前學習拼音、漢字和寫字,也就是所謂的語文的幼小銜接?如果要的話,在一年級以前的那個暑假學習可以嗎?還是需要更早呢?幼小銜接的必要性是否要做拼音、識字與寫字方面的啟蒙,取決於爸爸媽媽們對自己孩子的期望。
  • 識字9《日月明》小學一年級語文,這樣學簡單高效
    《日月明》是統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課文,該文是一篇識字課文,以兒歌的形式學習識字。圓圓的太陽前面的識字課第四課已經學習過「日月水火土」,看到太陽和月亮的圖片,孩子們一定認識它們,先複習「日」字和「月」字的寫法,再將兩個字合起來,讓同學們猜一猜它讀作什麼。
  • 識字量不足的孩子,如何為小學一年級做好準備?
    ——識字。現在許多小學一年級的進度很快,識字量跟不上,孩子學起來特別費勁;每天寫作業,都需要家長全程陪伴。幼兒園中大班就開始認字的孩子,到了小學一年級,識字量會相當大,可以輕鬆跨進大量閱讀的門坎,邁向獨立閱讀的階段。而一般來說,孩子跨過這個獨立閱讀的門坎,需要到小學3年級左右。
  • 一年級語文上冊《小書包》預習筆記+課後習題
    《小書包》是一篇識字課文,是由書包裡常用的學習用品組成的一首非常輕快的兒歌,兒歌短小精悍、節奏明快、淺顯易懂,讓孩子們認識了常用的學習用品的同時教育我們要養成整理、愛護學習用品的好習慣。由於一年級孩子的專注力還不夠好,用孩子們身邊感興趣的物品幫我孩子們記憶生字,寓教於樂,既調動孩子們識字積極性,又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興趣。預習筆記下面還有一套本課的課後練習題,同學們預習完後一定要做一做與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練習題,這樣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鞏固知識點。文末有word資料的領取方式!
  • 識字10《升國旗》一年級語文,這樣學習不怕基礎不紮實
    《升國旗》是部編版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識字10的課文,該文通過淺顯的語言凝練地表達了關於國旗的知識、升旗的莊重,表達了小學生尊敬國旗、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識字10《升國旗》字詞梳理,為閱讀掃清障礙認識偏旁:
  • 幫你解決教孩子識字的煩惱
    讓孩子的漢字學習更高效輕鬆之餘,還能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保留孩子可愛的想像力,讓孩子真正的了解漢字與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寓教於樂,家長安心放心。當然,【小漾識字小程序】也擁有小程序該有的優勢。比如,不用安裝,即開即用,即用即走,節省手機內存......目前,【小漾識字小程序】識字課程免費開放!
  • 哈爾濱多數小學一年級語文換教材 識字量少100個
    新語文教材比過去「胖」了一圈,大約A4紙大小,跟數學教材一樣大,教材內容也發生了很多變化,不僅識字量減少了,而且目錄順序也變了,還新增了「快樂閱讀吧」和「和大人一起讀」兩個欄目。  變化1:第一課不學拼音學識字  哈市多數小學使用的最新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仍然是人教版教材。
  • 1日起北京小學一年級使用新教材 語文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相關負責人透露,從今年開始,人教版語文、歷史、政治教材將進行輪轉換新,新學年先從一年級、七年級進行教材更新,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七年級的語文教材、歷史教材、《道德與法治》教材全部換新。而後將按年級逐年更換。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今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從外觀到內容結構上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 先識字後拼音 一年級語文大變臉
    「以前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是識字的教學完成後才會安排漢語拼音的學習,隨後穿插課文和識字的學習。但實際上,據我們了解,不少一年級新生在幼兒園和暑假都學過了拼音,這也為孩子們入學時更好地實現『幼小銜接』打下基礎。」   她解釋,這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建立對漢字原初的感覺,一上學第一印象就學漢字,而不是拼音字母。「現在很多學校小學一年級就學英語,如果先學漢語拼音,孩子們很容易和英語混淆。」
  • 一位一年級媽媽的苦惱:孩子識字量太少,學習跟不上,怎麼辦
    最近在家長微信群裡,有位一年級的媽媽「哭訴」:孩子剛上一年級,因為識字量太少,學習完全跟不上。幾位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的媽媽馬上緊張起來。孩子小小年紀,就覺得認識漢字很痛苦怎麼辦?別著急,下面分享一些親測有效的方法,教大家怎麼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圖形聯想識字 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圖畫來表示漢字,比如配圖鮮豔的象形字卡片。
  • 才上一年級,平均識字四五百 搶跑的孩子能領先多久
    記者卻在採訪中驚訝地發現,這些還沒有正經上過一天學的一年級新生,平均識字量都已經達到四五百個了,多的孩子甚至達到了2000字,獨自看書讀報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事實上,現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只要求小朋友會認400個字而已。
  • 新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識字量減少 拼音向後排
    與舊版相比,新版教材使用大開本排版,水墨畫插圖,拼音和漢字的識字量均有所減少。改版後,新版一年級語文教材,不僅「長相」變了,內容也比以往更加關注兒童的需求。根據人民教育出版社介紹,減少識字量並不代表減少學習任務,而是調整了學習板塊,把更多空間留給口語交際和閱讀,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那麼,新教材,新在哪兒?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
  • 一年級上冊語文:田字格寫字表字帖,識字表注音,幫孩子收藏了!
    周末的時候,大熊給朋友家的小同學輔導了一下語文功課,發現孩子挺聰明的,成績也還可以,但就是字寫得太差了。家長給我看了一下上學期的考試試卷,發現孩子基礎掌握得還不錯,就是太馬虎,字太潦草。在今後語文的學習中,孩子的粗心馬虎還可以改,但是字呢?
  • 一年級家長的識字「神器」免費領
    學習日復日,孩子厭憂煩,不聽不會不懂不學,結果成績差,父母心急火,其因在哪?如何是好?
  • 開學全國統一使用新教材,一年級語文先識字後學拼音,意義何在
    會上,新語文教材的編者首先介紹了語文教材的新變化,又介紹的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以及語文考試的新方向等,其中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材變化最大,主要表現在:教材編寫順序,從先認讀拼音改變先識字。加大語文教材的閱讀量,增加傳統文化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