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9月03日訊昨天是紹興市中小學開學的第一天。記者卻在採訪中驚訝地發現,這些還沒有正經上過一天學的一年級新生,平均識字量都已經達到四五百個了,多的孩子甚至達到了2000字,獨自看書讀報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事實上,現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只要求小朋友會認400個字而已。而與此形成反差的是,教育部日前公布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徵求意見稿)中,有一條針對幼兒園孩子提前學現象的規定是:一年級新生入學後,學校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開展教學。
於是,疑惑便產生了。即將從幼兒園跨入小學校園的孩子們,到底有沒有必要「搶跑」呢?
關注教育攜手成長
平均認字四五百,一年級新生多「搶跑」
「現在提前學的現象太普遍了。」說起一年級新生識字量的話題,塔山中心小學語文教研組長陳海虹就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她女兒是去年上一年級的,因為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去教女兒認字,結果在幼兒園階段已認字200個左右的女兒竟成了班裡「拖後腿的」了。「在開學之前,他們班上的孩子,平均識字量就已達到四五百了,而有的孩子認識量則更多。而拼音的普及率,也已經達到了95%以上。」
「大家都去學了,我們如果不學的話,開學了肯定會跟不上教學的進度。」在市區一家醫院工作的胡先生告訴記者,他在暑假裡幫今年剛上一年級的兒子報了一個幼小銜接班,讓他提前學習拼音和常用字。「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一開始就落後了,以後要追上估計就難了。」事實上,與胡先生想法一致的家長有很多。一位姓葉的家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說出了自己的困惑,「感覺現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是脫節的,我們讀的是公辦幼兒園,老師說上級教育部門有規定,幼兒園是不能教字的。但到了小學一年級,教材的要求是一學期就要達到400個字的識字量,多的時候一節課要掌握10多個生字。這對沒有基礎的孩子來說,太難了。」
而記者也在採訪中了解到,家長們在一年級新生的識字量問題上逐漸重視。今年上半年教三年級、下半年教一年級的語文老師任敏告訴記者,3年前她帶的班級,新生的識字量在200字左右,程度好一點的在400字左右。
提前認字有利也有弊,學習習慣的養成更重要
那麼,提前認字到底有沒有必要呢?記者綜合家長和老師的看法,感覺這還真是難下定論。應該說,有利也有弊,大家還是需要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權衡利弊。「我女兒現在讀四年級了。她在上小學之前,識字量已經達到2000字左右,至少能夠獨立看報紙了。大多數情況是生活中的認字,比如動畫片的字幕啊、食品包裝袋上的字啊等。刻意為之的也有,從她上大班開始,我每天晚上都會給她念10分鐘的故事書,就是那種指著字念,大概堅持了兩個月後就漸漸感覺有成效了。」女兒在北海小學讀書的周女士認為,教孩子認字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從一個盲人變成了一個看得見光明的人」。字認識得多了,便會對閱讀、對語文產生興趣。同時,在同學面前不說有優勢吧,至少她也比較有自信心。所以,她認為,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稍微提前一點讓孩子認字。
「從幼兒園到小學,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一年級新生除了要學習新的知識,還要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開始壓力是比較大的。如果能提前認一些字,減輕孩子在學業上的負擔,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如果遇到的困難太多,弄不好要產生厭學情緒。」塔山中心小學一年級語文教研組長任敏也認為,一年級新生的識字量如果連100個字都不到,孩子一定會學得很累。當然,學習能力、記憶力超強的孩子除外。
當然,提前學的弊端也是有的。一位長期從事低年段教學的語文老師就告訴記者,一些開始識字量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現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現象,「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會了,就會把精力用到做小動作上去。其實,語文課上,老師不光是教生字,也會有許多其他新鮮的知識。」陳海虹老師也不後悔當初在學前沒教女兒認字,因為拔苗助長的一個後果,就是平時特別容易寫錯別字。而「零起點」的教學,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注意力集中,這點更重要。
學習就像是長跑,識字優勢到三年級就沒有了
事實上,儘管一年級新生識字量越來越大,但語文老師們都覺得,這和能不能學好語文,沒必然聯繫。「提前識字,能夠讓初入學的孩子減輕負擔,增加學習的信心。但說到底學習是長跑。最終成績好壞跟孩子的學習習慣、記憶力、理解力有關。」培新小學校長、語文老師陳燕萍就認為,「搶跑」對於初學者有效,但是到了三年級以後,學生的識字量就基本持平了,就沒有優勢了。
而蕺山中心小學一年級語文教研組長蔡珊丹也認為,三年級對孩子來說是個分水嶺。一、二年級的教學目標是認生字,三四年級的教學目標是對文章段、篇的概括和表達。所以說,學生的識字優勢只能在一、二年級中體現,而且也利於做題的效率——題目自己能看懂,不用老師讀,能省下一點時間。但語文是一門需要學習多方面知識的科目,還應該加強對字詞發音、書寫以及文章理解的訓練。當然,部分識字量大的學生到高年級後成績依然出色,但原因不是提前認字了,而是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好。
所以,真的沒必要刻意地讓孩子「搶跑」,更不要一味追求數量和速度。學習是一件自主性很強的事情,與其在入學前刻意帶孩子上識字班,不妨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在快樂中學習,例如識菜譜、認廣告牌等。家長們也更要調整心態,培養「讓孩子慢慢來」的耐心。
來源:紹興網-紹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