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班「搶跑」有了新障眼法

2020-12-18 中國教育新聞網

「我帶的一年級班有36個孩子,大概有五六個沒讀幼兒園大班,而是用一整年上學前班。其他不上學前班的,大部分也會提前學拼音和簡單的加減法。」北京市海澱區某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林海說。

今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對於幼升小工作,要求嚴格執行零起點教學。然而,報幼升小銜接班、「搶跑」學習的現象依然存在。記者走訪發現,更具迷惑性的銜接班培訓與家長對幼升小的擔憂纏繞在一起,形成了幼小銜接新圖景。

    培訓內容「摻著」來

    機構以興趣包裝增加迷惑性

目前,市場化機構是幼升小銜接教學內容的主要提供方。

銜接機構都教些什麼?某幼升小銜接機構負責人張東國表示,銜接班除了調整孩子生活作息時間,為小學生活做好適應外,還會幫助孩子提前掌握拼音數學等基礎內容。在該機構的課表上,參考小學課程時間,以40分鐘為單位,排列著拼音、數學、識字等課程。

除了拼音數學識字等「標配」教學內容外,當前,不少線下銜接機構課程出現了「融合」趨勢,書法、思維開發、語言表達等素質、興趣類內容也被納入銜接教學內容之中。不少銜接機構甚至將之作為自己的「辦學特色」。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薛海平認為,這種混合化趨勢,不僅提高了監管難度,還對家長產生了更大的迷惑性。「學科內容和素質、興趣內容摻和在一起,家長就會更容易接受,認可銜接班的必要性。」

在嚴禁幼兒園超前教學後,大部分幼兒園不再教授拼音、識字、計算等學科內容。金色搖籃京津冀區園長師曉晴表示:「目前的幼兒園主要以看護為主,輔以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雖然大部分幼兒園已經去「小學化」,但據家長反映,個別民辦園仍在偷偷「搶跑」。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李建說,自己孩子所在的幼兒園大班,不僅調整孩子作息與小學生活同步,還教授1到20以內的加減法和拼音等基礎內容。

    幼升小焦慮難紓解

    專家認為提前學不等於高起點

家長普遍擔憂,小學一年級拼音等教學內容進度快,孩子跟不上,學習基礎不牢固。

家庭教育專家尹建莉認為,「每個兒童天生都有『打基礎』的本能,只要不破壞,就可產生自我成長的能量。外部力量的過度介入反而會『揠苗助長』。」

「拼音似乎是簡單的、適合提前學的,但它同樣是抽象的、枯燥的。」在林海看來,「儘管課外培訓機構強調自身拼音課程的趣味性,但效果畢竟有限。」

不提前學拼音等內容,孩子上了小學後真的會跟不上嗎?

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林海發現,完全沒上過銜接班、沒提前學的孩子,相對於提前學過的孩子,由於缺乏更多的訓練和經驗,在剛開始時會學得比較慢,成績會存在一定差異。」但林海也強調,這些「零基礎」的孩子,在入門後會越學越好,很快能達到中上水平。「對於智商中等以上的孩子,基本在一年級上學期末就能追上了。」

薛海平認為,幼兒不宜過早提前學習學科內容是得到國外一些實證研究支持的,提前學和沒有提前學的孩子之間存在的成績差異,在小學四年級以後會消失。「提前學能獲得短暫優勢,但這是以孩子其他能力,如想像力、人際交往、社會適應等為代價的。孩子的學習成長不是百米競跑,而是一場重耐力、拼後勁的馬拉松。提前學習過多的知識性內容很可能會妨礙孩子長遠發展。」

    幼小如何順利銜接

    家長了解得多理解得少

面對家長對幼升小的憂慮,對提前「搶跑」的銜接班的認可,薛海平認為,這一現象恰恰反映,在幼升小問題上,家長了解得太多,理解得又太少。「很多家長受身邊氛圍、培訓機構炒作的影響,存在一定盲目性。他們並不理解國家教育政策背後的初衷和科學依據,也不了解目前小學教育目的和現狀,讓孩子上銜接班只是為求心安。」

「幼兒園、小學的確是打基礎的階段,但最重要的基礎不是知識性的,而是對科學的認識、對學習的自信和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哪怕最低水平做到讓孩子不厭學,就已經是教育的成功。」尹建莉說道。

朝陽某幼兒園老師姜莉認為,面對幼升小,家長需要明確該銜接什麼,不該銜接什麼。「孩子學習品質和能力的培養,比如專注力、傾聽能力、理解能力等,才是孩子更好地學習的根基。不要簡單化地把背了多少唐詩、認識多少字作為升學準備的指標。」姜莉認為,「幼兒園其實都會幫助孩子為小學生活做準備,家長對幼兒園教育該有信心和信任。」

「搶跑」學科內容教學的幼升小銜接市場,看似是供求雙方一筆「公平」的買賣,其結果卻是對教育生態的巨大破壞。尤其在幼升小銜接班課程內容出現「融合」趨勢後,對家長的迷惑性更大,監管難度高。

薛海平建議,未來一方面要加大對幼兒園、小學和培訓機構的監管和治理,通過完善過程監管,甚至採取立法等手段,對其教學內容和行為進行識別監督,在嚴禁學科類學習「搶跑」的同時,尊重家長對興趣類、素質類培訓的選擇;另一方面,要幫助家長做好「銜接」,轉變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通過多方努力推動教育生態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03日第1版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大班生「搶跑」小學課程 有老師對幼小銜接班表示擔憂
    齊魯晚報訊(記者 徐潔 樊舒瑜 馬玉姝 範佳)新學期開學一個月,濟南不少幼兒園頻繁接到大班孩子的退園申請,理由是要送孩子上校外的幼小銜接班,不想在幼兒園繼續「混日子」。一些家長認為,如果不上,上了小學會落後於同齡人。這成為「搶跑」的普遍心態,幼小銜接也成為小學教育的提前延伸。
  • 「不建議孩子上幼小銜接班」資深教師勸家長,不要有搶跑的心態
    可見,家長對於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的熱情十分高漲。但是,孩子上幼小銜接班真的好嗎?要不要讓孩子上幼小銜接班,存在爭議幼小銜接班,顧名思義就是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教育銜接。因為,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的差異。幼小銜接班的作用,就是幫助孩子提前適應或者說訓練上小學以後的內容和強度,以便孩子更好地完成學業。
  • "幼升小"要搶跑? 這個暑假你家娃上幼小銜接班沒?
    「幼升小」到底有多可怕?怎樣做好幼小銜接?趕在新學期開學前,羊城晚報教育版即日為您推出系列報導。    這個暑假,很多「幼升小」的小朋友並沒有享受到假期,只因他們都去上「幼小銜接班」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確實是兩種不同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面對的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教育系統,然而,真的有必要為了更好地過渡而去「搶跑」嗎?
  • 幼小銜接班,有必要上嗎?
    7月3日11點半,記者在市健健幼兒園門口看到,除一些正在等待接孩子的家長外,還有一些派發傳單的人,他們是一些幼小銜接機構的工作人員,正在校門外招生。現場,不時有家長向他們諮詢教學情況。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幼小銜接班發現,報名異常火熱,甚至有家長提前一年就給孩子報了名。「我們只在暑期開設幼小銜接班,一次開3個班,一個班12人,持續一個月的時間。目前已經處於滿員狀態。
  • 被叫停的幼小銜接班為何悄然「還魂」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通過調查走訪發現,在學科培訓火爆的同時,曾被叫停的「幼小銜接班」悄然「還魂」,不止在網站可搜索到機構的招生行為,還有機構在幼兒園門口公開以幼小銜接為名義進行推廣宣傳,他們都以「提升能力」為噓頭,且都宣稱名額緊張。業內專家指出,幼小銜接重在養成多方面的良好習慣,而非機構所說的「學習能力」,家長該崇尚助跑而非搶跑,甄別培訓機構良莠,理智減少教育焦慮。
  • 濟南洪家樓附近幼小銜接一般上多久?怎麼選擇幼小銜接班?
    孩子上大班了,現在了解幼小銜接是不是太晚了?幼小銜接都有什麼班型呢?到底要不要上幼小銜接呢?面對家長的焦慮,教育部在2018年發布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治理內容有禁止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等五個方面。
  • 禁了幼兒園"小學化" 火了"幼小銜接班"?
    幼小銜接班收費高但熱度不減  幼小銜接班有多火?只要在百度中輸入「幼小銜接班」,就能找到相關結果約210萬個。而學而思培優官網則專門設置了與小學、初中等並列的學前板塊。楊麗欣還認為部分社會培訓機構所宣稱的幼小銜接班有名無實,「國內只有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等專業,沒有專門的幼小銜接專業,這些幼小銜接班教師的專業性從何而來?另外,國內大部分優秀的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教師都在幼兒園、小學工作,而不是在社會培訓機構。」  「如果孩子上了一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幼小銜接班,只是為了學習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知識,這不僅是在浪費孩子的寶貴時間,更浪費掉了孩子的遊戲關鍵期。」
  • 禁令之下 幼小銜接班更火了
    今後,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銜接班),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不過,很多家長對此高興不起來,尤其是大班面臨幼升小孩子的家長。有些家長和豆豆媽一樣,把孩子轉到了幼小銜接班,更多家長利用周末帶孩子在培訓機構學習,禁令不但沒有阻止小學化傾向,反而給各種幼升小培訓機構添了一把火。一些小學刁鑽的入學試題讓碩士博士也撓頭。
  • 青島幼小銜接調查:八成孩子在「搶跑」 家長坐不住了
    幼小銜接到底有沒有必要?幼小銜接需要銜接什麼?記者日前展開調查。幼小銜接班報名火熱今年秋季樂樂將上小學,雜誌上的字大部分都認識了。媽媽孫女士最喜歡讓樂樂在家人朋友面前展示這一「特長」。青島市一位公辦小學的班主任去年在統計班級入學新生的班會上發現,80%以上的孩子都存在提前學的情況。
  • 青島熱門機構一座難求 幼小銜接「搶跑」如何破解?
    朋友告訴她,雖然教育部門嚴禁違規開辦幼小銜接班,但是自己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孩子空著腦袋入學很吃虧,「最好給孩子做一些入學前的教育,比如,十以內加減法,筆畫名稱會寫會認。有條件的話,可以自己教,沒條件的話,就直接送幼小銜接班吧。」近期工作繁忙的李女士聽後慌了神,趕緊四處打聽適合孩子的幼小銜接班。
  • 學前班變身「幼小銜接班」招生 進名校成招牌
    幼兒園新學期已經開始了一個多月,貝貝媽媽發現女兒所上的大班裡的孩子陸續減少,到現在已經少了將近10個,私下打聽才知道,他們都從幼兒園轉到「幼小銜接班」去了,「幼小銜接班是幹什麼的自從幾年前各小學學前班被叫停之後,貝貝媽媽一直打算讓孩子在幼兒園按部就班上完大班,可是家長們備戰小學的焦慮和越來越火的「幼小銜接班」卻打亂了她的計劃,是不是也像其他家長那樣給孩子報上呢?貝貝媽陷入了糾結之中。
  • 武漢部分公辦幼兒園大班現空巢:一個班一半學生上幼小銜接班
    連日來,武漢市多所公辦幼兒園園長向楚天都市報記者反映:在公辦幼兒園大班,部分家長擔心孩子像一張白紙一樣升入小學後,會跟不上學習的進度,於是在大班就把孩子送進幼小銜接班,使得幼兒園大班出現空心化現象。一個班過半學生「不在崗」「中班時,全班有35人,升入大班後只剩17人了。」
  • 幼小銜接班上不上家長兩難 價格相差懸殊(圖)
    於是,打出「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招牌的幼小銜接班應運而生,而且近兩年也越來越熱。  近日,記者專門對島城的幼小銜接班做了調查,不同培訓機構費用相差懸殊,從幾百元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都有,而在教材使用、課程設置上也是五花八門。一邊是培訓機構諮詢師的極力「勸說」,另一邊是小學教師的擔憂與勸阻,上不上這個班,家長表示「很糾結」。
  • 禁止辦幼小銜接班 培訓機構卻打擦邊球?
    而郝麗的焦慮,則代表很多幼兒園大班家長的心態:他們原本不支持孩子提前儲備小學知識,但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搶跑」後,不禁也有些沉不住氣了……近日,新時報記者暗訪發現,部分提供幼小銜接班的培訓機構,仍在繼續進行拼音、識字和算術等小學知識的教育。「幼小銜接班到底正不正規」今年7月初,郝麗送孩子去幼兒園時,發現班裡約半數孩子退園了。
  • 為何「幼小銜接班」如此火: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是騙錢?
    其實教育是沒有起跑線這種說法的,如果社會上沒有幼小銜接班,相信幼兒園和一年級肯定能很好地銜接,雖然很多家長都明白,但實際上心裡總會搖擺不定。因為類似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輿論總是給予了家長很多很大的壓力,讓大多數家長在孩子的發展和外界壓力之間必須做出一個選擇,有的家長受社會壓力、外界輿論影響大一些,認為孩子從小就該學知識,就上幼小銜接班;但也有的家長希望孩子的童年能過得更開心,就選擇不上,因此可以說所有的家長在處理孩子問題時都是矛盾體。
  • 西安5歲女孩求媽媽報幼小銜接班 這為何會如此火爆?
    專家分析稱,其實,在逼孩子「搶跑」的背後,有著家長、學校、教育部門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5歲女孩求媽媽給她報幼小銜接班  「媽媽,我真的很想上幼小銜接班,你也給我報個班吧。」西安市民馬女士被5歲女兒的要求震驚了。  「你為什麼要上幼小銜接班呢?」馬女士不解地問女兒,因為在她看來,女兒上的公辦幼兒園各方麵條件很好。
  • 多地公辦幼兒園大班現「空巢」 家長為何「追逐」幼小銜接班?
    新華社武漢11月7日電(記者廖君 王瑩)一個班一半學生離園上幼小銜接班、小學一年級八成以上的新生都學過語文和數學……記者近日在武漢、瀋陽部分幼兒園了解到,為了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生活,部分家長將本該上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送進「幼小銜接班」,部分幼兒園大班出現空心化現象。
  • 每年多花幾千到幾萬 家長為娃搶報幼小銜接班
    新學期開學一個月,濟南不少幼兒園頻繁接到大班孩子的退園申請,理由是要送孩子上校外的幼小銜接班,不想在幼兒園繼續「混日子」。一些家長認為,如果不上,上了小學會落後於同齡人。這成為「搶跑」的普遍心態,幼小銜接也成為小學教育的提前延伸。
  • 幼小銜接班,到底要不要上?!最客觀的解讀在這裡~
    但沒有馬上分享,因為我需要看到家裡這個沒上幼小銜接班的小朋友,入學後是否能適應學校,而且,她入學後我能接觸到更多的老師和小學生家長,得到的信息也能更全面一些。現在六六入學兩個月了,我一直都和學校老師保持著順暢的溝通,比較了解她在學校的情況,是否有必要上幼小銜接班,在心裡也有個大概的結論。
  • 幼兒園母慈子孝,上小學雞飛狗跳,幼小銜接班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因為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在焦慮孩子的一年級能不能平穩的度過,所以催生了「幼小銜接」這樣的學前教育班。幼小銜接,指的是兒童在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發展的過渡時期。對於幼小銜接,有家長趨之若鶩,也有家長嗤之以鼻。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在正式上小學時,由於學的是自己已經會的內容,沒有新鮮感,所以會對學習失去興趣。那麼幼小銜接到底有沒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