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新學期已經開始了一個多月,貝貝媽媽發現女兒所上的大班裡的孩子陸續減少,到現在已經少了將近10個,私下打聽才知道,他們都從幼兒園轉到「幼小銜接班」去了,「幼小銜接班是幹什麼的?」「就是以前的學前班呀,為上小學提前做準備。」貝貝媽被一語點破,立刻四處去打聽學前班情況。不料,一問才知自己下手已晚,學前班基本都是頭一年的9月或者當年3月報名,如今大部分學前班都稱報名滿額,已經不接收2010年入小學的孩子,現在開始招收今年9月開班明年上學的孩子,目前,只有個別不太知名的學前班還可以插班。
自從幾年前各小學學前班被叫停之後,貝貝媽媽一直打算讓孩子在幼兒園按部就班上完大班,可是家長們備戰小學的焦慮和越來越火的「幼小銜接班」卻打亂了她的計劃,是不是也像其他家長那樣給孩子報上呢?貝貝媽陷入了糾結之中。
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曾一度被教委叫停的學前班幾年來一直就沒消停,如今更是改頭換面,冠以「幼小銜接班」、「藝術特長班」、「潛能開發班」等大肆招生,一些著名的培訓機構,名額相當搶手。對於學前班,教委禁止,專家批評,卻為何受到家長如此追捧?
回放
違反幼教規律
學前班被叫停
早在2006年,北京市教委稱,將用四年的時間,到2010年逐漸取消小學附設的學前班。當時,全市共有471所小學舉辦了846個學前班,共接收孩子27135名。
市教委學前處負責人說:「近年來生育人口減少,幼兒園已基本具備接納3到6歲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能力。北京市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就提出學前班的舉辦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建議取消。0到6歲兒童的發育,更應該接受的是以遊戲為基本形式的教學。」
這位負責人還說,當時學前班是在整體的幼兒教育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對幼兒園數量不足的一種輔助和補充,並非是比幼兒園高一級的教育形式。如今,學前班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他還指出,小學學前班通常按教小學生的方法教學,不符合孩子的認識規律。「小學的學前班,都是小學的老師、退休教師和返聘教師,不太懂幼兒教育。」
如今,2010年大限已到,學前班的實際情況如何呢?
現狀
進名校成了
「幼小銜接」最熱招牌
當年的一紙禁令讓一些小學退出了幼教市場,但是由於需求的存在,這塊「蛋糕」卻並沒有變小,民辦機構反倒成了最大的獲益者。記者在網上搜了一下,北京打著「幼小銜接」招生的民辦機構不下數十家,還有不少是動輒十多個培訓點的連鎖機構,他們為何能如此紅火?記者發現,他們打出的最誘人的招牌就是能進名小學。
在一家著名學前培訓機構的網站介紹中,記者看到了這樣的廣告:「我們迄今已輸送了四屆學前班畢業生。令家長欣慰的是,這些孩子中的96%都走進了北京的知名小學,如西城實驗二小、皇城根小學、中古友誼小學、中關村一小、三小,史家小學等。跟蹤調查顯示,我們學前班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綜合能力強,許多學生都擔任班幹部等職務……」這樣的話語怎能不令家長怦然心動。
記者發現這家機構正在辦理加盟,一兩年間已經開辦了十多家分校,遍及全市,至於加盟校是否水平相當,不得而知,記者打電話詢問,其教學主任說,如果要報名的話,只能報下半年的班,今年上小學的孩子已經全部滿額,想要插班的話要等待有孩子退學才行。
擦邊 小學低調開班對孩子「雙向選擇」
與民辦機構的高調宣傳相反,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仍然有些小學面對教委禁令大打擦邊球,委託一些培訓機構替他們招收學前班,有的設在校外,有的乾脆就設在學校裡面。他們非常低調,不用打廣告,報名家長也會擠破頭,因為大家都心照不宣,學前班就是進這所小學的跳板。
記者從一些家長口中得知,朝陽區某重點小學一直在招收學前班,只不過禁令下達之後,學前班的名字改成了「潛能開發班」,主辦單位從這所小學改成了一家民辦機構,其他的都原封未動,包括設在這所小學裡的上課地點和授課老師。一名孩子去年從學前班順利升入這所重點小學的家長向記者透露了班裡的一些內幕情況。
據這名家長說,他們提前半年多就動手,終於報上了這個學校的學前班,所有的家長都是衝著上小學報的,但是學前班的負責人給大家的答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從這裡升小學,這需要「雙向選擇」。他們一年招三個普通班,一個月學費2000多元,一個VIP班,學費翻番,一些家長以為VIP班肯定能直升小學,就挑貴的學,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進班後,班主任老師再次闡明了立場,孩子必須在班裡表現好,才能獲得老師推薦,甚至提出「要是家長多事的,我們也不會推薦。」這名家長牢記老師的話,即便出現什麼問題,兒子受了委屈也不敢找老師理論,一年下來,終於進入一個班被推薦的幾名學生之列,連面試也沒有進行就被這所重點小學錄取。據了解,一個30多人的學前班大約有五六名孩子能得到這個殊榮,學校以這種方式挑選「好苗子」,家長花幾萬元學費進了重點小學。
費用 比以前的學前班翻了百倍
記者查了一些資料,發現當初市教委對小學學前班的收費標準定在每人一個月30元,即使在被叫停之前的2006年出現了很多「高收費」的情況,其實現在看來並不算高,便宜的一個月二三百元,貴的不超過千元,然而這番改頭換面捲土重來之後,價格卻比當初的規定翻了百倍。
記者電話諮詢了一家民辦「幼小銜接班」,被告知普通班一年學費26000元,雙語班學費29000元,如果現在報名交足一年學費可優惠1300元,但這個學費只是一般課程,他們還有一些特色課程,例如趣味數學,超級英語等,如果要學的話,還要一科半年加收3000元。記者又諮詢了多家機構,報價最便宜的有一個月1500元,大多數在2000多元,高的達到4000元以上。
之所以收費如此昂貴,不少培訓機構告訴記者,因為他們自己研發了「幼小銜接」教材,而且師資隊伍非常完備,一家「幼小銜接班」向記者介紹他們的「師資配備特色:2名全日帶班教師+7至8名專業特長教師+1名營養師= 每班的教師團隊」,實際上,目前的學前班並無統一的收費標準,也無人管理。教委有關人員表示,這些民辦學前班早已不屬於他們的管轄範圍,他們只需到工商部門註冊即可。
課程 提前學到小學二年級
「幼小銜接」需要學習什麼內容?面對這個關鍵性問題,在採訪不同的學前班時,他們給出了基本一致的答案,那就是提前學習小學的內容,這樣上小學的時候就可以順利「銜接」沒有障礙了。
一個學前班老師對記者承諾,通過一年的學習,語文方面,孩子可以認識大約2000個漢字,並熟練組詞,掌握近義詞和反義詞,能夠順利閱讀;英語方面,會說詞彙350個左右,拼寫單詞150個左右,學習日常生活基礎句型30個,日常指令18組;數學方面,熟練掌握50以內加減法,會背乘法口訣表……最後,這名老師承認,他們這套自主研發的教材包含了小學一、二年級的的主要內容。這名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沒有知識準備的孩子,很容易跟不上課,學習的自信心也容易受到挫傷。所以,一定要提前學。」
記者看了幾家學前班的課程安排表,比之小學的緊張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張課程表顯示,孩子一天的學習從早上7點半「經典朗讀」開始,到晚上5點結束,如果報了作文、英語、心算等興趣班,孩子一直要上到晚上8點,這對於一個不滿6歲的孩子,顯然是不堪重負的。
疑問
幼小銜接
到底要銜接什麼?
被學前班開辦者大肆宣揚,同時被廣大家長認可的「提前學」的觀念是否科學呢?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教授梁志燊表示,小學是兒童生活中的一個轉折點。兒童心理上發生重要變化,由過去依賴父母和老師,受「保護」的角色,逐漸過渡到獨立自主地完成學業,解決生活中的突發事件。所以相對於學習與知識的準備,他認為「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適應這種角色的變化,例如,知道遵守規則,結交小夥伴並鍛鍊專注力等。
北京市崇文區第三幼兒園園長範佩芬也提醒家長,「幼小銜接」應加強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準時上學,按時入睡,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減少初上小學時丟三落四,東拉西扯的現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小學後能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
西城某重點小學一位帶過多次新生的老師告訴記者,她發現很多新生在學習上毫不吃力,但並不代表這個孩子很適應小學生活,相反,他可能相當令老師頭疼,甚至中午吃飯還要老師喂,有的孩子因為已經學過,所以上課精神不集中,還會影響別人。她認為,「幼小銜接」最重要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如果只注重知識超前,這樣的孩子上三年級後所有的優勢將消失殆盡。
記者手記
從「搶跑」開始的教育資源爭奪戰
如今,「搶跑」成了教育中的一個熱門名詞。因為要「搶跑」,幼兒園提前學小學的內容,各種名目的學前班才死灰復燃,紅紅火火;因為要「搶跑」,小學提前學中學的內容,令人聞之色變的小升初毀了無數孩子的生活……「搶跑」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奔向優質的教育資源,一場殘酷的教育資源爭奪戰因不斷升級的「搶跑」而愈演愈烈。
一個學前班的負責人躊躇滿志地對記者說:「這個事業大有可為,因為市場需求太大了!」這就是為什麼政府部門的禁令難以發揮作用的根本原因,也許明知道是拔苗助長,是違反科學,但家長們仍然選擇「搶跑」,因為別人都在搶,自己怎麼可以不搶?
沒有合理的教育資源配置和公平的競爭規則,「搶跑」和它帶來的畸形現象還將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