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讓孩子順利適應新的學習,是眾多家長[微博]讓孩子參與幼小銜接班學習的初衷 (劉蔚丹攝)
1節課收費200元,一年48節課9600元,這不是針對高中生的出國班,而是培訓機構面向幼兒園大班孩子推出的專門應對重點小學面試的衝刺班。這種班俗稱幼小銜接班,也就是銜接幼兒園和小學教學教育的一種培訓班。
2013年的小學入學招生工作即將啟動,武漢不少家長因為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將孩子送入各種各樣的幼小銜接班,惡補小學知識。這種高價的突擊培優,對孩子升入名校究竟有沒有幫助?孩子的幼小銜接是否要進行專門培訓?帶著這一系列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家長的困惑
家住江岸區的黃女士,女兒今年滿6歲,9月上小學。聽說很多小學入學時都要測試,光靠幼兒園裡學的那點知識根本過不了。於是,從今年寒假起,黃女士把孩子送進了幼小銜接班。
「培優老師除了一對一訓練外,還布置了不少課外作業,要求家長督促完成,還會推薦家長買一些輔導書。」黃女士說,英語班、數學班和圍棋班三個班連軸轉,讓孩子有些吃不消,常常要到晚上9點以後才能完成作業。
「孩子說,老師現在抓得很嚴,上課回答不出問題,會像上小學那樣挨批評和罰站。」心疼孩子的黃女士也曾找到老師暗示是否能少些作業,但老師一句話就讓黃女士沒了話:「你孩子還想不想上名校?為了上名校,哪個家長和學生不在抓緊?」
【現場探訪】
跟風爭上 一座難求
萬元天價班有市場
黃女士家6歲孩子的不堪重負,並非個例。近日,記者來到漢口南京路一家培優機構,看見二十多名幼兒坐在教室裡上寫字課。「在幼小銜接班裡,開設有拼音班、算術班、寫字班和潛能開發班,最熱的是拼音班,開了3個,差不多已經滿了。」該培優機構負責人稱,班上年齡最小的只有4歲多,還有10多名3歲幼兒因年齡太小被拒之門外,「年齡太小坐不住,會影響課堂教學。」
在培優機構門口,家長鄭先生告訴記者:「我們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能自如地應對小學入學面談,給老師留個好印象。另外,也希望孩子在上小學後學起來更快一些。」採訪中,跟鄭先生持有相同觀點的家長很多。
在江漢路附近的另一家培優機構,5個學齡前孩子正在上英語課。門外等候的家長劉女士說,自家寶寶今年上大班,一會兒課程結束了,還要帶他去青少年宮學跆拳道。「沒辦法,馬上要『幼升小』,多學一點就多一點競爭力。」
據了解,除了英語課,這家培訓機構還設有幼兒思維數學課。「課程是一對一形式,數學和英語各補習1小時。」工作人員稱,他們的幼小銜接班是專門衝名小學的,所學知識完全模擬熱點小學的測試內容,收費是1節課200元,每月4節課,一年差不多1萬元。
據了解,各種培優機構的幼小銜接班收費價格不同,從一千多元到近萬元不等。上千元是短訓班,授課時間為一個月;近萬元的是長期班,培優時間長達一年。
【行業內幕】
萬元真能包過?
家長碰運氣 機構玩概率
暗訪中,記者還了解到,一些幼小銜接班不僅僅是單純的幼兒園和小學銜接了,而是推出了針對某一小學入學面試的專項突擊培訓。
昨日,記者翻閱漢口一家培優機構招生簡章發現,該機構打出面試包過關招牌,把附近多所熱點小學都列入包過範圍之中。工作人員稱,孩子只用上15節課,家長交1.5萬元,就能包過幾所熱點小學的面試,未通過的還能退費。「我們這裡請的都是名小學的老師,完全可以應對小學面試的內容!」
「現在想進名校,託人找關係1.5萬元肯定拿不下來,我們和名校一年級招生『有聯繫』,所以絕對是有保障的。」該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名校專業老師將為孩子進行一年級新生入學考試的針對性訓練,雖然只有12節課,但都是應試複習和突擊,所以與其他的幼小銜接班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那麼,如果面試不過關,承諾不過就退錢不是會讓培訓班損失很大嗎?採訪中,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揭示了其中的玄機。「培訓機構玩的是一種概率效應,假設一個班招了10個孩子,其中至少有兩三個是能夠上名小學的。所以,即使給剩餘沒上的孩子退學費,收到的這些學費也夠賺了。」
【校方態度】
未委託機構培訓
嚴禁在職老師兼職
一些幼小銜接班是否真的與名小學有直接「聯繫」?昨日,記者登錄一所熱點小學網站發現,該校發布了一條「招生預警」:「社會上某些機構假借、謊冒學校之名,舉辦各類幼小銜接班、培訓班等,對此,學校特此嚴正聲明,從未舉辦或委託任何機構舉辦任何形式的幼小銜接班、培訓班,也不允許在職老師參與,請家長們提高警惕,仔細分辨!」而武漢市教育局也明文規定「幼升小」嚴禁選拔考試,各區應堅持就近免試入學制度,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作為招生依據。
「我們學校絕不允許有老師參與這樣的培訓,目前也沒有發現類似情況。那都是培訓機構的一種宣傳策略。」該校一位招生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學招生5月底報名,6月份會安排和孩子的互動。學校老師和孩子的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生活常識類、表達能力類、語言模仿類。「我們絕不考超過幼兒園孩子認識水平的內容,比如加減乘除、認字,這些都不會在交流中出現。」
這位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表示,短期的強化培訓對學校的面試沒有任何意義,學校老師和孩子的交流並不是要了解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考察孩子的基本習慣和現場學習能力。「比如,我們老師用英語說一個單詞,讓孩子模仿發音,看孩子的語言基本素養;比如,我們會看孩子的觀察能力強不強,注意力是不是能集中。這些都不是到培訓班突擊能夠學到的。」
【專家說法】
不要過早進行灌輸教育
上名牌小學是不是一定要提前進行學科學習?提前學習越多就越能搶得入學的先機?對此,武漢市教科院副院長朱長華表示,每年,武漢個別小學會對新生進行面談遊戲活動,但是,一些提前進行學科知識學習的學生未必受到歡迎。遊戲結束後,校方還會給一些家長發口頭提醒,不要對孩子過早進行灌輸教育,不要抹殺孩子的學習興趣。「獅子、豹子和老虎,誰跑的速度快,再用1、2、3把它們連起來。」「用爸爸、媽媽、我和外婆4個詞說一句話。」「你能不能找出長方形、圓柱體、正方形?」……朱長華羅列了武漢一些熱點小學的面試題,他說,「很多題目只是一種遊戲活動,通過遊戲看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等等,並不是抽象地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
據了解,在一些小學舉行面談活動時,總會有一些培優機構在門口詢問學生的面試過程和題目,然後再將一些面試的題目抽象化,作為培優機構的輔導內容,隨意拔高學生的學習要求,甚至出版成教輔書來牟利。一些不知情的家長被社會上的培訓機構、教輔出版機構所忽悠,提前對孩子進行灌輸教育,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負擔。
光會加減、拼音其實並不討巧
「現在的銜接班都是拼音、算數的灌輸,而小學入學基本還是常態面試。」北湖小學校長範永歲說,其實,孩子是否陽光、開朗、勇敢更重要,而一些光會加減、拼音的「讀書郎」並不討巧。
什麼樣的學前銜接是小學更看重的呢?範校長說:「學科性的知識,在小朋友入學後我們都會教,所以這恰恰不是我們最看重的。我認為學前教育關鍵在家庭,家長給孩子一個寬鬆的學前氛圍,讓孩子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有嚮往和期待最重要。」
朱長華副院長表示,在部分小學新生遊戲活動中,招生老師更注重觀察學生的專注力。「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專注的時間長,孩子就不會覺得有壓力,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會從遊戲中獲得。通過多年觀察發現,一些提前進行英語、數學等學科學習的孩子,興趣愛好偏少,擅長的遊戲活動較少,在遊戲團隊中顯得有些不合群。」
他表示,幼兒不該過早進行學科學習,孩子做不出題目不要緊,只要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且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孩子的各方面發展潛力就很大。同時,家長更應當擺正心態,不要將自己一時的焦慮情緒和壓力轉嫁給幼兒。(郭會橋 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