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和燒坊王家,源自赤水河畔的茅臺鎮的百年傳承!

2021-01-09 騰訊網

赤水河,一條源自彩雲之南的美酒河,有詩人讚美之:集靈泉於一身,匯秀水東下。眾所周知,水是酒的血,當赤水河途徑茅臺鎮的時候, 和當地的土壤巖石環境形成獨特的環境。

茅臺鎮的地層由沉積巖組成,為紫紅色礫土巖,具有良好的滲水性,地面水和地下水通過兩岸紅層滲入赤水河,溶解了紅層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又經過層層滲透過濾,變得純淨澄澈,清甜可口,源源不斷地滲進赤水河,這也是茅臺鎮釀出的酒為何會醬香突出,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酒液純淨透明、醇馥幽鬱的原因。據傳遠古大禹時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以善釀酒。

漢代,今茅臺鎮一帶有了「枸醬酒」。《遵義府志》載:枸醬,酒之始也。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飲到南越國(今茅臺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構醬酒後,將此酒帶回長安,敬獻武帝,武帝飲而「甘美之」,並留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傳說。這成為茅臺酒走出深山的開始,此後,一直作為朝廷貢品享盛名於世。唐宋以後,茅臺酒逐漸成為歷代王朝貢酒,通過南絲綢之路,傳播到海外。

到了清代,茅臺鎮酒業興旺,「茅臺春」、「茅臺燒春」、「同沙茅臺」等名酒聲名鵲起。「華茅」就是茅臺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清《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清鹹豐初年吳振棫《黔語》記載:「南酒道遠,價高,至不易得,尋常沽賃皆燒春也。茅臺村隸仁懷縣,濱河土人善釀,名茅臺春,極清冽……」。提起茅臺酒,就不能不提巴拿馬1915萬國博覽會,在這次博覽會上,茅臺獲得金獎,而當初茅臺鎮選送的醬香酒,就是由當時的榮和燒坊的王家選送,另一部分是「成裕燒坊」選送的。可以說,榮和燒坊就是茅臺酒的前身之一,而開創經營榮和燒坊的王家,則見證了茅臺的百年榮耀。

清朝同治年間,仁懷縣城三官樓石姓復業無嗣,抱養禮博裡二甲笠堡莊人王映奎(更名石榮宵)繼承產業,映奎更名石榮宵後,娶王氏為妻,納鄭氏、陳氏、梁氏為妾,長子王連城,名體芳,娶鄭氏,有子秉能、秉恩及女秉嫻,次子王鳴珂娶陳氏,生少章(1878~1930),又娶梁氏生澤生(1891~1845),王少章娶袁氏生秉坤(《族譜》寫作丙坤)(1907~1961),少章又娶陳氏生秉均(1912~1962),陳氏又為少章生女秉烈,長大後去成都求學定居。

王鳴珂次子王澤生在少章故後,接管家政,澤生任過仁懷縣茅臺區長,娶妻周氏名善富,生子王秉乾(1916~1951)、王秉懷、王秉權、王秉龍、女王秉媛。王秉乾在王澤生故後,與母親周氏同主家政及酒業經營。茅臺村另一富人王立夫既經營鹽號,投資釀酒。其譜說祖名王振發(1793~1875),江西吉安府人,逃難入籍,幫「天和」鹽號張老闆家,因勤勞機智,做了張家上門女婿而發跡。

光緒5年,王振發的么兒王立夫、石榮宵(王映奎)、孫全太各出資200兩白銀 辦起了「榮太和」酒坊(以三股東年齡排序,石榮宵取「榮」、孫全太取「太」、王立夫以「天和」號之「和」取入),石榮宵管財務,21歲的王立夫管銷售,孫全太因常年在跑生意只參與年終分紅,開始釀造起了醬香酒,並暢銷各地。

時間到了1914年,當時美國洛杉磯舉辦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當時的貴州指定,榮太和燒坊用兩百斤「回沙」茅酒裝瓶送築運京,再裝船運往巴拿馬參加萬國博覽會,也是第一次走出國門,參加世界級的博覽會。

第二年,1915年,仁懷縣溫水分縣單獨設習水縣,孫全太忙於在家鄉長沙擴充勢力,辭掌柜事務,後與石榮宵談判妥協,經仁懷縣知事裁決,石榮宵退二百兩銀子(股金和利息)給孫全太,「榮太和」變為「榮和」酒坊。

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茅臺酒一鳴驚人,獲此次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牌。自此,茅臺酒終於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一起躋身世界三大名酒行列。其時的《舊金山報》對榮獲金獎的中國玉液茅臺酒做了專門的評價:「中國名酒風味獨特,又以冰晶而顯其長,受到西方各界人士的青睞。」至此,「茅臺酒」以「酒香為媒」成為博覽會上的明星,並直接由高級評審委員會授予榮譽勳章金獎。開始享有「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美譽,蜚聲中外,「王茅」更是被尊稱為「天下第一茅」。需要注意的是,當時並無茅臺酒這一正式名稱,當時的茅臺鎮的釀酒仍然是作坊式生產,最後當的政府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選取當時較大的「成義」、「榮和」兩家作坊的酒樣參展。獲得金獎後,針對獎牌歸屬問題,當時的貴州省長公署進行了調查,也無法確定歸屬問題,當時貴州省省長劉顯世以「和稀泥」方式判決:成義、榮和共同享有獎牌和榮譽。

不久之後,榮和燒坊在重慶的報紙上刊登了廣告,鄭重澄清此事:本燒房開設貴州仁懷縣屬茅臺村裡有年所,深蒙各界嘉許,民國四年遠赴美國巴拿馬賽會,蒙給獎憑、獎牌,由農商部轉資來黔,承領在案。人所共聞此酒之特色,中外鹹知,茲再精益求精,不惜工資改良造作,總期盡美盡善為目的,如蒙仕商賜顧者,請認明麥子商標為記,庶不致誤,貴州仁懷縣茅臺村榮和燒房謹啟(印篆寫「榮和」在啟字之後)。如今,位於茅臺鎮巴拿馬1915廣場上的不完整的酒罐雕塑真實再現了當年摔酒的一刻。以當年獲獎時打碎的茅臺酒瓶為原型的主題雕塑「茅臺酒罐」,如今是茅臺鎮的標誌景觀。

位於茅臺鎮巴拿馬1915廣場的茅臺酒罐,裡面印有榮和燒坊在當時的報紙上發的原文,如實記載了榮和燒坊的這次巴拿馬金獎之行。

王少章1930年辭世後,「榮和」由異母弟王澤生接管,王澤生民國初年讀過貴州法政學堂,後供職於仁懷縣經費局,接管酒廠已值壯年,此時孫全太后人孫明遠在川黔邊防司令侯之擔部下任軍官,藉口股權問題找王澤生清算帳目,王澤生只好送去千瓶茅酒了事。

1931年王立夫辭世,子王承俊年方十七歲,次年其母為承俊娶金沙幾代為官且年長几歲的顏少禹為妻,到1936年王澤生還是讓王承俊自願退股退出「榮和」酒廠,王澤生退還了其本金並辦清了退股相關手續。王澤生獨家經營「榮和」酒廠至1945年辭世,後來「榮和」由澤生長子王秉乾(1919~1951)經營,秉乾畢業於貴州師範學校,任過茅臺鎮長,小學校長,他主持期開「榮和燒房」,窖坑由兩個增到四個,酒產量由一千至一千五百公斤增加到三千五至四千公斤,後來又增加兩大窖坑,產量最多能達到一萬二千公斤。後來在1952年,「榮和燒房」,估價舊幣500萬併入「貴州省專賣公司仁懷茅臺酒廠」。自此,位於茅臺鎮的榮和燒坊王家,見證了茅臺酒的百年榮耀,特別是在1915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高光時刻,也是榮和燒坊王家難得的榮耀輝煌。

本文由每日文旅整理編輯,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需轉載,請備註來源。

相關焦點

  • 榮和燒坊:專注醬酒傳承工匠精神
    「榮和酒坊」是一家距今已有141年歷史積澱的老牌燒酒坊,早在1915年就曾代表中國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享譽中外。新中國成立以後,「榮和燒坊酒」也是屢次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宴專用酒招待重要外賓,在1949年開國大典上,周恩來總理就欽定:「吃淮揚菜,喝榮和酒」;在1950年,毛澤東主席出訪蘇聯時,榮和燒坊酒更是被作為國禮送給了史達林同志,成為新中國第一款外交國酒;到了1952年,榮和燒坊(王茅)與成義燒坊(華茅)、恆興燒坊(賴茅)合併成立貴州省地方國營茅臺酒廠。
  • 茅臺鎮榮和1915醬香白酒(RH1915)登陸TAIBI 百年傳承 好酒上線
    貴州茅臺鎮醬香酒榮和酒坊1915金獎紀念酒數字商品貨幣RH1915 登陸TAIBI數商板塊。RH1915是TAIBI技術團隊精心打造的數字商品貨幣項目,以榮和酒坊1915金獎紀念酒為實物,500ml 1瓶裝錨定1 RH1915幣,通過商品數位化,提供去中心化的數字購物解決方案。
  • 赤水河:60公裡的醬香傳奇
    茅臺酒廠前身為三家燒酒坊——成立於1869年的「成裕燒房」(後改名為「成義燒坊」)、成立於1879年的「榮泰和燒坊」(後改名「榮和燒坊」)以及成立於1929年的「衡昌酒廠」(後改名為「恆興酒廠」)。三家酒廠都出產茅臺燒酒,民間以其老闆的姓氏加以區分,分別為華茅、王茅和賴茅。新中國成立後,1951~1952年三家燒酒坊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合併為國營茅臺酒廠。
  • 「藏身」赤水河下遊的百年「醬油坊」
    繼續往裡走,黃豆發酵後的濃香撲鼻而來,只見一道長68米、高3.5米的石坎將坡地分為上下兩層,地形向赤水河傾斜,這便是百年曬露場,6000口天然曬露缸有序陳列在赤水河畔,吸收著陽光雨露。  百年先市醬油,更迭的是人員、物價、包裝,不變的是百年的釀造技藝和生產原址。從1893年到2020年,先市醬油由過去的家庭式作坊變成地方民營企業。
  • 2020酒價:53度王祖燒坊窖藏原漿深邃老酒
    53度王祖燒坊窖藏原漿深邃老酒500ml,由貴州王祖燒坊出品,是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盛醬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53°醬香型白酒。品名:53度王祖燒坊窖藏原漿深邃老酒500ml系列:王祖燒坊酒酒精度:53度廠家: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盛醬酒業有限公司酒精度:53°規格:單瓶酒廠: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盛醬酒業有限公司品牌:王祖燒坊香型:醬香型產地:貴州箱規:6瓶
  • 貴州安酒:赤水河醬酒核心產區的高質量發展樣本
    從茅臺鎮出發,沿著赤水河,一路向北。大約50公裡處,進入貴州省習水縣習酒鎮。繼續前行30公裡左右,兩岸山巒疊翠,雲霧繚繞,赤水河在此變得開闊。這裡便是習水縣土城鎮。「貴州兩大歷史名酒」之一的貴州安酒,就坐落於此。沉澱百年,歲月留香。紮根赤水河畔的貴州安酒,不斷變大變強,可謂赤水河醬酒核心產區酒企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優秀樣本。
  • 榮和1915醬香53度多少錢一瓶?如何鑑別純糧醬香酒
    「榮和酒坊」是一家距今已有141年歷史積澱的老牌燒酒坊,早在1915年就曾代表中國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享譽中外。新中國成立以後,「榮和燒坊酒」也是屢次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宴專用酒招待重要外賓,在1949年開國大典上,周恩來總理就欽定:「吃淮揚菜,喝榮和酒」;在1950年,毛澤東主席出訪蘇聯時,榮和燒坊酒更是被作為國禮送給了史達林同志,成為新中國第一款外交國酒;到了1952年,榮和燒坊(王茅)與成義燒坊(華茅)、恆興燒坊(賴茅)合併成立貴州省地方國營茅臺酒廠。
  • 高端醬酒供不應求普漲超10% 老牌軍與新兵「廝殺」茅臺鎮
    來源:投資者網作者:謝亦楠「茅臺熱」的帶動下,醬酒市場明顯升溫,包括茅臺系列酒、衡昌燒坊等多款醬香產品紛紛提價。與此同時,業內外資本也紛紛湧入,多家資本在茅臺鎮投資或收購醬酒企業。茅臺鎮優質酒企均在提價。11月18日,衡昌燒坊發布提價通知,其核心產品經典裝在原價基礎上上調81元/瓶,紀念裝出廠價上調160元/瓶。 同月,公司還宣布,暫停接收經典裝、1929紀念裝訂單,恢復接收時間另行通知。12月1日,衡昌燒坊經典裝出廠價再次被上調110元/瓶。
  • 文揚:茅臺鎮上的國進民進
    仁懷市下轄的茅臺鎮因聞名世界的茅臺酒而得名,建國前最著名的三家燒房恆興、成義、榮和於1952年被政府沒收和併購,成立了國營茅臺酒廠,從此以後,茅臺酒就是國家的,酒廠的利稅上繳國家。 赤水河是國家的,茅臺河谷是國家,品牌是國家的,酒廠也是國家的,紅色政權建國的現實結果,這本來毫無疑問。改革開放之後,民營經濟蓬勃發展,隨著中國白酒市場的急速膨脹,茅臺鎮上的非公酒業也出現了爆炸式發展。
  • 茅臺鎮白酒品牌排行榜,茅臺鎮十大白酒品牌
    說到茅臺鎮白酒,迫不得已提一下茅臺酒,貴州省茅臺鎮歷年來是貴州赤水特色小鎮,自古「川鹽走貴州省,秦商聚茅臺酒」的真實寫照,貴州省茅臺鎮是醬香白酒的勝地,被稱作「酒鎮」,今日,我就與大伙兒詳細介紹貴州省茅臺鎮的十大白酒知名品牌。
  • 茅臺鎮釀酒對水的要求是什麼?
    茅臺鎮地處大婁山脈的一處低洼地帶的馬鞍山斜坡上,地理地貌獨特,為河谷地帶,風景秀麗,依山傍水。酒的好壞與雨水有直接的關係,茅臺鎮的地層由沉積巖組成,為紫紅色礫巖、細砂巖的夾紅色含礫土巖,具有良好的滲水性。
  • 醬酒紅利持續釋放衡昌燒坊一月內兩次漲價最高漲110元
    中華網酒業12月7日訊繼11月提價後,近日貴州衡昌燒坊酒業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衡昌燒坊」)再次下發漲價通知。該通知稱,基於成本增加,53度衡昌燒坊每瓶上調110元。據了解,早在11月份公司就針對53度衡昌燒坊經典裝、53度衡昌燒坊紀念裝1929兩款產品分別提價81元/瓶、160元/瓶。
  • 貴州赤水河今年首次迎來赤紅色
    5月21日,兩張不同顏色的赤水河仁懷市茅臺鎮河段的圖片,在朋友圈中被「刷屏」——清澈和赤紅色的赤水河。兩張圖片,都是在仁懷市茅臺鎮跨赤水河大橋上拍攝的雨後景觀,為同一角度。此外,還有的網友還跑到赤水河邊,拍攝了赤紅的赤水河視頻。進入汛期,一直到重陽節前後,河水變得赤紅。重陽節後,到第二年汛期前,又水青如藍。這是千百年來,赤水河亙古不變的規律,但今年為何會受到如此高的關注?一位同樣轉發了圖片的茅臺鎮居民說,赤水河變得赤紅時,意味著赤水河谷進入高溫季節,新一輪醬香白酒生產制曲也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