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連續陰雨過後突遇晴熱天氣,稻葉縱卷,有可能是根系在長期淹水、缺氧條件下生長不良,吸水能力弱,遇晴熱天稻葉大量蒸騰失水致稻株體內生理性缺水造成的。此時,應暫緩施肥,特別是不要大量施用尿素等肥料,否則有可能惡化根際環境,使稻根活力更弱,加劇生理性缺水,嚴重時可造成死苗。
雨燕6月26日發微信:昨天,6月25日,盱眙一農戶來電話說,他的30畝雜交稻在中午大量卷葉,讓我去看看。我趕到田裡時發現,有約一半的秧苗葉片輕微縱卷,其他秧苗葉片基本正常。
據了解,該農戶30畝地,種了兩個雜交稻品種,均在6月15日前後移栽,6月24日到田裡施肥時發現有卷葉現象。這種現象在種植兩個品種的所有田塊都有發生。
經檢查,卷葉內沒有發現稻薊馬等害蟲及其危害症狀。拔起卷葉秧苗,根系偏黃,特別是新生粗根上有一圈圈的褐斑,像斑馬線一樣。
田水表面有很多浮沫和氣泡,水下有氣泡不停地冒上來,站在田頭能清晰地聽到咕嘟咕嘟不停冒泡的聲音。腳踩到田裡,有大量氣泡湧出。
拔起未卷葉的秧苗,根系較好,新生粗根色白。這些秧苗大多是帶櫱移栽的健壯苗,或是在水層較淺的地方。
據分析,秧苗卷葉,應是田裡秸稈腐爛產生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傷了根系引起的。苗瘦弱,或栽插較深,或處在水層較深的地方,受害較重。為避免這種情況,應培育壯秧,淺水淺栽,秸稈腐爛旺盛期宜淺水管理,間歇溼潤灌溉,乾濕交替,前水不見後水。
水清:從拔起的稻苗圖片看,無論是葉片卷的,還是不捲的,其深層根系都較白,基本正常。葉片不捲的稻苗,其假莖基部有較長一段發白,是栽入土中形成的;其上方假莖外圍發黑,是較長時間浸在較汙濁的水中形成的。葉片卷的苗,假莖基部不發白,栽得不深,基部葉葉鞘外圍發黑,並有腐爛跡象,應是較長時間泡在汙濁、缺氧的深水中形成的;其新發生的粗根較多,說明苗長勢原本也不弱,在移栽後曾迅速大量發生新根。
是麥茬手栽稻?秸稈全量還田?
雨燕:是的,麥茬手栽稻,秸稈全量還田。
水清:秸稈還田不深?
雨燕:旋耕後起漿的,表層有較深的淤泥。是不是因為秸稈在淺層引起的?
水清:到田裡檢查時,腳踩下去有大量氣泡冒出時,或拔稻苗時,有臭雞蛋味嗎?
雨燕:沒注意。
水清:大量秸稈迅速腐爛,致土壤缺氧,會形成硫化氫等對稻根有毒的有機酸類物質,嚴重時可致稻根中毒而變褐腐爛,隨後變黑,稻苗生長會因此嚴重受阻,形成僵苗,難以恢復。
硫化氫有刺鼻的臭雞蛋味。聞一下有沒有這種氣味,是檢查田土環境是否嚴重惡化,是否產生有毒物質最常用的方法。如果在拔苗和踩到田裡有大量氣泡湧出時,沒有注意到有刺鼻異味,應該是沒有這種氣味,或氣味很輕,沒有引起人注意。
施肥後才發現卷葉的,還是施肥之前就發現卷葉了?
雨燕:施肥時發現卷葉的。施肥前就卷葉了。
水清:施了什麼肥料?畝用量多少?肥料是24號一天施完的?
雨燕:每畝施尿素30斤,24號一天肥料就施結束了。
水清:中午卷葉的秧苗,早晚葉片能展開嗎?
雨燕:早上能展開。
水清:麥子收穫後,還田秸稈幹硬,不容易腐爛,一般在田裡上水後1周左右才開始快速腐爛,大約過1個月速腐性有機物基本腐爛,轉入緩慢腐爛期。
結合當地天氣,大致是這樣一個過程。麥子收穫後,麥秸稈全量還田,上水泡軟後旋耕進入淺土層,起漿後栽插水稻。到這一時候,秸稈還沒有快速腐爛,不容易使田土缺氧,加上栽後持續數天有雨,而且雨量較大,田水和根際土壤中的氧氣很充足,非常有利於水稻活棵,稻苗在移栽時拔斷的粗根上也迅速長出了很多細根,並扎入深土層。單棵獨苗活棵也很好,並有大量新根發生。
連續多天氣陰雨過後,在靜水環境下,旋入淺層的土壤在較高溫度下迅速腐爛,並很快使田水汙濁,致沒有水中的稻苗假莖外圍變黑(藻類等附著引起);秸稈多的表層土壤缺氧呈還原態,形成易溶於水的亞鐵離子。這些亞鐵離子在活力很強的水稻新根附近被氧化,形成難溶於水的氧化鐵沉澱下來。根系因缺氧等活力逐漸減弱後,其自身周圍也被氧化鐵附著,成斑馬線樣,嚴重的整條根均發黃。
栽得較淺的稻苗,分櫱節上發生的新根,正處於秸稈富集層,因而受害較重,新根發黃比較嚴重。水較深的地段,秸稈腐爛更容易造成表層土壤缺氧,稻苗受害更重一些。這些稻苗根系活力弱,吸水能力下降,在晴熱天因葉片蒸騰失水快,稻株生理性缺水,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卷葉。
栽得較深的稻苗,無論是栽後從斷根上長出的細根,還是從分櫱節上長出的新根,均處於秸稈富集的表層土壤以下,因而不受害,根系發白,吸水能力強,遇晴天也不生理性缺水錶現卷葉症狀。
總體看,田裡主要是表層土壤和田水環境開始惡化,根系開始受害,但不嚴重。稻葉在晴熱天中午輕度卷葉,但夜間或第二天早上能放開,也說明生理性缺水並不嚴重,對其生長影響不大。
儘管如此,較多稻苗根系確實是受損了,此時不宜施用尿素等肥料,否則容易使田水和根際環境更加惡化,稻根更不容易吸收水分,會加重生理性缺水,嚴重時可造成死苗。
上述田塊,在出現稻葉縱卷現象後,經檢查發現深層根系還比較好,可以儘快排盡田水,特別是要採取開引流淺溝等方法,把田裡局部地段的積水也排淨,使表層土壤氧化,過幾天新根穿過表土層後,即可恢復正常管理。此時再施肥,建立淺水層,間歇溼潤灌溉。
如果根系嚴重受損,不宜在晴熱天突然排盡田水,否則可能增加損苗。如果水源條件好,比較好的辦法是,晴天白天持續對田間灌入富含氧氣的水(小水邊灌邊排,保持一定的水層,一方面增加供氧,另一方面以水層護苗),夜間和陰雨天只排不灌。等苗根恢復,長出粗白根,再施肥,建立淺水層正常管理。
上述田塊近期已經施過尿素,不便於採取灌排水操作,給救護帶來不便。但在近期當地雨水較多的情況下,問題也不是太大。可以開「平水缺」,適當蓄入富含氧氣的雨水,緩解大量施肥給稻田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過幾天,經檢查稻根深扎,新生粗根不再發黃時,即可轉入正常管理。
展示種田大戶生產經營活動
提供專家技術諮詢服務
為「三農」服務
長按二維碼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