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弗也 編輯 | 楊布丁
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刺啦——」
幾聲清脆的膠帶撕扯聲後,一個個裝滿了阿瑪尼、資生堂、紀梵希口紅、面霜的紙箱被封口,扔進一旁的小拖車。隨後,滿載紙箱的拖車哐當哐當地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路邊,一輛輛快遞貨車已等候多時,準備開往全國各地。
這裡是8月19日凌晨3點的深圳華強北。整個城市進入了睡鄉,只有位於華強北商圈的明通市場,燈火通明。
「至少要忙到天亮,只有上午才能消停一會。」守在明通市場後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作者。
詢價、訂貨、打包、裝箱,瀰漫在空氣裡的還有汗水的味道和機器的收款聲,這樣的情景在過去十幾年裡反覆上演,只是,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男人們痴迷的電子產品,而是女人們追逐的化妝品。
「匯聚全球美妝品牌,一站式美妝採購中心」——明通市場的外牆如今貼滿了這樣的形象展示語,旁邊陳舊的「明通手機配件城」的招牌已顯得格格不入。
一位當地政府部門的人士提供給作者一組數據:華強北商圈兩萬多個商鋪,如今有超過10%的檔口轉型賣化妝品。其中,轉型最早、最成功的就是位于振華路上的明通數碼城,1200多個檔口,幾乎全部轉型做了美妝。
曾經盛極一時的中國電子第一街——深圳華強北,正迎來新的標籤:中國最大的高端化妝品批發市場。
價格低、貨源足、種類全,是他們能從全國各大化妝品批發市場脫穎而出的優勢。更重要的是,這裡的貨品幾乎都是國際一二線品牌。
但一直被外界忽視的一個事實是,華強北是一個多元化的商圈,共有手機、電子配件、鐘錶、服裝等27個專業市場。
如今,美妝市場的崛起,讓這個沒有邊界的商圈,又多了一種進擊的可能。
買口紅如同炒股票
「迪奧001口紅多少錢?」
「103。」
「來50支!」
隨後傳來一段鈴聲:「XXX收款,5150元。」一單生意就這樣做成了。
在專櫃,這個型號的口紅售價310元,免稅店價格是210元左右,但在明通市場只要103元,並且可以批量銷售。很少有人討價還價,費那個口舌的時間,可能已經做了好幾單生意。更重要的是,如果買家猶豫,過不了多久,就不是這個價了。
「在這裡買貨,就跟炒股一樣,一天好幾個價。」來自東北的陳麗(化名)向作者感嘆。
陳麗有電商、微商和實體店的渠道,需求量很大。之前,她經常會從日本、韓國的代購團隊那裡拿貨,但疫情把這條路給阻斷了。華強北美妝市場的崛起,讓她找到了新渠道。她在這裡已經考察了幾天,就是想找到固定、靠譜的貨源。
晚上8點,已經逛了半天的她從明通市場裡出來透氣,站在臺階上抽了一根煙,很無奈地對身邊的姐妹說:「昨天的那個價,今天拿不下了。」
由於拿貨量大,如果一件化妝品的價格有10塊錢的波動,陳麗可能就有幾千塊錢的盈虧。
在明通甚至華強北,都沒有上午營業一說。每天下午兩點之後,明通市場才「甦醒」過來。一位檔口服務員告訴作者,市場裡化妝品的價格一直是波動的,下午開市時,會執行前一天的價格,但過不了多久,就會有新的價格出來。
一款名為「明通找貨」的小程序,如今成為了買家找貨和看價的平臺。小程序由市場方開發,但是上面的存貨量和價格主要由檔口老闆們來發布,每一款化妝品,不同的檔口,價格也可能不同。
就跟股市一樣,價格的波動,讓這個批發市場有了炒貨的可能。
8月18日下午,溫州人王孝校找了幾個檔口,都沒有找到SK2潔面乳。當時,正臨近七夕,這款化妝品備受追捧,成為了各大電商平臺的主打產品。這樣的信息,早早就被傳遞到了華強北。他判斷,市場上可能已經賣斷了貨,有人趁機在囤貨,等價格高了再出手。
從背包客到行李箱客
王孝校是華強北的「背包客」。他在這裡沒有檔口,也沒有為某個檔口打工。過去幾年,開淘寶店、寫知乎,讓他積累了不少顧客和「下線」。現在,他每天的工作是在朋友圈、微信群裡發化妝品價格,有朋友需要的話,他去檔口裡拿貨,找快遞發出去,賺取10%—20%的差價。
每天,王孝校都背著一個軍綠色的大布袋穿梭在各個檔口間,他稱自己只是這個市場裡的一個「小蝦米」,但行情好的時候,一天也能從明通市場採購幾萬塊錢的貨。
電商、代購是這些化妝品的主要分發渠道。根據檔口工作人員的介紹,他們會與一些電商商鋪合作,為他們提供貨源,有的檔口還貼上了「支持更改寄件人」的字樣。
據明通市場管理方一位人士介紹,由於疫情影響,很多「代購」不能去海外拿貨,也會來他們這裡拿貨,通過代購銷售出去的貨,可能比電商渠道還要多。為了滿足代購的需求,一些檔口會把貨物的中文標籤給撕掉,只保留原來的外文標籤。
這裡逐漸成為了「代購者」拿貨的大本營。
不過,並非每一個代購者都會親自來這裡拿貨。這裡甚至還有一批人,做上了代購的「代購」。
王孝校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發現,在微信群、貼吧、微博上也有不少人將自己的聯繫方式公布出來,稱他們可以代勞來市場拿貨。有的人做的比較大,拖著行李箱來裝貨,他們有更固定的銷售渠道,如線下實體店、電商平臺等,每天都可以保持著數萬元的銷售額——這是市場中級別更高的「行李箱客」。
王孝校就期待幾個月後,客戶多了,能夠升級成「行李箱客」。
在明通市場裡,各個檔口還貼滿了「支持一件代發」的信息。所謂「一件代發」,就是指即便買家只要一件貨,賣家也可以發貨。而且,批發和零售,都是一個價。
有熟悉該市場的人士預估,明通市場每天的銷售額至少1億人民幣。不過,作者向上述明通管理方求證,他表示市場方沒有統計各個檔口的銷售數據,對這個數據不做置評。
「絕地求生」的轉型
市場的火爆推高了檔口的租金。此前有自媒體寫道,明通市場A座的檔口,每個月的租金已經炒到了5萬多,轉讓費在100萬左右,但即便如此,也是一鋪難求。
上述明通市場的管理方向作者表示,目前,明通市場的檔口已經租滿,要想進場,只能從檔口老闆那裡轉租。
不過,在這位人士看來,目前的租金價位和轉讓費並不算太高,甚至還追不上華強北當年高光時刻的水平。早些年手機配件市場火爆時,一個一米長的櫃檯,一個月都要幾千塊錢租金,而現在十幾平米的檔口,租金也就幾萬塊錢。
「被炒起來的租金和轉讓費,受益的是轉租的檔口老闆們。」這位管理方向作者表示,今年6月22日,明通化妝品市場B區開業,釋放了四層的檔口,目前也已經飽和。
其實,對於明通市場來說,這一次轉型屬於「絕地求生」。由於修建地鐵,這裡一度被封了四年路,再加上電子市場的式微,過去幾年,整個華強北商圈都出現了衰落的跡象。
知情人士向作者透露,早在2017年,明通數碼城的副總林創侄就萌發了轉換賽道的想法。
當時,在明通市場的一樓,一些檔口開始轉做美妝產品微商。40多歲的林創侄從其中看到了商機,他說服了市場的管理層,帶著團隊去杭州、廣州、中國香港、韓國等地考察市場,並做出了「差異化」發展的決定。
事實上,在華南地區,廣州是重要的化妝品集散地,但走的是低端、國產化妝品的路線。
但明通市場一開始主打的就是高端化妝品的批發。這主要是發揮了檔口老闆們的「找貨」優勢。電子產品時代,那些老闆們就能夠從海外渠道大量購買手機,再銷往內地;如今,只是把貨從手機變成了化妝品。
上述知情人士稱,剛開始轉型時並不容易,賣手機的檔口老闆們對化妝品行業、貨源、質量都不太了解,這些只能靠自己摸索,也有一些老闆最終選擇了離開。
王孝校的一個朋友曾在明通市場的三樓開檔口,賣電子配件。由於不看好化妝品市場,去年,他把檔口轉讓了出去,轉讓費30萬。當時來看,還是一個不錯的交易,如今,這個朋友想再回到這個市場,就要付出高几倍的轉讓費了。
「電子產品市場已經這個樣子了,銷量在減少,利潤在變低,如果還在這個方向尋求轉型,很難有出路。」上述明通市場的管理方感嘆道,這一次也是顛覆性的轉型,「幸虧化妝品市場做起來了,要不在今年會很難,出租率會更低。」
風口中的潮汕商人
如今,明通市場化妝品生意形成規模之後,越來越多的檔口和市場就跟風過來了。據前述知情人士稱,現在那些售賣化妝品的檔口老闆,絕大部分都是幾年前賣電子產品的商家。
這裡的檔口老闆大多來自廣東潮汕地區,那裡以盛產富商而馳名,比如李嘉誠、姚振華、王來春等。
在華強北,潮汕商人是一個圈子,對市場敏感,喜歡跟風,願意探索,也很擅於抱團,就連僱傭員工也都喜歡招潮汕老鄉。「誠招潮汕小仙女,會電腦者優先」的招聘廣告貼滿了市場。
這個圈子不僅僅是在明通,還覆蓋了整個華強北。於是,周邊的商場也被帶火了。現在,華強北商圈的曼哈、紫荊城、遠望、女人世界、龍勝等幾個市場也開始做美妝生意。
「華強北一直都有跟風潮,一個市場發展起來了,馬上會有別人跟上,跟得早了,就能賺一波。」王孝校向作者感嘆。2015年10月,大學畢業後,他就來到這裡謀生,雖然只度過了5年華強北時光,但已經經歷了山寨手機、電子配件、二手手機幾波浪潮。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商圈之一,整個華強北的發展一直都由市場和私人老闆主導,他們可以打造「中國電子第一街」的名片,也可以打開其他領域的市場。
作者從權威人士處得知,曼哈有97家店鋪轉型做了化妝品;紫荊城有121家化妝品經營戶入駐;遠望有15家商鋪裝修完畢開始經營;女人世界尚在裝修,但轉型決心很大,之後會提供600家商鋪做化妝品;龍勝則規劃了150家商鋪轉型化妝品市場。
目前,電子產品仍是華強北最大的標籤,但華強北也一直都在多元化發展。
除了明通等幾個市場轉型做化妝品之外,還有別的市場尋求其他賽道的轉型,比如,附近的紫荊城就轉型做了進口美食,市場門口插滿了「全球進口食品交易中心」的旗子;明通市場B區的四樓也是專門做進口美食的區域。
海外代購大本營
這些化妝品是不是正品?貨來自哪裡?一線品牌們為何會如此便宜?幾乎每一個來華強北拿貨的人都會有這些疑問。
這不僅是買家關注的焦點,也是深圳市政府關注的焦點。作者從相關政府監管部門了解到,華強北轉型做美妝被媒體報導後,一度得到了深圳市主要領導的批示,要求相關部門關注華強北化妝品的貨源和正品問題。
對於檔口老闆來說,量大、便宜的貨源來自哪裡是他們的商業機密。作者在華強北詢問了多家店鋪關於貨源的問題,他們都給出同樣的答覆:在海外有代購團隊,從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以及海南等地的免稅店、折扣店裡刷貨等。
上述明通市場管理方向作者透露,市場上貨源主要有免稅店、品牌方自己報關、海外電商平臺、海外代理商等幾個渠道。在他看來,檔口老闆們都是批量拿貨,與零售價相比,拿到的價格要低很多。
不過,前述知情人士表示,那裡也存在著不少「水貨」——比如,很多檔口裡擺放著大量的沒有中文標籤的產品。
「化妝品的稅很高,如果省去這些稅的環節,那麼他們的價格肯定就降下來了。」這位知情人士向作者分析。
不過,在這位知情人士看來,無論是檔口老闆還是市場方,他們都很清楚:這裡經受不起假貨的衝擊,如果變成假貨的集散地,市場很快就會死掉,他們就要再次去選擇轉型。
上述明通市場管理方向作者表示,化妝品與手機配件不同,如果消費者買到假貨,他們的維權欲望會很高。因此,市場方從一開始,就嚴厲打擊售假行為,並成立了專門的打假團隊,與公安、工商部門聯合打假。
作者發現,幾乎所有檔口都貼有「保證正品 假一賠十」的標籤,並張貼《不經營無合法來源、假冒偽劣商品責任書》:如果售賣無合法來源、假冒偽劣產品,沒收租金、保證金等。
華強北的市場監管部門也增加了打假力度。作者從近期公開報導上看到,他們提高了抽檢頻次,要求商戶做好入場出場的臺帳,保證貨源可查,並與商戶籤訂《一次性淘汰制度》。
公開報導顯示,近年來,深圳市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華強北的復甦,如打造「夜間經濟」示範區,將主街區建設成3A級景區等。如今,化妝品市場的興起,為華強北的復甦提供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