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等媒體上周日(12月13日)報導,隨著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繼續惡化,在中澳不斷升級的貿易戰中,澳大利亞的盟友可能會跳出來為其提供保護。
(來源:每日郵報)
報導稱,紐西蘭、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等國家可以聯合澳大利亞,通過對中國商品和服務實施報復性制裁來反擊中國。
被中國制裁的澳大利亞產品包括牛肉、大麥、葡萄酒、龍蝦、棉花、海鮮和煤炭。
澳大利亞是「五眼聯盟」(Five Eyes)的成員。「五眼聯盟」是一個與加拿大、紐西蘭、英國和美國一道運行已久的情報聯盟。
據NewsCorp報導,「五眼聯盟」國家正在就如何回應中國的制裁進行初步討論,一位消息人士稱聯盟內的合作「目前處於異常狀態」。
報導稱,在澳大利亞的聯邦政府高層官員中,有關談判的勢頭正在增強,美國方面也給予了很大的考慮。
對於「五眼聯盟」如何反擊中國,有幾種策略。
一種選擇是,五個國家對中國的商品和服務實施各自的制裁。
另一種方案是,澳大利亞對中國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四個盟國將拒絕從中國購買相關產品,以示對澳大利亞的支持。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談論日本可能加入並成為新的「六眼聯盟」的一部分。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國際網絡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Cyber Policy Institute)主任漢森(Fergus Hanson)最近撰寫了一份報告,呼籲「五眼聯盟」對中國貿易制裁的反應應類似於北約(NATO)的第5條。第5條規定,對北約任何一個國家的攻擊就是對所有國家的攻擊。
他說,「我認為很明顯,我們目前的做法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所做的是一個失敗的策略。」
「我們扭轉這一趨勢絕對至關重要。你只需要做一次,就可以證明脅迫外交現在代價太高了。」
有分析稱,這並不是西方國家第一次考慮「組團」對付中國。早在11月23日,《華爾街日報》就援引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話報導稱,川普政府正計劃建立一個由西方國家組成的非正式聯盟,在中國「利用貿易實力脅迫」其他國家時能夠「聯合反制」。
上述計劃的「反制」手段,與NewsCorp披露的版本大同小異,包括當中國「抵制」某國的進口商品時,參與計劃的盟國將同意購買被抵制的商品或提供補償。或者,盟國也可以聯合起來,就損失的貿易對中國加徵關稅。
當時,美國官員們就稱,川普政府醞釀有關計劃的起因,是「澳大利亞呼籲對新冠源頭進行調查」後,中國對澳大利亞施加了「經濟壓力」。不過報導指出,這一計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畢竟川普任期即將結束,日後的拜登政府是否支持尚不清楚,且有關行動也可能會違反世貿組織(WTO)的規定。
來源:fx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