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15: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蘭克山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蘭克山在餵養兔子
每個家庭都是一本厚厚的書,有著讀不完的故事,有的章節充滿歡笑,有的則一波三折、飽含艱辛。弄橋村委的脫貧典型戶主人公蘭克山,有著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妻子羅成朗自幼雙目失明,落下眼部殘疾造成行動不便。蘭克山與羅成朗結婚以後,順利生下兩個兒子,貧困的生活讓他們的家庭變得雪上加霜。蘭克山一邊照顧妻子和兩個兒子的生活起居,一邊打工掙錢養家。面對困境,他沒抱怨,認真詮釋著丈夫、父親的雙重角色。夫妻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儘管磨難重重,2016-2017年,他通過國家扶貧政策「危房改造」結合自己的努力,建起180平米的雙層樓房,同年年底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帶領一家四口從艱難困苦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如今的他精神矍鑠、笑容滿面。
助力脫貧暖人心,家庭脫貧有盼頭
在弄橋村,要說最偏遠、最山旮旯的一個屯,大家都知道是弄沌屯。弄沌屯由於地理環境四面環山,耕地少且作物產量不高,導致當地農民生活水平較低。生活在弄沌屯的蘭克山,從小就磨鍊出不怕苦不服輸的性格。與妻子結婚時,家裡一貧如洗,全家擠在老舊的危房中,無一件像樣的家具。
2014年,通過精準識別,蘭克山被納入弄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雖然被認定為貧困戶,但蘭克山絕不願意「等、靠、要」,用勤勞的雙手努力改善生活質量,同時結合國家扶貧政策,實現脫貧致富,昂首奔向小康生活。
蘭克山要贍養年邁的母親,撫養年幼的兒子,照看殘疾的妻子,他除了耕田勞作,閒暇時還外出打零工,靠著微薄的收入維持全家生計,他用厚實的肩膀艱難扛起整個家的重擔。這個平凡而樸實的農民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自己什麼手藝都沒有,該怎麼辦才能讓生活過得更好?
駐村工作隊員與蘭克山(左二)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蘭克山家的情況,幫扶聯繫人和駐村工作隊一直都看在眼裡,大家積極鼓勵蘭克山發展養殖業,為這個沒有「路子」的人出主意,通過發展養牛、養雞、養兔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時通過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幫助其妻子申請了國家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同時向民政部門申請享受到了B類低保,讀三年級的小兒子也申請到了每學期非寄宿生活補貼250元。
蘭克山知道,要脫貧致富首先需要從房子著手。他最大心願就是建一棟屬於自己的樓房,改善居住條件,營造更「溫暖」的家。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得知他想建房後,也積極幫助他申請危房改造、辦理建房手續等。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建房啟動資金不夠,這令他犯難了,於是打起了退堂鼓的主意。這可怎麼了得,難道還住回危舊房不成?住房保障都不能夠實現,還怎麼談穩定脫貧呢?在大家的努力動員和熱心幫助下,為他的集資建房,籌措資金出謀劃策,最終蘭克山被大家的精神所感召,表示即使借錢也要把房子建起來。他沒有遲疑,主動聯繫了做建築的親戚,共同討論建房事宜。「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幫助下,蘭克山的危房改造在2016年11月圓滿竣工;2017年底,他又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危房改造的基礎上,再起第二層樓,一家人開開心心搬進180平米的兩層樓房。「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優惠政策,感謝為人民辦實事的駐村工作隊員!」蘭克山在搬進新居時激動的對駐村工作隊員說道。
駐村工作隊員與蘭克山(右)了解種桑養蠶情況
蘭克山與後盾幫扶單位來賓供電局志願者介紹養蠶情況
想到他家裡有5畝多耕地,我們鼓勵蘭克山發展種桑養蠶,結合其他養殖產業,增加收入。發展養殖產業就要有空間,通過利用舊房子及閒置的房間,柴房,地窖等等。我們把能想到的地方都想了,能用的都用了,就是為了蘭克山發展壯大產業。在發展種桑養蠶過程中,蘭克山又遇到了難題,他發現蠶寶寶的成活結繭率不高,買的一批蠶寶寶回來,到結繭的時候,成活率已不足三成。這樣的情況令蘭克山很困擾,但是苦於找不到原因,他選擇求助弄橋村駐村工作隊員。我們在得知這一情況後,一方面積極上門查看蠶寶寶生活狀態,試圖找出成活率不高的原因,一方面積極聯繫興賓區農業農村局相關專家,為了蘭克山蠶寶寶成活率忙前跑後。經過多方排查,最終確定蠶寶寶成活率低的原因是蘭克山家裡陰冷潮溼等原因,找出了原因,我便積極聯繫來賓興賓供電局青年志願者到他家開展志願服務,幫他「改造」蠶寶寶的生活環境,買來石灰粉,蠶蟲病藥等。經過對症下藥,蘭克山家蠶寶寶的成活率穩步提高,我們看在眼裡,打心眼裡替他高興。
苦去甘來,譜寫脫貧致富新篇章
通過發展產業獲得的收入,使蘭克山懂得了自己實現穩定脫貧主要還是靠持續的產業發展,只要多努力、多勤奮,奔小康就不是夢。在2016年脫貧後,他重新開始規劃自己的產業發展,積極向村裡的農業合作社成員學習養殖技術,爭取在兩年後產業的年收入達萬元以上,多存些積蓄。他利用家裡的5畝耕地種桑養蠶,2018-2019年申請產業扶貧以獎代補項目,每年都獲得5000元以上的產業補貼。
2018年,蘭克山18歲的大兒子蘭滿福高中畢業後到廣東深圳華聲電機有限公司務工。進入公司後他毫不猶豫投入到工廠一線,一方面拼命幹活,一方面拜師學藝。白天工作,晚上就把學到的知識整理記錄下來,熟能生巧,他的工作也得到了領導的肯定。懂事的蘭滿福在外省吃儉用,每月固定給家裡寄1000元。兒子長大懂事了,但蘭克山在家一刻也不閒著,農忙季節,我們總會在田間地頭看到他埋頭苦幹的身影。
看著茂盛的桑樹,蘭克山笑口顏開
短短的幾年間,蘭克山用勤勞的雙手敲開了致富之門,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了幸福之花,完成了從貧困戶到脫貧戶的華麗轉身。成為弄沌屯脫貧致富的好榜樣。2020年,雄心勃勃的蘭克山除了種桑養蠶之外,多餘精力都投入到養殖業中去。他打算再投入發展雞苗30羽,鴨苗20隻,兔子20隻。他充滿希望的說「2020年一定會是個豐收年!」
蘭克山從一貧如洗到脫貧致富的轉變,是勤勞致富的典型代表,是國家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的具體體現。他用行動詮釋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圖文:平陽鎮弄橋村駐村工作隊員 韋登高
原標題:《【你笑起來真好看】弄橋村委弄沌屯脫貧戶蘭克山:不等不靠,勤勞致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