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4大忽悠:零脂肪無蔗糖非油炸零熱量

2020-12-25 浙江在線

  近日,以零脂肪為宣傳口號從而走紅的味全乳酸菌飲品被曝含有不少糖,喝兩瓶號稱「零脂肪」的味全就等於吃了一頓飯。消息一出,眾多借味全來減肥的消費者一片譁然。那麼,市場上還有哪些「忽悠」食品需要消費者警惕的呢?

  1悠忽

  零脂肪

  「零脂肪」飲料熱量高於可樂

  相較於一些全脂食品,很多擔憂身材變胖或想減肥的人士更青睞於選擇「零脂肪」食品。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舉著「零脂肪」牌子宣傳和推銷自己的食品還真不少。

  不少食品以「零脂肪」為賣點

  6月20日,記者走訪京客隆、歐尚、常營清真小市場看到,在冷櫃裡銷售的乳酸菌飲料不少都打著零脂肪的旗號,其中就有此次被曝光的味全。

  家住朝陽北路附近的馬女士告訴記者,她近期一直在節食減肥,看到味全有300億乳酸菌,還「零脂肪」,於是「在想吃東西的時候就喝一瓶味全,解餓又解饞」。

  但馬女士只看到了味全「光鮮」的一面。仔細看配料表就會發現,本以為有助於瘦身減肥的零脂肪乳酸菌裡的「糖」還真不少:味全的一款原味零脂肪乳酸飲品,配料表中白砂糖、葡萄糖、低聚異麥芽糖分別排在2、4、5位,白砂糖的含量僅次於水,而比脫脂奶粉的含量還要高。

  超市裡以零脂肪為賣點的乳酸飲品不少,除了味全乳酸菌外,蒙牛、伊利、光明等也有零脂肪的乳酸飲料,除了原味的,還有黃桃、蘆薈、草莓等多種口味,有些產品還在外包裝上註明了「0脂更健康」、「讓身體無負擔地享受健康」等字樣。但細看這些產品的營養成分表你會發現,這些所謂的零脂肪賣點食品熱量甚至比可樂還高,比如光明暢優乳酸菌每100毫升所含熱量為230千焦,伊利每益添乳酸菌飲品每100毫升所含熱量則為287千焦,而每100毫升百事可樂所含熱量僅為190千焦,遠小於前者。

  碳水化合物也會轉化為脂肪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旭峰近日就在其微博指出:「一瓶435ml的味全『零脂肪』乳酸菌飲料,含糖量高達70克,相當於15塊方糖,對於普通女性而言,喝兩瓶相當於多吃一頓晚飯。」

  王旭峰指出,乳酸菌飲料中的確含有數以億萬計的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企業在宣傳時打出「0脂肪」的概念,誤導了許多消費者,容易讓消費者形成「多喝也無妨」的概念,甚至很多想要減肥但又喜歡喝飲料的消費者都會被這樣的字眼所吸引。而實際上這款飲料的含糖量和總熱量比碳酸飲料、茶飲料、果汁型飲料還要高。經常飲用這樣的高糖飲料雖然可以補充腸道益生菌,但也大大增加了消費者患齲齒、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

  記者調查中發現,在這些零脂肪飲料的營養成分表上,雖然脂肪一欄確實標註為「0」,不過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標註都不是「0」,其中,每100毫升飲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普遍不低於15克。

  專家指出,乳酸菌飲料原本就不可能添加太多脂肪,因為使用了脫脂奶粉。而含糖多的食品,就算真的零脂肪,其中的碳水化合物進入人體後,也可能轉化為脂肪。因為人體脂肪有兩大來源,除了膳食中的脂肪,還有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所以,這種「零脂肪」但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攝入過多也會引發肥胖、高血脂等。

  王旭峰建議,購買飲料時不可輕信商家的宣傳「噱頭」,還要看清食物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配料表能夠反映生產這種食品所用到的全部配料,營養成分表則能反映這款食物的營養價值。

  2悠忽

  無蔗糖

  無糖飲料充斥甜味劑

  順應人們對瘦身的追求,一些宣稱不含蔗糖、低糖的飲料粉墨登場。但事實上,這些無糖飲料或食品並不像它們宣傳的那麼健康。

  無糖食品不能控制血糖

  被視為無糖飲料鼻祖的「零度可樂」,其剛上市就主推「零糖分,零卡路裡」,一度在市場風頭很勁。但「無糖」也讓它墜入禁售風波,其添加的甜味劑阿斯巴甜是否安全,從上市以來一直爭議不斷。

  記者在零度可樂的配料表上發現,食品添加劑一欄除了有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外,還有安賽蜜。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介紹,安賽蜜是一種合成甜味劑,多用於宣稱「低糖」、「無糖」的甜味食品和飲料。而百事可樂推出的極度可樂也標榜「無糖」,但在其配料表中,同樣可以找到甜味素(?????)、安賽蜜。

  除了可樂外,記者發現,市場上號稱無糖,但實際上使用甜味劑的飲料和食品也不在少數。範志紅表示,無糖食品必須要有甜味,所以要加甜味劑,但添加糖醇和低聚糖成本較高,我國大部分用的都是高效甜味劑特別是合成甜味劑,如安賽蜜、糖精、阿斯巴甜等,這些東西的甜度是蔗糖的幾百倍。

  範志紅提醒,所謂「無糖」食品,不過是無白糖,不意味著能控制血糖和減肥。很多人因為某種食品標記「無糖」,就放縱自己吃掉這些營養價值不高的食物和飲料,「這才是無糖食品所帶來的最大麻煩。」

  兒童避開化學合成甜味劑

  此外,記者還發現,市場上有很多所謂的無糖食品,在食品標籤中僅籠統地標著使用了「甜味劑」、「複合甜味劑」、「蛋白糖」等不規範的稱號,而不註明甜味劑的具體化學稱號。

  有研究發現,高效甜味劑本身沒有營養價值,應用於食品當中甚至可能帶來額外的麻煩,如刺激食慾、促進肥胖。

  範志紅建議消費者,在選購無糖食品時一定要好好看看標籤上面的配料表,是否含有糊精、麥芽糖、澱粉糖漿、玉米糖漿等,這類原料升血糖快。可優先選擇含有低聚糖和糖醇的產品,儘量少選擇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賽蜜等的產品。

  在選用這些食品時,一定要看清它選用了哪種甜味劑。因為不同甜味劑的適用人群及食用溫度有不同要求,如含有阿斯巴甜的產品不適合加熱食用,而要通過高溫製作的菜餚或甜點,可以選擇糖醇,因為它耐熱性好。

  需要提醒的是,兒童不適宜吃含有化學合成甜味劑的食品。因為化學合成的甜味劑食用後不易分解,易對肝臟造成損害。而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肝臟的解毒能力較弱。此外,孕婦最好也避開這類食品。

  3悠忽

  非油炸

  非油炸裡也含油

  油炸食品已被公認為非健康食品,為了迎合愛吃膨化鬆脆食品又怕油的消費者的喜好,如今,不少廠家推出了非油炸食品,給消費者製造了一個「美味又健康」的假象。

  「非油炸」號稱「更健康」

  記者調查市場發現,如今的「非油炸」食品在貨架上擺得可謂滿滿當當,薯片、鍋巴、蝦條、脆條、方便麵等食品中均能找到「非油炸」的蹤跡。

  一款「樂事沙啦脆(酸奶黃瓜味)」包裝袋上醒目標著「不只是非油炸」,而在1號店的網頁上,該產品宣傳語為「非油炸,不易上火」「不只是非油炸,美味又健康」等。該產品下方有購買者評價說「衝著非油炸買的,健康是健康,但是這款黃瓜酸奶味不如油炸版的黃瓜味薯片好吃。」一款名為可口牌非油炸拉麵主打的也是「健康好味」招牌,號稱其他油炸方便麵由高溫油炸而成,而自己卻是由精製蒸熟風乾而成,「同樣的美味,帶來的卻是不一樣的健康選擇。」一款韓國非油炸米餅也號稱「無糖無油無添加,更健康」。

  油炸的確是不利健康的,但是否只要是非油炸的產品,就一定有利於健康呢?

  範志紅指出,不少所謂非油炸的脆片食品,為了使其口感酥脆,往往要加入高飽和的油脂,其中含有大量的棕櫚酸或硬脂酸。

  至於那些口味誘人的蝦條、脆條等標註「非油炸」的膨化食品,範志紅指出,其本身是用擠壓膨化方法生產的,不需要油炸。

  但她同時強調,這裡的「非油炸」也絕對不意味著低脂肪。她指出,美味膨化食品的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少數產品甚至高達30%以上,比起油炸製成的鍋巴和油炸方便麵來毫不遜色。

  而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指出,有些標註「非油炸」的薯片其實是通過烤制的方法製成的,雖然是真的「非油炸」,但在烤制的時候,還是要加入不少油脂。這類產品的脂肪含量的確低於油炸薯片,卻已經大大高於烤紅薯、烤土豆。因為烤制溫度超過140℃,同樣會產生丙烯醯胺等致癌物。

  非油炸蔬果乾同樣不健康

  記者調查中還發現,各種「蔬菜脆片」、「水果脆片」等食品,常常打著非油炸的旗號主張自己「很健康」,但事實上,這種產品的熱量可不少。

  一款名為臺灣進口食品黃秋葵乾脆片主打的特色是

  「綠色非油炸」,但記者在該產品營養標籤上卻發現,每100克該產品裡熱量就有2752千卡,脂肪46克,飽和脂肪5.6克。

  範志紅提醒,千萬不要以為這種產品就可以像水果蔬菜那樣放心大吃,「凡是鬆脆可口的食物,都很難甩開高脂肪高能量的麻煩。即便有了非油炸的稱號,即便是果蔬作為原料,也一樣需要高度注意。」她指出,薯片、薯條不加油,很難有酥脆的口感,所以要想健康飲食,少吃或不吃這類食品才是最佳選擇。

  此外,專家提醒,無論是不是油炸,膨化類食品都會添加大量調味劑,包括甜味劑、穀氨酸鈉、鹽等。其中僅食鹽一項,長期過量攝入就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而且,這類食品中添加的硫酸鋁鉀或硫酸鋁銨等膨鬆劑,長期攝入會造成體內鋁超標,誘發老年痴呆、骨軟化症等。

  更加需要提醒的是,膨化食品的生產設備通常是鉛錫合金。高溫下鉛會被汽化,汙染食品,尤其是方便麵、餅乾、薯片等食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兒童,他們承受鉛危害的能力遠不及成人,但吸收鉛的量卻遠遠高於成人。鉛一旦攝入就不易排出,會損傷大腦,危及周圍神經系統。

  4悠忽

  高纖

  高纖食品油脂不少

  餅乾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十大不健康類食品之一,但近年來,粗糧餅乾、纖維餅乾備受青睞,原因就是它們打著富含膳食纖維的旗號,似乎要改變餅乾的不健康形象。

  高纖餅乾口感好主要靠油脂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如今市場上有很多粗糧餅乾、纖維餅乾,這些餅乾的價格要高於普通餅乾,口味上也提供了多種選擇,有野菜味、蔥鮮味、芝麻薏仁味、堅果味等。

  不過,這些主打「高纖」的粗糧餅乾、纖維餅乾真的比普通餅乾更健康嗎?

  範志紅指出,糧食、豆類中含的主要是不溶性纖維,比較粗糙,很多習慣精米白面的人不喜歡這種粗糙感。對他們來說,含量3%的粗纖維食品就很「扎嗓子」了,而一些高纖維餅乾的纖維含量可高達6%甚至10%以上。

  她指出,高纖食品如果還能「口感出眾、粗而不糙」,無非是油脂在裡面起到「潤滑」作用,因為纖維在吸油後會變軟,所以纖維越高的產品,通常脂肪含量也越高。而且,因為飽和脂肪軟化纖維的作用更出色,所以廠家通常都會使用含大量飽和脂肪的氫化植物油或黃油、豬油、牛油等動物油來加工這些產品,使它們口感發酥,所以,越是酥的餅乾就意味著越多的油脂。

  此外,很多人關心所謂的「高纖」餅乾究竟含有多少纖維?專家提醒,如果包裝上標榜的所謂全麥、燕麥、黑麥、五穀餅乾等原料,在配料表裡排名倒數幾位,那可能不是真正的穀物餅乾。因此,購買高纖維穀物餅乾時要看營養成分表裡的纖維含量,小於5克的就不是高纖維餅乾。

  面巾紙可測油脂多少

  範志紅表示,選餅乾一定要認真看包裝上的配料說明和營養成分。製作餅乾的麵粉一般是精白粉,營養價值較低。如果配料中添加了牛奶、堅果、粗糧或豆類,則可以提高餅乾的營養價值。

  除了麵粉,還要分辨餅乾中使用的油脂。普通植物油相對較好,牛油、豬油、黃油等動物油脂飽和脂肪酸較高,營養價值略低。而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起酥油、植物奶油、氫化植物油則是最不利健康的。

  想知道脂肪含量並不難,用面巾紙包住餅乾,用重物壓上,過20分鐘看看紙上有多少油脂。紙上的油脂越多,脂肪含量就越高。如果餅乾脆而且不油膩,但滲到紙巾上的油卻很多,說明其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不利健康。

  餅乾的配料成分也要仔細查看,餅乾的各種口味基本上來自於香精和色素。巧克力味的餅乾不一定是真正的可可脂製作的,很可能是代可可脂製作的仿巧克力,而代可可脂裡面往往含有反式脂肪酸。相對而言,含有蔬菜、鹹味和甜味較淡、脂肪含量較低的餅乾比較健康。

相關焦點

  • 揭秘食品四大忽悠:零脂肪無蔗糖
    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日益關注,零脂肪、無蔗糖、非油炸、零熱量、低卡、高纖等所謂的「健康」食品愈來愈走紅,成為很多消費者的首要選擇。近日,以零脂肪為宣傳口號從而走紅的味全乳酸菌飲品被曝含有不少糖,喝兩瓶號稱「零脂肪」的味全就等於吃了一頓飯。消息一出,眾多借味全來減肥的消費者一片譁然。那麼,市場上還有哪些「忽悠」食品需要消費者警惕的呢?
  • "無糖"食品也含糖 別被廣告給忽悠了
    「非油炸」食品真沒油嗎?   不少薯片、餅乾、膨化食品都號稱是「非油炸」,採用了烘烤的加工方式。這讓很多人以為,非油炸食品不含油,所以更健康。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王玉梅表示,非油炸食品確實比油炸的好一些。首先它含油更少,其次是沒有經過高溫油炸,致癌物少。
  • 零脂肪、非油炸、無蔗糖?這5種「心機零食」真是夠了!
    結果當時我姑臉就拉下來了,噼啪回懟:都是非油炸零脂肪的健康食品,你懂個p… 這一懟,懟在我的專業領域了,我哪能示弱直接一頓科普,給老姑算了算她在偽健康零食的忽悠下吃了多少糖和油,今天也跟你們分享一哈~ 01 非油炸≠無油
  • 零食包裝上的秘密:「零熱量」到底靠不靠譜
    1「無糖」食品到底含不含糖?  很多年輕人擔心發胖,買零食時會很在意零食包裝上的「低糖、無蔗糖」的字樣。  專家說,按照國家標準,無糖食品是指食物含糖量0.5/100g(固體)或100ml(液體)的食品。
  • 甜而不胖,你真的相信「無糖零卡」食品嗎?
    無糖碳酸飲料這幾年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從2017年2.1%增長到2019年6.2%,看出人們對低糖、無糖類飲品的青睞。但是,雖然以「0卡路裡,不發胖」為標誌,但是人們還是對無糖飲料頗有爭議,不支持的一派認為無糖飲料並沒有宣傳的那麼美好,還是會導致健康問題。也有人質疑「零卡飲料這麼甜,喝了真的不會發胖嗎?」。
  • 求證·探尋喧譁背後的真相:「健康食品」多屬概念炒作
    零脂肪乳酸飲品低熱量? 【回應】零脂肪乳酸飲品普遍高糖,並非零熱量;不加糖味道會很酸 一些號稱「零脂肪」「內含300億乳酸菌」的飲品賣得很火,很多人覺得多喝沒事。 範志紅指出,乳品廠家普遍具備脫脂技術,但零脂肪乳酸飲品往往存在高糖問題。
  • 好麗友薯願非油炸系偽健康 好友趣脂肪含量最高
    那麼非油炸真的就更健康嗎?   2014年7月,《消費者報導》送檢了樂事、好麗友、可比克、品客和恰恰等5品牌的非油炸和油炸薯片,檢測指標包括營養成分和丙烯醯胺、鋁含量等安全性指標。結果顯示,8款薯片均未出現食品質量問題,符合國家標準,但非油炸和油炸薯片並沒有體現出明顯的健康優勢。
  • 無糖、非油炸、純手工……這些網紅食品安全嗎?
    無糖、非油炸、純手工……這些網紅食品安全嗎?,像違規將含鋁添加劑用於膨化食品和發酵麵製品;更有甚者,受經濟利益驅動違禁使用不允許用於食品的「非食用物質」,如用工業染料蘇丹紅餵飼鴨子產出的「紅心」鴨蛋等等。
  • 美國七大註冊營養師公布食品成分黑名單
    食品標籤上的各種成分令人眼花繚亂,其實,很多添加出於商業目的,而非為了健康。近日,美國MSN網站健康頻道刊登了美國七大註冊營養師的聯合忠告,指出以下幾種成分,他們自己在購買食品時都會儘量避開。  卡拉膠。卡拉膠是提取自石花菜、鹿角菜等紅藻類海草的膠體,通常被用作增稠劑,在果凍、冰淇淋、軟糖、酸奶裡添加。
  • 這4種「零熱量」食物,吃多少都不發胖!喜歡吃的人肯定是個瘦子
    減肥這個話題永遠是女孩子們口中最喜歡討論的,沒有哪個女生會覺得自己太瘦了,永遠聽到的都是「有點胖」這三個字,而肥胖通俗理解就是熱量的吸收大於消耗,多出來的這些熱量就轉化為脂肪沉積在體內。尤其是如今已經快要過年了,大家都知道每逢佳節胖十斤,在家裡我們肯定是胡吃海塞,結果假期結束一上秤就崩潰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十分喜歡吃一些油炸辛辣的食物或者是含糖量高的食物,其實這些食物是非常容易肥胖的,對於這些食物大家一定要少吃。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四種零熱量的食物,這4種「零熱量」食物,吃多少都不發胖!
  • 這十類所謂的「健康食品」,其實暗藏「殺機」
    1、糙米卷假象:低熱量、高營養減肥食品真相:吃5根米卷等於吃了2碗大米飯很多女性朋友為了保持身材,費盡心思找一些好吃又健康的零嘴,看到標註零脂肪、健康食品、全穀物等字眼,就會迫不及待的買回家大吃特吃。但是你知道嗎?這些好吃的糙米卷含有不少的棕櫚油、鹽、糖、植物油等。
  • 風靡那麼久的低糖零卡食品,添加的到底都是些什麼?
    走進便利店,我們總會發現飲料冰凍櫃裡,越來越多號稱「低糖」「無糖」「零熱量」「零卡」的各種飲料水。連某雪的茶,喜某茶這類大品牌茶飲店,也會提供專門的「0卡糖」選項配製飲品。零卡的低糖到底是啥?其實就是甜味劑取代了傳統的甜味食品:蔗糖或蜂蜜。蔗糖就是大家熟悉的白糖、紅糖或冰糖,蜂蜜則是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糖漿。
  • 食品「零添加」真的無添加嗎?別被忽悠了
    「食品越是保持原汁原味純天然就越安全健康」,這是現在不少人的想法。當人們在超市選購食品時,「不添加」「零添加」往往成為選擇標準。不過,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辦法》明確規定,食品中不能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標識。這是為什麼呢?
  • 無糖食品「放心吃」純屬忽悠
    □國家對無糖食品有專門規定,為100克或100毫升的固體或液體食品中糖(指所有的單糖和雙糖)的含量不高於0.5克。如果嚴格按照這一標準,多數焙烤類無糖食品很難達標。  □「沒有完全無糖的食品,市場上所謂的無糖食品就是『無添加蔗糖產品』。」  □「添加木糖醇、麥芽糖等的無糖食品不能當成糖尿病人的治療手段。」
  • 真正的無蔗糖不發胖,新上市健康酸奶,風靡網紅圈,好喝得舔瓶蓋
    這當然是因為我要恰飯的緣故,但是我也是有原則的人,不是真正的好東西,我是不會分享推薦的,這款酸奶和別的酸奶其實有很大的區別,主要在於有無蔗糖。那麼,在正式開始今天的評測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含蔗糖與零蔗糖的區別,注意,是蔗糖,不是無糖,任何奶製品都避免不了含糖。
  • 無蔗糖酸奶喝起來那麼甜? 無糖食品也困擾糖尿病人
    62歲的糖尿病患者林先生反映,他從白帝乳業訂購了高鈣無蔗糖酸牛奶,但喝起來特別甜,感覺應該是放過量的糖了。林先生找到白帝乳業,要求對方給個說法。白帝乳業答覆稱:「符合國家標準」,無蔗糖不代表「不甜」,甜是因為酸牛奶裡添加了木糖醇。林先生對此解釋不滿意:「無糖食品」究竟「無糖」到什麼程度?糖尿病患者怎麼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呢?
  • 「食在廣東,食在安全」專家系列訪談:無糖、非油炸、純手工...
    實際上,我們國家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等營養成分含量的聲稱有專門的食品安全標準進行規定,那就是GB28050《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這樣一來,消費者就有了知情選擇的權利。  這些宣傳語中出現的字眼,是否就真的代表了「健康」?對此,楊教授認為其實不然。市場上所謂的「無糖」不一定就「低熱量」,多數指無蔗糖或者無高果糖玉米糖漿,商家往往使用甜味劑替代。
  • 零蔗糖零脂肪低卡路裡,「必樂」用即飲型蛋白飲料讓你無所顧忌地...
    2016年全球的運動營養食品的市場規模接近150億美元,近1000億人民幣,其中蛋白粉的銷量佔比超50%,營養棒以及膠囊割據其餘的40%的市場。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在運動營養食品的市場佔比不足50億人民幣,且主要以進口產品為主;另一方面,2017年我國功能飲料的總銷售額已高達 415 億元人民幣,且保持著 10% 左右的增速。
  • 什麼是反式脂肪?反式脂肪食品大調查
    反式脂肪是盡人皆知的東西,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有50多萬人因攝入反式脂肪而死於心血管疾病。最近,世衛組織推出了英文簡寫為「REPLACE」(取代)的指導意見,計劃逐步在全球食品供應中停用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並制定了審查、立法、評估等措施。
  • 坑你錢還讓你胖的 10 種「健康」食品,別亂買!
    我們整理了 10 種看起來「健康」「吃不胖」的食品(可能已經在你的減肥榜單上),越到後面越扎心(排名倒序越往後熱量越高,看看你吃的健康食品的熱量到底有多高)。 09 「無蔗糖」豆漿粉,還有別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