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研究生科研成果再創新高

2020-12-09 小生博士

日前,《自然》雜誌發表銅抗氧化防腐新方法研究論文,廈門大學博士後、畢業博士研究生彭健為第一作者。這已經是今年廈門大學博士研究生為第一作者在《自然》雜誌發表的第二篇文章。近年來,廈門大學研究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日益增多。2020年截止目前,廈門大學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就達23篇。

人文社科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作者學生第二作者)在最優及一類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的數量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率為10.7%,2020年截止目前共發表155篇,近5年來人均篇數首次突破1篇。廈門大學文科類研究生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會計研究》《文學遺產》《新聞與傳播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文章。

頂天立地 原始創新

彭健是廈門大學材料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2013級碩博連讀研究生,現為化學化工學院博士後。至今已是在廈大的第十年,從剛開始的科研小白到現在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彭健非常感謝學校和導師對他的培養。

每天可以根據研究需要操作貴重的實驗儀器比如TEM,XRD,Raman和AFM等,從而掌握材料的各種表徵技術手段。經常跟導師匯報科研進展,經常被導師否定,「不要做『跟屁蟲』」、「你做的工作unique的地方在哪裡?」、「要做『頂天立地』的工作,要去思考我們做的工作從基礎研究上是否能夠給人啟發,帶動學科的發展;從實際應用的角度是否能夠促進技術轉化成產品,服務地方經濟」。耳畔時刻響起導師的諄諄教誨,便會更多地去思考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去凝練自己工作的創新之處。日積月累的創新思維訓練和基礎實驗摸索,終於收穫了不一樣的果實。

合作交流 落實環節

2020年6月,經濟學院三位博士研究生合作論文在《經濟研究》發表。談到這篇文章,其中兩位作者不約而同地提起了經濟學院嚴格的「八高」課程學習和培養環節考核。

學院要求第一學年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課程貫通,由學院統一開設經濟學系列平臺課程,必修課8門,採用全英文教學。劉詩源博士一年級就經常通宵達旦地複習、完成作業和預習第二天的課程,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甚至超過了高三。「在一年級的期中和期末考試前夕,我曾對著教材和講義學到淚流滿面,但正是這些訓練使得我打下了紮實的研究基礎,讓我在寫論文的時候能夠更加得心應手。」林志帆說道。

學院要求博士二、三年級要進行學年論文考核,在導師不在場的情況下向學院其他教授匯報研究進展。林志帆畢業一年多對這件事情還心有餘悸。對於剛形成一兩篇論文的學術新人而言,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但所有的付出不會白費,通過鍛鍊,林志帆發現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另外一位作者冷志鵬則對學科內的各種BBS、課程資源和導師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印象深刻。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由加入BBS進行學習和討論,常常會出現語言和思維的碰撞;導師還會根據他的研究興趣與方向設定培養方案,定期進行課題鍛鍊,幫助學術將抽象的經濟學理論與實際經濟生產活動聯繫起來,冷志鵬表示受益匪淺。

談到三人合作發表論文的方式,劉詩源和林志帆表示,因為他們三個師從不同的導師,研究方向和興趣也有差別,可以在溝通交流中從合作者身上學到平時在課本當中無法學到的知識或技能。向合作者學習,也相當於向他們的導師學習,學到每個合作者擅長的部分,無疑能發揮各人優勢,這是個人獨自研究無法比擬的。文章發表前幾經修改達到三萬字近三十頁的篇幅,六份審稿意見回復累計也接近一百頁。這樣的工作量是「單兵作戰」很難辦到的。

走出國門 開闊視野

海洋與地球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2014級碩博連讀研究生蘇劍鍾曾於2016年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公派至美國德拉瓦大學(UD)進行海洋學雙博士學位聯合培養。在國外的學習生涯,課程學習、實驗室工作、組會討論、航次參與、國際學術會議交流、在海洋學討論課(seminar)上闡述文獻並發言討論……各項能力飛速發展。

他還發現,有些國外的博士生在比較早的階段就能和導師協商出想解決的科學問題,並對大的科學問題進行細化劃分,每個小問題基本都能對應一篇文章的內容,積少成多,循序漸進,最終實現對大科學問題的探索。通過比較,蘇劍鍾吸收了最前沿的科研進展,在培養異同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提高科研效率,最終在nature子刊上發表了科研論文。他說:「通過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公派出國平臺,我走出了國門,開闊了視野。這讓我迅速成長,為我在Nature子刊發表論文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近幾年,廈大研究生教育積極推行綜合改革,鼓勵拓展各類科研平臺,為研究生從事科研活動創造條件;設立「研究生田野調查基金」等各類科研創新基金項目,鼓勵學生走進社會,開展原創性科學研究;鼓勵學生開展課外創新創業,資助研究生開展各類實習實踐活動;鼓勵研究生紮根中國大地,頂天立地做科研。同時在嚴抓培養環節、嚴格過程管理方面也推行了系列舉措:嚴格開課管理、全面強化教學過程監控、積極推行課程評估、開展博士生中期考核、加強論文寫作指導、嚴格學籍管理等。一項項改革推進下來,研究生培養質量逐步提高。

2020年7月,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順利召開。進入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的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會議也即將召開,研究生院將深入貫徹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突出「研」字當頭、嚴格管理的新時代研究生培養特色,深入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廈大風格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創新和實踐創新能力。

相關焦點

  • 長安大學研究生在「陝西省研究生創新成果展」中榮獲佳績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21日訊 日前,陝西省第四屆研究生創新成果展評獎結果揭曉。經長安大學推薦、現場展示、專家評審、省教育廳審議等程序,長安大學「基於視頻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參數統計系統」等5項研究生參展作品榮獲一等獎,「VR安全教育培訓裝置」等7項作品榮獲二等獎,「基於InSAR技術的關嶺滑坡分析」等12項作品榮獲三等獎。
  • 中北大學德州研究生分院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董福成表示,技術的突破得益於第四屆「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活動,與中北大學德州研究生分院副院長趙本波團隊相識,並於2020年初達成合作意向,攻克這一「卡脖子」難題。而這種改變,僅是中北大學德州研究生分院成立後,在提高企業效益方面的一個縮影。
  • 2021廈門大學教育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工作已經展開,新東方在線考博頻道將為廣大2021考博考生發布轉載各博士招生單位發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考博專業目錄、考博參考書目、及導師聯繫方式,以下是2021廈門大學教育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 繁瑣「管理」嚴重束縛大學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減少臃腫的行政管理人員編制,把財務、財產、成果等方面違紀違規的責任交給科研人員自負,膽敢違規的就按犯罪懲處,才是激發科研人員科研創新積極性的根本出路。 一、繁瑣的籤字消耗科研人員的寶貴時間大學啟動使用新校區以後,學生,特別是新入學的研究生,入駐新校區,位於城市中心區的老校區校園,人數減少了。
  • 廈門大學多措並舉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原標題:研究生為何頻頻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夏日的廈門大學山清水秀,花紅柳綠。一段時間來,廈門大學捷報頻傳:《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新型多價宮頸癌疫苗的研究成果論文,廈大博士後王大寧、博士研究生柳欣林和魏旻希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科學》子刊發表在石墨烯基單分子電子器件的尺寸極限研究取得新進展的論文,廈大博士生趙世強、碩士生皮九嬋等為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鄭珏婷、李瑞豪和碩士生魏珺穎也參與了該項研究工作……近年來,廈大研究生培養質量有了顯著提高
  • 創新高!對外經貿大學18項成果獲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創新高!對外經貿大學18項成果獲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2020-12-21 1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接收研究生推免生人數再創新高,深圳大學位列全省高校第三
    深圳大學接收研究生推免生人數再創新高,達794人(含直博生13人),僅次於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名。在深圳大學接收的2021年碩士推免生中,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122人佔15.4%。本校獲推免資格的230人中有151人(約三分之二)選擇留在母校繼續深造。
  • 廈門大學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邁出堅實步伐
    校主陳嘉庚先生在建校之初就立下「研究高深學問,養成專門人才,闡揚世界文化」的辦學宗旨,期望廈門大學「能與世界各大學相頡頏」。廈門大學始終致力於推動研究生教育國際化,以培養複合型、創新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為目標,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並重,營造良好的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環境。
  • 廈門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廈門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招生報名...
    廈門大學經濟學科2021年推薦免試研究生秋季批次報名指南 廈門大學經濟學科現啟動2021年推薦免試研究生秋季批次報名考核工作,具體報名對象、報名時間等安排如下:  一、報名對象1.
  •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選拔辦法
    按照教育部和廈門大學關於招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工作的相關規定,直接攻博考生應有推薦免試資格及名額,並在教育部推免服務系統上成功報名。最終錄取信息以教育部推免系統的信息為準。直接攻博考生要參加2019年12月進行的廈門大學博士研究生網上報名。碩博連讀是面向我校優秀在讀碩士研究生選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碩博連讀招生工作安排在每年的秋季學期。我院2020年碩博連讀選拔的有關規定和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選拔辦法
    直接攻博招生工作安排在每年的推薦免試研究生接收階段,入學申請條件及辦法詳見《廈門大學2021年推薦免試研究生(含碩士生、直博生)招生簡章》。按照教育部和廈門大學關於招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工作的相關規定,直接攻博考生應有推薦免試資格及名額,並在教育部推免服務系統上成功報名。最終錄取信息以教育部推免系統的信息為準。
  • 廈門大學法學院2021年港澳臺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選拔辦法
    1926年,廈門大學設立法科。現擁有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權點。1986年,開始招收博士生。2002年,國際法學入選國家重點學科。2012年,法學一級學科入選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和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
  • 我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再創新成果
    這是我校首次獲得全國優秀案例殊榮,是近幾年來我校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MPAcc)教學案例建設取得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在「以美育人,以藝育才」全國藝術碩士培養院校教學成果交流展演(藝術設計領域)中,我校藝術學院2019屆藝術碩士畢業生馬志宏的作品《虛擬實境下的產品交互研究——以射擊訓練系統為例》成功入選,指導教師是王洪閣教授。
  • 廈門大學古雷石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7月28日上午,廈門大學古雷石化研究院在廈門大學漳州校區揭牌成立。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大抓工業、抓大工業」決策部署,推動古雷石化基地高質量發展,發揮廈門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優勢,廈門大學與漳州市政府、古雷開發區管委會充分協商,就共建「廈門大學古雷石化研究院
  •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簡介
    廈門大學企業管理系擁有一支學科結構合理、來源多樣化、素質高、年輕化的專業教師隊伍,現有專職教師2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88%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90%以上的老師曾在國外學習、進修或短期訪問。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廈門大學企業管理系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方面均取得了優異成績。
  • 廈門大學與市政府共同推進嘉庚創新實驗室建設
    聚焦國家戰略 驅動地方需求 打造創新高地  廈門大學與市政府共同推進嘉庚創新實驗室建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樂>近日,廈門市人民政府與廈門大學正式籤署共同建設「嘉庚創新實驗室」協議,雙方將共同支持推進該實驗室建設,打造市校深化合作的「特區式大平臺」,加快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 我校研究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近日,我校輪機工程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趙洪發在徐敏義教授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院士的指導下,在聲波能量收集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了一種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聲能高效收集新方法
  • 山西醫科大學「勵志研究生」:創新和科研能力,都依託於刻苦學習
    我們國家每年都在教育和科研上投入大筆的資金,促進科學技術的大力發展,支持高端人才的科研建設,為祖國繁榮做出貢獻。科研成果不應該只追求劃時代的突破,還應該兼顧是否能夠落實到實際,實現學術的產業化。譬如在雜交水稻方面,袁隆平教授所帶領的團隊每一次帶來的技術突破,都為水稻的產量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持。
  • 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2021年面向臺灣、香港、澳門地區招收博士研究生簡章
    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廈門大學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居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的綜合性大學,校園依山傍海、風光秀麗,被譽為全球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廈門大學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參與多邊和全球性教育合作。
  • 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大學創新體系建設,清華方案來了!
    鼓勵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課程教學資源,鼓勵活躍在學術研究前沿的教師承擔研究生課程教學,鼓勵研究生在自主探究和創造新知識的過程中涵養內在持久的學術品格、學術情操、學術志趣。完善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強化研究生實踐教學,提升博士生社會實踐、碩士生實踐實習的育人成效。提升研究生發現真問題、解決大難題、定義新命題的實踐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