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下關科學實驗室」推動社區科普 新方式服務居民生活

2020-12-17 中國鄉鎮

天空為什麼會出現流星雨的奇觀?太陽能是如何驅動小汽車前行的?是什麼導致了暴雨和山洪等自然災害……請帶著這些疑惑前去北下關科學實驗室一探究竟。

北下關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雷玉梅帶領轄區學生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學習調研。

科普是智民強國之策,社區科普則是提高國民素質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一方面普通群眾對於基本科學常識的認識需求與日提高,但同時科普工作卻一直存在著各種實施的難題,怎樣去使科普工作適應普通群眾需求的任務愈加迫切。北下關街道立足金融科技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定位,堅持黨建引領,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堅持集智攻關,打出「組合拳」,啟動「北下關科學實驗室科普『6+1』」活動,多層次、立體式、全方位開展社區科普,傳遞科學知識、探索科學未來、介紹科學前沿,進一步提高居民科學素養,提升社區文明程度,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同時為有效提升本次科普活動質量,著力打造「北下關科學實驗室」品牌,北下關街道堅持「雙管齊下」,做好「兩個動員」 --動員更多資源投入街道科普工作,動員更多居民積極參與並提出需求。此次活動承辦單位中科教文(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為「北下關科學實驗室」積極獻言獻策,組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雷玉梅帶領轄區9組家庭赴中科院力學研究所懷柔實驗基地學習調研,深入了解力學所研究方向,聚焦科普內容、研討科學突破,為持續推動轄區學生家庭開拓科研新思路,啟發思維和破解難題提供了「社區方案」。

「北下關科學實驗室」以普及科學知識和深入科學實驗為主要內容,帶領社區居民進入一段包括「天球儀」、「天氣探秘」、「火箭飛天」、「垃圾分類」、「光與色彩」、「太陽戰車」在內的多彩科學旅程。

科學旅程第一站,「天球儀」。

時間:8月11日\18:30-19:30

天文臺袁老師\科普流星雨+天球儀實驗

專家帶領學生製作天球儀,利用它表述天球的各種坐標及求解一些實用的天文問題。在8月12日的百年一遇的流星雨契機下,探討它的成因。

科學旅程第二站,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時間:8月18日\18:30-19:30

環境院彭老師\科普垃圾分類+動手分類

通過老師的講解,充分了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到合理處理垃圾,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會給垃圾分類,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科學旅程第三站,天氣圖繪製和天氣過程初步分析

時間:8月19日\18:30-19:30

大氣所曹老師\科普天氣+繪製天氣圖

老師帶領學生繪製天氣圖,培養學生鍛鍊動手能力。將課堂學習的物理、信息科學知識,直接關聯日常天氣現象,研討交流天氣預報使用的天氣圖等。

科學旅程第四站,火箭飛天

時間:8月20日\18:30-19:30

力學所韓老師\科普力學+火箭實驗

老師科普國際火箭現狀和未來航空航天發展趨勢,帶領大家自製模擬火箭、模擬火箭發射,了解從三國時代的「燒箭」到當今載人火箭的發展歷史、火箭發射的原理和過程。

科學旅程第五站,「光與色彩」。

時間:8月21日\18:30-19:30

物理所李老師\科普物理+物理實驗

從物理角度出發,了解光與色彩相關的專業術語。帶領大家從生活中的現象出發,利用身邊的材料,結合語言講述與實驗觀察,共同探索光與色彩中有趣的科學。

科學旅程第六站,太陽戰車

時間:8月22日\18:30-19:30

力學所韓老師\科普力學+太陽能車實驗

韓老師帶大家了解太陽能車與力學相融合的奧秘,在精密的動手挑戰中完成太陽能小車的組裝,喚起大家保護地球家園的意識,激起大家對科學的渴望,讓大家從生活中發現力學無處不在。

北下關科學實驗室直播

本次活動大咖雲集,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林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多位知名教授親自授課,授課形式以網絡直播及錄播形式為主,讓參與活動的青少年近距離接觸最前沿的人才和專家,預計將惠及轄區內7200餘名青少年。如果說科學技術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那麼青少年則是承接未來科技發展的核心人群,但基礎的科學教育不能讓青少年對科學深入了解,「北下關科學實驗室」將秉承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的理念,充分發揮優勢,豐富基礎教學的內容,科普講座、趣味實驗、問題互動等多樣的環節寓教於樂,讓青少年更加真切感受到自然科學的深邃博大與無窮魅力,同時也能學習到科學知識,提升對科學的興趣。

相關焦點

  • 科學家不再「高冷」 直播間帶你做實驗 北下關科學實驗室精彩紛呈
    8月22日,在B站和抖音直播間,隨著中科院韓老師帶領觀看直播的青少年做完太陽能車實驗,北下關街道黨組織服務群眾項目 -- 「北下關科學實驗室」第一季正式落下帷幕。前後歷經十餘天,採取科學家線上直播授課、青少年在家動手實驗的形式,開設了「天球儀」、「天氣探秘」、「火箭飛天」、「垃圾分類」、「光與色彩」、「太陽戰車」六堂精彩的課程,在地區青少年群體內掀起了科普熱潮。
  • 北下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培訓心肺復甦術
    為進一步強化醫療質量,提高中心醫務人員的應急能力和急救水平,熟練準確地掌握心肺復甦術,近日,北下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全體護士開展了一堂生動有趣且實用的心肺復甦術(CPR)培訓。北下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身邊的人被各種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驟停時,「心肺復甦術」是最有效的緊急救護技術。此次理論加實操培訓,讓大家的應急能力、急救水平和安全意識都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強化了「健康至上、生命第一」的理念,進一步提升了基層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
  • 北京海澱區北下關街道舉辦第二屆傳承家庭文化公益活動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海澱區婦女聯合會、北下關街道婦女聯合會、北下關街道黨群工作辦公室指導,北下關街道中國氣象局社區、社區婦女聯合會、社區婦女之家、社區兒童之家、社區家長學校主辦,中國氣象局幼兒園、三色幼兒園
  • 文明新北|讓居民開始健康好生活
    新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通過不斷整合資源,統一陣地,開展健康志願服務,將文明實踐活動真正「走到百姓身邊」,讓社區居民享受到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樹立管理和維護健康的理念,感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美麗成果。2020年至今,新北區舉辦健康促進與體育服務活動200餘場。
  • 北京海澱北下關街道舉辦第二屆傳承家庭文化公益活動
    12月13日,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家國情千帆共舞 中關村萬眾歡歌」系列活動之「誦家訓 傳家風」北京市海澱區北下關街道第二屆傳承家庭文化大型公益活動暨「最美家庭」才藝展演活動在北下關街道舉行。三位小朋友共同表演了樂器聯奏節目另外,「最美奮鬥者」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李素麗來到活動現場,講述了她在公交車服務崗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故事,並誦讀了鍾南山醫學世家的家風故事。
  • 第1463期:志願 | 「國際志願者日」到來前,盤點一下咱們北下關優秀的志願者(上)
    就是我們的雷鋒同志而在北下關就有一支繼承了「雷鋒」精神的志願者隊伍他們因「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聚集在一起,他們每個月出現在十幾個不同的社區、敬老院為老人免費理髮、同老人聊天。縷縷銀絲,絲絲暖意,他們為老人送上溫暖與關懷,他們讓真情溢滿北下關,他們就是北下關文化養老苑「銀絲情縷」理髮隊。「銀絲情縷」理髮隊成立於2015年,現有固定成員8人,以退休人員為主。在街道市民活動中心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理髮隊用實際行動為轄區老人送上便利和服務。
  • 看點|垃圾分類「養成系」法寶 中國農科院社區「三五聯動」機制...
    自今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社區在北下關街道指導下,堅持黨建引領垃圾分類工作。在北京市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第一批)評選中,北下關街道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社區與中國氣象局社區,榮獲北京市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從最初的冷漠拒絕,到後來的理解支持,農科院社區書記李敬雙見證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從「萌芽」到「升溫」直至最終形成「新時尚」的全過程。
  • 徐家巷社區:打開居民生活幸福味道
    0.26平方公裡是徐家巷社區的總面積,位於城市繁華中心地區的這裡有著老城獨有的特色:一條自由路小巷承載歷史的歲月,一條白銀路上單位毗鄰交通便利。兩條道路交織之間秩序井然,一圈轉下來記者聽得最多的是「滿滿的幸福感」。老城區裡新面貌,改變中孕育著新味道。徐家巷社區黨委因地制宜,根據轄區地域特色,資源利用最大化和社區服務優質化,勾畫黨建網格圖,強化社區黨組織各項服務。
  • 俊鋒食品有限公司向下關社區疫線人員贈送愛心魔芋
    3月11日,武穴市俊鋒魔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老闆查俊鋒來到武穴辦事處下關社區,給該社區疫線抗疫人員免費贈送了價值5000元的魔芋和1000元現金,以獨特的方式向日夜奮戰在疫線的工作人員表達了愛心,受到下關社區幹部的歡迎和讚揚。
  • 這些「花」兒不尋常——北下關街道線上培訓非遺面花手工製作
    日前,北下關街道中國農業科學院社區婦聯為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手工文化,開展了線上培訓之非遺面花手工製作活動,讓大家親身體驗了面花傳統技藝的文化魅力,同時進一步豐富了社區婦女的家庭生活。五顏六色的麵團、梳子、叉子、擀麵杖……即便只是在線學習,居民們的興趣依舊十分高漲,大家早早地就把材料準備好了。
  • 「科學之路引領美好生活」:衡山裡科普活動引發觀眾探索科學的樂趣
    在肉眼可見的生活中,大到宇宙天體,小到一顆水滴,處處都藏著不為人知的科學奧秘。8月7日,煥然一新的城市空間——徐家匯衡山裡變身為科普走廊,一場以「科學之路引領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在這裡開啟,吸引了周邊社區眾多的學生與家長前來參觀。
  • 渝中區解放碑街道科協「三個強化」提升社區居民科學素質
    華龍網10月17日20時50分訊 今年來,在渝中區科協指導下,解放碑街道科協結合實際,整合資源,通過「三個強化」,組織各開展形式多樣、參與面廣的社區科普宣傳活動,有效提升社區居民科學素質。    宣傳諮詢「強」氛圍。街道科協組織各社區科普站多形式開展集中宣傳活動。
  • ...4月在楊浦四平開出-實驗室 微型工廠 能量加油站 社區居民 鄉野...
    喝著原生態彩色米漿,吃完機械臂做出來的點心,趕赴一場看似無人演奏的音樂會,這種未來感十足的生活方式,不久後就有可能出現在楊浦區四平路1028弄的生活街上,不需要等到2035年。  眼下,這條開在工人新村裡、貌不驚人的小街,正在醞釀新的變化。
  • 抓好重點人群科普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近年來,重慶市科協針對農民、社區居民、青少年等重點人群,深入實施《科學素質綱要》,結合重慶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實踐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化科普工作實現科學發展。     農技推廣     打通科普「最後一公裡」     「大力推廣農業適用技術,關鍵是打通『最後一公裡』,挖掘和培養在農民身邊、離土不離鄉的農技服務人員。」
  • 薌城:開展全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科普宣傳活動
    7月31日,薌城區科協、新橋街道榕御社區聯合相關眼科醫院在榕御小區10幢廣場舉行「薌城區2020年全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科普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大學生志願者魏同學正忙碌地向居民們普及垃圾分類、疫情防控等科普知識。科技志願服務隊給居民們分發全民科學素質知識700問、營養科學等科普書籍,讓居民們更進一步了解和學習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性。
  • 奇幻機器人 科普進社區
    社區活動為激發社區居民的科技興趣,普及科普知識,倡導科學,弘揚科學精神,9月17日,科普益民 助力創城——科普進社區文明實踐活動之觸觸「電」機器人科普體驗親子活動在蘋果園街道海特花園第三社區文化活動室舉辦。
  • 青島市北建22所公益社區門診 居民電話尋醫隨叫隨到
    原標題:市北建22所公益社區門診 居民電話尋醫隨叫隨到     不用到大醫院排隊掛號,頭疼腦熱的小病在家門口的社區門診就能解決。  記者了解到,市北區近年來通過新建、轉型、移交的方式,提升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比例,積極打造社區健康服務圈。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全市率先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8所中心從原所屬區屬醫院徹底剝離,實行「區衛生局抓中心、中心管站」的管理模式。
  • 新居社區開展科普教育進社區 科學玩創育新風活動
    中新網新疆新聞4月13日電(田愈徵)為進一步推進社區文明創建工作,促進社區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引領未成年人接近科學、走進科學,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前,新居社區推出了「科技教育進社區」活動。這是繼新居社區「訪惠聚」工作隊舉辦社區藝術班、社區就業培訓班之後,退出了有一項文化惠民活動。
  • 竹輝社區開展健康科普活動 讓居民體驗艾灸的神奇
    12月19日上午,滄浪街道竹輝社區攜手艾濟公益志願者服務團隊,為社區居民舉辦了一次主題為「艾濟公益走進社區」的艾灸保健講座及艾灸志願服務,活動共吸引了二十五位老年居民前來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