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不小,「管家」任重。她協調社區大小事,關心孤寡貧弱,忙碌的身影是為民服務的最好明證。
好人簡介:
在廣州市從化區城郊街旺城西社區有這樣一位「好管家」,她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在居民眼中卻是一位貼心人。孤寡老人稱她為「好女兒」,殘疾兒童叫她「好媽媽」,社區同事贊她是「領路人」。她就是旺城西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主任李秀華。14年社區工作,她心系街坊,處理著家長裡短和社區大小事務,當好社區這個「大家」。
「好人說:
能夠真正幫到居民,就會有種幸福感。看到社區的不斷變化,居民的熱心關注,我覺得很欣慰。」
李秀華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居民群眾服務,默默奉獻。
協調社區大小事務的「管家」
夫妻吵架、鄰居裝修擾民、下水道堵塞……每一年,社區總會接到居民各種各樣的訴求。作為旺城西社區主任的李秀華就像一個「管家」,肩負起協調社區大小事務的重任。「社區做的就是為居民服務的工作,就是讓大家高高興興地來,高高興興地走。」李秀華這樣描述她的工作。從2005年開始,她加入旺城西社區工作,至今已有14年。「這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份工作了,是一份責任,是對一個家的承擔。」回顧多年走過的路,李秀華心生感慨,她參與並見證了社區大大小小的變化。
「以前旺城西社區很大,後來陸續拆分出旺城東社區和旺城南社區,現在的社區大約是原來的三分之一。」李秀華介紹,由於這裡多是開放式小區,有物管的不多,每逢遇到化糞池、下水道堵塞等「老大難」問題,居民總是找居委尋求幫助。就在今年1月底,社區一下水道堵塞,髒水湧上路面,嚴重影響居民出行,街坊們怨聲四起。
「你先把情況記錄好,我這就去看看。」李秀華一邊叮囑同事記錄情況,自己馬上動身到現場了解。「要聯繫師傅來修也要一段時間,現在這樣也不是辦法。」此時正在下雨,李秀華冒雨與社區幹部一起先行疏通下水道,雨水打溼了他們的衣衫,卻溫暖著居民的心。下水道維修往往需要居民公攤費用,這時李秀華又搭建起溝通的橋梁,尋找居民代表,挨家挨戶做好經費的解釋協調工作。
「社區是我們的家,環境整治靠大家。環境美了,住著也舒服。」李秀華是這樣說的,也在積極踐行。最影響社區形象、惹居民心煩的就是亂貼亂噴的小廣告。為了治理這些「牛皮癬」,李秀華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她一方面組織居民不厭其煩地剷除,一方面帶領社區幹部巡查勸導。經過長時間的堅守,「牛皮癬」少了,深得居民好評。
李秀華(紅衣者)就像一個「管家」,肩負起協調社區大小事務的重任。
關愛長者困難群眾為民服務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每一個社區就像一個小社會,居民的大事小情,事事都得參與,樣樣都得管。李秀華患有喉炎,有時為了做好溝通工作,她常常說話說到聲音沙啞。從調解夫妻吵架到鄰裡糾紛,大部分工作需要用愛、用情去化解。李秀華不單在工作時間內走訪,她更喜歡在下班後以朋友的身份去幫助解決。
對於困難群眾,李秀華更是給予極大的關注。做事雷厲風行的她,也有著女子的細膩柔情。5歲的小輝(化名)從小父母離異,與母親同住。不久前,小輝被診斷患有地中海貧血。他的媽媽是一名老師,雖然有穩定的收入,但不菲的治療費還是讓這個單薄的家庭壓力倍增。李秀華得知此事後,多番和小輝媽媽交流,安慰她,還在私人時間幫助照顧小輝。同時,李秀華為這個單親家庭申請了慈善基金,「我最需要做的就是帶給他們勇氣和信心,但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希望能夠以大眾的力量幫他們度過難關。」
87歲的獨居老人馮婆婆提起李秀華更是讚不絕口。「我的子女不在身邊,她總是來看我。」逢年過節,馮婆婆最高興的就是收到來自社區的禮物。每到此時,李秀華都會帶著幾名幹部進行探訪,組織老人參加活動共度佳節。每隔幾天,李秀華就會走訪長者,利用周末時間送去自己親手做的糕點。「她比我的兒孫來得還要勤快,家裡哪裡髒了她就幫忙打掃,有時候還幫我買菜,真是太有心了!」黃姨對這位「管家」也十分感激。李秀華卻總說,「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將心比心,誰家都有老人。」
「領頭羊」激發社區黨員活力
用「上管千條線,下管一根針」這句話形容社區工作最合適不過,李秀華不僅僅是處理社區事務的「管家」,還是社區黨支部的「領頭羊」。旺城西社區本是一個老舊城區,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群體複雜。在黨建工作中,她發現不少黨員人心渙散、紀律鬆弛,基本發揮不到應有作用。於是,她用了幾個月時間,領著社區黨員到每一戶黨員家中走訪。在走訪中,她發現不少黨員遇到家庭、工作方面的問題,她盡力幫助,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感受到來自社區黨組織的關懷,社區黨員心存感激,也激起自身作為黨員的義務和責任,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整個社區變得愈發有活力。如今,在旺城西社區志願服務隊、衛生員監督隊裡,都能看到黨員們活躍的身影。他們在社區的大街小巷開展義務勞動,為街坊服務,也帶動更多居民加入。
「社區在一天天變好,以前跟居民或轄內商鋪做工作會遇到不配合的情況,現在他們都是主動參與。」李秀華高興地說。如今,李秀華走在大街上,街坊們總會和她打招呼,時不時有人叫她停下歇歇喝杯茶,她與居民成了朋友。作為一名普通的社區幹部,李秀華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如既往地為居民群眾服務,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奉獻。
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李丹 通訊員 李濱
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廣東省疾控中心發布緊急提醒!
廣州一大叔與少年打籃球受傷,索賠13萬!法院判了
滴滴宣布:正式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