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宋錫輝,是一名中共黨員,2017年8月被派駐到施秉縣馬號鎮六合村擔任第一書記。
六合村位於清水江沿岸,一到降水期就容易發生水災。今年秋季秋雨連綿,為了做好村裡水災防範和秋糧搶收工作。9月16日早晨,我組織六合村「兩委」、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召開水災防範和秋糧搶收工作短會,為接下來的秋糧搶收工作做準備。
「宋書記,群眾稻穀受災情況目前不多。主要是搶收這個問題比較嚴峻。好多群眾家裡面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就一些弱勞力、無勞力的人在家,這部分人搶收有困難。」在田壩上,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張平向和我說。
幫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困。根據張平摸底的情況,我組織村委會加同步小康9個人,去幫助未收割完秋糧的部分群眾搶收秋糧。
70歲高齡的村民潘老伯對我們幫助搶收秋糧充滿感激:「我兒子兒媳在外面打工。這段時間雨水比較多,導致秋糧收割滯後,謝謝你們的幫忙。看著田裡的稻穀被收割完,心裡踏實多了!」
不知不覺在六合駐村兩年多了,說是來工作,不知不覺也融入到生活中了。
有的時候,我都分不清到底是來工作還是來生活的。每天張家勸架、李家收穀子,自己也沒感覺為老百姓做什麼,只是在儘自己的一份力幫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無後顧之憂脫貧奔小康。
現在六合順利脫貧摘帽,村寨煥然一新,群眾致富奔小康。作為縣委辦派駐第一書記,我不辱使命,完成了黨和國家交辦的任務,對得起黨的信任、對得起群眾的支持,自己在這當中也得到了磨鍊與成長。
開例會、搶救緊急病人、搶收稻穀、沿河巡查……
這些都是我在駐村生活中平常而又不平凡的一天,就是這些平常的一點一滴凝匯成帶動六合脫貧致富的中堅力量。沒有好高騖遠的想法,只有腳踏實地默默奉獻的赤子之心;沒有慷慨激昂的誓詞,只有一種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的群眾意識。
基層是增進幹群血肉聯繫的「大舞臺」,是幹部了解實際、向廣大群眾學習的好課堂,也是幹部積累工作經驗的好地方,更是機幹部磨練工作意志、提高素質的大考場。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化勇
編輯 張婷
編審 楊儀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