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啡小芝士
中國美食的魅力:讓外國人硬是把用了幾千年的叉子,改良成了筷子!
中國有幾十個民族,卻有幾千種甚至更多的飲食文化,這要說會吃,還真沒幾個國家能有跟中國比試的勇氣。很多人都認為, 若是想體驗中國的美味,怕是花上一年的時間,都沒辦法嘗個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外國人,都來到中國後都很不情願離開的原因之一,因為好吃的實在太多了。
除了在國內的美食,很多中式美食也被國人帶到了國外,在很多國家都能看到中餐館的蹤跡,尤其是美國,光是中餐廳就有幾萬家。他們有很大一部分人為中餐瘋狂,特別多的美國人鍾愛中國的飲食文化,包括中國的烹飪方式,和中國的味道。
但在美國人和中餐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飲食習慣的巨大差異。在世界上,中國人的筷子文化家喻戶曉,而在美國,我們也都知道,他們日常飲食習慣了刀叉。並且,對於大部分美國人來講,習慣了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的他們學會使用筷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外國人艱難的學習使用筷子的痛苦和滑稽。有人學會了,但也有人在練習很長時間後,終因沒進步放棄了。
然而中國的很多美食,單純靠刀和叉,似乎很難送到嘴巴裡,那怎麼辦呢?難道要因為不會用筷子而放棄中國菜嗎?怎麼會,這有點低估中國美食的吸引力了,學不會用筷子,可以再想別的辦法,但中國美食不能不嘗!
所以,為了讓更多愛中餐的美國人,能順利、容易的吃中餐,他們專門發明了一種新的用餐工具——「筷叉」(chork)。
顧名思義,就是筷子和叉子的結合體,在兩根筷子的一段,有叉子。這樣一頭可以當叉子用,另一頭可以當筷子用。儘管並沒有特別複雜,但受到很多不是太會用筷子的用戶的喜歡,並在美國慢慢流行,因為這個筷叉確實為他們解決了很大的麻煩。
不得不說,真是有心了。在中國,我們也經常見到很多外國遊客在餐館裡吃飯,燒烤、涼皮兒、燒餅、餃子、鍋貼等等,看到不會用筷子的,看起來確實有些干著急。如果這個新發明的餐具,能幫助他們更好地享用中國美食,也是件好事。
美食的力量真的太強大,它會讓人不遠千萬裡長途跋涉,只為那一口最愛的味道;會讓人風雨無阻每天都去同一家小店打卡;會讓素不相識的路人因為喜愛同一個味道成為朋友;它會在人心灰意冷的時候,用美味療愈身心,這就是美食的魅力。
本文由咖啡小芝士原創,歡迎關注,陪你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