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黑導遊」在清華西門外攬客 攝/法制晚報記者黑克
清華西門外,遊客鑽護欄插進排隊人群 攝/法制晚報記者黑克
一名小朋友爬上清華日晷留影 攝/法制晚報記者黑克
法制晚報訊(記者 馬曉晴) 正值暑期,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到清華、北大遊覽,感受百年名校的文化氛圍。由於入校需要排長隊等候,一些「黑導遊」自稱住在校內,或是學校工作人員,憑手中的出入證、工作證等帶人進校園。
但記者探訪發現,跟隨「黑導遊」進校時,有可能被保安識破攔下。遊客交100元購買的「導遊」服務,也僅在一處景點轉了半小時,便草草結束。此外,校園內還存在遊客攀爬雕塑、踐踏草坪、亂扔垃圾等現象。
「黑導遊」自稱住校內
近日,記者在清華大學西門外看到,這裡已經排起了約百米長的隊伍,遊客拿著身份證排隊等候「刷證」入校。前來參觀的遊客中,中小學生佔了很大比例,有家長帶著孩子過來的,也有學校組織來參觀的。「帶孩子來看看,希望他以後也能考入清華。」一位家長對記者說。
「這麼長的隊得排一小時呢!跟我走20元一位,不用排隊直接進校了!」一名男子在遊客的隊伍旁來回踱步,扯著嗓子賣力攬客。
記者詢問20元能享受到哪些遊覽服務,是否包括導遊講解。男子回答,「20塊就是把你帶進校門,進去就不管了。」此時另一名男子上前招呼記者,稱收50元可以給記者講解,還能開著車帶記者在清華園裡逛一圈。
看到記者有些猶豫,兩名男子自稱就住在校內,有清華大學的相關證件,帶人進去很方便。遊客張女士告訴記者,她一家6口人交了100元被帶進校門。「本來說有講解,但就領著我們在二校門附近轉了轉,半小時就結束了,感覺不太划算。」
女子以工作人員身份攬客
記者隨後來到北京大學東門,這裡排隊的遊客比清華更多。離停止參觀還有不到1個小時,而排隊的人還有數百名。記者估算,隊尾的遊客至少要等上兩個小時才能進去。
記者和一名男子以30元的價格談妥,由他帶領入校。但記者進校門時被保安攔了下來,該男子的證件並沒有起作用。「人一看你這帶相機的就是遊客,不容易混進去。」
看到記者吃了「閉門羹」,一名女子湊過來說,「他們(攬客者)很多人的證件是假的,帶人進去憑運氣。」女子自稱姓杜,在北大校內工作。「我有工作證,肯定能把你帶進去。」她開價稱,步行入校30元,坐車轉一圈100元,如需講解150元。
校方回應
部分「黑導遊」是教職工家屬
清華西門處的保安告訴記者,學校沒有安排任何導遊服務,所以校門外這些攬客的都是「黑導遊」。該保安稱,這些「黑導遊」有的是住在校內的居民,憑出入證帶人進校,也有人收購學生證,藉此攬客賺錢。
今天上午,記者以遊客的身份,諮詢清華大學保衛部值班人員。對方稱,盤踞在校外的「黑導遊」,一部分是學校教職工的家屬,「他們憑自己的(出入)證件帶遊客進門。」保衛部人員提醒遊客,清華西門內就有賣校園地圖的,學校的各處路口都設置了平面圖,還有學生義務指路,因此不要跟「黑導遊」交易。
北大保衛部值班人員稱,遊客只能通過排隊刷身份證的方式進入校園,沒有其他捷徑。對校外的「黑導遊」,學校已經加大了巡查力度,不允許這些人在校內活動。
這些不文明行為在名校上演
遊客插隊鑽護欄
清華大學西門前的隊伍長達百米,遊客們需依次刷身份證排隊進入。
記者估算,排在隊尾的遊客至少要等半小時才能到校門口。為保證遊客按秩序排隊,校方在現場設置了護欄。記者站在護欄內,和身邊的遊客「親密接觸」,頂著烈日,不到5分鐘便汗流浹背。有些遊客不願排隊,直接從護欄的空隙鑽到隊伍裡插隊,或是直接從護欄上面翻過去。
一對母女排在隊伍當中,這時她的同伴另一對母子從其他地方趕過來,這對母子為了不重新排隊,便想直接插在隊伍當中。由於隊伍長且密,想從後面走進來十分困難。這對母子身材相對瘦小,便直接從護欄外鑽了進來。母親邊鑽邊笑,鑽第一次沒鑽進去,便先幫兒子鑽,然後自己再想辦法鑽了進去。
還有一些遊客為了圖省事,直接翻過護欄。由於隊伍外的護欄比較長,如果想排隊,必須繞過護欄再走到隊尾。一位男子為了少走幾步路,直接從護欄外跳到便道上,跳進來後直接排在了隊伍的後面。
攀爬雕塑為留影
隨後,記者來到清華大學的著名景點二校門,這裡也是遊客最集中的地方,很多人都會在這裡拍照留念。記者看到,在距離二校門不遠處,幾個小孩趴在清華日晷(複製品)上照相,兩個小男孩還在不停地揪日晷上面的指針。
在一個名為「無盡」的雕塑前,有很多孩子爬上去拍照,家長不但沒有阻攔,還會幫助孩子站上去,甚至讓孩子躺在上面拍照。除了雕塑,假山、石碑上都能看見孩子們的身影,家長還讓孩子們擺出各種各樣的姿勢。
大禮堂前草坪遭踐踏
在清華大禮堂前的草坪上,偶爾會出現遊客照相的身影,儘管清華工作人員在不停地巡邏和提醒,但還是有很多人隨意踩踏草坪,有的小孩子甚至還將小草拔下。在一旁拍照的大人,不但不勸阻孩子,還會指揮孩子進入草坪。
記者看到,一位旅行團導遊特意提醒遊客不要進入草坪內拍照,「清華是文明高校,大家一定要注意保護環境衛生,不要隨意踐踏草坪。」導遊的提醒,確實起了作用,相比其他遊客,該旅行團的遊客幾乎都在草坪外進行拍照,家長也會有意提醒孩子不要進入草坪。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北大,在北大未名湖畔,部分遊客為走捷徑,直接穿過草坪。有的在草坪上拍照,還有的直接坐在草坪上休息。記者看到,幾十名小學生一起在草坪上拍照,老師只是在旁邊看著,並未提醒同學們不要踐踏草坪。
北大未名湖是北大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也是遊客最多的地方。記者看到,很多遊客在此休息,欄杆上、石頭上都坐滿了遊客,遊客們吃剩下的冰棍紙、飲料瓶則被隨手扔在了地上。
在北大東門外,記者也看到了遍地的垃圾。很多遊客把吃剩下的包裝隨手就扔在了地上,行人在垃圾中穿梭,顯得十分不協調。
文/記者 馬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