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蘿蔔生理性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王豔玲
蘿蔔是根菜類中主要蔬菜之一,皮色分為白、綠、紅、紫等,富含多種消化酶、粗纖維,能增強食慾,幫助消化,促進胃腸蠕動,通利大便。 蘿蔔適應性強,易栽培,產量高,滄州市春、秋季節都有種植。 蘿蔔具有喜溼、不耐高溫等生理特性,其生長期滄州市乾旱少雨,因而時常發生生理性病害,影響了蘿蔔的品質和經濟效益。 現將蘿蔔主要生理性病害的發生及防治內容介紹如下。
1 杈根
1.1 病害特徵
蘿蔔的肉質根出現 1 個或幾個分杈。主要表現為:一是主根與側根同時膨大,但能分出主側根;二是主根較發達,側根稍有膨大;三是主根被側根代替,幾個側根同時膨大。
1.2 發病原因
杈根又稱歧根,是由於蘿蔔主根生長點遭到破壞或受到抑制,側根膨大而引起的畸形。 土質過硬或土壤中有堅硬異物,肉質根不能下扎,側根著生處形成突起,逐漸膨大而形成分杈。
1.2.1 耕層淺。 近年來,農民耕地只用旋耕犁,耕層深度都在 20 cm 以內,蘿蔔主根生長至犁底層後不能正常下扎,形成杈根。 滄州市北陳屯農業生態園 2018 年秋季種植的白蘿蔔耕層淺,阻礙了蘿蔔根系下扎,在犁底層處生出杈根,杈根率達到 80%以上。
1.2.2 土質黏重。 滄州東部瀕臨渤海,土壤鹽鹼板結,質地黏重,不適宜根莖類植物生長。 鹽山縣小營鄉張希臺村一農戶,2019 年秋季在含鹽量 0.34%的黏土地種植 0.2 hm2蘿蔔,杈根現象嚴重,且多為 3 杈或 4 杈。
1.2.3 施用未腐熟有機肥。 未腐熟有機肥在腐爛過程中易產生熱量,造成燒根,使蘿蔔出現杈根。 滄縣紙房頭村一農戶 2018 年春季種植的綠皮蘿蔔, 施用未腐熟雞糞 75 t/hm2,造成蘿蔔「燒苗」,不僅影響了 蘿蔔 的正常生長,且 40%以上的胡蘿蔔出現了杈根。 高投入未能得到高效益。
1.2.4 種子陳舊。 播種陳舊種子,蘿蔔生長勢弱,主根生長易受阻,導致杈根。 滄縣史樓村一農戶 2018 年播種了自家存放的陳舊蘿蔔種子,從苗期開始,長勢一直較弱,收穫時杈根率達 35%。
1.3 防治措施
1.3.1 選用新鮮種子。 為保證苗全、苗壯,種子應現買現種,避免使用隔年的陳舊種子。
1.3.2 深耕鬆土。 種植蘿蔔的地塊要深翻鬆土,高畦栽培,活土層應在 30 cm 以上,以確保蘿蔔肉質根正常下扎。
1.3.3 施用腐熟有機肥。 底肥要施用腐熟有機肥,打碎撒勻,並配施多元複合肥,促進蘿蔔根系發育。
1.3.4 避免鹽鹼黏重土壤種植。 蘿蔔屬肉質根,應選擇肥沃、疏鬆、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以利於蘿蔔生根發苗。
2 裂根
2.1 病害特徵
蘿蔔裂根一般發生在中後期,表現為肉質根縱向開裂,內部組織外露,裂口深度和長度不一。 嚴重時裂口由短縮莖下開始,縱貫全根;也有的在靠近短縮莖處橫裂或在根頭處放射狀開裂。 開裂的肉質根易發生軟腐病,不耐貯藏,商品價值低。
2.2 發病原因
裂根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供應不均勻。 蘿蔔生長前期高溫乾旱,土壤水分供應不足,蘿蔔肉質根的皮層組織老化。 中後期水分供應充足,肉質根木質部薄壁細胞膨大,表皮細胞不能相應生長,造成裂根。 青縣馬廠蔬菜專業合作社 2018 年種植的韓國白蘿蔔,10 月11 日機井 損 壞 ,協調 水 源 後 10 月 27 日 灌溉 ,由 於 根系膨大期水分供應不勻,裂根現象嚴重。
2.3 防治措施
根據蘿蔔長勢和土壤墒情科學灌溉,均衡供水。進入肉質根膨大期,蘿蔔的需水量增加,要使土壤保持一定溼度,不宜過幹或過溼。
3 辣味
3.1 病害特徵
蘿蔔含有芥辣油,其含量適中時,味甜、口感好;含量過高時,辣味重。
3.2 發病原因
3.2.1 品種。 不同品種辣味程度不同,有的品種味甜,有的品種味辣,差異較大。
3.2.2 高溫。 夏季種植的蘿蔔,在高溫條件下,幾乎所有品種都有辣味。 根據菜農反映,同一品種,夏季種植較秋、冬季種植辣味濃。
3.2.3 營養不足。 土壤瘠薄,養分不足,蘿蔔皮厚肉硬,芥辣油含量增加,辣味濃重。 鹽山縣慶雲鎮的綠皮水果蘿蔔,水多味甜,曾出口日本。 擴大到瘠薄土地種植後,辣味較濃,影響了銷售。
3.2.4 水分不足。 蘿蔔生長期間澆水不 均勻 ,尤 其 後期乾旱,澆水不及時,增加辣味。
3.2.5 病蟲危害。 蘿蔔遭遇病蟲害,生長受阻,有機營養不能供肉質根生長,營養不良,辣味增加。
3.3 防治措施
3.3.1 選用優良品種。 儘量選種晚熟、皮薄,肉質清脆的品種,確保優質高產。
3.3.2 避開高溫。 蘿蔔生長適溫 15~20 ℃,超過 25 ℃植株生長減弱。 滄州市 5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白天最高氣溫都在 28 ℃以上,應採取遮陰措施或錯季種植。
3.3.3施足 基 肥 。 基 肥對 蘿蔔 的生 長 和品質 極 為 重要。 因此,播種前應施用腐熟有機肥 60 t/hm2左右,確保蘿蔔生長良好、 植株健壯。 收穫的蘿蔔水分足、甘脆,味道甜美。
3.3.4 加強管理。 在蘿蔔生長期間,合理澆水施肥,及時防治病蟲害,促進植株正常生長,減少蘿蔔肉質根中芥辣油的積累。
4 糠心
4.1 病害特徵
蘿蔔拿在手中感覺較輕, 用手敲擊有中空感覺,剖開後,中心部位薄壁組織明顯變白,呈離心狀擴張。重者蘿蔔中心部位產生空隙或空洞,不堪食用,失去商品價值。
4.2 發病原因
蘿蔔糠心主要是由水分失調導致的。 肉質根的薄壁細胞因缺水而相互分離,間隙增大。
4.2.1 品種。 一般生長期短的早熟品種易 糠 心 ,晚 熟品種不易糠心;大型品種肉質疏鬆易糠心,小型品種肉質緊密不易糠心;農家品種易糠心,新選育的品種不易糠心。
4.2.2 秋播過早。 秋種早,氣溫高,生長時間 長 ,養 分消耗過大,糠心概率大。 滄縣杜林村一農戶,2019 年在同一地塊不同時期種植同一品種蘿蔔, 7 月 27 日種植的蘿蔔收穫時出現糠心,8 月 12 日種植的蘿蔔收穫時未出現糠心。
4.2.3 氮肥過多。 施用氮肥多,蘿蔔生長過旺,出現徒長,易出現糠心。
4.2.4 高溫乾旱。 蘿蔔生長期遇高溫乾旱 ,特 別 是 後期遇到乾旱,肉質根膨大,植株蒸騰作用也大,水分供應不足,肉質根的薄壁細胞會相互分離、間隙增大,形成糠心。
4.2.5 收穫晚。 收穫過遲,水分大量消耗。 如遇植株抽薹,營養物質向生長點輸送,更易造成糠心。
4.2.6 貯藏不利。 蘿蔔貯藏喜陰涼多溼的 環 境 ,適 溫0~3 ℃,溼 度 95%左右 。 在 貯 藏 過 程 中 ,溫 度 高 、溼 度低,儲藏時間過長,肉質根因失水而出現糠心。
4.3 防治措施
4.3.1 選用優良品種。 滄州市場上不易產生糠心的品種有韓國蘿蔔、東洋春雪、澧縣白蘿蔔、如皋白蘿蔔、青皮脆、衛青等。
4.3.2 適期晚播。 滄州地區秋播蘿蔔應改 變 「頭 伏 蘿蔔、二伏菜」的傳統種植習慣,推遲播期,最佳播種適期為每年的 8 月 10—15 日。
4.3.3 加強水肥管理。 蘿蔔是喜水植物,尤其是蘿蔔肉質根進入膨大期,要求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溼度。 追肥要施用多元複合肥,注重增施鉀肥,確保滿足蘿蔔對營養的需要。
4.3.4 合理貯藏。貯藏期間保持溫度 0~3 ℃,空氣相對溼度 95%左右。 可用氣調袋貯藏,若挖溝貯藏,應覆蓋溼土,確保溼度。
5 黑心
5.1 病害特徵
切開蘿蔔可見肉質根木質部薄壁細胞變黑,出現許多黑色小點,嚴重時成片變黑。 有時在肉質根表面也出現灰黑色或黑色斑塊。 同時,蘿蔔變黑部位發硬,不能食用。
5.2 發病原因
黑心主要是肉質根組織缺氧所致。
5.2.1 施用未腐熟有機肥。 底肥施用大量未腐熟有機肥,尤其是牛糞或雞糞,土壤中微生物活動旺盛,消耗氧氣過多,造成蘿蔔根部缺氧,出現黑皮或黑心。 滄州市依農肥業有限公司的菜園,施用雞糞 90 t/hm2,蘿蔔黑心率達40%以上。
5.2.2 水 分過 多 。 蘿蔔 喜 溼 怕 澇 ,遇 大 雨 或 澆 水 過 多時,地面長時間積水,蘿蔔根部因缺氧而發生黑皮或者黑心。
5.2.3 土壤鹽鹼黏重。 黏重土壤板結、通透性差,容易缺氧。 鹽山縣小營鄉張希臺村 2019 年秋季在含鹽量為 0.34%的黏土地種植蘿蔔,不僅出現杈根,而且有黑心,失去商品價值。
5.3 防治措施
5.3.1 適土種植 。 蘿蔔 的 商 品價值 是 肉質根 ,種植地塊要避開黏性土,選擇土壤疏鬆、通透性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並進行深翻、起壟。
5.3.2 增施有機肥。 底肥施用腐熟有機肥 60~75 t/hm2,以培肥地力,活化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
5.3.3 控制土壤水 分 。 灌 水 要 掌握 小 水 勤澆 ,雨 後 及時排除積水,加強中耕,保持土壤通透性,促進蘿蔔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