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奇盛:讓中國秸稈板材走向世界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更是一條綠色崛起之路。要通過實施秸稈資源綜合利用,使環境得到改善、農民得到實惠。
秸稈升降運輸機
秸稈收儲總站
奇盛板業供圖
一到收穫的季節,方圓百裡的農民都會不約而同地把秸稈運到這裡。記者站在工廠外面就可以聞到秸稈的味道,這味道飽含著辛勞,也飽含著智慧。秸稈從這裡變成板材已經走出中國,走向了世界。
「秸稈只要進入這家企業,就不會再有汙染出現。這裡不僅可以把秸稈變為板材,還可以把剩餘的材料全部利用起來。」河南新野縣農業局副主任科員吳滿朝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吳滿朝口中的企業正是新野縣奇盛板業公司,這是一家以秸稈為原料的板材企業,同時也是一家正在崛起的綠色企業。從1998年開始,奇盛板業就反覆試驗利用農作物秸稈做原料生產人造板的新技術和新工藝,先後與中國科學院、上海人造板膠粘劑研究所、中國膠粘劑協會等科研機構建立了技術協作關係。
秸稈的「危害」
「秸稈本身並沒有毒,但如不妥善處理便會造成危害。」吳滿朝告訴記者,過去農民處理秸稈的方法無非就是兩種:焚燒和堆積。
據了解,秸稈焚燒會造成嚴重的大氣汙染。焚燒秸稈時,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汙染指數達到高峰值。當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發生。
「不僅是汙染空氣。秸稈焚燒還有可能引發交通事故、火災,破壞土壤結構等等。」吳滿朝表示,秸稈焚燒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燒死,腐殖質、有機質被礦化,田間焚燒秸稈破壞了這套生物系統的平衡,加劇了乾旱,農作物的生長因而也會受到影響。
當政府禁止焚燒秸稈後,大量的秸稈無法處理,農民為了搶種,還會選擇把秸稈推入河溝等方法。
「可這一推,汙染就更大了,會直接造成地面面源汙染,破壞生態環境。」吳滿朝說,如果滲入地下,還會影響地下水,影響人畜飲用。
為了解決此類問題,新野縣近幾年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在抓好秸稈禁燒的同時,積極進行秸稈多形式利用——「變廢為寶」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一定的「秸稈經濟」氣候,取得了明顯成效。「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更是一條綠色崛起之路。要通過實施秸稈資源綜合利用,使環境得到改善、農民得到實惠。」吳滿朝說。
而新野縣奇盛板業公司的成立,正是這種成效的寫實。
環保型秸板
「經過多年反覆試驗,我們終於攻克了利用麥秸稈做原料生產人造板材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難題,研製出環保型高壓人造板材。」新野縣奇盛板業公司副總經理徐學發在帶領《中國科學報》記者參觀工廠時說。該產品不僅經過國家人造板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驗,各項物理學性能指標和甲醛含量指標甚至超過了國家行業標準。
據介紹,該項工藝技術系目前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工藝,用工少,效率高,即以小麥秸稈為原料,以經改性處理後的異氰酸酯(P-MD1)為膠粘劑,經過對小麥秸稈扁平窄長刨花加工、乾燥、分選、施膠,經定向鋪裝後熱壓而成的多層結構板材工藝(亦可稱為定向結構麥秸板)。
「小麥秸稈高壓板可用於室內裝修、室內家具和地板、軍工板房、出口包裝及船舶裝修。具有質輕、優良的物理學性能和綠色環保等特點,是極具發展潛力的理想環保節能替代木材的高端板材。」新野縣奇盛板業公司董事長匡三奇說。
讓匡三奇引以為傲的是整個工藝採用幹法生產,不用水,無須使用熱磨機,大大降低了水耗、電耗、煤耗等能源消費。同時導熱系統採用有機熱載體爐,可充分利用原材料製備過程中產生的秸稈廢棄物做燃料,替代燃煤,實現農作物秸稈的「吃幹榨淨」,年可替代燃料煤3500噸左右。
這項工藝還有一個關鍵點在於原料粘合劑,這是該企業自主創新的秸稈人造板零甲醛專用膠,產品粘合能力增強,年節約生產成本30%以上。產品甲醛成份釋放量僅為0.1mg/100g,遠低於國家標準9mg/100g,確保了產品的綠色環保。
不僅如此,該工藝採用農作物秸稈為主要原料,有原料易取得、價格低廉、供應連續、穩定的特點,有利於企業保持連續生產。生產的板材,其粘合力、耐水性、抗老化、抗腐蝕性等主要質量標準均優於枝椏材等原料生產的板材,並可生產密度在0.45~1之間的低、中、高各種密度板材,大大提高產品的應用範圍。
但令匡三奇苦惱的是,如此環保的高端板材,收到的大多是國外來的訂單。
「希望國人用到我們的產品」
匡三奇告訴記者,自項目實施以來,60%的產品經香港出口銷往緬甸、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主要用於家居家裝。
「我們就地取材,取之於民就當用之於民。在產品發布之後,雖然受到了國外的青睞,利潤也很可觀,但是我們更希望收到國內訂單,讓更多的國人用到我們的產品。」匡三奇坦言。
據了解,奇盛板業項目實施後,實現年產值和銷售收入4億元,利稅2億元,其中淨利潤1.2億元。同時可增加農民收入8000多萬元,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200人。直接和間接帶動運輸、倉儲、餐飲、建築裝飾裝修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從環境效益來看,循環利用秸稈15萬噸,可節約林木約23.6萬立方米。由於充分利用了農作物共生伴生的秸稈資源,大大減少了各類秸稈的被焚燒和自腐自漚。
徐學發告訴記者,為了確保秸稈人造板生產線的秸稈原料及燃料供應,在安裝秸稈人造板生產線的同時,他們還在周邊地區設立了15個秸稈收儲站。這不僅解決了秸稈的處理問題,也為秸板製造提供保障。
「公司成立就是依託莊稼人,沒有糧食作物就沒有秸稈,自然也沒有我們企業的今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把實惠回饋給他們。」匡三奇說,他們能做的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儘量降低成本,讓更多的國人用到他們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