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展望|攜程美團飛豬們:從殲滅戰到持久戰

2020-12-20 36kr

每到歲末年初,36氪都希望對接下來一年會發生什麼,做一系列預判。一年前,我們推出了22篇針對不同行業的「2017看點」,並最終集結為頗受歡迎的《研究了50家影響力公司,我們預判了23個未來 | 36氪2017看點集合》。

「2018展望」這個系列,相比「2017看點」又有升級:我們要求每位行業資深記者,在預判未來一年時,都要採訪數名KOL——他們認為這個行業裡真正有料的人,可能是投資人、創業者、管理者或者分析師。我們會在文章前面提煉出關鍵的幾個觀點,在文章後半部分放上他們原汁原味的回答。

Enjoy。

From 靠譜而可愛的 36氪


文|喬芊

一則重磅消息結束了波瀾不驚的2017年。在線旅遊業第二梯隊裡最重要的兩個玩家,同程網和藝龍合併了,這意味著一場持續了多年的亂戰終結。結局雖不算完美、卻是個各方都願意看到的——不管是股東騰訊和攜程,還是同程和藝龍自己。

「之前還有像去哪兒這樣的攪局者。這兩年版圖逐漸清晰。攜程背後是百度,飛豬背後是阿里,美團背後就是騰訊。」一位旅遊行業投資人對36氪說。

在攜程、美團、飛豬「一大兩小」的割據局面中,誕生新的平臺級公司的窗口已經關閉。受困於流量魔咒,近兩年的旅遊圈充斥著創業公司倒閉、破產的壞消息。但一個行業共識是,細分領域的創業機會依然存在。

2018年,大公司會往哪裡走,哪些領域的競爭可能加劇?創業者還有機會嗎?36氪採訪了數位旅遊行業CEO、投資人和評論人士,包括他們均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和預測。

二線玩家將戴上緊箍咒,不賺錢就出局

攜程用買買買的方式掃清了戰場,近兩年依靠壟斷地位收割利潤。它是OTA中唯一的超級玩家,也是唯一盈利的一家。伴隨著價格戰和瘋狂擴張期遠去,2018年,二線玩家也得想想怎麼賺錢了。

同程藝龍合併後,坐擁微信錢包火車票機票和酒店兩個流量入口,會在規模、營收和盈利能力上得到提升。奔著上市而去,2018年擴大盈利規模還是它的首要任務,而這有賴於運營效率的提高,以及兩家公司合併後權力的平穩過渡、團隊的順利融合。

另一個迫切需要盈利的是途牛。發展陷入瓶頸的途牛年底曝出高管人事震蕩和裁員風波。儘管不久前,其管理層宣布的1億美元回購計劃刺激股價大漲,但其在資本市場面臨的壓力依然需要通過更持久的盈利才能化解。

螞蜂窩憑藉D輪融資得以加速賽跑,它的競爭壁壘是社區,商業化的難點也是社區。螞蜂窩CEO 陳罡告訴36氪,2018年,螞蜂窩會繼續探索「內容+交易」這條商業化道路,幫助旅行者進行消費決策。

攜程,內外兩難

攜程的2017是多事之年,而2018年,形勢更加嚴峻。

它的主業缺乏新增長點,所以國際化必須做、且要做好。梁建章的階段性目標是是韓國、日本、香港等亞洲市場——當地人和中國人去相似的地方旅遊,但其酒店和航空公司在投入和能力上相對薄弱。

此前攜程的國際化布局主要依靠入股和收購推進,且效果不錯。2018年,攜程還會在全球各地加速擴充酒店庫存,同時加速建設面向海外的品牌。

不過攜程的國際化還在早期,對營收的貢獻不會太大。要想突破世界各地林立的OTA也並非易事。一位業內人士評價稱,「OTA崛起都是一時一地的土壤,Expedia在美國,Booking在歐洲,Agoda在東南亞,攜程想複製到東南亞,美國,就像他們複製來中國一樣難。」

它的股東之一Priceline不願看到攜程順利出走。2017年下半年Priceline入股美團被業界解讀為同時雙邊下注,牽制攜程國際化步伐。從資源上,美團和Priceline旗下Agoda的合作效果(如Agoda將海外庫存對接給美團)將在2018年更加凸顯。這將在局部地區比如東南亞,給攜程帶來壓力。

美團2017年在旅遊領域的大動作包括推出獨立品牌「美團旅行」。這是王興突破邊界的又一個產物,它所展現的攻擊性足以讓攜程緊張。2018年,在國內市場,美團在門票、短途遊、酒店領域,會持續挑戰攜程的市場份額,攜程通過去哪兒反制美團的動作也會更積極。但應該不會爆發新的價格戰,一個核心原因是三家各自把持了穩定的流量入口,很難殲滅對方。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酒旅事業群總裁陳亮在接受36氪採訪時也表示,「我們不會主動發起價格戰」。

飛豬機票的平臺模式受到航司歡迎,藉助天貓淘寶雙十一,特價機票很多的印象也在影響著用戶心智。2017年萬豪和飛豬成立合資公司昭示著大型酒店集團擺脫攜程束縛、提升議價權的急迫心理,但美團和飛豬在高星酒店上的供應鏈能力和訂單轉化能力,仍要打上問號,這也是會是2018年兩者主要追趕的方向。

度假將發生高地爭奪戰

在線旅遊三大版塊中,機票、酒店的線上滲透率分別超過60%、30%,度假旅遊不足20%,且整個市場對比歐美來看也有五到六倍的成長空間。儘管它非標、分散,2018年依然會是幾個大公司的必爭之地。

這一點在2017年已有端倪——攜程推出了定製遊版塊;飛豬力推具備IP潛力的旅遊產品和商家;美團基於「酒旅」事業群推出「美團旅行」品牌,並在國內門票領域增長迅猛。長期以來主打自由行的螞蜂窩也加入競爭。「未來,誰能給商家帶來更精準的流量與轉化,誰給的政策更優惠,誰就能在競爭中勝出。」旅遊商業觀察創始人彭涵告訴36氪。

社科院旅遊特約研究員楊彥鋒則認為,由於文旅資源龐大且分散,且多屬於國有體系,幾乎不可能形成壟斷。賦能景區、打造IP、布局線下門店、加大目的地直採,2018年這一版塊的打法也會更多樣。

OTA家大勢大,線上線下可能發生垂直整合

當像攜程這樣的OTA已經如此龐大,航司、酒店、景區等資源方幾乎不再有能力與之博弈。即便如航司這樣相對集中的資源方,且有「提直降代」任務在身,短期內也無法離開渠道的流量,更不用說那些和OTA利益捆綁的酒店集團,以及沒什麼品牌議價權的單體酒店和旅遊資源方了。

鷗翎投資Ocean Link合伙人江天一告訴36氪,「OTA相對於直銷渠道、其他銷售渠道的壓倒性優勢將會持續。」這代表了業內大多數人的判斷。

但與此同時,資源方和渠道方也越來越趨向融合,線上線下正在形成合力。OTA驢媽媽母公司景域和港股上市公司豐盛通過戰略合作投入50億元併購和新建旅遊項目、同程分拆文旅版塊都是2017年下半年的新動態。楊彥鋒認為,「這種變化對大渠道方和大資源方都有利,2018年會有更多類似案例發生。」

事實上,入股東航,收購旅行社和地接社,攜程早就開始向上遊資源方滲透了。這會成為2018年整個行業的趨勢。

大機會沒了,小機會看看「旅遊+」吧

旅遊行業的創業投資經歷了近兩年低潮期,和2013年、2014年不可同日而語。巨頭壟斷之下,成長型企業無非兩種命運:被消滅,或者被併購。

一個行業共識是,大的機會微乎其微,但細分領域還可作為。環球旅訊CCO王京認為,朝著精耕細作的方向,一些有助於改善行業效率的技術型公司會湧現,比如航空科技類、酒店科技類、目的地科技類公司。彭涵則認為,很多機會將誕生在「旅遊+」這個範疇,「比如旅遊+遊學、旅遊+親子,此間的創業壁壘是你懂教育、懂用戶,而不是產品價格有競爭力。」

對於火熱的區塊鏈技術,旅遊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落地場景。華威國際投資董事朱峰認為,過去酒店行業有個問題是分銷和管理,比如切多少房間給誰,有時賣得快,有時賣不動,怎麼收回來再分配,它是動態變化的,信息同步很難做。機票也有類似問題。「如果是用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這件事情有機會。新的技術革命甚至有可能幫助酒店擺脫OTA約束,但流量依然是待解的難題。」

以下分別是王京、朱峰、彭涵、楊彥鋒和吳志祥的觀點呈現:

環球旅訊CCO、前去哪兒酒店高級總監王京

同程藝龍年底合併案對於行業的影響可以從幾個參與主體身上考察。騰訊是出於戰略上的競爭需要,它在旅遊上的玩法就是把微信入口開放給同程和藝龍,合併之後不用競爭,分工再明確下,2018年奔上市去了,所以騰訊獲益最大。同程的線下業務跟騰訊的流量沒什麼關係,它的航空、酒店管理公司,還會留幾招,未來有機會包裝資本其他故事。

攜程在其中相對被動。因為它如果不做的話,騰訊如果把同程塞給美團,對攜程就是一個重大打擊。攜程本來在二級市場就面臨增長乏力的問題,機票捆綁又讓它損失比較大。本身OTA過去十幾年的紅利差不多了,全球來看,Priceline,Expedia 都面臨類似問題。

藝龍本身的存在也很艱難,被攜程控制了核心之後,App下載量,活躍度都是逐漸邊緣化的。這個跟國外一樣,老三老四的,長期存在沒什麼發展,也死不了。不如就賣給別人,或者消失完了。

巨頭上,攜程跟美團沒有正面進攻,2018年主要還是在流量獲取、資源控制上競爭。攜程用去哪兒進攻三四線城市,對美團起一個牽製作用,美團用高星團隊想辦法把攜程利潤拉下來,雙方較著勁。但是要說像當年攜程去哪兒那種每天燒幾十萬上百萬,你死我活、一兩年看勝負的話,現在還不到這種格局。

2018年雙方在海外的競爭值得關注,比如日韓、東南亞。攜程本身海外做了四五年,美團剛開始做,攜程略領先一點,但不像在國內,攜程的庫存是壓倒性的優勢。尤其是美團被Priceline投資,agoda在東南亞是老大,美團一下子跳了一個臺階。對美團來說,在國內中高星正面戰肯定是燒錢,不如找攜程軟肋。

從行業上,2018年可以看看AI在客服領域的突破。Ai是解決標準化、重複性問題,或者尖峰時段,人力不足以支撐的問題。把呼入電話進行分類,對溫度要求不高的,就使用AI。或者說Ai應該輔助人去服務,減少動作,提高速度,不一定直接 2C。一個從營銷,一個從客服上,AI都可以發揮一些作用。

創業領域沒有幾百億公司的機會了,但還可以培育一些小公司,比如精耕細作的方向,用技術改善效率的航空科技公司,酒店科技公司,目的地科技公司。歐美有很多這樣的公司,掙幾十萬、幾百萬可以活的好好的。中國的公司是之前把胃口撐大了,動不動就想著退出。

華威國際投資董事朱峰

旅遊行業沉寂了太久,從2016下半年開始到2017年,基本都是壞消息,越來越多小的創業者在退出這個市場。只有頭部的公司大肆併購。

同程藝龍合併算得上「回天有術」。單獨以同城或者藝龍來看,都不足以跟攜程去抗衡,更不要講在行業產生多大顛覆,只能處在一個追趕的位置之上。今天通過這樣一合併,攜程和騰訊的利益都放在裡面,這兩個棋子就活了。對攜程來說,更多看重一個是資源的協同,第二個是說市場也不可能為一家所壟斷。

之前的亂戰看不清格局,現在陣營就清晰了,飛豬背後是阿里,攜程背後又有百度,美團的背後是騰訊,整個行業變成一個大哥,一群小弟,彼此關聯交錯,再加上一些地方性的線下品牌,比如華南的廣之旅,上海地區的春秋,也都有一定的競爭力。

2018有些創業機會還是在巨頭很難插足的領域,比如比定製遊更加聚焦的主題遊,遊學的、醫美的、軍事主題的、攝影主題、二次元的,它們有特定的客群就夠了,可以安家立命,但規模有限。

最近區塊鏈很熱,我也在思考旅遊行業該怎麼應用它。過去酒店行業碰到的一個問題是在於說分銷和管理,我給這個渠道切多少房間,不夠的時候再跟我來拿。但有時候賣得快,有時候賣不動,那怎麼把它再收回來再分配,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酒店行業的信息一直難在這個點上,它的信息同步是很難做的。機票行業所有人都到中航信取數據,但同樣有這個問題。

那如果是用區塊鏈的那個智能合約的話,有沒有可能出現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銷平臺,那這件事情對酒店來說就很有想像力了,尤其借這個東西可能擺脫OTA的約束。當然一樣,流量的部分你還是得想辦法解決。

旅遊商業觀察(TBO)創始人彭涵

同程藝龍合併對行業的影響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因為行業對於這場合併是有心理預期的,無非還是攜程系大一統在線旅遊流量入口——攜程並掉藝龍、去哪兒網,參股途牛、同程,這基本就把國內的OTA全搞定了。

換句話說,近兩年來,攜程就是通過資本手段把主要競爭對手變成自己人,把次要競爭對手變成競合夥伴。這次藝龍與同程在線的合併,不過是與騰訊達成協議、將一個攜程系的「自己人」和一個「競合夥伴」兵合一處,還是在一個體系內。所以,這沒有怎樣影響行業格局,大哥還是大哥,整個攜程系還是如今在線旅遊最大的流量入口。

2018年攜程、美團、飛豬之前競爭的重點,還是在標品,也就是機票酒店領域。不過這是個消耗戰,說白了還是個流量的問題。攜程有體量優勢,而飛豬有淘寶系流量加持、美團有本地服務流量加持,所以三家之間爆發那種殲滅戰基本不太可能了,現階段處於對峙階段。

另外,機票酒店預訂的在線滲透率,現在已經比較高了,潛力也不是那麼大。所以三家的競爭逐漸走向平和,沒有這一輪資本寒冬到來之前那麼劇烈。

但有個新的趨勢正在出現,就是旅遊非標板塊的競爭,也就是旅遊度假領域。因為旅遊度假的在線滲透率還沒那麼高,而且整個市場對比歐美來看還有五到六倍的增長空間,所以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對於這三家平臺型公司來說,就是未來一定會加大爭搶優質商家(旅行服務機構,比如旅行社)的競爭——2017年以來,如果留心觀察的話,能看出這樣的痕跡:比如攜程推出定製遊板塊,飛豬力推具備IP潛力的旅遊產品和商家,美團旅行獨立品牌的誕生。

未來,誰能給商家帶來更精準的流量與轉化、誰給的政策更優惠,誰就可以在競爭中勝出。像螞蜂窩這種新銳平臺也已經加入競爭了,可以說接下來這段時間主要看點就是這個。

細分的創業機會,依然要圍繞流量二字來看。如果你有辦法找到一個黏住用戶的辦法,就可以扛住巨頭的碾壓。

因為巨頭的優勢在於體量,體量帶來的就是和供應商的議價權,換句話說就是巨頭的產品就是便宜,如果你賣的產品和他沒什麼差別,那就談不上有機會。所以現在很多機會誕生在「旅遊+」這個範疇,比如遊學、親子,此間的創業壁壘是你懂教育、懂用戶,而不是產品價格有競爭力。

社科院旅遊特約研究員楊彥鋒

同程藝龍合併後跟攜程還是競爭+合作的關係。攜程作為大股東,控制了很多產品庫存,它也明白中國市場之大,一個品牌不可能包打天下,需要差異化的品牌,多品牌,形成控股、持股、戰略同盟品牌,共同經營市場。

2018年美團和攜程的競爭會集中在門票、短途遊和酒店領域,會激烈一代。攜程和美團的競爭是深層次的,不是去哪兒一家就能抵擋的。美團的流量量級,會是攜程的20倍以上。這麼高的量級,做旅遊,是有優勢的。

美團自己很留心擴充生態鏈,比如一些機票公司,酒店管理系統的公司,順著這個完善旅遊布局,可能還會收一些公司。飛豬也要進一步做大,陸續搞一點合作。

另外,像途牛和驢媽媽本身是成型的全國範圍OTA,選擇跟資源方合流的話,資源方做大了還是希望有一個自有渠道的,比如大的景區開發商,酒店開發商,手中都是幾百億生意。資源方和渠道方的結合,會是2018年的重點。

現在沒有13、14年大的創業機會了,渠道已經高度集中。在偏小的地方還有機會,長大的話就會面臨巨頭的競爭壓力。

新的2c的ota已經沒有機會了,現在都是技術相關的,產業鏈相關的,需要深的技術背景和高門檻,比如智能管理、行業軟體,b2b金融。類似酒店運營公司,景區綜管公司,分散在資源端的,還可以去做。

同程CEO吳志祥

2018年的行業競爭將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不同生態體系之間的競爭,你的競爭對手也不再局限於原來的圈子,新技術和新平臺的跨界競爭值得關注。

當前,旅遊行業存在兩大值得關注的長期趨勢,一是消費升級,二是產業融合。一方面,旅遊消費大眾化和消費的全面升級將帶來新的機會,無論是現有的幾大平臺,還是創業團隊都有機會成功;另一方面,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正在使旅遊業的產業邊界迅速擴大,「旅遊+X」充滿想像空間,也將產生大量創業和創新的機會。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類似於美團、攜程、飛豬的網站還有哪些?
    市面上,除了攜程、藝龍、去哪兒、美團、飛豬等主流平臺,京東,滴滴也開始了這方面的業務。於是,ota 酒旅預定這個市場儼然成了戰場。這對酒店來說,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是,可以增加酒店的流量入口,做到精準投放,不利的一面,便是增加了酒店平衡各個平臺價格的難度。因此,酒店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在適合自的平臺上架自己的酒店。下面將介紹一些除了團、攜程、飛豬以外,不同類型的OTA平臺。
  • 下沉戰美團,出海遇booking,跨越山海的攜程,要怎麼安排?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中國在線旅遊交易規模在2013年到2018年期間,分別為2180.3億元、3166.6億元、4737.7億元、7394.2億元、8923.3億元、9754.25億元,雖然規模持續增長,但是增速從2017年開始出現放緩的跡象,其中2016年增速最高,超過50%,而2018年僅為9.3%。
  • ...美團酒店與「傳統OTA」攜程兩大模式均分中國在線酒店預訂市場
    根據第三方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的研究,攜程、美團酒店、去哪兒、同程藝龍、飛豬是這個季度最受歡迎和快速增長的在線酒店預訂平臺,這五家合計佔據整個在線酒店預訂市場的96.4%。在線酒店預訂市場的競爭格局變得清晰,以攜程為代表的傳統OTA和以美團酒店為代表的超級平臺,兩大模式幾乎均分了市場。
  • 入股攜程、投資美團和滴滴 Booking的中國野心
    繽客官方旗艦店雙11上線飛豬   近期,繽客官方旗艦店鋪趁著雙11上線飛豬平臺試水。據新京報記者查詢,目前上線產品的最高銷量51份,產品數量也遠不及繽客官網,分類以日韓港澳、東南亞、神州華夏等為主,仍然延續了官網先信用卡擔保預訂、後到店支付的支付方式,未接通支付寶服務。
  • 入股攜程、投資美團和滴滴,Booking的中國野心
    上線飛豬,繽客無疑是看上了飛豬背後的阿里系的生態體系和用戶群,同時,繽客今年新任命的中國區總裁馬佳曾任阿里巴巴天貓B2B市場總經理,這一淵源無疑也讓馬佳更能了解到阿里能給繽客在中國市場的擴張帶來什麼。Booking集團也一直在釋放發力中國市場的信號,此次在飛豬上線旗艦店更是有一種從暗中撒網到進一步走向臺前的意味,力圖建立自身的品牌影響力。
  • 在線旅遊行業Q3投訴數據:飛豬、美團旅行、馬蜂窩上黑榜 | 聚投訴...
    涉及的商家共計22個,有效投訴量≥5件的商家(按投訴量多少排序)為:智行、飛豬、美團旅行、攜程、去哪兒、高鐵管家、馬蜂窩、樂遊商旅、同程旅遊、鐵友旅行、途牛、藝龍。 【紅榜商家】空缺   2018年第三季度,聚投訴接到消費者對智行的有效投訴共923件,其投訴量佔在線旅遊行業投訴總量的七成多,投訴解決率96.5%,二者在同行業均為最多。
  • 攜程梁建章反駁飛豬:在線旅遊無價值的觀點武斷
    曾放言 " 攜程看不見對手 " 後去美國做學術研究的梁建章,只得重回攜程,通過資本手段終結了 OTA 的混戰時代,讓攜程成為最終贏家。梁建章帶領攜程發展崛起的 21 年,幾乎貫穿整個中國 OTA 行業發展歷程。然而近日行業中卻出現了十分針鋒相對的觀點,對以攜程為代表的 OTA 平臺表達了否定。
  • 飛豬殺熟遭作家吐槽:OTA行業怎麼都成了「大豬蹄子」?
    攜程2017年四季度財報顯示,受產品調整影響,四季度交通票務營收環比下降15%,一季度財報顯示調整的影響仍在繼續,這暴露了攜程當下的發展困局——當攜程稍將重心往用戶體驗上偏移,其營收便受明顯受挫。 在線旅遊行業可謂是BAT的心頭肉。在線旅遊三巨頭的背後BAT均有染指,攜程背後是百度,飛豬背後是阿里,美團背後就是騰訊。
  • 今晚梁建章BOSS直播中 攜程哪些酒店比飛豬便宜
    ,有6家酒店比飛豬便宜,我們列出來給大家參考下。客堂間·莫幹山溫泉主題酒店攜程直播價599元,飛豬價格1207元(平日),1328元(周末)套餐中除了早餐都是包含的,攜程還額外包含了下午茶和溫泉門票。騰衝泊度·溫泉度假客棧2晚攜程直播特價2499元,飛豬價格2980元攜程的價格比飛豬節省了481元以外,套餐裡還額外贈送自製的香薰精油套裝。
  • 同是在線旅遊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Booking?
    相比十五年前,如今的攜程早已不復當年「一家獨大」的意氣風發,面臨的是完全不同的OTA市場格局:競爭者從四面八方湧來——阿里、騰訊、今日頭條、美團和滴滴等一批巨頭出重手圍獵旅遊業;從京東到網易,再到谷歌,甚至小米、360、蘇寧易購及唯品會,都涉足了旅遊行業;一批新興OTA
  • Booking、飛豬2月底前免費退訂 攜程看好疫後旅遊業反彈
    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飛豬、攜程等旅行平臺以及Booking、愛彼迎紛紛擴大免費退改範圍,並主動承擔風險。隨著疫情發展,大量消費者取消了原先的春節出行計劃,旅行平臺積極應對蜂擁而至的退訂需求。此前攜程表示,「攜程退改訂單已經完成了數百萬的體量,其中涉及旅遊團隊光自由行就有數萬張訂單需取消,各類更改需求更是不計其數。」
  • 飛豬產品分析報告:出行旅遊攻略
    商業模式的明確:2016-2018與傳統的旅遊界OTA平臺不同,飛豬並非要像攜程一樣用倒買倒賣的形式賺取佣金,而是邀請各大航空公司以及世界知名酒店品牌公司直接入駐飛豬平臺。2018年,飛豬通過「新旅行聯盟「計劃正式明確阿里系的飛豬的野心是要打造一個旅遊界的淘寶:跳過中間商,讓商家直接與用戶建立聯繫,這一個革新被業界稱為 OTA向 OTP 的模式革新,而這一模式的轉變,讓飛豬在旅遊商品價格方面得到極大的優勢。
  • 同樣是在線旅遊巨頭 攜程為何不能成為Booking那樣?
    而攜程不是不想走代理模式,是根本走不了。儘管攜程在國內OTA佔據半壁江山,但類似的平臺太多了:飛豬、美團、馬蜂窩、百度(美股BIDU)糯米……這些公司不單做批發模式,也同樣在做代理模式,而且大多公司背靠大山,大把資本可以燒。
  • 還在用攜程,飛豬等平臺預訂酒店?那你就OUT啦!
    強大的OTA平臺,如攜程,飛豬,馬蜂窩等,確實功能強大,涵蓋住了旅行所需的方方面面。小到一張門票,大到一間酒店,應有盡有。可大家是否知道,各個平臺所展示的價格,真的是最低價了嗎?就讓小遊君從最擅長的酒店版塊入手,帶大傢伙一探究竟吧!我們先看看經濟連鎖型酒店的例子。
  • 讓旅遊更幸福:攜程旅行產品分析
    業務拓展:2016 年,飛豬展開與萬豪、雅高、溫德姆、香格裡拉、悅榕莊等全球知名高端酒店集團合作並使讓他們直接入駐飛豬平臺。2017 年,飛豬為國際國內各大航空公司機票直銷平臺,航空公司入駐飛豬並開設旗艦店。
  • 連推兩波「百億補貼」對決美團,再次打響燒錢大戰
    阿里與美團之間的漫長對峙,似乎從未停止!今年因特殊情況的影響,網約車、外賣這兩個曾展開過轟轟烈烈補貼大戰的領域,經過幾年的養息之後,又出現了補貼戰重演的苗頭。8月27日,餓了麼在經過近一個多月時間試點之後,正式宣布上線"百億補貼"計劃,重燃當年的市場燒錢補貼戰,而從9月開始,餓了麼"百億補貼"將成為常態化補貼行動,重點覆蓋100座城市以上,此舉無疑是大舉進攻美團核心陣地,想給美團一個下馬威!不過,從目前的市場競爭格局上來看,美團外賣業務依舊佔據領先地位。
  • 攜程 飛豬 同程百億補貼首次加碼黃金周
    專家指出,從疫情防控角度看,國慶節到全國各地旅遊沒有特別限制和需要警惕的。國慶有望成為今年首個旅遊高峰,為此,攜程、飛豬、同程旅行等各大在線旅遊平臺紛紛推出補貼政策,備戰「黃金周」。面對即將到來的國慶黃金周,攜程、飛豬、同程藝龍等各大在線旅遊平臺紛紛推出相關旅遊補貼政策,提振用戶消費信心,加速旅遊經濟的復甦。同程旅行:推出國慶10億補貼計劃9月7日,同程旅行宣布推出10億補貼計劃,鼓勵十一黃金周的境內旅遊消費,促進文旅產業復甦。
  • 民航局將嚴肅處理違規機票代理 攜程、飛豬承諾嚴格執行機票退改籤...
    江蘇消保委表示約談涉及到退改費用問題的南航、東航、中航等8家航空公司和攜程、去哪兒、飛豬等7家網上機票代理點,然後一周過去,沒有一家公司前來接受約談。江蘇省消保委公布的《江蘇省消費者飛機票退改籤情況調查報告》顯示,30.7%消費者表示提前很早改籤但仍然被要求收取高額改籤費用,23.5%消費者遇到過退票費用比機票價格高的問題。
  • 結盟阿里、「摒棄」攜程萬豪攪動高星酒店戰局
    據時間財經了解,早在兩年前,在飛豬上就可預訂萬豪酒店和餐飲,此後萬豪在飛豬平臺設立旗艦店。2016年雙11期間,飛豬和萬豪的會員體系開始互通。  據了解,萬豪國際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譬如北京華貿中心建國路JW萬豪酒店行政房,飛豬給出的價格是2171元,攜程的價格是2302元,相差近一成。但業內資深人士介紹說,「飛豬的價格優勢只是階段性的。阿里是電商,攜程是OTA,萬豪也會區別對待。」  萬豪與攜程早有合作,2012年萬豪為了能夠更快進入中國酒店市場,曾與攜程達成一項排他性合作協議,根據這份協議,萬豪為攜程提供最優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