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熱,你該知道7件事!

2020-12-20 騰訊網

寶寶發燒注意事項匯總

兒童在生病過程中基本上都要經歷發熱這一過程,大部分家長一見到孩子發熱,立馬就慌了神,恨不得一劑藥下去,立馬體溫就能恢復正常。

但其實作為兒童最常見的就診原因之一,發熱只是兒科疾病中的常見症狀。

常見的細菌、病毒、支原體等感染都可引起機體發熱,身體異常亦可導致機體發熱。

下面就關於兒童急性發熱(發熱時間≤7天)中存在的一些疑問,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問題1:什麼是發熱?

發熱是機體在致熱源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的現象。

目前臨床工作中通常將肛溫≥38℃或腋溫≥37.5℃定義為發熱。

兒童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由於哭鬧、劇烈運動、室溫過高等原因造成的體溫一過性升高,不屬於發熱的範圍。

問題2:發熱的程度

以口腔溫度為標準,可將發熱分為:

(1)低熱:37.3~38℃

(2)中等熱度:38.1~39℃

(3)高熱:39.1~41℃

(4)超高熱:41℃以上

問題3:發熱溫度越高,疾病越嚴重?

由於兒童的中樞神經調節功能差、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膚汗腺發育還不完善,因此體溫調節功能沒有成人完善,較容易發熱。

因此,1月齡~3歲病因不明急性發熱兒童不能完全憑體溫高低來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

此外,兒童應用解熱鎮痛藥的反應,也不能確定對嚴重細菌感染有預示作用。

兒童出現發熱不適等症狀後,家長切勿過分焦慮、緊張、盲目用藥。

在無法自行判斷用藥安全性的情況下,應及時就醫。

問題4:適合0~5歲兒童的體溫測量工具和測量部位

生活中常見的體溫測量工具有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以及紅外線體溫計等。

由於兒童不易配合的特殊性,綜合考慮汞元素暴露以及玻璃損傷的危害性,電子體溫計是替代水銀體溫計測量體溫的理想工具之一。國家藥監局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產品。

研究顯示,兒童紅外線體溫計測得的平均耳溫與水銀或電子體溫計測得的平均肛溫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需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測量準確性。

一般宜選用紅外線式耳溫計,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問題5:物理降溫有用嗎?安全嗎?

在處理髮熱的時候,不論是使用藥物或是物理降溫,其出發點都是適當的降低體溫,增加舒適感,避免高熱可能對機體帶來的損傷,而並非一定要將體溫立即降至正常範圍。

雖然在對乙醯氨基酚退熱基礎上聯合溫水擦浴短時間內退熱效果更好些,但會明顯增加患兒不適感,因此不推薦使用溫水擦浴退熱,更不推薦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熱。

問題6:使用藥物退燒效果好嗎?安全嗎?

對於≥2月齡,腋溫≥38.2℃或口溫≥38.5℃,亦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推薦口服對乙醯氨基酚,劑量為每次15mg/kg,2次用藥的最短間隔時間為6h。

對於≥6月齡兒童,推薦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劑量為每次10mg/kg,2次用藥的最短間隔6~8h,布洛芬與對乙醯氨基酚的退熱效果和安全性是相似的。

在合理的劑量範圍內規範的使用退熱藥,是安全有效的。

問題7: 對乙醯氨基酚與布洛芬可以交替用嗎?

研究顯示,對乙醯氨基酚聯合布洛芬或與布洛芬交替使用,降低體溫比單用其中任一藥物效果要好,但不能改善舒適度。

因此臨床實踐中,由於疾病的特殊性以及綜合考慮家長的焦慮情緒,在單獨使用一種藥物退熱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需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權衡利弊後進行交替或聯合使用。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發熱只是各種疾病的常見症狀。

退熱也只是「治標」,我們仍需醫生的診斷,找出真正的病因進行治療,才能徹底康復。

參考文獻:

1.羅雙紅,舒敏,溫楊等.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標準版). 中國循證兒科雜誌,2016,11(2):81-96

2.陳文彬,潘祥林等.《診斷學》第九版.16-21

本文來源:蘇大附兒院藥劑科

原標題:關於兒童發熱,你該知曉的七件事!

本文作者:陶柏成

責任編輯:李小榮

相關焦點

  • 關於發熱要知道的5件事
    一有發熱就要馬上去看病嗎?如果自己發熱了應該注意什麼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健康的人體是不會發熱的,正常體溫在36℃-37.2℃之間,如果出現體溫超過37.3℃,也可以認為就是人體出現了問題,出現了問題,那麼就應該找到發熱的原因。因為發熱的原因有很多,並不是只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才會出現發熱的情況,還要結合每個人出現的其他體徵來片段。
  • 「發熱」,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可能大部分人對於發熱理解都與此相似。實際上,發熱的病因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感染性與非感染性 一、 感染性發熱類 感染是發熱最常見的原因,各種病原體感染均可能導致發熱。根據患者情況、感染部位和病原體類型的不同,發熱的溫度、熱型和伴隨症狀各異。
  • 兒童發熱常見的原因,你知道嗎?
    最近由於孩子們還沒有開學,每個家庭的隔離都做得很好,常見的兒童春季傳染病(例如: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支原體感染等等)都非常少見。 但是,梁醫生仍然在線上接診了一些發熱的孩子,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他們的發燒呢?今天,梁醫生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近期引起兒童發熱的比較典型的案例。
  • 兒童發熱該怎麼辦
    小孩發熱時,是身體為了對抗疾病所表現出的生理防禦性反射,每次生病,都是病原體和機體的對抗過程,病癒後機體則會產生天然抗體,免疫力逐漸提升。  哪些原因容易引起孩子發熱?
  • 兒童發熱治療的解熱鎮痛藥該怎麼用?
    新手爸媽面對幼小的寶寶,往往手足無措,不知道該用什麼藥好?我們今天來談一談兒童發熱治療的解熱鎮痛藥。2月齡以上兒童體溫≥38.2℃伴明顯不適時,可採用退熱劑。高熱時推薦應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薦乙醯水楊酸、保泰松、羥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賴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藥物作為退熱藥應用於兒童,反對使用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劑應用於兒童退熱。
  • 自閉症兒童診斷過程中你應該知道的八件事
    星悟說自閉症診斷在過去的幾年裡,自閉症兒童確診人數在逐步增加。據美國疾病中心公布的最新報導表明,每59名兒童中約有一名被診斷為自閉症,約佔美國兒童總數的1.7%。兒童是如何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對於家長、教育者、幹預師等人群來說十分重要,在診斷過程中我們必須要知道以下8件事。
  • 兒童發熱,不推薦使用的兩種退熱藥
    兒童發熱是比較常見的症狀,我們許多家長作為最先發現孩子發熱的人,在處理髮熱症狀時經常存在一些誤區由於幼兒中樞系統還未發育完全,體溫調節功能較差,比成人更容易發熱,同時其他症狀不明顯,很多家長一發現小孩發燒就馬上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甚至是用安乃近、阿司匹林! 其實這種做法只會掩蓋症狀,造成誤診。高熱在沒查到病因時,如果不正確使用解熱鎮痛藥,會引起出汗過多、體溫驟降而導致患兒虛脫。那兒童發熱究竟該如何退熱呢?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方面的知識。
  • 兒童發熱,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有什麼區別?該怎麼選?
    發熱是兒童常見的症狀,由於兒童的特殊性,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和布洛芬是唯一推薦用於兒童的退熱藥。 那這兩種藥物有什麼區別,不同情況該如何選擇呢? 兒科時間邀請藥師王雪,帶我們了解這兩者的差異,使我們在選擇藥物時可以遊刃有餘。
  • @家長 兒童安全座椅8件必須知道的事
    (原標題:@家長 兒童安全座椅8件必須知道的事)
  • 1歲內寶寶睡覺,有7件不該做的事,你做過幾件
    作者:寶寶知道 丁寶妞對於家有小兒的爸媽來說,每天孩子睡著的那段時間就是自己最輕鬆、最自在的時間。關於孩子睡覺,有不少媽媽都把這當做是一件頭等難事!實在太磨人了!其實,之所以自己孩子那麼難哄,睡覺那麼麻煩,很多時候都是家長一手養成的。不想孩子睡覺難,下面這7件事不要做。
  • 人民日報:牙齒矯正前你該知道的18件事
    今天分享一些人民日報整理的牙齒矯正前你該知道的18件事,給各位家長做個參考。
  • 關於迪斯尼自己的私人島嶼,你不知道的7件事
    但你知道嗎,還有一個私人島嶼是專門為迪士尼郵輪的客人開放的?「我們分享的東西太多了,是時候意識到:畢竟世界很小。」迪士尼標誌性的《It 's a Small World ride》原聲音樂的歌詞就是這樣。
  • 童爸匯總的關於兒童發熱(發燒)的科普文章
    童爸匯總的關於兒童發熱(發燒)的科普文章。最後修訂:2019.10.1。關鍵詞:發熱、發燒、高燒、高熱、低燒。綜述:孩子反覆高熱會讓家長很受煎熬,但是你要知道,發熱是孩子在積極地對抗感染,不超過41度的發熱是燒不壞孩子的,但亂用藥則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 寶寶發熱爸媽該怎麼做?了解一下兒童發熱的處理措施非常必要
    發熱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症狀,兒童由於機體抵抗力比較差,更容易因為感染而出現發熱。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也遇到過孩子發熱的情況,特別是凌晨2點出現發熱真的很令人頭疼,那寶寶出現發熱我們該怎麼做?
  • 養貓的你需要知道的雷區!該做的3件事和不該做的2件事
    這些建議可能會幫助到你,可能會讓你避開一些你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的坑。該做的3件事讓貓主子保持充足的水分貓在被家養以前是通過獵捕來維持生命的。獵物不僅給貓提供了它們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素,而且也給貓提供了大量的水分。簡單來說,那時候的貓對水分的攝取大多都是從食物中獲取的。貓的渴覺並不敏感,它們很少主動喝水。
  • 人生7件無能為力的事,看完你就放下了
    如果你選擇鄉野小路,那麼你會看到很多自然的風景,上車的旅客也都很質樸;如果你選擇到大都會,那麼你遇到的人也有都市氣息,飛馳而過的風景是燈紅酒綠與高樓林立。但無論我們選擇了哪條路,旅程的長短我們始終無法把握,也無法控制來來往往的人,總之是個不斷得到又失去的過程。子曰在下面總結了7件無能為力的事,看完你就放下了!
  • 發燒時做錯這件事可能送命,你以前一定試過
    發燒時做錯這件事可能送命,你以前一定試過 2020-12-11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孩子發熱很辛苦,北京兒童醫院教你如何護理
    發熱是全身對細菌或病毒侵入時的一種防禦反應,體溫升高後不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但是發熱對人體來說是一種疾病的反應。嬰幼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發高熱常可引起抽搐。因此當小兒發熱時除要找醫生診治外,還要在家照顧好生病的寶寶。
  • 秋冬季節,寶寶接種疫苗前,一定要知道這12件事!
    今天小編特意整理了關於接種疫苗的12個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第1件事:秋冬季節,可以給孩子接種的疫苗有哪些?第4件事:怎麼才能知道孩子接種的疫苗產生了免疫效果?疫苗效果的監測工作是由國家疾控部門來驚醒的。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只需要按照流程接種即可獲得免疫,個人沒有必要主動做疫苗的效果檢測。
  • 產婦分娩後,護士會「偷偷」對新生兒做7件事,你知道幾條?
    文|小不點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很多孕婦在進產房之前都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早點見到自己的寶寶了,但是在很多醫院,產婦分娩之後,是不能第一時間見到寶寶的,因為護士還要「偷偷」對寶寶做7件事,你知道幾條呢?1、剪臍帶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他們是依靠胎盤和臍帶與孕婦保持營養輸送,但是等到寶寶出生之後,臍帶的作用就已經消失了,因此第一件事就是剪臍帶,臍帶剪斷之後進行簡單的包紮,有些人一聽到剪臍帶就覺得很疼,其實對於小寶寶來說,臍帶附近的神經非常少,他們幾乎是感覺不到疼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