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公布的"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平均年薪",引起了廣泛熱議,根據這份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南大2020年應屆畢業生的平均年薪達到了17.83萬元。和其他雙一流高校相比,這份數據堪稱優秀,對此有人羨慕有人質疑,這樣一份數據到底有幾分可信呢?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南大2020屆被調查畢業生中,平均年薪17.83萬元,其中本科畢業生年薪均值14.92萬元,中位數12.9萬元;碩士畢業生年薪均值18.28萬元,中位數15萬元;博士畢業生年薪均值18.7萬元,中位數15.8萬元。
南大2020屆畢業生共8161人,該調查最終有效樣本為3709個,調查覆蓋不足45%,存在以偏概全的嫌疑。據南大就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畢業生未反饋薪酬數據,獲得高薪工作的畢業生較為主動填寫該調查。
看到這裡很多網友明白了,所謂的平均年薪並不平均,該報告背後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在具體的調查中,低薪酬者無法發聲,人們看到的其實是經過篩選後的結果,在篩選過程中一些關鍵的信息,如低薪酬者填寫調查報告的意願低、參與率低等因素被自動忽略。
報告之所以引人注目,最重要的還是18萬年薪確實足以秒殺不少"打工人",很多即使工作多年的人也未必能摸到15萬年薪的門檻。另外,許多同為雙一流院校的畢業生也遠沒有達到這一水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20年12月31日,該校公布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這份報告介紹,該校2020屆應屆畢業生的月均收入為6579.60元,其中本科畢業生月均6090.19元;碩士研究生月均6579.6元;博士研究生月均8955.53元。
類似的還有西北林業大學,即使是這樣的名校,一畢業就能拿到18萬年薪的工作依舊是遙不可及的。當然從客觀上說,如清北、南大這樣的高校畢業生普遍薪資就是比其他院校的畢業生高,這些名校學歷足夠這些學生邁過不少門檻,獲得不少機會。因此從這方面看,學歷依舊很重要。
有關學歷的討論,網絡上長期以來也分兩派,學歷重要?還是能力更重要?落實於個體,有人會拿高中學歷老闆和清北打工人作比較,而在技術類工種行業中,一些早早出來"攢經驗值"的人也嘗到了甜頭,比那些按部就班從高校畢業,甚至讀研讀博的人更早成為了行業中的老人。大環境下,對學歷不屑一顧的大有人在。
但在現實中,學歷依舊會在各行業中成為門檻設置的標準,211、985已經成為了許多大企業初篩的條件。通過對應聘者的學歷初篩,可以極大地降低企業在人力資源上的投入,也能夠減少試錯成本。
一位HR在校招時這樣說:學歷不代表能力,我也堅信能力比學歷重要,但請大家用自己的能力先拿一個學歷。在尚未進入職場之前,學歷是檢驗學習能力的一種量化標準,在學生階段就落人一步,憑什麼有自信說,自己就比人強呢?而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同樣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去驗證和考察每一位應聘者的潛在能力。
我國應屆生多年來普遍存在"供大於求"的情況,這對於招聘用人單位來說就相當於"買方市場",提高門檻也不愁找不到人,在這種情況下,在學業階段已經落人一步的人自然會陷入劣勢。
現狀多少讓人感到無奈,近年來時興的"內卷"一詞可以很好地概括當前的諸多現狀,對於應屆生來說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