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搜狐網友大家好,歡迎做客搜狐文化客廳,搜狐文化頻道一直做和文化、藝術產業有關的工作,在藝術領域更關注藝術市場、藝術家、美術館、博物館以及整個產業鏈發生的動態。十月初,國內的首次舉辦了2009全球藝術品收藏論壇,論壇是在2004年創辦的,全球唯一的關於藝術品收藏的高端論壇,除此之外還包括一個特別重要的展覽,就是「碰撞—中國當代藝術實驗的案例」展。今天非常有幸請到展覽策展人、參展藝術家。二位好。我介紹一下身邊這位是《當代美術家》雜誌主編俞可先生以及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尚揚老師,你們好。
在近今年當代藝術展覽及很多活動中會涉及到藝術與其他領域的互動,以及部分程度的「碰撞」,藝術怎麼會談到「碰撞」呢?
俞可:在全球化進展中,東西方在文化交流過程當中,還存在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地域上的文化差異,我們自以為了解了西方,我們也感覺西方也了解了我們,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把全球收藏品有關的論壇進行一個理想化的展示,是不是讓西方人閱讀和了解中國當代歷史的時候有一個非常現場感受,因為百聞不如一見。據我了解西方前十位收藏家好像還沒有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我們不僅僅是為做論壇而做論壇,而是想提供一個交流的空間,這是我們的一個前提。正因為這個前提我們取了「碰撞」這樣一個名字。
主持人:無論是藝術的「碰撞」,還是交流的「碰撞」,這個展覽大的背景下是包含很多對話和信息的交流,尚揚老師,您無論是在參加聯展還是自己個展中和策展人之間溝通協調方面有沒有與發生過「碰撞」呢?
尚揚:我參加過好多這類的展覽,我也接觸過好多有關西方的媒體,策展人,比如博物館之類的,包括西方的一些藝術家,但是我跟他們這麼多年交往下來,這之間互相的了解是有差異的,但是這種差異更多表現在西方對中國的了解,而我們對西方的了解遠遠深於他們。1993年作為中國藝術家的代表團我們去德國訪問,我就對德國朋友說。你們德國人現在在幹什麼我都知道,德國從早期的北方的民族怎麼走過來的,怎麼發展到現今的我們都知道,但是我請問你們知道中國的什麼?他們不知道,總的情況來講,現在這個面目改變不是很大。
我想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到今天,能夠使這樣一個論壇在中國來舉行,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為什麼今年到北京來舉辦年會呢?這是一個進展我想有兩個因素。
第一,中國經濟的進步,中國經濟在全球的比重這個權重增加了,經濟做決定的,沒有經濟什麼都看不到,所以我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是一個忽略的事情。
第二,中國當代藝術在今天全球的背景下面非常受到重視,我們有可能拿到一些跟西方現在還沒有的東西,因為這個因素正在改變,原來二十世紀當代藝術只有一個主航道,現在中國以另外一股新鮮的河流衝進了這個航道,我相信這個東西會樂觀的改變。
我們的「團隊」永遠不是很團結,缺乏自信
主持人:了解一個國家的藝術現狀主要還需要站在整個國民文化和經濟中觀察,然後通過它來反映一些藝術本質,在這個過程中怎麼看,俞老師覺得有什麼問題是當下最能引起探討的嗎?
俞可:首先,我想談一下自己的問題,這次我們很不容易很理想化的把一個論壇移到中國,也是西方的一百位或者前兩百相關人員來關注中國的當代藝術,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存在很多對接上的問題,我覺得藝術家還好,藝術家在這個問題上就是對待自己的創作,在一個全球化的範圍應對怎麼把自己的歷史、文化的那些東西做得更充分,但是在中間環節上容易出問題,更多問題我覺得我們的團隊他永遠不是一個很配合,很團結的團隊。
主持人:您覺得團隊自身就有問題?
俞可:對,我覺得團隊自身就有問題。這使我想起一個城市管理的幹部,為什麼說中國的城市很不容易把它做得更好,因為他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對穿裙子的人,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對拍馬屁的人,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搞工作,所以沒有跟上。我認為中國當代藝術也有這個問題,總是協調自己的關係,所以總是面對西方的高管就會面臨很多的問題。第二個,我認為缺乏自信,比如說論壇它是一個共同探討的在全球金融風暴下的藝術品市場,面對西方藝術市場他表現得很不自信。還有一種人只談自己的問題,總是說中國是一個造假的國家,有時候中國人自己私下說話的時候是非常自信的,他也講民族主義精神,他就缺乏一種策略,缺乏自信。
尚揚:首都師範大學美術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 搜狐-李琳琳/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