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揚、俞可:當代藝術「缺乏」篇 策略與自信

2020-12-22 搜狐網

   主持人:各位搜狐網友大家好,歡迎做客搜狐文化客廳,搜狐文化頻道一直做和文化、藝術產業有關的工作,在藝術領域更關注藝術市場、藝術家、美術館、博物館以及整個產業鏈發生的動態。十月初,國內的首次舉辦了2009全球藝術品收藏論壇,論壇是在2004年創辦的,全球唯一的關於藝術品收藏的高端論壇,除此之外還包括一個特別重要的展覽,就是「碰撞—中國當代藝術實驗的案例」展。今天非常有幸請到展覽策展人、參展藝術家。二位好。我介紹一下身邊這位是《當代美術家》雜誌主編俞可先生以及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尚揚老師,你們好。

  在近今年當代藝術展覽及很多活動中會涉及到藝術與其他領域的互動,以及部分程度的「碰撞」,藝術怎麼會談到「碰撞」呢?

  俞可:在全球化進展中,東西方在文化交流過程當中,還存在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地域上的文化差異,我們自以為了解了西方,我們也感覺西方也了解了我們,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把全球收藏品有關的論壇進行一個理想化的展示,是不是讓西方人閱讀和了解中國當代歷史的時候有一個非常現場感受,因為百聞不如一見。據我了解西方前十位收藏家好像還沒有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我們不僅僅是為做論壇而做論壇,而是想提供一個交流的空間,這是我們的一個前提。正因為這個前提我們取了「碰撞」這樣一個名字。

  主持人:無論是藝術的「碰撞」,還是交流的「碰撞」,這個展覽大的背景下是包含很多對話和信息的交流,尚揚老師,您無論是在參加聯展還是自己個展中和策展人之間溝通協調方面有沒有與發生過「碰撞」呢?

  尚揚:我參加過好多這類的展覽,我也接觸過好多有關西方的媒體,策展人,比如博物館之類的,包括西方的一些藝術家,但是我跟他們這麼多年交往下來,這之間互相的了解是有差異的,但是這種差異更多表現在西方對中國的了解,而我們對西方的了解遠遠深於他們。1993年作為中國藝術家的代表團我們去德國訪問,我就對德國朋友說。你們德國人現在在幹什麼我都知道,德國從早期的北方的民族怎麼走過來的,怎麼發展到現今的我們都知道,但是我請問你們知道中國的什麼?他們不知道,總的情況來講,現在這個面目改變不是很大。

  我想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到今天,能夠使這樣一個論壇在中國來舉行,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為什麼今年到北京來舉辦年會呢?這是一個進展我想有兩個因素。

  第一,中國經濟的進步,中國經濟在全球的比重這個權重增加了,經濟做決定的,沒有經濟什麼都看不到,所以我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是一個忽略的事情。

  第二,中國當代藝術在今天全球的背景下面非常受到重視,我們有可能拿到一些跟西方現在還沒有的東西,因為這個因素正在改變,原來二十世紀當代藝術只有一個主航道,現在中國以另外一股新鮮的河流衝進了這個航道,我相信這個東西會樂觀的改變。

  我們的「團隊」永遠不是很團結,缺乏自信

  主持人:了解一個國家的藝術現狀主要還需要站在整個國民文化和經濟中觀察,然後通過它來反映一些藝術本質,在這個過程中怎麼看,俞老師覺得有什麼問題是當下最能引起探討的嗎?

  俞可:首先,我想談一下自己的問題,這次我們很不容易很理想化的把一個論壇移到中國,也是西方的一百位或者前兩百相關人員來關注中國的當代藝術,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存在很多對接上的問題,我覺得藝術家還好,藝術家在這個問題上就是對待自己的創作,在一個全球化的範圍應對怎麼把自己的歷史、文化的那些東西做得更充分,但是在中間環節上容易出問題,更多問題我覺得我們的團隊他永遠不是一個很配合,很團結的團隊。

  主持人:您覺得團隊自身就有問題?

  俞可:對,我覺得團隊自身就有問題。這使我想起一個城市管理的幹部,為什麼說中國的城市很不容易把它做得更好,因為他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對穿裙子的人,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對拍馬屁的人,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搞工作,所以沒有跟上。我認為中國當代藝術也有這個問題,總是協調自己的關係,所以總是面對西方的高管就會面臨很多的問題。第二個,我認為缺乏自信,比如說論壇它是一個共同探討的在全球金融風暴下的藝術品市場,面對西方藝術市場他表現得很不自信。還有一種人只談自己的問題,總是說中國是一個造假的國家,有時候中國人自己私下說話的時候是非常自信的,他也講民族主義精神,他就缺乏一種策略,缺乏自信。

 

尚揚:首都師範大學美術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 搜狐-李琳琳/攝影

相關焦點

  • 尚揚、梁紹基與徐冰書寫東方情懷 KCCA開館展表現中國智慧
    開幕式現場「三又三分之一:尚揚×梁紹基×徐冰」展覽於2015年10月23日在麒麟當代藝術中心(KCCA)拉開帷幕。作為麒麟當代藝術中心的開館展,「三又三分之一」由三位藝術家尚揚、梁紹基、徐冰的繪畫、裝置和影像等不同類型的作品構成,展覽策展人為馮博一和王曉松。「三又三分之一」在策展人馮博一的闡釋中,是以數字指涉三位藝術家作品在整體、共性上的呈現;同時,又指的是這三位藝術家各為獨立的個體,藝術創作在媒介材料、視覺語言方式上具有不同的差異。
  • MEC中國成立新型內容部門MEC Wavemaker(尚揚維脈(TM))
    上海2016年12月16日電 /美通社/ -- MEC 尚揚媒介今日正式宣布在中國成立 MEC Wavemaker(尚揚維脈TM),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整合內容營銷服務。MEC Wavemaker(尚揚維脈TM)將整合內容戰略制定,社交媒體傳播,內容合作與體驗,搜尋引擎優化 (SEO) 及創意等多項服務,將複雜的內容營銷流程化繁為簡,為客戶提供可衡量的、提升品牌績效的內容。尚揚媒介中國首席策略官 Charlotte Wright 任該部門負責人。
  • 年度回顧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的2019
    ,同時也可視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如何詮釋和實踐「85藝術精神」的一個獨特個案。蜂巢當代藝術中心長期致力於梳理當代藝術語境中的東方美學線索,當代水墨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一直是蜂巢的重要研究和整理的方向,通過2013和2014的兩次「水墨大展」以及若干回個展,已經貫通式的整理了近乎整個中國當代水墨的基本脈絡
  • 尚揚媒介&CIC:2013年中國消費新趨勢
    尚揚媒介中國區總裁Christian Guinot指出:"中國市場是全球發展最快,也是變化最大的市場之一,把握市場脈搏、了解消費者需求變化對於中國的市場營銷者來說尤為重要。尚揚媒介希望此報告能夠幫助市場營銷人員及廣告從業人員,激發他們為新興消費者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體驗。"這是尚揚媒介連續第三年發布針對中國市場的消費趨勢報告。
  • 羅浮宮漫畫《斜眼狗》小人物的文化自信,把當代藝術放進博物館
    --岡本太郎《今日的藝術》1954年 這是最近看的第二本後浪出版的「當漫畫遇見羅浮宮」,第一本是馬修的《盧浮地宮》提醒我們重新思考博物館對未來文明的意義,未來與網際網路共生的時代,不要被畫框限制住。 這本《斜眼狗》講的是一個小人物對博物館的夢想和意義。
  • 分眾無線牽手成都尚揚
    近日,中國領先的無線廣告提供商分眾無線正式宣布,成都尚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將正式加盟分眾無線,負責成都地區的手機廣告業務,此舉可以讓成都企業充分體驗到分眾無線的「手機點告」產品特性,感受定點營銷的獨特魅力。
  • 「當代素描」藝術大展將在廣西柳州閱甫美術館舉行
    展覽:【當代素描】藝術大展策 展 人:韋宏山藝術顧問:吳震寰、趙苡辰、歌子(美國)、周相春學術主持:許璧翎(臺灣)、王風華、東視聖軒美術館、向村美術館、貴之美術館、大田畫廊媒體:騰訊視頻、搜狐視頻、在藝、美訊網、藝諾藝術、鳳凰藝術、網易新聞、新浪新聞、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家資訊、雅昌藝術網、美攬天下、中國藝術資訊網等策展團隊展覽出版精美展覽畫冊【素描思維的魅力
  • 當代藝術還得追求真善美
    原標題:當代藝術還得追求真善美  與中國當代藝術家群體接觸了二三十年,感覺膚淺的、急功近利的機會主義者所佔比例較大。作品是人做的,人不行,作品不可能好。  當代藝術(或曰前衛、先鋒、實驗、觀念藝術等)源起於西方,它是西方社會全面發展的結果。
  • 一枝青椒尚揚:被疫情碰碎的生活,再黏合起來沒那麼難
    ▲ 一枝青椒創始人尚揚。尚揚不愛拍照,手機裡只有幾張照片。我們最終選擇了他的微信頭像,這張他覺得有點兒「裝」,但我們認為很有故事感的照片。如果不是這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或許尚揚對餐飲的很多嘗試,要變得比如今再慢一點。去年下半年,尚揚琢磨著要再開一家連鎖麵館外賣。在此之前,他已經開了一家連鎖外賣品牌叫「米有理由」,以牛肉飯的外賣為主,發展得還不錯。面類的外賣他也想嘗試一下,名字都想好了,叫「一枝青椒」。尚揚想的是,「滿勺鍋氣關不住,一枝青椒出牆來」。
  • 《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第三期:當代藝術攝影的符號意欲如何?
    有鑑於此,伺服器藝術基金會(籌)特別打造的線上藝術專欄 —— 有名堂 應運而生,近期專欄以《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為主題組織一系列講座,並特邀在符號學與當代藝術方面有獨到研究的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策劃委員會。講座計劃每兩周推出一期,每期邀請一位主講嘉賓和兩到三位討論嘉賓在線直播。
  • 《從A到Z》出版:一本進入當代藝術的小詞典
    一好閱讀出版人楊好邀請詩人王家新、藝術家劉韡、藝術家向京、學者汪民安、策展人兼評論家秦思源等就當代藝術與當代生活、當下中國的藝術書寫、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與未來等話題展開討論。當代藝術在中國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是前十年到十五年,從當代藝術市場啟蒙,到經濟危機,刷掉一批炒家,之後新起來一批真正對當代藝術有熱忱的收藏家、策展人還有新的藝術家,使得整個生態有了一個新的面貌。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上海前幾年開啟的一些新民營美術館,也改變了當代藝術生態,給了新一代年輕觀眾跟當代藝術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 尚揚與邁勢2018年正式合併,Gordon Domlija將出任中國區CEO
    上海2017年6月26日電 /美通社/ -- 全球較大的媒介投資集團群邑(GroupM)旗下尚揚和邁勢將於2018年1月正式合併成立新公司,Gordon Domlija將出任新公司中國區執行長。
  • 當代藝術寫作指南
    《如何寫當代藝術》共有34幅插圖和64篇源文(Source Texts),附有作者索引、語法使用建議,並告訴讀者如何構建自己獨有的當代藝術圖書館,是為熱心於交流當代藝術的人所準備的實用手冊。目錄 | CONTENTS
  • 八益集團拿出50萬 邀你為尚揚大米挑刺
    尚揚大米力爭讓每一位中國人吃上健康好米,大米通過CCIC官方檢測後進口到國內,在國內再次通過官方245項檢測,無添加任何香精、無打蠟、無農藥、無化肥、未拋光,完全合格。八益集團承諾,邀請市民監督檢查八益尚揚柬埔寨茉莉香米,如通過權威機構檢測出任何人為的添加物,集團將獎勵50萬人民幣。
  • 當代兒童水墨畫 教學解析與教學策略
    當代兒童水墨畫 教學解析與教學策略 2020年08月22日 00:00 來源:美術報 作者:魏春林 字號 內容摘要:水墨畫是我國傳統繪畫之一,隨著學校管理層對藝術教育越來越重視,眾多學校熱衷把學校打造成傳統文化學校與藝術特色學校水墨畫教學必須堅守中國水墨畫的傳統教學
  • 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_2020年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資料下載...
    此次擴建共170,000平方英尺,新建和翻修了為展覽量身定做的室內外展廳,使舊金山當代藝術博物館可以展出更多傑出的當代藝術作品。新樓與城市連接更緊密,呈現出更好客的姿態。地面層的公共入口可直接到達將近45,000平方英尺的展廳。博物館面對18歲及以下的遊客永久免費。
  • 鄉土敘事的「生態轉向」(圖畫中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性⑧)
    隨著生態環境出現不同程度的汙染與惡化,中國藝術家敏銳地察覺到這種現象,並將其表現在藝術創作中。例如,王家增的「工業日記」系列作品聚焦城市工業生產空間,勾勒出都市生存感覺。屠宏濤的《或成都或東京或深圳》等作品,城市充滿全球化時空綜合意味。中國當代生態美術幾乎與時代同步,藝術家通過創作所體現出的敏感的生命感覺和危機意識,無疑是生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符號學與當代藝術》NO.10:皮爾斯符號學與藝術分析
    有鑑於此,伺服器藝術基金會(籌)特別打造的線上藝術專欄 —— 有名堂 應運而生,近期專欄以《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為主題組織一系列講座,並特邀在符號學與當代藝術方面有獨到研究的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策劃委員會。講座計劃每兩周推出一期,每期邀請一位主講嘉賓和兩到三位討論嘉賓在線直播。
  • 當代兒童水墨畫教學解析與教學策略
    ,眾多學校熱衷把學校打造成傳統文化學校與藝術特色學校,把水墨教學作為特色教學開展,形勢一片大好,但有些教師教學不得法,事與願違。當代兒童水墨畫一直在這兩難的境地中生存與發展,這就是當下的兒童水墨畫教學狀況。  何為當代兒童水墨畫  首先了解「當代」的含義。除了是一個時間觀念外,它還是一個內容觀念。
  • 首屆「廣州當代」上線,能否改寫廣州當代藝術生態?
    從 2020 年第一場線下博覽會「藝術深圳」,到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上海二十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廣東……藝術市場在各大博覽會的加持下迅速升溫。 2020年歲末,一個全新的藝博會品牌——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下簡稱「廣州當代」)也於12月16日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