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我提出一個觀點:困難只是一種幻覺,真正阻礙一個人的,是自己的想法。
很多事情,自己還沒去做,就認為:太難了,做不到,理所當然地放棄。
《道德經》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無論是難事,還是大事,都是從細微、容易的地方開始做,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事。
這個過程,用一個字概括:漸。
用四個字概括:循序漸進。
讀到這裡,你就理解了《易經》漸卦的精髓。《易經》並不是別人想像的那樣深奧,複雜的事情,簡單做,心地簡單的人,最容易讀懂《易經》。
這章,我們接著學習漸卦。《易經》64卦,我們已經學完52卦,漸卦,是第53卦。
我們讀《易經》,一定要獨立思考,不能照搬書上的東西。
比如:孔子說坤道成女,這讓很多人,把女和坤混為一談。孔子的說法也對,但是不全面。坤道,除了用在女子身上,也可以用在男子身上。坤,厚德載物,代表包容,寬厚,柔順。坤道這種品質,男女皆有,只是比例不同。
漸卦,也是如此。
漸卦的卦辭說:「漸,女歸吉,利貞。」
這種卦辭,又讓很多人把漸卦,往婚嫁的方向解讀,其實不全然。
我們讀《易經》要回歸最基本的規律和規則,這些規則,我在前面都一一講過,很簡單,但是需要腦子靈活,才能領悟。
《易經》中只有兩種屬性:一是陽,一是陰。可以對應計算機的二進位,1和0。
《易經》的變化,也只有兩種變法:陽的變成陰,陰的變成陽。所有的複雜的變法,都是基於這兩種變化。
讀《周易》,發現古人喜歡把「陰」的變化,解讀為「女」。
漸卦,艮下巽上,風山漸。
我們分析一個卦,是從第一爻開始,也就是從下往上看。
陰爻代表陰柔之力;
陽爻代表陽剛之力。
漸卦從下往上,變化的趨勢,是陰進陽退,陰長陽消,即:陰的力量逐漸增強,於此同時,陽的力量在逐漸消退。
理解背後這種變化規律,才能讀懂卦辭:「漸,女歸吉,利貞。」
陽是遞增,以進為進;
陰是遞減,以退為進。
在這裡,漸卦,是陰進,以退為進,所以古人稱之為:女歸。
女歸,並不是指婚嫁,而是體現規律中,指陰的力量變強。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說,要獨立思考,不要照搬古書上的東西。
我們學《易經》,學的是規律和運用。
讀懂漸卦,只需要抓住2個重點:
第1個重點:變化趨勢,陰的力量越來越強。
從《易經》的規律來說,陰和陽之力,並沒有好壞之分,這是宇宙中的兩種基本力量。規律運轉的驅動力,就是這兩股力量的相生、相剋和平衡。
在漸卦中,陰的力量,對應人事,也可以解讀為:內力、德行。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漸卦,是利於修身養性的。
因為修行,要做減法。順為凡,逆為仙。而陰的力量增強,就是逆的力量增強,即修行力,功力大增。
對我們世俗人來說,修身養性,是日行一善,提升自身的素養。
一個有修養的人,通常都有強大的內力,能自控,榮辱不驚,面對任何狀況,都可以從容面對。
有的人,遇到一點小事,就生氣,難過,鬱悶。這樣的人,內力太弱,需要繼續磨練,才能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
第2個重點:變化頻率,循序漸進。
現代人做事,普遍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急躁。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易經》的規律,也是如此。
規律的變化,體現在爻變,是循序漸進:從下往上,依次變化。
舉個例子:你不能從1歲,馬上變成3歲。你必須經歷2歲,才能到達3歲。這是規律,任何人都要遵循。
所有的突變,都是建立在漸變之上。
那些看似突然發生的好事,或者壞事,是在看不見的層面,醞釀很久了的。
你看一對情侶,好端端的,突然分手。其實並不是突然,在這之前,雙方已經醞釀和積累了很多不良因素,分手,只是積累到一定程度,量變發生質變,爆發出來而已。
通過漸卦,我們可以知道:再好的東西,都可以被磨掉。這就是漸變的力量。
反過來,再差的東西,也可以變好。這也是漸變的力量。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任何事情,都是一點一滴地付出和努力,才能看到效果,得到回報。
事在人為。規律只能規定變化的方式,而人的心力,驅動力有多大,這是人可以決定的。每個人,都具有無限的潛能,等待自己激活。
所以,我越學《易經》,就越不信命。因為,只要掌握規律,人也可以逐漸主導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