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溺水風險一直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近日,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近年來我省不斷建立健全防範學生溺水(以下簡稱防溺水)聯防聯控機制,開展全覆蓋防溺水宣傳教育,加強危險水域安全整治與監管,切實保障學生生命安全。(記者 林文星)
全省成立15.8萬餘個安全監督小組
經省河湖長制辦公室審議同意,我省已將防範學生溺水工作納入各級河湖長巡查工作。要求各級河湖長會同各鄉鎮、街道辦、村委會和有關部門實行更寬領域、更大範圍的水域包幹責任制,加大危險水域巡查和排查的頻次和力度。
在開展學校防溺水安全專題教育和家校聯合共同監管的基礎上,我省還建立了學生相互提醒機制。各地各校以班級為主體,以學生住址,按同小區、同村居、同上下學路線或關係比較親密等為依據,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形成若干防溺水相互提醒小組或安全監督小組。
據統計,目前全省各中小學校共成立了防溺水相互提醒小組、安全監督小組約15.8萬餘個。同時,各學校加強學生午間管理,時刻關注學生動向,建立請銷假登記制度和家長聯繫制度。
全省已建成和驗收校內遊泳池287個
為從源頭遏制溺水事件,我省全面推進學遊泳教育工作。自2017年起,通過新建、改擴建的方式建成一批遊泳池。截至2020年10月,全省已建成和驗收校內遊泳池287個,陸續投入使用的遊泳池達102個。
實施中小學生遊泳教育工作以來,全省通過校內校外遊泳池共培訓42.37萬名中小學生,其中34.48萬名中小學生學會遊泳。
加強危險水域安全整治與監管
學生溺水事件常發生在一些危險水域,對重點水域隱患實行全覆蓋排查工作至關重要。據省教育廳學校安全工作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各市縣政府組織水務、公安、應急等部門對學校周邊、學生上下學途中及公共海灘、河道、山塘、水庫、池塘、水利溝渠、工地礦坑等重點水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建立危險水域隱患排查臺帳,逐一整改,確保宣傳教育、警示標牌、防護設施和監管監控全覆蓋。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各部門各市縣組織開展水域安全隱患排查4110人次,排查安全風險隱患點1303處,增設或更換警示標牌1877個,設立隔離帶3950米,設立防護圍欄15690米,增設救生漂浮繩2400米,在水庫等重點水域噴塗或懸掛警示標語833處。
此外,各灌區管理分局針對群眾頻繁下渠的現象,累計派出巡查人數2825人次,勸離在水庫、渠道遊泳人員637人、釣魚人員250人,勸離在渠道洗滌人員107人。
加強留守兒童防溺水教育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農村地區的學生及家長雖然都接受並知悉安全常識,但沒有真正引起足夠重視,仍存在麻痺大意和僥倖心理。農村留守兒童的監管也存在盲區,特別是學生離校返家的上下學途中和周末、假期期間,極易發生安全事故,防溺水安全教育和留守兒童監管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壓實責任,加強對各類水域和風險隱患的管控,確保校園上學路上和周邊安全。引導家長及監護人提高責任意識,切實擔負起對孩子的監護責任。教育部門將指導各地各校普及防溺水知識教育,抓緊落實遊泳教育,開設遊泳和安全培訓課程,教會學生遊泳和自救、互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