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電信詐騙頻發,多家快遞公司捲入用戶信息洩露事件!

2020-12-17 大眾生活報

近日,快遞行業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持續發酵。不僅圓通被曝出超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據媒體報導,申通、EMS(郵政速遞)、德邦等也未能倖免。此後,上述快遞公司陸續回應稱正在展開調查。

年底電信詐騙事件頻發,為何快遞行業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怎樣避免財物損失,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成為了當下人們討論最多的問題。

一、個人信息洩露事件頻發,多家快遞公司展開調查

近日,圓通速遞被爆有5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致超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其後圓通回應稱,疑似有加盟網點個別員工與外部不法分子勾結竊取運單信息。公司正配合警方調查,相關犯罪嫌疑人已於9月落網。

不只是圓通,多家快遞公司捲入信息洩露的旋渦之中。就此事,警方約談了多家快遞公司相關負責人。快遞公司也承諾,將加強整改,減少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據報導,販賣快遞用戶信息的「黑產」鏈條,可能涉及申通、德邦、EMS、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11月20日,申通、德邦、EMS等快遞公司紛紛做出回應:正在展開調查。

信息洩露,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用戶紛紛成為快遞信息洩露的受害者。

用戶信息保障,應該何去何從?

梳理發現,快遞行業的信息洩露事件時有發生。我們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快遞」等關鍵字在裁判文書網上搜索,得到數百條相關信息,2017年以來,不法分子利用「問題快遞」、「快遞問題」等QQ群大量複製相關公民網購快遞訂單信息,賣給他人獲利。所涉及到的快遞公司包括申通、天天、圓通、韻達等。

快遞行業所謂的隱私保護,對防止信息洩露的作用十分有限,有許多快遞企業加強了內部管理,以求從根源上杜絕用戶信息洩露,相關法規也嚴格的規定了快遞運單的儲存和銷毀流程,但是種種監管約束下,為何依舊有大量的用戶隱私信息被洩露?

因為快遞單上面的涵蓋信息內容包含了用戶的手機號、購物內容、居住地址等信息,市場需求旺盛,並且快遞信息販賣做的是無本生意,其暴利程度可想而知。

二、快遞信息低至一元,洩露後常用於詐騙

快遞行業信息洩露,灰產橫行,催生了快遞單買賣生意!

1條快遞單號僅售0.5元,而一條個人信息齊全的快遞面單1元就可以買到!除快遞單號外,快遞面單也在網上出售。其中包括單號、寄件人姓名、收件人姓名、聯繫方式、準確地址等個人信息。這些快遞信息來自於各個快遞公司,歷史信息每條1元,實時信息每條2元。

快遞信息遭販賣後,部分流向了犯罪分子手裡,或者轉移到東南亞等詐騙行業猖獗的國家,多用於詐騙活動,在此提醒大家:提高防範意識,警惕電信詐騙!

很多詐騙電話都是境外來電,採用「+86」或「00」開頭的號碼,在此要提醒大家,雖然手機上能看到號碼歸屬地,但並不意味著騙子就在那個國家。因此,接到境外來電,即便是你剛去的目的地國打來的電話,也要謹慎對待。不管你接聽或者不接聽,只要對方提到跟金錢、財物等相關的字眼,那麼絕對是詐騙電話,可以果斷掛機。

編輯:賀賀

相關焦點

  • 快遞公司信息洩露事件頻發,媒體:消費者權益和業務效率不可偏廢
    高拍儀的正面有一個前置攝像頭,用於給來取件的客戶拍照留底;上方有一個懸掛著的攝像頭,用於掃描快遞底單。對此,蒲女士和小區居民非常擔心隱私安全的問題,但快遞網點為了防範因快遞遺失而出現賠償問題,強制要求取件時必須拍照,最後只能「配合」。據了解,拍照取件已經在多家快遞公司的網點施行,多見於大學校園內。
  • 2014年網上信息洩露事件:百萬考研用戶信息被賤賣
    2014年網上信息洩露事件回顧  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大大小小的個人信息洩露事件頻發,信息安全問題比以往任何一個年份都更為突出。越來越多的公民個人信息成為不法分子爭搶的「香餑餑」,要麼被直接出賣非法獲利,要麼被犯罪分子利用,從事電信詐騙、非法討債甚至綁架勒索等犯罪活動。  也正是這些信息洩漏事件的切膚之痛,讓更多的網民對信息安全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認識,安全上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 「內鬼」監守自盜是個人信息洩露的主要渠道。如何識別電信詐騙?
    某電信、聯通下屬公司的營銷人員,利用網絡編程技術,將非法程序植入電信、聯通的雲主機、保壘機、租戶平臺上,竊取用戶個人信息,販賣給「中間商」王某,從中牟利,以王某為首的「中間商」,居中兜售,將購買的數據轉手賣給境內外從事詐騙等違法犯罪的個人和團體,牟取暴利。該團夥短短數月時間,購入電信、聯通電話號碼各800餘萬條。
  • 情況很嚴重:盤點2014年網上個人信息洩露事件
    25日,第三方漏洞報告平臺「烏雲」曝出12306網站現用戶數據洩露漏洞,包括用戶帳號、明文密碼、身份證、郵箱等。對此,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回應稱,網上洩露的用戶信息系經其他網站或渠道流出。目前,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大大小小的網上個人信息洩露事件頻發,信息安全問題比以往任何一個年份都更為突出。
  • 專家、律師深度解讀|誰在洩露你只賣「1元」的快遞個人信息?
    據邯鄲警方消息,相關嫌疑人以每日500元的費用租用某物流公司內部員工系統帳號,後登錄系統帳號進入公司物流系統,導出快遞信息,把竊取的快遞信息進行整理通過微信、QQ等方式賣到全國及東南亞等電信詐騙高發區。貝殼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證實,上述公司為圓通。上述案件中,相關嫌疑人將收集到的信息打包賣出,每條信息單價約為1元。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信息洩露頻發 究竟有沒有辦法?
    儘管事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已經歸案,但這起事件又給我們的個人信息保護敲響了警鐘,而對於這起事件的看法,以及對於個人信息被洩露的看法,還是挺耐人尋味。 17日早間,圓通速遞在官方微博發文稱:公司注意到,近日有媒體報導經公司報案、公安機關破獲的非法獲取並使用快遞運單信息的案件。
  • 遠特通信拒回應「總裁失聯」傳聞:知情人稱配合調查或涉電信詐騙事件
    據知情人士透露,王磊是「配合調查」,可能與近期雲南打擊電信詐騙有關。對此事件,中國網科技聯繫企業進行求證,截至發稿時,遠特通信未予回應。天眼查顯示,遠特(北京)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裁為王磊,北京遠通華易科技有限公司為公司100%持股的股東。
  • 5毛錢就能買你的快遞單號!疫情期間快遞會有延遲,警惕電信詐騙
    聊起剛剛接到的那個快遞理賠電話,金柱心有餘悸,「到了輸銀行卡號、密碼和預留手機號的時候,我意識到不對了,這不是詐騙嗎?」網上公開售賣的單號5毛一條近日,北京市民金柱險些被電信詐騙,對方以快遞丟失、雙倍理賠為誘餌,一點點將他騙進圈套。
  • 快遞到付詐騙案頻發 記者調查濟南快遞網點 實名制為何有「名」無...
    本以為是熟人寄來的重要文件,可付完快遞郵費後卻發現裡面竟是廢紙。近日,有多家媒體報導了各地頻發的快遞到付詐騙案例,一方面是個人信息洩露惹的禍,另一方面也帶來了社會各界對快遞實名制落實的拷問。據悉,今年4月起,全國31個省(區、市)將試點城市郵件快件實名收寄信息系統的推廣應用,力爭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實名收寄信息化全覆蓋。近期,北京、長沙、佛山等城市已經開始對快遞實名制動真格。連日來,本報記者走訪濟南市多家快遞網點後了解到,儘管多家公司願意試行快遞實名制,但受到寄件人及公司運行成本等方面的壓力,除寄到個別地區的郵件外,一般不會主動要求市民提供實名信息。
  • 如何保護快遞客戶信息不被洩露?建議設置隱私官部門
    實際上,從2016年的順豐的信息洩露事件以來,快遞客戶信息洩露事件層出不窮,而且性質惡劣,牽涉的客戶信息非常多,這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快遞市場都被順豐、四通一達等幾家大公司,市場遍及全國,客戶數量多,相應的,客戶信息也多,另一方面就是,掌握的客戶信息多,卻只顧著擴張,管理不到位,客戶信息容易洩露。在這裡,筆者建議設置隱私官部門,部門領導為首席隱私官,直接向公司總部負責,專門進行客戶信息保護。
  • 1號店疑似洩露用戶資料 買家被「貨到付款」詐騙
    5月23日,侯先生正在外面辦事,快遞將包裹送到他公司,貨到付款298元。同事以為侯先生訂購的商品,幫他代付了298元。他回到公司得知此事,當即與1號店客服聯繫。因為之前「客服」並沒有說需要貨到付款,1號店客服告訴他沒有贈送VIP會員卡的活動,更沒有貨到付款的禮品,侯先生方知上當受騙。
  • 圓通速遞被約談 專家:保護個人信息不洩露應成快遞公司標配
    消費日報網財經訊 圓通速遞(600233.SH,以下簡稱圓通)員工洩露消費者個人信息案件引發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11月25日,上海市網信辦微信公眾稱已約談了圓通公司,要求其認真處理員工違法違紀事件,加快建立快遞運單數據的管理制度。
  • 多人遭到自稱「辛巴客服」形式詐騙,媒體:年底謹防電信詐騙
    @半月談 12月17日發表微評指出,臨近年底,各種電信詐騙層出不窮。最近,多位網友爆料稱在購買辛巴團隊直播間產品後,個人購物信息被洩露,不少人還遭到自稱「辛巴客服」或「辛選客服」等身份的電信詐騙;還有很多市民的手機持續被所謂的「國際號碼」呼叫,有人曾50分鐘內接到38個騷擾、詐騙電話。網友反映,詐騙分子往往對自己的購物內容、家庭地址等身份信息如數家珍,如不加強防範,很容易落入騙子設置的陷阱之中,讓人防不勝防。
  • 信息被洩露怎麼辦?怎麼防?
    11月19日下午,上海市網信辦網安處會同青浦區網信辦、青浦公安分局、區商務委、區郵政管理局約談了圓通公司,責令要求圓通公司認真處理員工違法違紀事件,做到信息對稱、及時公開、正面應對,加快建立快遞運單數據的管理制度。圓通速遞11月17日曾在其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該案件系公司主動發現並報案,公司堅決配合公安機關嚴厲打擊涉及用戶信息安全的違法行為。
  • 國家郵政局回應圓通信息洩露事件:一直態度明確 重視個人信息保護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獨家|國家郵政局回應信息洩露:一直態度明確,重視個人信息保護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子姣)近期圓通多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洩露公民信息一事受到大眾關注。11月18日,國家郵政局回應稱,「一直非常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對於信息洩露等問題態度一直非常明確,一切以此前公布的政策、表態為準」。11月16日至17日,新京報貝殼財經獨家報導的圓通快遞五名「內鬼」洩露個人信息事件引起大眾對於信息洩露和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
  • 代購、網點…… 快遞業洩露個人信息漏洞無處不在
    澎湃新聞連日調查發現,快遞用戶遭信息洩露現象涉及的不止圓通一家,網上存在販賣快遞用戶信息的「黑產」鏈條,可能涉及申通、德邦、EMS(郵政速遞)、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  在販賣快遞信息鏈條上,不僅有專門從事這一行的「號販子」,參與者還有做代購的商家、為商家發貨的快遞網點工作人員,甚至包括快遞員、自稱管理單號的工作人員等快遞公司「內鬼」。
  • 北京三中院: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北京三中院: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新聞通報會現場。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圖12月4日,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通報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通報指出,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個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非法購買方式最多。「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 40多萬條個人信息被洩露!圓通內鬼只為一天賺500塊
    圓通快遞5名員工利用內部員工系統帳號牟利,以每天500塊錢的價格租借給外部"黑產"團夥,造成圓通快遞40多萬條用戶信息洩露。"黑產"團夥將竊取的圓通快遞用戶信息,以1元每條的價格賣到全國及東南亞等電信詐騙高發區。
  • 數億用戶受害!三大APP洩露客戶信息被官方約談,1元1條太廉價!
    數億用戶受害!三大APP洩露客戶信息被官方約談,1元1條太廉價!你有曾在意過自己的個人信息嗎?或者說你知道自己的個人信息有多重要嗎?也許很多人都會了解一些關於信息洩露的危害,但是這也僅限於對大家看得比較重的東西,例如支付密碼、身份證信息等等。但是筆者想說的是,你的個人信息除了這些大家影響比較重的信息之外,其它的如果被洩露了後果也很嚴重。我想大家也經常遭到陌生電話的騷擾、詐騙等等,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個人信息洩露導致的。
  • 又一位大學生遭電信詐騙離世!到底是誰出賣了我們的信息?
    一些學生家長告訴記者,他們參加一些院校舉辦的免費專家考前指導會或填報志願指導會,都被要求填寫學生姓名、就讀學校、家長聯繫方式等,「當時並沒有警惕起來」……另外,有民警介紹,人們扔掉的車票、快遞單、掃碼領獎品、房產登記、銀行卡信息登記、保險登記等,都可能洩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