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歌多被選入課本,流誦至今,享譽盛名。
說說李白為何這麼牛?你看看,小學課本中有他的詩歌,《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或是《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學課本中有他的詩歌《行路難》、《蜀道難》「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氣勢磅礴,既能寫出通俗易懂的名句供小孩欣賞膜拜,亦能寫出偉岸豪放的詩句供大人敬仰學習。
真不愧是詩仙,不愧是謫仙人。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詩仙,卻寫出一首最厚臉皮的詩篇,死乞白賴要求別人送東西給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還請細細賞看本期筆者給大家帶來的李白詩文《贈黃山胡公求白鷳》。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唐·李白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照影玉潭裡,刷毛琪樹間。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輟贈,籠寄野人還。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作於公元754年。李白那年遊覽黃山,雖然低調行走,在當時的年代,沒有微信沒有網絡更沒有朋友圈,但大詩人來到黃山的消息依然不脛而走,這便引來一個名叫胡暉的「李白粉絲」的注意。胡暉急忙將李白拉往家中,一同飲酒作樂。
而胡暉家中飼養的一對白鷳(由家雞所孵的一種雞類,形體優美,羽毛白質黑邊,極通人性,屬於珍貴家禽)卻引起大詩人李白久長的注意。興許是白鷳「白如雪」的膚質促發大詩人內心的一汪清泉,與自身清高自守的心境有著共同之處,李白故而對白鷳極為喜愛,甚至生起來「掠奪」之意。
當然,這不是「掠奪」,這是有來有往的,胡暉贈與李白白鷳,李白回寫了一首詩,以作報酬。
開篇一、二句「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便講出李白心中對白鷳的無限喜愛,不亞於珍貴的白壁(平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白玉);隨後第三句到第八句均是李白對白鷳描寫,有生活習性描寫,外表形態描寫,譬如說白鷳顏色白如雪,白鷳在玉潭裡照影,在瑤草玉樹間刷毛,在寒月下靜棲,在落花間閒步。這樣的描寫不免讓人聯想到屈原筆下的鳳凰,高潔的品德,喝的是露水,棲的是梧桐樹。
九、十句「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直接表明詩人對它的喜愛。在花費大量文字介紹白鷳之後,李白終於不再轉彎抹角,說出他心中所想,「我想得到它,在碧山綠水之間賞玩它們」。
十一句是李白花長篇所言的重點,「希望胡公你能將它贈與我」。而最後一句卻不得了,「籠寄野人還」,大意是你若將它贈與我,我便開心不已,將與這白鷳一同玩耍相依相伴,化為山野之人也是心甘情願。
全詩講述李白對白鷳這種鳥類的無限喜愛,極力讚美白鷳高潔純美。按常理來講,詩人總是通過外物來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李白以白鷳的潔白、超脫不凡來寄託自己的志趣,尤其是最後一句「籠寄野人還」充分表明詩人內心的高潔。這是外物更是詩人內心的顯露,不然李白又怎會如此喜愛它呢?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