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交禮儀?
文明是人類情感的高級體現,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古人口中的禮節正如現代人口中的文明,糧倉充實、衣食飽暖人們才能自發、自覺、普遍的注重禮節。一般而言,現代文明通常指的是經過時間沉澱的,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具體的表現如社交禮儀、文明用語等等。
疫情以來,由於新冠病毒的感染性使得日常的社交禮儀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如握手、擁抱、近距離交談等等行為被倡議禁止,為了你我他的安全,我們應當不握手、不擁抱,相隔不少於1米距離。
而由於長期以來的社交禮儀的深入人心,最快被打臉的是某國發言人在倡導不握手來減少病菌傳播風險,發言結束後轉身就跟身旁的人員來了個握手,堪稱大型打臉現場。甚至某國國家領導都發言,作為公眾人物,握手是難以避免的禮節。
握手只是社交禮儀中的一種,而不是唯一
說來慚愧,現代社會因為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衍生出許多新的禮節,握手正是其中之一,反而是我們一些傳統的禮節逐漸沒落,以至於被新時代的年輕人們說遺忘。
小編是一個非常喜歡研究古禮的人,古禮遠比現代禮節要複雜講究得多,所謂生活需要儀式感,以古禮而言,越是繁複的禮節越是代表對對方的尊重。
不過在講究時效性的現代社會,繁複的古禮實用性不高。特別是習慣了現代的社交禮儀後,為防疫被倡導不握手的你,是不是有點不習慣?小編在這裡必須給大家科普一下逐漸被我國人民淡忘的中國特色的問候禮儀。
拱手禮是中國特色的問候禮儀
相信一說到中國特色的問候禮儀,估計很多人都會猜到,小編要說的是什麼了。沒錯,小編今天要給大家科普的就是拱手禮。
喜愛武俠小說的小夥伴們對拱手禮必然是不陌生的,俠義世界裡,高手見面往往第一個動作就是拱手作揖,流傳到了現代可能大家最常見的拱手禮就是過年時節討紅包的專用動作了。雙手抱拳,說一句「恭喜恭喜,紅包拿來」,簡直是討紅包必備姿勢。
其實拱手禮是我國歷史悠久記得一種問候禮儀,又稱作揖,長遠的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其中《論語》就曾有「子路拱而立的」的記載,古人用不同的作揖方式,來分別用作平輩、長輩、男女之間互相見禮的方式。
拱手禮,首先要分的性別,男女行拱手禮有不同的講究
首先要分的是男女,說到拱手禮必然是需要雙手做拱,手分左右,怎麼放才正確呢?所謂男左女右,以左為敬,根據傳統來說,一般男子左手在外右手抱拳行禮,女子則恰好相反,一般是左手抱拳在內,右手在外。當然,這點子講究,約可以忽略不計,畢竟現代社會男尊女卑早已成為過去式,男女平等,左右不分。
拱手禮,還要講究輩分,長幼有序不是一句白話
其次是平輩之間,一般來說身體站直,行禮時除拱手外還應當略鞠躬,簡稱抱拳示意,正常來說拱手的高度不過肩,還禮時也應當同樣行拱手禮。簡單來說,平輩之間的拱手禮可以說得上是沒有太多講究,最主要的還是自然和諧為重,有點蜻蜓點水的意味在裡面。
最後是向長輩行禮,我國自古講究長幼有序,因此在向長輩行禮時,必定要雙腿站直,將手抬高一些,鞠躬深點,而長輩還禮則不再需要拱手,只點頭示意即可。這一點跟現代禮儀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中國自古是個講究尊老愛幼的國家,在針對長輩的禮儀上要比平輩之間行禮講究許多。這樣的講究不僅僅在拱手禮一個方面,在座位、就餐、外出、著衣上都有不同的講究方式。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一下小編,以後小編也會針對這些禮節給大家普及一下哦。
今天的拱手禮就說到這裡啦,你學會了嗎?其實小編覺得拱手禮不錯,作為我華夏泱泱大國,複習一下古禮,推廣一下傳統禮儀,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我國已經在恢復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也許可以握手的日子又在逐步推近,不過傳統禮儀也有傳統禮儀的妙處,即使疫情過後,大家也不妨學習一下古禮。關鍵場合秀一下,其實是一件非常有逼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