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晚,遭遇了「過審風波」推遲一周的電影《一步之遙》首映禮在京舉行,導演姜文攜葛優、周韻、舒淇、洪晃、劉索拉、劉利年等主演及好友亮相,整場紅毯他只向觀眾言簡意賅地說了一句話:「謝謝大家。」而攔腰不成,反遭親手的「好搭檔」葛優與舒淇這一幽默之舉,引發現場一片尖叫。嘉賓夏雨回憶了第一次和姜文合作的情形,也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時候我還叫他叔叔」;為電影創作了原聲音樂的鋼琴家郎朗透露,「如果不是姜哥的要求,我從來沒有彈過這麼快的《致愛麗絲》,這簡直可以改叫《致快麗絲》了」。該片將於12月18日全國上映。
你最關心的
都改哪了?
開頭旁白&花國總統
據了解,《一步之遙》的修改集中在旁白和配音,原版開頭由「每個人都有童年,我的中年卻是在上海度過的」作為開篇,而現在變成了「To be or not to be」式的經典開頭,有意模糊了時間概念和歷史背景,卻更顯荒誕和戲劇化。影片中「花國總統」說法修改為「花域總統」,這雖證實了此前那英微博的說法,但改動對電影並無實質影響。
哪保留了?
你們最想看的大腿
此外,是否刪減了部分敏感鏡頭也成為昨日首映關注的話題,而最終公映版《一步之遙》時長仍舊是此前公布的2小時20分,畫面刪減微乎其微。曾經網絡曝光的一份真假待定的「電影局審查意見」中,提到的鏡頭從大腿下溜過的畫面得到保留,而類似的鏡頭曾在著名導演巴斯比·伯克利的電影中出現過。有傳被刪減的牛犇臺詞「硬硬朗朗」以及文章和那英的戲份也都得以保留。
12月15日夜,在北京觀看電影《一步之遙》全球首映禮的2828名觀眾裡有的是「段子手」,他們怎麼可能輕易放過送上門數落姜文的機會。
微博名「薇薇山有色」說:張藝謀有《三槍》,馮小剛有《私人訂製》,陳凱歌有《無極》,姜文有《一步之遙》。
電影製片人吳志碩,儘管其本人並未有叫得響的作品,但他當晚發的一條微博,卻無疑是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裡轉發最多的,他說:《一步之遙》除了配樂幾乎一無是處,這是一部愛情歌舞片,水準甚至還不如周杰倫的《天台愛情》。感覺姜文是被媒體捧上天,自信心高度膨脹後不把觀眾放在眼裡,才拍攝出這樣一部極其自戀的個人主義精神病作品。5分,自戀程度堪比去年馮小剛那部《私人訂製》。
事實上,當號稱沒有多少刪剪的電影在走過2小時20分鐘之後,燈光亮起,司儀尉遲琳嘉問:「大家覺得電影拍的怎麼樣?」得到的只是些稀稀拉拉的掌聲。(有個小插曲,影片開始前,IMAX放映特有的倒計時,曾突然爆發過雷鳴般的掌聲,而龍標出現的畫面,掌聲熱烈程度是當晚最高潮)。
或許,現如今瀰漫在諸多影評人中的失望情緒,在於這四年來不斷推高的期望值。2010年,姜文導演的上一部電影《讓子彈飛》取得空前成功,刷新多項國產電影紀錄。《一步之遙》與姜文得到的關注度,遠非其他中國電影與中國電影人所能企及的。原定於12月8日舉行的全球首映禮,因電影未能通過終審拿到龍標,這段波折更是將各界對於這部電影的期待推向無以復加的地步。
不妨套用一則近日流傳於電影圈的段子,來描述《一步之遙》的尷尬:據說,廣電總局因為擔心《一步之遙》像當年《讓子彈飛》那樣,上映後引發關於電影中含有大量政治隱喻的討論,因此此次決定要嚴查《一步之遙》,絕對不能讓任何一個政治隱喻成為漏網之魚,然而,審查組看了又看,終於實在忍受不了了,因為他們原本以為姜文又要大肆影射,沒想到這小子居然無聊到從頭到尾都在搞低級趣味。
儘管此前有人為姜文搖旗吶喊,以「革命」、「SM」、「動物傷感」,來概述他和他的電影,但《一步之遙》裡的那些大腿和翹臀,到底是為了什麼?你可以說,不需要有意義。是的,光「花域(原為花國)總統選舉」那段,足以讓全世界宅男湧進IMAX廳。
《一步之遙》宣傳方不亦樂乎影業的稿件也能說明這點,他們標題就是:添味兒「一步之遙」首映再開席 一部頂四部 沒有尿點 全是G點 硬硬啷啷過審:大腿保住了 文章那英都還在。
可這些舞蹈的意義僅僅在於告訴別人,嘿,我們拍的是一部歌舞片嗎?假設你因大媽跳廣場舞而對又唱又跳有種天然的反感,那完全可以跳過它們,事實上,這些浪費時間的段落全部刪掉也不影響劇情走勢,本質上他們完全沒有對主線故事有任何推動作用。
類似的問題,則出現在臺詞上,每一個出現在鏡頭前的演員,都試圖把臺詞說成名人名言,這其中又當屬姜文自己用力最猛,他張嘴就閉不了嘴,一口氣「騰騰騰」如在說著相聲裡的灌口,沒完沒了,羅裡吧嗦,聽著費勁。可是,你聽,影片的最後5分鐘,姜文分明是在自白,他在跟你嘮嗑,每一句話都試圖打動觀眾的心,就差明著說——理解我吧,可話裡話外又透著自傲,也差沒說一句——看不懂拉倒。
12月的中國影壇像是著了魔,中國中老年導演都犯了囉嗦的毛病,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或許情有可原,老人家剛動過手術,急需表達;張一白導演的《匆匆那年》也可以理解,因為他青少年時期做了太久的「備胎」,他需要通過一部電影抒發年少時被壓抑的欲望;就連韓國導演郭在容的《我的早更女友》,也是能夠將心比心的,一個外國人來導中國故事,這一條理由就足夠了。
可萬萬沒想到,姜文導演,如此玉樹臨風、瀟灑漢子,居然也特麼的自憐自艾起來,活脫脫成了個金剛芭比。
當然,從演員角度,姜文演得不算差,他媳婦周韻也保持了從《太陽照常升起》以來的「演技」。洪晃的確是本片最大驚喜,她的演出猶如橫空出世,歷年來唯有《功夫》裡的「包租婆」堪堪與之匹敵。但本片演得最好的是王志文,他終於能夠用母語上海話到尾地演出「老上海」的勢利小人,那種看三思、使眼色,會讓上海人信服:迭個是正宗上海人,可以說,要不是王志文拖地,姜文這部電影,會像當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一樣,根本就沒能拍出上海來。
事實上,本片演員表演上都沒有太大問題,只是有點可惜的是,舒淇居然讓配音給毀了,配著舒淇令人習慣的港臺臉,一個類似新聞聯播女主持的聲音從舒淇的嘴型中蹦出一個個字來,那種矯揉造作,實在難以用語言形容,用一句體面的北方話來說,就是恨不得上去扇她兩耳光。插一句,舒淇和姜文的對手戲,有點像老年版《我的早更女友》。
不妨各位近日有空,重新看一遍《太陽照常升起》,你或許還是沒看懂,但請聽我一言:那是姜文認真之作,那裡面有姜文作為導演的才氣與熱血。在那之後,姜文越來越自負了,他說「我站要站著,還要把錢掙了」,這種自負,不僅僅是針對有關部門的,也是針對觀眾的,在他看來,他的審美、他的追求、他的境界,只要是打上他的名字,就能把錢賺到,《一步之遙》就是這麼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