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養生熱」催生了中醫養生館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出現。隨著張悟本、馬悅凌這樣的養生偽「教主」、「教母」先後被拉下神壇,人們對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的監管與規範更為關注。作為本市唯一一個入選國家21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準入試點地區,昨日,東城區率先出臺了「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機構行業管理辦法」。今後,此類機構除須得到工商部門許可外,還須衛生行政部門對相關技術規範進行審查。該管理辦法即日起在東城區試行,試點成功後有望在全市推廣。
面積至少50平方米
東城區中醫養生機構,將被分為一、二、三級。東城區衛生局副局長劉清華介紹說,一級機構必須能夠提供兩種及以上服務項目,二級機構必須能夠提供三種及以上服務項目,三級機構必須能夠提供四種及以上服務項目。
一級機構中至少要有1名專業院校畢業的服務人員(可以兼職);二級中醫養生機構中必須有1名大專院校以上畢業人員並有專職人員從事養生服務工作;三級中醫養生機構中必須有中醫執業醫師資格的專職人員或聘請有中級職稱以上的中醫醫師定期進行服務指導和技術管理。
一級機構經營服務場所建築面積不得低於50平方米;二級機構不得低於100平方米;三級機構不得低於150平方米。
養生館不得診療賣藥
劉清華說,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需遵守三道「禁令」,即不得開展有創傷性質的服務、不得從事診療和藥品銷售等活動、禁止使用危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方法或手段。
東城區衛生局表示,從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工作人員必須持健康合格證上崗。符合以上條件的機構,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向東城區預防醫學會提出申請。東城區預防醫學會組織專家驗收合格後授予相應證書,證書有效期為兩年。
對因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受到行政機構處罰的養生保健機構,由預防醫學會負責收回證書或公示證書失效。
需公示投訴電話
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共對七類中醫服務進行了規範,包括中醫藥健康諮詢類、推拿按摩類、燻洗類、艾灸類、貼敷類、拔罐類、刮痧類等。
記者注意到,規範中涉及的條款相當細化。例如,針對提供中醫藥健康諮詢類機構,此次明確要求,提供此類服務的機構需要設立諮詢桌、椅,諮詢登記本(或計算機記錄),健康宣傳品、中醫藥健康處方、健康展示欄等。同時,推拿按摩類須有按摩床、按摩巾、介質等,燻洗類須設燻蒸床、燻蒸器、泡洗器、熱敷袋及相應的中藥配方,還必須有通風設備。艾灸類需要有艾灸條、艾灸盒、艾灸器等,必須有通風設備;貼敷類則要有調製器、敷料、介質、杵臼或小型粉碎機及相應的中藥配方。
根據規定,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須在大廳醒目位置懸掛《營業執照》、《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等證照,同時,公示在職人員情況介紹、養生項目最短服務時間、監督投訴電話。
劉清華說,明年市中醫局將與東城區共同推進養生保健行業立法工作,規範行業發展。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於昨日被確定為培訓基地,將為全區中醫養生行業人員提供技術指導。
晨報記者 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