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實習記者 黃仁澤)近日,記者從北京市教育部門獲悉:北京市第一本國學地方教材 《〈弟子規〉新解》已通過北京市中小學地方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今年3月終審後,有望今秋新學年到來之際在全市小學推廣。
據了解,《〈弟子規〉新解》未對原文內容進行刪節,而是增加了新編注釋。教學設置上共分8課18節,每課每節的題目都用原文表示。據《〈弟子規〉新解》編委會負責人、東城區老教師協會會長侯守峰表示,用原文作題目,不僅便於學生記憶和背誦,更主要的是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原汁原味。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這套教材主要供小學三年級學生使用,課程在一年之內學完。
目前,這套教材已在史家小學、府學小學、安外三條小學、黑芝麻小學、校尉小學、特教學校、曙光小學、景山學校小學部、東四七條小學、方家胡同小學、遂安伯小學、匯文一小、忠實裡小學、崇文回民小學、寶華裡小學、前門小學、金臺小學、天壇南裡小學和天壇東裡小學共19所小學進行試點。
2010年12月29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出通知,嚴禁中小學校向學生「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他們擔心「帶有糟粕性的內容」會「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念」。
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李壑告訴財新記者,目前對於各地方教材審定,教育部門沒有統一口徑,不排除有部分地區以此來做為教育工作的亮點。就個人而言,像《弟子規》《三字經》等確實是包含了中華民族智慧文化的結晶,但是在現在隨著時代背景不一樣,不加選擇地作為學生的教材是不合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