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北京版小學「國學教材」改版完畢 將再次送審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首部京版小學國學教材改版完畢呼之欲出 經典國學教材透出濃濃京味兒

  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北京歷史風貌、歷史名人、傳統美食……「國學」與「北京風情」的碰觸能撞出怎樣的火花?記者近日從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獲悉,首部北京版小學「國學教材」已改版完畢,將於今年再次送審,審定通過後,有望在北京繼續國家傳統文化課題實驗工作。

  修改:

  給國學注入「北京元素」

  專家介紹,當前,國家所倡導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非單純的國學,傳統文化的概念界定至少應涵蓋國學經典、民族藝術和民俗文化三部分。近期全國多個省份都開始了地區傳統文化教材審定工作,均提出地區版教材必須包含地區文化的內容,而北京版小學階段傳統文化教材「京味」文化濃鬱正是其特色之一。

  即將送審的十二冊小學「國學」教材,在原有國學內容的基礎上,分別添加了十二種北京元素。其中,一年級上冊《弟子規》附加了「北京的歷史名人」,下冊《三字經》附加了「北京的歷史風貌」;二年級上冊《千字文》附加了「北京的傳統美食」,下冊《大學》附加了「北京的四合院及名人故居」;三年級的《聲律啟蒙》上下冊分別附加了「北京的老行當」和「北京的胡同文化」;四年級的《論語》上下冊分別附加了「北京的戲曲和曲藝」以及「北京的傳統工藝美術」;五年級的《孟子》上下冊分別附加了「北京的民俗文化」和「北京的民俗樂舞」;六年級的《中庸》上下冊則分別附加了「北京的皇家園林與建築」和「北京的文學」。課題組表示,此番修改是為了讓孩子們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可以更好地認識並熱愛自己家鄉的文化瑰寶。

  記者注意到,「北京元素」在教材中以邊欄的形式出現。對此,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解釋說,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孩子們在無意識閱讀中感受北京濃鬱的地域風情,「科學研究表明,無意識閱讀的理解力和有效記憶其實是高於有意識的課文閱讀的。」

  小學十二冊教材除了融入地區特色之外,還在各冊中融入了中國傳統曆法、二十四節氣與中醫養生、中國年畫、漢字藝術、京劇臉譜等民俗文化與藝術板塊。在張健看來,這樣的內容設計呼應了教材的全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北京版)》,「我們課題研究首先提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概念界定,其內涵至少包括國學經典、民俗文化和民族藝術等三部分。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應為『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即『良好的行為規範、高雅的審美情趣、質樸的道德操守和深邃的哲學思想』。」

  為了達成這一教育目標,每課教材除了譯文和故事之外,還特意設計了「拓展」環節,以讓國學內容與現實生活有更好的銜接和落地。如一年級《弟子規》第六章「泛愛眾」的拓展訓練中,就分別引導孩子要愛護地球、尊重他人隱私等。

  審定:

  「第一個螃蟹」不好啃

  此前廣東和廣西已通過地區傳統文化教材審定工作,隨著教育部傳統文化進高考政策的推出,預計今年將有大批省份開始審定地區校本教材,以推動傳統文化標準化教材建設工作。其實,北京才是國內第一個審定傳統文化教材的地區。而本次將要送審的「北京版」教材,其藍本是人教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通用版),此版本早在2011年即通過「北京市教委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審定,此次即將送審的新版教材,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定製化」而來。據張健介紹,由於修改增添的內容超過了30%,按照相關規定,需要以「新教材」的身份重新送審。另外,課題組編著的廣東版和廣西版傳統文化教材均已通過省教育廳地方教材審定。

  「我們課題研究歷時12年,最難的就是教材編寫。做一套教材真的太不容易了,大家首先要解決學科教育理論問題,在此基礎上是課程結構,之後還要考慮創新研究和地區文化滲透教學,最後才是編寫和試用,後面還要有多輪的修訂和改版。」張健表示,在這一過程中,除了總編之外,國學專家、學科教研員、一線教師等群體一個都不能少。

  編寫不易,審定也是困難重重。2009年至2010年,傳統文化的恢復和弘揚方興伊始,但國家還未頒布明確的傳統文化教育綱要,社會大眾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和認可程度普遍不高,更別說要正式進入中小學課堂了。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問世後,儘管北京市率先組織了專家對教材進行審定,但還是有許多專家委員持觀望態度,表示應小心慎重。有的專家認為,我們國家已經幾十年沒有開設過國學課了,也從沒有過這方面的專業教材教案,這套教材的誕生可以說是大家「摸著石頭過河」的成果。一旦進入學校課堂,能夠被怎樣使用、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都不得而知。

  「因為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此前沒有任何的借鑑,再加上缺乏相應的國家政策,專家們對課程內容的選擇、書籍的編訂也都有很多的爭議。」張健舉了個例子,《弟子規》中有一句為「親有疾,藥先嘗」,不少專家對此就有所質疑,「父母生病了,讓孩子先嘗藥,這不是一種誤導嗎?」而其實,這裡所說的「藥先嘗」嘗的是藥劑的冷熱溫度。

  教材審定一時間陷入僵局,凝結著100多位學者心血的國學教材,面臨著「胎死腹中」的結局。

  之後,在一次關鍵的評審會上,北京市教育學會第七、第八屆理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時任專家組主任的張凱先生力排眾議,慷慨陳詞,他不僅列舉了孩子們學習國學可以獲得的立竿見影的益處,更站在長遠發展的高度,闡述了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對數十年乃至百年後的中國,會帶來怎樣巨大的影響。「張凱先生說,『國學延續的是國家的文脈,即使將來教材的使用上會出現諸多不可預料的問題,也應該讓它先進入學校進行使用,在實踐中檢驗,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就像孕婦生孩子,知道孩子手腳不一樣長,能不能讓她先生出來再給孩子治呀!』」對張健來說,老先生充滿激情和鼓勵的話語,至今言猶在耳。

  遺憾的是,教材審定完一年後,張凱先生仙逝。在去世之前,老先生還受課題組委託,組織北京專家編寫了教材中的中國玉文化、瓷文化和北京地區文化等相關部分的內容。「內容收上來,先生卻已經不在了。」提到這位為「國學教材」推廣不遺餘力四處奔走的老先生,張健充滿感激。

  值得欣慰的是,作為首批全國傳統文化課題實驗區的通州、大興,認真完成了第一輪的標準化課程實驗工作,還重點參與了教材改版和教材教師手冊的編寫工作。此外,通州的傳統文化「三步六正」教學法也得到教育系統的普遍認同而大範圍推廣。北京為「十二五」階段教育部傳統文化課題實驗工作,在學科教育理論研究和標準化課程實驗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全國傳統文化課程教學起到示範區的標杆作用。

  推廣:

  師資缺乏是最大難題

  張健介紹說,如果新教材順利通過審定後,也將以每兩年一次的頻率進行修訂改版,除了保證其與時俱進之外,最重要的任務是對教材內容進行壓縮。「目前,我們是以每學期30節課的容量進行設計的,考慮到很多學校可能沒有辦法拿出這麼多的課時,未來我們的目標將壓縮到每學期15節課來進行學習。」

  而提到教材推廣,最讓張健發愁的事兒就是「師資不足」。在張健看來,包含國學在內的傳統文化是一個知識龐雜的體系,對於老師來說,除了需要具備一定的哲學體系作為學術基礎之外,還需要具備繪畫、書法、古琴等方面的藝術基礎。張健舉了個例子來說明國學教材授課對於教師的要求之高,在《弟子規》第二章「入則孝」中有一句「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外出必須告訴父母去向,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其中的「告」在這裡應為「固」音,因為含有「晚輩向長輩請示」的意思;而在同輩告知時,此字才為我們平時所知道的「告」音。「如果沒有訓詁學、文字學的基礎的話,這麼簡單的一個小字對很多老師來說都是知識盲區。」

  為了改善這一現狀,目前課題組與多方合作,錄製了國學教師培訓微課程,為國學老師提供更多的便利。除了加強師資的培訓,課題組也在藉助多種方式進行國學知識的推廣和普及,「我們也錄製了與教材同步的微課程,未來課程可存儲在腕錶上,學生可以以音頻的方式進行收聽;也可以從腕錶中導出,在電視、電腦等終端上以視頻的形式進行播放。」此外,新教材背面也都印製了二維碼,與教材相關的微課內容也將免費提供在平臺上,供家長、教師使用。

  本報記者 牛偉坤 文並圖 J191

相關焦點

  • 首部京版小學國學教材改版完畢 經典國學教材透出濃濃京味兒
    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北京歷史風貌、歷史名人、傳統美食……「國學」與「北京風情」的碰觸能撞出怎樣的火花?記者近日從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獲悉,首部北京版小學「國學教材」已改版完畢,將於今年再次送審,審定通過後,有望在北京繼續國家傳統文化課題實驗工作。
  • 北京中小學教材改版 將增加傳統文化內容
    原標題:北京中小學教材改版 將增加傳統文化內容  新華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丁靜)記者16日從北京市教委獲悉,北京市中小學多種學科教材將改版。其中語文等教材已經送審,內容增加了古詩詞、京劇唱段等傳統文化內容。
  • 北京中小學教材改版 將增京劇等傳統文化內容
    北京中小學教材改版 將增京劇等傳統文化內容 2014-11-16 17:49:07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程春雨   新華網北京
  • 北京版歷史教材將延至初三課堂
    根據教育部在2012年初公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目前已送審的北京版初中歷史教材將從4冊增加至6冊,學習時間也將貫穿初中三年。  昨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教科院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這是根據新課標而進行的調整,「全國都是以課標為標準」。
  • 北京版歷史教材將延至初三課堂 新增兩冊中國歷史
    ,目前已送審的北京版初中歷史教材將從4冊增加至6冊,學習時間也將貫穿初中三年。  其中,初三的數學、英語、初二的地理涉及知識的延續還將滾動使用舊版本,而小學、初中的語文、政治和歷史三科由於剛剛送審,因此最早要在2015年「更新」。  不過,昨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教科院相關負責人處證實,目前已送審的初中歷史教材由4冊改為了6冊,增加的兩冊均為中國歷史。
  • 北京「維新版」小學語文教材將在通州部分學校試用
    「維新版」語文教材樣張 一套將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為一體的《維新小學語文教材》即將在今年五六月出版。這是我國首部針對海外華人子女學習漢文化的國語教材,顛覆了傳統教材的編寫模式,淡化了字詞義的標準化教學,實現「文以載道」的語文教育基本功能。據悉,該教材將在全國多個課題實驗區試用,北京的課題實驗區為通州。 為海外華人子女而編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出自《詩經·大雅》。《維新小學語文教材》的「維新」取自於此。
  • 多地開始編寫中小學國學教材 廣東領跑全國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0日訊(記者成琪)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面向全國徵召山東省中小學傳統文化教材,到12月30日申報最後一天時,全國已有超過80家出版社提供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多套學科教材。參審單位之踴躍、參審教材之多元化令主辦方驚訝。傳統文化教材編寫已經是繼中小學書法教材編寫之後,各出版社的另一個重大關注種類。
  • 北京版教材新學年將調整 動畫視頻資料入中小學教材
    北京版教材新學年將調整———  「為方便學生對課程加深理解,新版教材的英語、化學、生物都配發光碟。光碟內容為拓展教材,包括優秀課件、動畫等視頻資料,學生可以在家裡進行輔助學習。」
  • 人教版國學教材發行 小學學《論語》認繁體字
    前不久,人教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在北京正式發行。這套號稱是「目前國內唯一傳統文化教程」的發行,能否終結「中小學國學教育應否開展」的爭論?能否幫助中小學生「立德樹人」?現在鄭州有不少小學已經開展國學課多年,他們對國學教育作何感想?昨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 首部《周易》基礎教育教材(上)編寫特色
    本書的出版和使用將前沿易學研究成果帶入中學課堂,使易學教育邁入了新階段。這對於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自2015年起,筆者忝列中小學教材《中華傳統文化》(全國版)編委,並主編其中的《周易》分冊(18萬字),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和教育部專項委託項目的成果。
  • 香港通識教材改版,刪「毒」換新顏
    經過10個多月的檢閱及覆檢,香港多家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於8月17日上傳了通識教材修訂後的勘誤表。由於此前通識科不設教材送審制度,導致香港市面上的教科書魚龍混雜,有些內容更是「辣眼睛」,涉嫌灌輸仇警、歪曲事實、立論主觀、美化違法等問題,堪稱「黃教材」。
  • 《維新小學語文》教材國學範兒十足,有望在全國實驗校區使用
    、德育融為一體的《維新小學語文教材》即將在今年五六月出版。這是我國首部針對海外華人子女學習漢文化的國語教材,顛覆了傳統教材的編寫模式,淡化了字詞義的標準化教學,實現「文以載道」的語文教育基本功能。據悉,該教材也將在全國像江西上饒、河北灤縣、青海湟中、北京等20多個課題實驗區試用。
  • 有理兒有面:香港通識教材改版,刪「毒」換新顏
    來源:有理兒有面經過10個多月的檢閱及覆檢,香港多家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於8月17日上傳了通識教材修訂後的勘誤表。由於此前通識科不設教材送審制度,導致香港市面上的教科書魚龍混雜,有些內容更是「辣眼睛」,涉嫌灌輸仇警、歪曲事實、立論主觀、美化違法等問題,堪稱「黃教材」。
  • 維新版小學教材將出版 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通一體
    圖為:「維新版」語文教材樣張。一部以創新為使命,顛覆傳統教材編寫模式,頂著「維新」名頭的小學教材年內即將出版。記者昨日獲悉,作為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的收官之作,《維新小學語文》教材已進入審訂階段。這是一部將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通一體的創新教材。該教材預計最早今年五六月份正式出版。
  • 臺灣國學教材大陸推廣遇難題 上海將有七所學校使用
    激烈的升學競爭讓很多校長認為,小學、初中可以學學國學,但不敢讓高中生在國學教育上花費時間。  為更好地推廣這套國學教材,避免臺灣教材的「水土不服」,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將與中華書局合作,牽頭進行上海版《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的修訂。修訂將於今年10月開始啟動,目前初步考慮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各編寫兩冊滬版《中華文化基礎教材》。
  • 香港通識教材改版,「今日香港」單元變動最大
    經過10個多月的檢閱及覆檢,香港多家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於8月17日上傳了通識教材修訂後的勘誤表。由於此前通識科不設教材送審制度,導致香港市面上的教科書魚龍混雜,有些內容更是「辣眼睛」,涉嫌灌輸仇警、歪曲事實、立論主觀、美化違法等問題,堪稱「黃教材」。為改變此情況,香港教育局於去年推出專業諮詢服務,出版商可以把通識科教材送交教育局,由專業團隊提供意見。
  • 北京中小學新教材 小學英語單詞急劇縮水 (2)
    新課標涉及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三年級的所有學科,北京所使用的教材主要為北京版、人教版和北師大版,不同版本的教材均有各自出版社負責修訂。楊德軍稱,目前北京市內使用人教版和北京版教材的學校數目無具體統計,應該是「一半一半」。據了解,由於小學、初中的語文、政治和歷史三科教材剛剛送審,所以此次並不會進行更換,最早會在明年進行更新。
  • 北京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將達到100篇
    北京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將達到100篇 2014-09-11 09:17:48她透露,目前已經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北京版語文教材,將會大幅增加古詩文的內容,小學學段篇幅將達到100篇,古詩文佔全部課文比例達到15%以上。  任翔表示,在古詩文的選擇上,都是選取經典的名家名作。比如在小學一年級古詩文的選取上,由之前的個位數篇幅增加至22篇,其中,九篇為蒙學經典,包括《三字經》、《弟子規》等內容。
  • 最新消息,2020版消防工程師教材將全新改版,四大亮點先知曉
    中國人事考試圖書網消息,2020年消防工程師考試教材將於8月初發行,教材全新改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編寫的「註冊消防工程師資格考試輔導教材(2020年版)」,作為全國註冊消防工程師資格考試唯一官方教材,目前正在全新改版中,預計8月初由中國人事出版社正式發售。
  • 最新消息,2020版消防工程師教材將全新改版,四大亮點要知曉
    中國人事考試圖書網消息,2020年消防工程師考試教材將於8月初發行,教材全新改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編寫的「註冊消防工程師資格考試輔導教材(2020年版)」,作為全國註冊消防工程師資格考試唯一官方教材,目前正在全新改版中,預計8月初由中國人事出版社正式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