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小學語文》教材國學範兒十足,有望在全國實驗校區使用

2021-02-13 京翰教育

一粥一飯,

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

恆念物力維艱;

據悉,一套將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為一體的《維新小學語文教材》即將在今年五六月出版。這是我國首部針對海外華人子女學習漢文化的國語教材,顛覆了傳統教材的編寫模式,淡化了字詞義的標準化教學,實現「文以載道」的語文教育基本功能。據悉,該教材也將在全國像江西上饒、河北灤縣、青海湟中、北京等20多個課題實驗區試用。

國學範兒十足 講歷史關注文化脈絡

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介紹,為教材冠名「維新」,是引用《詩經·大雅》中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意在通過創新,打破現有的教學目標和模式。

該套教材按六年學制編寫,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全套12冊。每冊教材有6至7個單元,具體為國學、人文主題、詩詞基礎、華文文法、現當代文學、中國歷史和寫作。具體來看,每個單元有3至7篇文章,這些文章都是編寫者精挑細選出來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國學範兒」也是這套教材的顯著特點之一。張健介紹,在國學單元中,有孔子、孟子等的經典內容,分論君子、論人性等10個主題。比如論君子中,有「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等。

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還嘗試融入了歷史知識。張健說,從二年級開始,每冊教材將講述一個朝代,從周朝、春秋戰國一直講到清朝。其中還改變了傳統教材模式,從偏重於斷代中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的串聯,轉為著重講述一個歷史時期中最輝煌的片段。

例如講述歷時800年的周朝時,就關注於解釋「以德治國,以禮治國」是其成為歷史上最長久朝代的原因,講述唐朝時則避開了眾所周知的唐詩以及朝代的鼎盛繁榮,而是從唐朝的包容性來剖析文化脈絡。

淡化字詞句 融合德育和人格教育理念

張健介紹,此套教材進行了學科整合,將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為一體,以人文文化教育和文學藝術修養為主要教學目標,重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健全人格和文學藝術底蘊,淡化單純注重對字、詞、句的所謂標準化教學方式,實現「文以載道」的語文教育基本功能。

同時,還注重融合德育以及西方人格教育理念,「例如小學一年級下冊中,有一篇《學生規範》」,他說,與以往的學生守則不一樣,該守則完全從人文的角度為小學生提出了必須遵守的生活學習12條準則。

其中包括「所有作業必須自己完成」、「考試不作弊」、「小秘密可以告訴媽媽」、「女士優先」、「人人平等,不可輕視他人」等規範,每一項都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教材還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孩子們理解誠信、同情、親情、敬畏自然與生命等。

「編寫這套教材就是希望用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塑造孩子們的良好人格」,張健希望,通過使用這套教材,能用優秀高雅的文學作品涵養並引導孩子們的精神境界。而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給孩子「思想」「文化」和基本文學藝術修養,而非碎片化語文知識點。

為海外華人子女而編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出自《詩經·大雅》。《維新小學語文教材》的「維新」取自於此。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介紹,此套教材是「十二五」傳統文化課題研究重要科研成果,是國內第一套針對海外華人子女的小學國語教材,目的是讓華人子女了解民族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現已成為「十三五」重點項目。

  以往,海外華人子女只有漢語教材,並無文化教材,他們希望了解國學內容,但是很多內容對學生來說顯得過於深奧。張健表示,這套教材進行了學科整合,將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為一體,以人文文化教育和文學藝術修養為主要教學目標,重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健全人格和文學藝術底蘊,淡化單純注重對字、詞、句的所謂標準化教學方式,實現「文以載道」的語文教育基本功能。

國內學校有望試用

  據了解,目前這套教材已交給專家進行審校,最快今年五六月份可正式出版發行。之後有望在例如江西上饒、河北灤縣、青海湟中等全國20多個課題實驗區試用,北京的課題實驗區為通州。屆時,課題組與通州區教委將聯合向北京市教委提出新教材試用申請,在得到相關部門批准後,再行選擇部分學校先期試用。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京翰君綜合整理髮布)

關注京翰教育微信

微信號:jinghanedu

客服熱線:400-606-1135

今日推薦:打車變打人!司機不滿被取消訂單掌摑孩子,家長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關注】《維新小學語文》教材今年出版 國學範兒十足
    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介紹,為教材冠名「維新」,是引用《詩經·大雅》中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意在通過創新,打破現有的教學目標和模式。該套教材按六年學制編寫,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全套12冊。每冊教材有6至7個單元,具體為國學、人文主題、詩詞基礎、華文文法、現當代文學、中國歷史和寫作。
  • 《維新小學語文》,語文教育最徹底的變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出自《詩經·大雅》。現在,有一套以「維新」命名的小學語文教材即將面世——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的收官之作《維新小學語文》已進入審訂階段,即將在今年5月正式出版。這是我國首部針對海外華人子女編寫的語文教材,將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為一體,淡化了字詞義的標準化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文學藝術底蘊。這究竟是一套怎樣的語文教材?其「新」在哪裡?
  • 維新版小學教材將出版 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通一體
    圖為:「維新版」語文教材樣張。   本報記者 賈曉燕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經·大雅》)。一部以創新為使命,顛覆傳統教材編寫模式,頂著「維新」名頭的小學教材年內即將出版。記者昨日獲悉,作為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的收官之作,《維新小學語文》教材已進入審訂階段。這是一部將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通一體的創新教材。該教材預計最早今年五六月份正式出版。
  • 維新版小學語文教材今年出版 為海外華人子女而編
    ﹃維新版﹄小學語文教材樣張。  京華時報訊(記者郭瑩)一套將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為一體的《維新小學語文教材》即將在今年五六月出版。這是我國首部針對海外華人子女學習漢文化的國語教材,顛覆了傳統教材的編寫模式,淡化了字詞義的標準化教學,實現「文以載道」的語文教育基本功能。據悉,該教材將在全國多個課題實驗區試用,北京的課題實驗區為通州。  為海外華人子女而編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出自《詩經·大雅》。《維新小學語文教材》的「維新」取自於此。
  • 北京「維新版」小學語文教材將在通州部分學校試用
    原標題:「維新版」小學語文教材年內出版 「維新版」語文教材樣張 一套將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為一體的《維新小學語文教材》即將在今年五六月出版。這是我國首部針對海外華人子女學習漢文化的國語教材,顛覆了傳統教材的編寫模式,淡化了字詞義的標準化教學,實現「文以載道」的語文教育基本功能。據悉,該教材將在全國多個課題實驗區試用,北京的課題實驗區為通州。 為海外華人子女而編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出自《詩經·大雅》。《維新小學語文教材》的「維新」取自於此。
  • 真牛,2016年的小學維新教材瞬間紅爆朋友圈,老師都不會教了
    教材以「維新」命名,體現出編寫者的良苦用心,他們希望通過大膽創新,對現有小學語文教育進行創新性改革。而語文課過於重視教授零散語文的知識,文化與人文相關內容相對不足。特別是語文教學過於注重字詞訓練和段落大意等技巧訓練,只訓練學生「術」而不給予其「道」,不利於傳承文明和文化。據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介紹,教材「維新」之名來自於《詩經·大雅》中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特指編寫教材的使命是創新。
  • 《小學語文·國學》創刊 人教社打造國學精品
    日訊(記者 李昭)12月25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辦的《小學語文·國學》雜誌創刊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欄目設計獨到新穎從欄目設計方面,《小學語文·國學》開設了十個欄目,分別是故事茶館、綜藝百科、經典悅讀、遊戲樂園、談古論今、開心一刻、名勝地圖、中華民俗、趣味問答、愛吧。內容體系相當全面,而且條理清晰、布局合理,堪稱是宣揚傳統文化的最佳讀物。
  • 首部京版小學國學教材改版完畢 經典國學教材透出濃濃京味兒
    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北京歷史風貌、歷史名人、傳統美食……「國學」與「北京風情」的碰觸能撞出怎樣的火花?記者近日從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獲悉,首部北京版小學「國學教材」已改版完畢,將於今年再次送審,審定通過後,有望在北京繼續國家傳統文化課題實驗工作。
  • 國學文化有望引入高考 高中生將通篇學習《道德經》
    原標題:首套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即將出版——國學文化有望引入高考 高中生將通篇學習《道德經》 導讀:據「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介紹,高中傳統文化通識系列教材作為「十一五」、「十二五」兩個階段十年課題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承擔資源整合和編著。
  • 臺灣國學教材大陸推廣遇難題 上海將有七所學校使用
    激烈的升學競爭讓很多校長認為,小學、初中可以學學國學,但不敢讓高中生在國學教育上花費時間。  為更好地推廣這套國學教材,避免臺灣教材的「水土不服」,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將與中華書局合作,牽頭進行上海版《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的修訂。修訂將於今年10月開始啟動,目前初步考慮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各編寫兩冊滬版《中華文化基礎教材》。
  • 首部北京版小學「國學教材」改版完畢 將再次送審
    記者近日從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獲悉,首部北京版小學「國學教材」已改版完畢,將於今年再次送審,審定通過後,有望在北京繼續國家傳統文化課題實驗工作。近期全國多個省份都開始了地區傳統文化教材審定工作,均提出地區版教材必須包含地區文化的內容,而北京版小學階段傳統文化教材「京味」文化濃鬱正是其特色之一。  即將送審的十二冊小學「國學」教材,在原有國學內容的基礎上,分別添加了十二種北京元素。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國學?大語文時代,國學知識是孩子的基本功
    》,也可能是小學時課本中的幾篇古文。那麼,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國學呢?國學除了是文化的傳承之外,還能給孩子帶來哪些優勢呢?大語文時代,國學知識是孩子的基本功自從2017年語文教材改版之後,「大語文」這個詞越來越火,其實所謂的「大語文」就是通過閱讀將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內容融會貫通。
  • 寮步鎮實驗小學新生迎開蒙禮,國學教育砥節礪行
    寮步鎮實驗小學開蒙典禮此次開蒙典禮是「莞香飄四海,雅韻傳八方」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廣東省東莞市重點鎮(寮步)語言藝術展示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寮步鎮實驗小學國學教育成果的展現。其中,寮步鎮實驗小學以國學教學為特色辦學方向,開展了長達八年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 鄧州市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入校調研活動走進花洲實驗小學西校區
    學無涯,行不止,鄧州花洲實驗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教研如火如荼地進行著!2019年9月23日下午,鄧州市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入校調研活動在花洲實驗小學西校區五樓會議室隆重舉行。北京華樾教育研究院馬劍主任,全國語文主題學習名師、林州實驗二小李曉雲校長,鄧州市教研室教研員範豐秋、賈秀菊老師蒞臨指導,市各實驗小學與部分鄉鎮小學語文老師共同參加。
  • 新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
    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版」)第一套全國通用的小學語文教材。第一套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較為簡單,內容中很多是關於毛澤東的,常常開篇就是毛主席祝詞。     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第二套小學課本出版,但這套教材只使用了兩年——1958年「大躍進」之後,在「教育大革命」的影響下,有關部門停止了這套教材的使用。
  • 多地開始編寫中小學國學教材 廣東領跑全國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0日訊(記者成琪)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面向全國徵召山東省中小學傳統文化教材,到12月30日申報最後一天時,全國已有超過80家出版社提供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多套學科教材。參審單位之踴躍、參審教材之多元化令主辦方驚訝。傳統文化教材編寫已經是繼中小學書法教材編寫之後,各出版社的另一個重大關注種類。
  • 印江實驗小學普同校區舉辦首屆「感恩杯」語文知識競賽
    印江實驗小學普同校區舉辦首屆「感恩杯」語文知識競賽 發布時間:2020-12-14 15:35:52      來源:貴州網   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賞析甲骨文字 發現漢字之美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學生發現漢字之美,感受漢字魅力,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依託書法校園陣地,將甲骨文融入到各科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甲骨文的興趣,積累甲骨文識字量。學校組織教師依據人教版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生字表,從中找出相應的甲骨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字體的演變、字義的轉化等甲骨文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感受到甲骨文字的美麗神秘之處。
  • 臺灣國學教材進京後大幅修改 編入感動中國人物
    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使用教材的只有武漢四中、太原外國語第二學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鄭州五中等學校,而北京四中並沒有使用該教材。在北京,使用臺灣國學教材的,是一所民辦高中——北大附屬實驗學校。為什麼臺灣國學教材的推廣沒有像預期的那樣一帆風順?記者發現,臺灣教材和內地教育環境的差異,是主要原因。《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在臺灣家喻戶曉。
  • 全國統一!新版語文教材今年9月起使用 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迎「大...
    再不到半月,全國各地中小學又將迎來一個新的學年。與往年一樣,開學第一件事一定是發新書。不過,今年的新書將變臉,與往年的大不同。從2017年9月新學年開學起,全國中小學學校教材將全部採用新版本!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將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都將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部編版」語文教材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部編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