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小學將推廣《弟子規新解》 未對原文刪節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本市第一本國學地方教材通過審查

  《弟子規新解》將在小學推廣

  昨天,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本市第一本國學地方教材——《〈弟子規〉新解》已通過北京市中小學地方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目前正在東城區19所小學試點,今年9月新學年到來之際有望在全市小學推廣。

  適用於三年級小學生

  據了解,《〈弟子規〉新解》共有8課、18節。其中,第一課「總敘」和第七課「親仁」各一節。每課每節的題目都用原文表示,如第二課「入則孝」其中第一節的題目是:父母呼應勿緩。

  「用原文作題目,不僅便於學生記憶和背誦,更主要的是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原汁原味。」教材編委會負責人——北京教育學會理事、北京可持續發展教育學會副會長魯天龍介紹。

  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審美水平,這套教材主要供小學三年級學生使用,課程在一年之內學完。

  目前,這套教材已在史家小學、府學小學、安外三條小學、黑芝麻小學、校尉小學、特教學校、曙光小學、景山學校小學部、東四七條小學、方家胡同小學、遂安伯小學、匯文一小、忠實裡小學、崇文回民小學、寶華裡小學、前門小學、金臺小學、天壇南裡小學和天壇東裡小學共19所小學進行試點。

  教材未刪節原文

  《弟子規》共有1080個字,講了108個規矩。記者發現,《〈弟子規〉新解》並未對原文內容進行刪節,而是在其中滲入了現代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和行為規範,用魯天龍的話說:「希望學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學習,並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道德規範。」

  除原文、譯文外,《〈弟子規〉新解》中增加了明理、連結、導行和活動平臺四個板塊的新內容。例如,《親有疾藥先嘗》一節中,除直接解釋原文含義外,教材還教學生如何從現代人的角度去理解。文中這樣寫道:「從子女有了生命那天起,父母就對子女百般呵護,衣、食、住、行都照顧得無微不至。當父母有病時,子女親切問候,細心照顧,這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而不是強調「給父母餵藥前要自己先嘗冷熱」。在連結板塊,教材用毛主席參加張思德追悼會的故事提示學生學會用適當方式懷念已故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導行和活動平臺兩個板塊中,教材也以原文為基礎,引導學生將領會的內容延伸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媽媽病了,我能為她做點什麼」等。

  國家總督學顧問、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陶西平為《〈弟子規〉新解》做序時評價:「進行新的解讀無疑是必要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對傳統教育資源注入現代精神,使其在新的時代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從未考慮選取《三字經》

  針對近來山東等地教育主管部門下文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神童詩》一事,《〈弟子規〉新解》編委會的另一位負責人——東城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東城區老教師協會會長侯守峰表示,之所以選取《弟子規》,是因為裡面的內容符合當今道德規範,而《三字經》因為封建色彩較濃不適合進入課堂,所以從未考慮過。

  侯守峰解釋,《弟子規》成書於清朝康熙年間,牢牢紮根於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它所列的行為準則,儘管存有自身產生的時代局限,但總體上,依然符合當今的道德價值取向。作為一本啟蒙教材它又具有很強的系統性,不但從父母、子女、長輩、他人等規範了人際關係的應作應為,也從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和規定。作為一本教育對象是青少年的啟蒙教材,它十分重視從幼年入手,從基礎入手,從人生最基本的關係入手,從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入手進行教育。此外,《弟子規》還具備很清晰的層次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基於這四個特點,《弟子規》成為我們編寫國學地方教材的首選。」

  應根據學生年齡選擇內容

  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特邀委員王晉堂分析,《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啟蒙讀物之所以流傳這麼多年,一方面是因為能教孩子認字,另一方面是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此外,這些書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容易受到孩子喜愛。

  對於一些地方下文禁止全文誦讀國學經典的做法,王晉堂並不贊同:「誰都沒有這個權力,而且也沒這個必要。」他認為,原來的東西就應該保持原樣,精華也好,糟粕也罷,講授的時候可以對其進行點評。「而且,我們應該相信學生有時代眼光,他們有分析問題的能力,刪節的做法不可取。」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高鴻源認為,從教育規律來說,國學經典可以分階段學習。傳統文化中有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內容,年齡小的孩子識別能力低,像《弟子規》《三字經》這樣的東西沒必要全文背誦。一般來說,初中以上的學生才具備批判能力。所以,初中之前的國學教材可以適當刪節,到初中以後,學校再拿出完整的內容供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這樣,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記者 賈曉燕)

  社會反響

  家長教師褒貶不一

  對於幼兒園娃娃以及中小學生熱學國學,家長和教師看法不同,褒貶不一。

  五年級學生家長袁先生表示,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應該學習。特別是裡面有很多禮儀方面的內容,對孩子尤其有益。「我兒子自從學了《弟子規》後,在尊重父母方面改變特別明顯。」

  身為家長、同時也是教師的陳先生則認為:「學不學國學無所謂。」在他看來,幼兒園娃娃和小學生最沒必要學國學,「因為孩子年齡太小,無法領會其中的真正含義,即使學也只是對鍛鍊記憶力和口齒有好處。真正懂得內涵至少得到上初中以後。」這位多年從事德育教育的老師說,學習《弟子規》等只是德育教育的一種形式,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傳統美德,不應拘泥於此。

  記者調查

  三歲娃娃熱學《弟子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妮妮媽媽驚訝地發現:自己3歲的女兒剛上了幾個月幼兒園,已經能熟練背誦《弟子規》中的內容了。

  妮妮媽媽說,《弟子規》是女兒幼兒園中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每隔一段時間,班裡就會舉行背《弟子規》比賽。為此,家長隔三岔五就會接到老師發來的督促孩子背誦的手機簡訊。「開家長會的時候,背得好的孩子會受到老師表揚,家長們也都以此為榮。」

  據了解,這所幼兒園所在區已在中小學開展了國學學習。很多孩子因為在幼兒園學過《弟子規》,相比其他沒學過的孩子輕鬆得多。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3歲娃娃熱學國學並非少數。雖然沒有統一教材,但開設國學課已成為一些幼兒園的特色,特別是一些民辦園和早教、親子機構,也以此作為吸引生源的招牌。

  事實上,國學進入中小學課堂更為普遍。師資力量強的學校會研發校本課程,每個年級的孩子每周都要上國學課。

  從2008年9月起至今,豐臺區已投資200萬元購買國學經典讀本和開發地方國學經典讀本,這些課本在小學各年級中循環使用。國學誦讀結合語文、思想品德等課程進行講授,該區6萬餘名小學生按不同年級分別誦讀《弟子規》《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等國學經典作品,每周不少於一個課時。

  一師附小也在課外閱讀中加入了國學內容,除了蒙學詩歌外,還包括論語、大學、中庸、諸子、史記中的故事。

  為提高學生古文素養,促進其對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傳承,四中在初中部開設了國學課。初一年級要學習《弟子規》與《論語》,初二年級增開《大學》。

  不過,由於課業負擔較重的緣故,大部分中學只是在語文課本的古文中涉及國學內容。

  新聞回放

  2010年12月29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出通知,嚴禁該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向學生「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他們擔心「帶有糟粕性的內容」會「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念,腐蝕了中小學生的心靈」。

  此後,一些省市也紛紛效仿此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選編教材之舉。

  湖北省一些學校給學生推薦的是刪節過的「潔本」國學內容。例如,《勸學詩》中刪掉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廣為流傳的名句;《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也因有宣揚「環境決定一切」之意而被刪除。認為應當教育孩子們的是,在現代社會裡要學會適應環境,學會與人和睦相處。

  此舉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有人為叫停全文背誦《三字經》叫好,也有人罵這樣毀掉了經典的完整性。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就明確表示「對刪書持反對意見」:「背誦國學典籍,最好加以適當的批評性解釋」。

相關焦點

  • 北京各小學將推廣《弟子規新解》未對原文刪節
    昨天,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本市第一本國學地方教材——《〈弟子規〉新解》已通過北京市中小學地方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目前正在東城區19所小學試點,今年9月新學年到來之際有望在全市小學推廣。
  • 北京擬全市推廣國學經典《弟子規》 未刪減原文
    本報訊昨天,記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從2007年起在東城開始試點的本市第一本國學地方教材——《〈弟子規〉新解》已通過北京市中小學地方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初審,對原文沒有刪節,今年3月終審確定後,有望於9月新學年到來之際在全市小學推廣
  • 北京擬全市推廣國學經典弟子規 未對原文刪減
    昨天,記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從2007年起在東城開始試點的本市第一本國學地方教材——《〈弟子規〉新解》已通過北京市中小學地方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初審,對原文沒有刪節,今年3月終審確定後,有望於9月新學年到來之際在全市小學推廣。
  • 北京擬在全市小學推廣《弟子規》
    【財新網】(實習記者 黃仁澤)近日,記者從北京市教育部門獲悉:北京市第一本國學地方教材 《〈弟子規〉新解》已通過北京市中小學地方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今年3月終審後,有望今秋新學年到來之際在全市小學推廣
  • 首部北京版小學「國學教材」改版完畢 將再次送審
    原標題:首部京版小學國學教材改版完畢呼之欲出 經典國學教材透出濃濃京味兒  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北京歷史風貌、歷史名人、傳統美食……「國學」與「北京風情」的碰觸能撞出怎樣的火花?記者近日從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獲悉,首部北京版小學「國學教材」已改版完畢,將於今年再次送審,審定通過後,有望在北京繼續國家傳統文化課題實驗工作。
  • 新編兒歌《弟子規》試點教學在河北曲陽舉行
    央廣網石家莊10月14日消息(記者 於聞)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加強兒童素質教育,解決教育師資難和精神扶貧難等問題,近日在河北省曲陽縣溫家莊小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編兒歌《弟子規》」試點教學活動。
  • 《弟子規》原文及翻譯
    三、《弟子規》出則悌《弟子規》中的「出則弟」是學生主修的第二門課。出是指出了家門在社會、在國家中,悌是指兄弟的關係,就是在社會上要能夠順從長上,能夠事兄長。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譯文】做事情不能太匆忙,匆忙時最容易出現差錯。不要害怕困難,應該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認真對待。凡是打架嬉鬧的場合,一定要遠離而不去接近。
  • 弘揚國學經典 助力精準扶貧——新編兒歌《弟子規》試點教學在河北...
    央廣網石家莊10月14日消息(記者 於聞)弘揚國學經典,助力精準扶貧---新編兒歌《弟子規》試點教學在河北曲陽舉行。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加強兒童素質教育,解決教育師資難和精神扶貧難等問題,近日河北省曲陽縣溫家莊小學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編兒歌《弟子規》試點教學活動。
  • 今年寒假作業:和父母一起誦讀《弟子規》
    其次是「注釋」,學生們自己解釋相關詞句,理解原文含義;然後再用自己或身邊的故事來闡釋對原文的理解。「通過學生們自己的勞動,下學期他們就會有本自己編寫的『書』。」  訂計劃下學期排進課程表  「當然,最好是家長也能參與其中,給孩子以幫助。」
  • 東官莊小學德育特色教育——弟子規誦讀 活動實施方案
    東官莊小學德育特色教育——弟子規誦讀活 動 實 施 方 案作為古時少年兒童的啟蒙讀物的《弟子規》,傳播廣泛,影響深遠,時至今日它依然是是少年兒童了解中華文化傳統,接手優秀文化薰陶的重要寶典,是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好教材。
  • 《弟子規》:一本粗製濫造的兒童讀物
    如今《弟子規》在市場上的版本數以百計,很多幼兒園、中小學將其列為指定讀物,還被改編成了歌曲、舞蹈、動畫片等。實際上,這只是一本粗製濫造的「兒童讀物」。1905年清廷廢除科舉,舊蒙學教育隨之衰落;1911年辛亥革命後,新式教育規範化,注重兒童天性的新式中小學教材得到推廣,《弟子規》遂被時代所拋棄。在《民國時期總書目》(1911—1949)中收錄的《弟子規》版本僅有2種。
  • 【上海兩會】近六成大學生未完整讀過「四書」 委員建議將《弟子規...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把中華傳統文化課程列為中小學必修課,教材可選取《弟子規》《千字文》等內容。他認為,目前市場上傳統文化教材、讀本雖然眾多,但由於國家未出臺傳統文化課程標準,各出版社編寫的教材或不能與現行語文、歷史、思品等教材很好地區分,內容質量也參差不齊。他表示,儘管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具體措施。
  • 弟子規該不該讀,怎麼讀?
    這本盛行於清朝康熙年間的童蒙讀物,主要內容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行為規範。關於這本300年前的幼兒讀物是否適合讓現在的小朋友背誦,卻引起很大爭議:先是一幹學者為此唇槍舌戰,後來北京有對父母向學校申請自己的孩子不讀《弟子規》。這些父母為什麼阻止孩子背《弟子規》?
  • 《弟子規》原文及翻譯——入則孝·自愛
    《弟子規》原文及譯文——入則孝·自愛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 弟子規全文解釋—弟子規全文翻譯
    弟子規全文解釋—弟子規全文翻譯    弟子規解釋:弟子規全文解釋—弟子規全文翻譯譯文全文總計6000多字,加上弟子規原文全文共計1080字。弟子規全文解釋和翻譯是一篇宏著,對理解認識弟子規原文有積極意義。
  • 《弟子規》英文版走紅美國,入選小學推薦教材
    據美國《教育周刊》報導,前不久,美國一名小學教師將中國的《弟子規》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受到了許多美國人的歡迎。《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是大清朝幼兒教育的重要讀本。近年來,國內再次掀起了《弟子規》熱,許多課外培訓班以及企業都把《弟子規》當作是教育小孩或員工的重要工具。
  • 考棚小學展出《弟子規》書法展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邵丹 攝  近日,由秦淮區雙塘街道主辦的首家弟子規書法展在南京市考棚小學啟動。本次《弟子規》書法展匯集了江蘇省多位書法名家和弓箭坊書香緣弟子規學堂師生200餘人近320幅書法精品力作。全文《弟子規》書寫的作品就有20餘幅,字體各異,風格異同。  書法展啟動儀式一開始,秦淮區書香緣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弟子規》學堂創辦人孫漢中便帶領學生們現場朗誦《弟子規》,學堂學生史語彤和趙欣悅同學進行了《少年中國說》演講。
  • >> 《弟子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由余力,則學文……」近日,隨著一句句誦讀古文的聲音飄蕩在校園,愛心小學「學《弟子規》,做文明人」讀書活動開始了。這個學期,以「德育教育」作為學校特色的愛民小學,將進行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們在誦讀中尋找傳統美德。
  • 《弟子規》動畫片(全集)
    ,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一章為總綱,分為五部分,各選擇《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輯而成。《弟子規》是一部蒙學經典,所謂「弟子」,不是一般的意義,而是指要做聖賢弟子,而「規」則是「夫」、「見」二字的合體,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識。「弟子規」便是說,要學習聖賢經典.做聖賢弟子,成為大丈夫。《弟子規》就是其入門讀本。此書原名《訓蒙文》,採用《論語·學而篇》:「弟子人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小學語文 弟子規二(上)
    小學語文 弟子規二(上) 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