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2017-04-24 11:46 來源:澎湃新聞
製作羽毛筆,聆聽莫扎特,了解上海歷史最悠久劇場的前世今生……4月23日,上海音樂廳迎來了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的230位學生及其家長,藝術的種子在萌芽,待開花。
這是上海音樂廳聯合上海芝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首個「親子劇場體驗課程」。上周日是「劇場體驗」的首次課程。
學生們了解上海音樂廳歷史。本文圖片均為 主辦方供圖當天,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230位學生及家長一早來到上海音樂廳,先是用羽毛、筆芯、筆筒、貼紙,製作莫扎特手寫音樂的羽毛筆;手工體驗後,學生們又在家長陪同下觀演了「聽聽莫扎特——家庭音樂會」,在古典的旋律和有趣的互動環節下,了解莫扎特的生平故事;隨後,學生們又與家長共同參觀了有87年歷史的上海音樂廳劇場,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紀錄片播放、實地參觀,探索這座劇場的「前世今生」。
方靚為學生們講解上海音樂廳的「前世今生」。學生們大多是第一次走進音樂廳,「聽說這裡曾經放過電影,唱過戲,還做過平移,孩子們都覺得好神奇,覺得這裡是『飛屋』。」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觀察,一整天活動下來,學生們對這座比自己爺爺奶奶年紀還大的音樂廳充滿了好奇,另外,「以往學校組織學生來聽音樂會都是一次性的,聽完就結束了,孩子們對音樂只有一個大概和模糊的印象,這樣沉浸式的音樂體驗,更容易讓他們有具體的感受。」
「聽聽莫扎特——家庭音樂會」現場。早在2013年,上海音樂廳就推出了「家庭音樂會」,填補了滬上親子音樂會市場的空白。方靚表示,現在他們將有針對性地擴大學生的服務範圍。「我們常常羨慕國外的孩子能走進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但中國孩子的藝術教育更多局限於課堂,如何挖掘公共藝術資源與教育結合?如何連結藝術機構和學校?現在,我們在策劃面向學生的藝術內容時,會更有針對性。」
孩子們製作莫扎特羽毛筆。方靚介紹,音樂廳的「家庭音樂會」主要面向5歲-9歲的低幼兒童展開,與「芝士教育」對接後,他們的服務對象會擴大到小學、初中、高中生。以往,音樂廳都是以單個項目的形式走進學校,在「芝士教育」的助力下,他們會成系列、點對點地與各學校對接藝術需求,既節省了與學校溝通的成本,學校也不用再盲目地去尋找藝術資源。
未來,上海音樂廳將以每月一次的頻率組織學生走進音樂廳,為他們定製音樂會,也讓他們客串舞臺監督、現場監督,了解音樂廳的臺前幕後、觀劇禮儀。同時,上海音樂廳也會研發相應課程,將音樂和藝術帶進學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