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話匣子 ,作者常洛、趙穎文
話匣子
一群正經的記者「不正經」地說正經事
「沒有一個病毒,可以把一個國家的人民打倒!」
在去年初,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在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說出這句話,頓時刷屏。
聞玉梅奮鬥在醫學領域60餘載,是治療性B肝疫苗的開拓者之一。在過去一年裡,作為上海市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專家委員會主任,素來低調的聞玉梅一次又一次面向媒體和公眾,介紹防疫知識,解讀著「中國堅守」。
讓我們一同走進《院士之光》專欄第二期: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
1
「新冠疫苗我會打的」
記者:之前大家都很期待新冠疫苗的誕生,覺得疫苗是終結疫情的一個武器。那麼現在疫苗已經研製出來了,大家可以申請去打,但是這時候,很多人又不敢去打了,首先是擔心疫苗的安全性,「會不會有副作用?」
聞玉梅:我已經籤過字了,我會打的!因為我們在實驗室會接觸病毒,所以我們這裡的老師都登記了。我說我要打,能夠鼓舞大家的信心嘛。
任何疫苗都可能會有過敏反應,可是這是極少數,而且是可控的。我們現在會跟有過敏體質的人講,你不要打,你先等一等。
滅活疫苗是我們的強項,我們這個也是經過一期、二期、三期臨床研究,所以它的研發和審批流程都是完善的,這體現了我們國家起步早,而且科技力量是很強大的。
記者:英國最近出現了新冠病毒的變種,我們現在研發出來的疫苗能應對這種變異的病毒嗎?
聞玉梅:我們不能說有效,也不能說無效,這都需要實驗驗證的,現在國家也在加緊做。打了疫苗的抗體不是有了嘛,然後我們可以在實驗室造一個變種,拿著我們的抗體,看看能不能中和這個變異的病毒。
目前我們實驗室也是加班加點,晚上在拼命做。我說假如這個廣譜抗體能夠起作用,那功勞就很大,說明抗體可以中和這個病毒。
2
「我很有信心,不會又爆發」
記者:入冬以來,可能是因為氣溫的降低,在我們國內多地又陸續發生了一些本土病例,所以大家現在很擔心,疫情會不會像去年年初那樣爆發?
聞玉梅:我很有信心,不會又爆發,可是散發會有的。因為我們跟國外的接觸,還有冷鏈送來的一些食品的包裝,難免會有一些外面輸進來的病毒。
但是由於我們有非常好的防控措施,把住門口,及時隔離,而且對接觸者進行篩查;發現無症狀的感染者,就把他送去隔離觀察和治療,這些措施使我有信心不會發生爆發。
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一種責任心,不可以覺得「反正現在國家在管著,我放鬆一點就可以了」。必須是戴口罩,要勤洗手,要有一定的社交距離,儘量人群集中的地方不要多去,特別是老年人或者有慢性病的人,要更自覺地保護自己,其實也是保護大家。
3
父母應該是這樣的,讓孩子保持他的好奇心
記者:您上世紀30年代出生,今年已經87歲高齡了。當初您46歲才去美國留學,第一次接觸「分子病毒學」這個對自己來說全新的領域。70多歲高齡,您還活躍在實驗室裡。包括現在,您依然奮戰在教學和向公眾做科普的第一線。能不能談談您為什麼能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一直保持著對科學的熱情?
聞玉梅:這種性格,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好奇心。比方說小孩常常睡在草地上、看著天空,問爸爸媽媽天上的星星為什麼那麼亮,這就是他的好奇心。
記者:您小時候要是問這種問題,您的父母會怎麼回答?
聞玉梅:我媽媽說,上面這個星星是一個一個星球,會亮的,可是到底為什麼亮、什麼時候傳到我們這裡、使我們看得見,這個我不清楚,你可以去看書。當父母應該是這樣子的,讓孩子保持他的好奇心。
記者:您的父母都是醫學專家,母親被稱作中國第一位女精神病學家,您的父親聞亦傳還是學者、詩人聞一多的堂兄。您一生在學術上的追求和成就,是不是也同家庭的薰陶密不可分?
聞玉梅:我5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所以我的爸爸對我影響不大,可是我的母親對我影響很大。
可是她沒有教我什麼,因為她忙得不得了,帶了兩個孩子,要維持生計。她沒有什麼時間在家裡,可是我們家裡有很多書,有文學的書、醫科的書、詩詞的書,我就看書。
當時是抗日戰爭,國家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的母親還能夠寫書,寫給兒童。她在書上寫:「今後我們中國的小主人應該不單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全的精神心理」,我現在讀到還是蠻感動的。
4
「你不懂經濟學,怎麼為病人考慮?」
採訪這天,正好是聞玉梅所在的學院錄製迎新活動視頻,她和學生們談笑風生,還特地佩戴了一枚葡萄串造型的胸針,寓意「碩果纍纍」。
當聞玉梅的學生,只會死讀書可不行。她一直倡導,做一名好醫生,不僅要醫術高超,還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耄耋之年,她仍矢志探索醫德教育新途徑,打造《人文與醫學》網絡共享課。
聞玉梅:當時大概是2013、14年的時候,我就注意到怎麼病人可以拿刀來捅醫生,怎麼可以有醫生上班戴上鋼盔,我認為是缺少了人文精神。那麼我就找哲學家一起開了這門課。
現在我又提出來,你不懂經濟學,你怎麼為病人考慮?你不懂法律,你怎麼知道你有沒有侵犯他的人權?這些都要有專業知識來鋪墊。
我認為醫學應該使得大家都能夠懂,而且有興趣。今年3月份,我們的大健康課程就要上線了。它是一個系列,總共4個專題,分成15講,都是由教授院士授課的。我自己主講《免疫與健康》、《病毒的利與害》兩門。
我們是跟企業合作的,他們給北大開設了一套面向外交官的課程,4門課一個人收一萬多塊。我就跟他們老總談判,我說對不起,我們醫學生是「窮」的,我們叫學校買。比方說某個大學買全部4個專題的課程,幾千個學生都可以去看。面對偏遠地區的大學我們可以費用減半,讓他們的學生也都可以聽到這些課。
走過87年人生路的聞玉梅院士寄語年輕人,「路是人走出來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自己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按老的圖紙走不出新路,希望大家創新,為國爭光」!
院士之光
專訪天文學家葉叔華:每個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是一份很珍貴的貢獻↓分享
↓點讚
原標題:《院士之光 | 「新冠疫苗我會打的!」87歲聞玉梅院士:按老圖紙走不出新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