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之光 | 「新冠疫苗我會打的!」87歲聞玉梅院士:按老圖紙走不出...

2021-01-10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話匣子 ,作者常洛、趙穎文

話匣子

一群正經的記者「不正經」地說正經事

「沒有一個病毒,可以把一個國家的人民打倒!」

在去年初,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在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說出這句話,頓時刷屏。

聞玉梅奮鬥在醫學領域60餘載,是治療性B肝疫苗的開拓者之一。在過去一年裡,作為上海市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專家委員會主任,素來低調的聞玉梅一次又一次面向媒體和公眾,介紹防疫知識,解讀著「中國堅守」。

讓我們一同走進《院士之光》專欄第二期: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

1

「新冠疫苗我會打的」

記者:之前大家都很期待新冠疫苗的誕生,覺得疫苗是終結疫情的一個武器。那麼現在疫苗已經研製出來了,大家可以申請去打,但是這時候,很多人又不敢去打了,首先是擔心疫苗的安全性,「會不會有副作用?」

聞玉梅:我已經籤過字了,我會打的!因為我們在實驗室會接觸病毒,所以我們這裡的老師都登記了。我說我要打,能夠鼓舞大家的信心嘛。

任何疫苗都可能會有過敏反應,可是這是極少數,而且是可控的。我們現在會跟有過敏體質的人講,你不要打,你先等一等。

滅活疫苗是我們的強項,我們這個也是經過一期、二期、三期臨床研究,所以它的研發和審批流程都是完善的,這體現了我們國家起步早,而且科技力量是很強大的。

記者:英國最近出現了新冠病毒的變種,我們現在研發出來的疫苗能應對這種變異的病毒嗎?

聞玉梅:我們不能說有效,也不能說無效,這都需要實驗驗證的,現在國家也在加緊做。打了疫苗的抗體不是有了嘛,然後我們可以在實驗室造一個變種,拿著我們的抗體,看看能不能中和這個變異的病毒。

目前我們實驗室也是加班加點,晚上在拼命做。我說假如這個廣譜抗體能夠起作用,那功勞就很大,說明抗體可以中和這個病毒。

2

「我很有信心,不會又爆發」

記者:入冬以來,可能是因為氣溫的降低,在我們國內多地又陸續發生了一些本土病例,所以大家現在很擔心,疫情會不會像去年年初那樣爆發?

聞玉梅:我很有信心,不會又爆發,可是散發會有的。因為我們跟國外的接觸,還有冷鏈送來的一些食品的包裝,難免會有一些外面輸進來的病毒。

但是由於我們有非常好的防控措施,把住門口,及時隔離,而且對接觸者進行篩查;發現無症狀的感染者,就把他送去隔離觀察和治療,這些措施使我有信心不會發生爆發。

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一種責任心,不可以覺得「反正現在國家在管著,我放鬆一點就可以了」。必須是戴口罩,要勤洗手,要有一定的社交距離,儘量人群集中的地方不要多去,特別是老年人或者有慢性病的人,要更自覺地保護自己,其實也是保護大家。

3

父母應該是這樣的,讓孩子保持他的好奇心

記者:您上世紀30年代出生,今年已經87歲高齡了。當初您46歲才去美國留學,第一次接觸「分子病毒學」這個對自己來說全新的領域。70多歲高齡,您還活躍在實驗室裡。包括現在,您依然奮戰在教學和向公眾做科普的第一線。能不能談談您為什麼能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一直保持著對科學的熱情?

聞玉梅:這種性格,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好奇心。比方說小孩常常睡在草地上、看著天空,問爸爸媽媽天上的星星為什麼那麼亮,這就是他的好奇心。

記者:您小時候要是問這種問題,您的父母會怎麼回答?

聞玉梅:我媽媽說,上面這個星星是一個一個星球,會亮的,可是到底為什麼亮、什麼時候傳到我們這裡、使我們看得見,這個我不清楚,你可以去看書。當父母應該是這樣子的,讓孩子保持他的好奇心。

記者:您的父母都是醫學專家,母親被稱作中國第一位女精神病學家,您的父親聞亦傳還是學者、詩人聞一多的堂兄。您一生在學術上的追求和成就,是不是也同家庭的薰陶密不可分?

聞玉梅:我5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所以我的爸爸對我影響不大,可是我的母親對我影響很大。

可是她沒有教我什麼,因為她忙得不得了,帶了兩個孩子,要維持生計。她沒有什麼時間在家裡,可是我們家裡有很多書,有文學的書、醫科的書、詩詞的書,我就看書。

當時是抗日戰爭,國家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的母親還能夠寫書,寫給兒童。她在書上寫:「今後我們中國的小主人應該不單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全的精神心理」,我現在讀到還是蠻感動的。

4

「你不懂經濟學,怎麼為病人考慮?」

採訪這天,正好是聞玉梅所在的學院錄製迎新活動視頻,她和學生們談笑風生,還特地佩戴了一枚葡萄串造型的胸針,寓意「碩果纍纍」。

當聞玉梅的學生,只會死讀書可不行。她一直倡導,做一名好醫生,不僅要醫術高超,還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耄耋之年,她仍矢志探索醫德教育新途徑,打造《人文與醫學》網絡共享課。

聞玉梅:當時大概是2013、14年的時候,我就注意到怎麼病人可以拿刀來捅醫生,怎麼可以有醫生上班戴上鋼盔,我認為是缺少了人文精神。那麼我就找哲學家一起開了這門課。

現在我又提出來,你不懂經濟學,你怎麼為病人考慮?你不懂法律,你怎麼知道你有沒有侵犯他的人權?這些都要有專業知識來鋪墊。

我認為醫學應該使得大家都能夠懂,而且有興趣。今年3月份,我們的大健康課程就要上線了。它是一個系列,總共4個專題,分成15講,都是由教授院士授課的。我自己主講《免疫與健康》、《病毒的利與害》兩門。

我們是跟企業合作的,他們給北大開設了一套面向外交官的課程,4門課一個人收一萬多塊。我就跟他們老總談判,我說對不起,我們醫學生是「窮」的,我們叫學校買。比方說某個大學買全部4個專題的課程,幾千個學生都可以去看。面對偏遠地區的大學我們可以費用減半,讓他們的學生也都可以聽到這些課。

走過87年人生路的聞玉梅院士寄語年輕人,「路是人走出來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自己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按老的圖紙走不出新路,希望大家創新,為國爭光」!

院士之光

專訪天文學家葉叔華:每個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是一份很珍貴的貢獻

↓分享

↓點讚

原標題:《院士之光 | 「新冠疫苗我會打的!」87歲聞玉梅院士:按老圖紙走不出新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聞玉梅院士:一次性醫學口罩用保鮮袋包裹、電熱吹風處理後可再次使用
    央廣網上海2月9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宋瓊芳)在聞玉梅院士的建議並關心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聯合公共衛生學院,在《微生物與感染》雜誌在線發表科研論文《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醫學口罩的實驗研究》證實:使用後的一次性醫學口罩,以家用保鮮袋包裹,家用電熱吹風處理
  • 看資深院士解析疫情:科學是戰勝疫情的利器
    聞玉梅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B型肝炎病毒學與免疫學,治療性疫苗基礎理論與應用,代表性成果是B肝病毒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研究,抗原-抗體複合物型治療型疫苗。現在用於檢測病毒核酸的技術,用的是從美國黃石國家森林公園火山溫泉中分離出的耐高溫的DNA複製酶,通過有效擴增病毒核酸,從而進行快速診斷。目前,疫苗研究已從單一滅活病毒或傳代減毒的傳統方式,發展到通過基因工程研發多種新疫苗。這些都是人類利用科學對付病毒的武器。
  • 聞玉梅:中國治療性B肝疫苗開拓者—新聞—科學網
    聖瑪利亞女中是當時知名的中學,聞玉梅在讀書期間,因成績優秀,連年獲得第一名而免去學費。聞亦傳去世之後,桂質良一個文弱的女性,帶著兩個女兒(聞玉梅另有一年長3歲的姐姐),生活不可謂不艱辛。雖然桂質良有許多有錢有勢的親戚、同學,但她從不求助於別人,堅持以自己的能力培養女兒。為了讓聞玉梅姐妹接受最好的教育,桂質良四處兼職。
  • 新冠病毒變異意味著什麼?院士專家及新冠疫苗企業這麼說
    圍繞新冠病毒變異背後的諸多問題,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鍾南山、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知名專家,拜恩泰科、莫德納等新冠疫苗研發企業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都作了回應。新冠病毒變異並不意外12月22日凌晨,張文宏在其微博也發文表示,英國突變株並不意外。
  • 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要完成哪些試驗?多久能投用?院士都解釋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院士解釋: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要完成哪些試驗?多久投入使用?視頻來源:央視新聞(03:15)新冠肺炎疫苗生產的應急標準出臺,與此同時,5個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疫苗其中有三個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如果出現特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可以啟動疫苗的緊急使用。那麼將要進行的新冠肺炎疫苗三期臨床將要完成哪些試驗?疫苗還有多久才能投入使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王軍志院士給出了權威解答。
  • J HEPATOL:復旦大學聞玉梅院士等發現治療性B肝疫苗過度刺激可致...
    我國自主開發了一種以明礬為佐劑的治療性B肝疫苗(YIC),該疫苗由抗原-抗體(HBsAg[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IG[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免疫原性複合物組成,旨在通過改變機體對B型肝炎病毒(HBV)抗原的加工和呈遞方式,從而消除免疫耐受。
  • 新冠特效藥還有多遠?人人都要打疫苗嗎?院士回應
    如果說,近期國內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從高位降到零,那麼科研工作者們則是從零開始、出發。對於新冠病毒、疫苗、有效的臨床藥物,中國的科研攻關進展如何?他們現在到了哪兒?3月26日的《新聞1+1》,白巖松連線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針對大家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 「不老院士」鍾南山|我有一位好太太!
    早些年,由於我沒日沒夜忙工作,當院長,出門診,身為院士還頂著一堆不得不承當的頭銜兒,太太也曾因無奈發過脾氣,我也曾一時火大,不止一次發生爭吵。但我轉念一想,多少歉疚在心頭啊……我對普通患者都能一視同仁,將心比心,何嘗不心疼為自己操勞了一輩子的愛妻啊!於是,我又馬上安撫委屈的她,對愛妻說盡好話。最終,太太還得順著我的意思。
  • 新冠口服疫苗天津大學問世?專家:「快」,但要講基本法
    2月25日,據津雲新聞消息,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口服疫苗,且黃金海本人「以身試法」,自己4倍量口服樣品,無任何副反應。消息一出,很快引發廣泛關注。上海某高校一位資深科學家對此消息發表評論認為,「求求各位不要這樣誤導公眾。這個階段就能叫疫苗?
  • 陳薇院士回應疫苗發熱率高問題 首次全方位解讀了疫苗研發全過程
    不管是全身性反應還是局部性反應,都比其他疫苗的數據要弱得多,這些都是以數據來說話。相關閱讀:全球各國在新冠疫苗研發上正在奮力賽跑,我國重組新冠疫苗Ad5-nCoV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一舉一動備受關注。
  • B肝治療性疫苗進入三期臨床,她說,只有我們在做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目前我國關於B肝治療性疫苗的研製已經到了上市前的最後階段,這為無數B肝患者帶來了希望的曙光。這希望的背後少不了她的貢獻。 她就是我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復旦大學教授,治療型B肝疫苗的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聞玉梅院士。
  • 新冠肺炎疫苗三期多久才能投入使用?這位院士都解釋了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王軍志院士給出了權威解答。總臺央視記者餘靜英:一期臨床實驗達到了什麼效果?二期臨床實驗又達到什麼效果?接下來的三期臨床實驗要達到什麼目的呢?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初步顯示安全有效 在疫苗有效性方面,國藥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的二期臨床試驗揭盲結果顯示,按照兩針間隔28天程序接種兩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
  • 新冠疫苗十問,為你解疑釋惑|新冠疫苗|疫苗|滅活疫苗|新冠病毒
    境外新冠疫情加速蔓延,新冠疫苗研發正在與病毒賽跑。近日,個別國家已經批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在我國,也有令人振奮的消息傳出:至今已有6個國產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研究。有專家表示,「疫苗推廣之時,就是世界重啟之日」。
  • 新冠、流感症狀難分,怎麼防?新冠疫苗兩針不到1000元?會更低!
    新冠、流感症狀難分,今年怎麼防?張文宏表示:「流感的主要發病症狀和新冠是非常難以區分的。」今年的情況會使得流感疫情的防控形勢更加嚴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認為,過往大量的統計學數據表明,打了疫苗對於人類的益處高於不打疫苗。流感疫苗仍是最有效手段。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
  • 軍隊成功研製出重組新冠疫苗 法匹拉韋治療新冠肺炎4天見效!
    3月16日20時18分,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展開臨床試驗。據陳薇院士介紹,按照國際的規範,國內的法規,疫苗已經做了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可大規模生產的前期準備工作。 已知的是,這是國內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受試者招募已經同步展開。
  • 王軍志院士: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才是新冠疫苗上市的科學依據
    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目前我國已經有三個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兩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剛剛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研發最快腺病毒載體疫苗已經啟動二期臨床試驗。
  • 1000億個「活」腺病毒的新冠疫苗,你敢接種麼?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3月22日,@荊楚老吳 再次發表《滄海橫流 青山永立——向陳薇院士團隊致敬》,此文中詳細披露了軍事科學院張振威主任接種試驗用新冠疫苗的過程,確認陳薇院士團隊於2月29日中午在黨旗下接種了新冠疫苗。
  • 首屆天壇醫藥健康院士論壇召開
    此次論壇以「健康中國與生物醫藥」為主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13位院士及2位特邀專家,共同回顧百年中國生物發展歷程及社會貢獻,圍繞疫苗與疾病防控、生物醫藥與腫瘤慢病診治、生物醫藥與老年健康,從預防、診斷、
  • 新冠肺炎疫苗三期臨床要完成哪些試驗?多久才能投入使用?這位院士...
    那麼將要進行的新冠肺炎疫苗三期臨床將要完成哪些試驗?疫苗還有多久才能投入使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王軍志院士給出了權威解答。 總臺央視記者餘靜英:一期臨床實驗達到了什麼效果?二期臨床實驗又達到什麼效果?接下來的三期臨床實驗要達到什麼目的呢?
  • 鍾南山院士重要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21日,遼寧省大連市發布通知,該市金普新區轄區內的友誼、先進、擁政、光中、站前5個街道加強防控措施,區域內公共場所全部停業,中小學校、幼兒園停課。21日,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因為新冠疫苗研發時間較短,在沒有國家規定的指南和方案要求之前,不建議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和HPV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