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HEPATOL:復旦大學聞玉梅院士等發現治療性B肝疫苗過度刺激可致...

2020-12-23 丁香園

YIC組和明礬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

 

儘管目前已報導了多種慢性B型肝炎(CHB)感染的實驗性治療方法,但鮮有通過臨床試驗對這些方法進行確證。我國自主開發了一種以明礬為佐劑的治療性B肝疫苗(YIC),該疫苗由抗原-抗體(HBsAg[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IG[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免疫原性複合物組成,旨在通過改變機體對B型肝炎病毒(HBV)抗原的加工和呈遞方式,從而消除免疫耐受。

 

先前已有研究報導了YIC的雙盲安慰劑對照II B期臨床試驗結果,而《肝臟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雜誌也於2013年5月13日在線發表了我國復旦大學聞玉梅院士等人在450例患者中開展的III期臨床試驗結果。研究發現,當YIC疫苗的接種劑數由6劑增加至12劑時,疫苗針對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反而降低。

 

在III期臨床試驗中,450例CHB患者隨機接受12劑YIC或安慰劑(只含明礬)治療,並在完成免疫治療後進行為期24周的隨訪。試驗的主要終點是出現HBeAg血清轉換,次要終點是病毒載量下降,肝功能及肝組織學改善。

 

先前II B期臨床試驗採取的治療方案是注射6劑YIC或安慰劑(明礬),在該基礎上,III期臨床試驗又額外增加6劑YIC或明礬。然而,與II B期試驗結果相反,YIC組的HBeAg血清轉變率由21.8%降至14.0%,而明礬組則從9%增加至21.9%。兩個組別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標定值的下降程度相當(p>0.05)。

 

作者發現,使用YIC過度刺激並不能增加其有效性,反而會造成宿主免疫疲勞而導致有效性下降。對於治療性疫苗的開發來說,找到適度的免疫治療方案是至關重要的。單獨注射明礬多次可能會刺激產生強烈的炎症反應及先天性免疫應答,從而出現一定的治療效果,這一點需要進一步研究加以確證。


相關焦點

  • 聞玉梅:中國治療性B肝疫苗開拓者—新聞—科學網
    195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1980~1982年赴英國倫敦大學、美國國立衛生院進修肝炎病毒學。1985年經衛生部批准建設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她長期從事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發現了我國B型肝炎病毒的多種變異株,提出B肝病毒表面抗原耐受性的觀點,研究消除免疫耐受性的治療策略,推動研製B肝表面抗原抗體複合物型治療性疫苗,被認為是治療性B肝疫苗的開拓者之一。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累世書香,科研報國源流長 1934年1月16日,聞玉梅在北平(今北京)出生。
  • B肝治療性疫苗進入三期臨床,她說,只有我們在做
    她就是我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復旦大學教授,治療型B肝疫苗的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聞玉梅院士。 complex as approach for vaccine therapy」的文章,在國際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治療性疫苗的概念,醫學界第一次正視疫苗的治療作用,為免疫學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
  • 院士之光 | 「新冠疫苗我會打的!」87歲聞玉梅院士:按老圖紙走不出...
    在去年初,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在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說出這句話,頓時刷屏。聞玉梅奮鬥在醫學領域60餘載,是治療性B肝疫苗的開拓者之一。在過去一年裡,作為上海市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專家委員會主任,素來低調的聞玉梅一次又一次面向媒體和公眾,介紹防疫知識,解讀著「中國堅守」。
  • B肝全球新藥進展和治療性B肝疫苗進入二期
    全球在研B肝新藥方向,還有治療性B肝疫苗,主要通過打破B肝患者(CHB)的免疫耐受狀態,誘導免疫應答來實現清除體內B肝病毒。相比人們所知的,感染後接種疫苗均無效,這種治療性B肝疫苗適用於已感染B肝病毒的B肝患者。
  • 首屆天壇醫藥健康院士論壇召開
    治療等方面研討前沿方向、研發熱點、生產、質量、國際化、政策法規等方面,研討如何充分發揮生物醫藥在應對重大疾病治療和傳染病防控方面的獨特優勢,推進健康中國公司趙鎧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聞玉梅院士、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俞永新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沈倍奮院士、四川大學魏於全院士、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張學敏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
  • B肝治療性疫苗還有多遠?這些企業在路上
    B肝治療性疫苗還有多遠?為實現B肝的治癒,治療性B肝疫苗是目前B肝治療藥物的一個熱門研究方向,本文對國內典型B肝治療性疫苗研發企業進行介紹。T101是一種搭載有三種B肝病毒的特異性抗原的病毒載體,是在TG1050的相關技術基礎之上研發,該疫苗可誘導患者自身的 HBV抗原特異性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達到抑制甚至清除HBV或誘導被HBV感染肝細胞凋亡的作用。
  • B肝在研新藥DNA-HBVac,德國研究員開發,新治療性疫苗
    一種治療性B肝疫苗DNA-HBVac,在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研究年會(EASL 2020)上由德國研究人員公布最新開發進展。這種治療性B肝疫苗名稱為DNA-HBVac,本屆歐肝會上,德國研究人員介紹了這種研究藥物,並指出該藥有望成為慢性B肝的候選治療性B肝疫苗。
  • 國產治療性B肝疫苗研究已進入三期臨床
    目前國內的治療性B肝疫苗研究已進入三期臨床,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些是在藥監局管理範圍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會根據國家法律法規進行審批。有專家表示,免疫療法與抗病毒藥物相結合,有望成為B肝新的治療手段。
  • 看資深院士解析疫情:科學是戰勝疫情的利器
    言之有理工作室近日約請兩位資深院士——著名醫學微生物學家聞玉梅院士和著名流行病學、微生物學專家莊輝院士,為我們解析疫情,展現科學這一利器如何幫我們戰勝疫病。聞玉梅院士小傳聞玉梅,1934年1月生,上海市人,著名醫學微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教授,曾任教育部、衛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治療型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微生物學會理事長。
  • Nature子刊:治療性B肝疫苗新進展,淋巴結靶向納米疫苗免疫新機制
    點擊查看 儘管預防性B肝疫苗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迄今為止,尚無有效的治療性B肝疫苗上市。這其中最具挑戰的重大問題是如何突破慢性B肝感染患者體內長期建立起來的免疫耐受,誘導有效、持續的免疫應答,獲得功能性治癒,甚至完全清除cccDNA。
  • 聞玉梅院士:一次性醫學口罩用保鮮袋包裹、電熱吹風處理後可再次使用
    央廣網上海2月9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宋瓊芳)在聞玉梅院士的建議並關心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聯合公共衛生學院,在《微生物與感染》雜誌在線發表科研論文《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醫學口罩的實驗研究》證實:使用後的一次性醫學口罩,以家用保鮮袋包裹,家用電熱吹風處理
  • B肝新藥2020進展,治療性B肝疫苗HeberNasvac,即將迎來上市期
    B肝新藥2020進展,治療性B肝疫苗HeberNasvac,即將迎來上市期B肝新藥治療性B肝疫苗HeberNasvac上市後,整體還需要改良,所以部分還在做臨床研究,正確獲得更為理想的針對B肝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影響。
  • EASL2020:治療性B肝疫苗NASVAC能使部分B肝攜帶者獲得功能性治癒!
    臨床治癒類似於急性HBV感染後自發性病毒清除的狀態,標誌著慢B肝的持久免疫學控制,是目前國內外指南推薦的理想治療目標。然而,現有的核苷(酸)類似物(NAS)或幹擾素很難實現這一目標,且NAS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
  • 宮頸癌疫苗發明者伊恩·弗雷澤院士到訪:女性福音來了!HPV治療性...
    5月15日,宮頸癌疫苗發明者、澳大利亞癌症學會主席、諾貝爾醫學獎提名者伊恩·弗雷澤院士到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下稱「重醫附二院」),為即將開展的宮頸癌治療性疫苗臨床試驗項目做啟動前考察工作。附二院將成HPV治療性疫苗I期臨床試驗的第一站據了解,由弗雷澤院士牽頭領導的宮頸癌治療性疫苗項目計劃在重醫附二院進行I期臨床試驗,此次HPV治療性疫苗I期臨床試驗項目的籌備視察活動得到了重慶市科技局和重慶醫科大學的高度重視
  • 德國學者研製出或可口服/皮下使用新型治療性B肝疫苗
    目前全球約有2.57億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約有88.7萬人死於HBV感染,其中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的病死率分別佔30%和45%。據估計,我國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約有7000萬,其中慢性B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3000萬。慢性B肝病毒感染已成為我國及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 對宮頸癌疫苗、B肝疫苗、帶狀皰疹疫苗 我們有哪些認知誤區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隋龍教授表示,「事實上,除了預防傳染病,疫苗在癌症的預防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以宮頸癌為例,HPV疫苗能夠有效預防由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癌症。」成年女性幾乎難以避免HPV感染,而持續的HPV感染會造成宮頸病變,進而有可能發展為宮頸癌,世界衛生組織(WHO)文件明確指出將9-14歲未發生性行為的女孩作為首要接種對象。
  • B肝治療性疫苗有了新進展,戰友又有治癒希望啦!
    B肝疫苗的接種大大降低了B肝的新發傳染率和發病率,可是這種疫苗對於緩慢B型肝炎患者卻無醫治性效果,研究緩慢B型肝炎的醫治性疫苗照舊任重而道遠。  圖2 HBV流行病學散布  自上世紀80時代晚期B肝病毒發現以來,全球的科學家就致力於B肝疫苗的研究工作。大體而言,B肝疫苗的開展閱歷了三個期間:第一代疫苗首要是從患者血清中獲得的B肝表面抗原(HBsAg)。
  • B肝疫苗的「前世今生」:從「澳抗」到B肝疫苗
    11月1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因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聽到B肝,大家可能會想到我們都接種過的B肝疫苗。
  • 復旦大學校長寄語畢業生:勇於創新面對挑戰
    勇於創新面對挑戰許寧生校長在復旦大學2016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親愛的同學們、家長們、老師們、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希望復旦人能立足創新的潮頭,關注大問題、研究大問題、解決大問題。總之,我們所處的時代,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復旦畢業生應勇於創新,直面挑戰!同學們,在你們走出校門後,你們要保持創新的激情、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精神。這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我特此推薦幾位復旦人作為大家學習的榜樣。聞玉梅院士大家都很熟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