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記者 周晉羽)世界上第一支癌症疫苗——宮頸癌疫苗給全世界女性帶來福音,且一直備受關注。5月15日,宮頸癌疫苗發明者、澳大利亞癌症學會主席、諾貝爾醫學獎提名者伊恩·弗雷澤院士到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下稱「重醫附二院」),為即將開展的宮頸癌治療性疫苗臨床試驗項目做啟動前考察工作。
附二院將成HPV治療性疫苗I期臨床試驗的第一站
據了解,由弗雷澤院士牽頭領導的宮頸癌治療性疫苗項目計劃在重醫附二院進行I期臨床試驗,此次HPV治療性疫苗I期臨床試驗項目的籌備視察活動得到了重慶市科技局和重慶醫科大學的高度重視。
重慶市科技局局長 許洪斌
重慶醫科大學校長 黃愛龍
15日上午,弗雷澤院士和龐建宏博士等專家組成的訪問團,在重慶市科委主任許洪斌、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副校長楊竹等人的陪同下,一行參觀並考察了重慶醫科大學分子病理實驗室和重醫附二院的相關科室的準備情況。通過參觀重醫附二院的病理科、檢驗科、疫苗臨床試驗檔案室、受試者接待室以及疫苗儲存室、婦產科等,深入了解I期臨床試驗相關設施設備情況,為接下來的宮頸癌治療性疫苗的臨床試驗工作的開展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
弗雷澤院士
隨後,弗雷澤院士及訪問團與重醫附二院相關領導、專家進行了座談,雙方就HPV治療性疫苗I期臨床試驗項目計劃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座談中,弗雷澤院士表示,「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重慶這座美麗的城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重醫附二院的醫護人員非常溫暖,也給病人提供了非常好的醫療條件。並且,這裡擁有雄厚的臨床實力和世界先進的精良設備,非常適合進行臨床藥物試驗,並且有許多的臨床試驗項目已經在開展了。接下來希望我們可以整合資源,強強聯合,加強宮頸癌治療性疫苗項目等的合作。」
HPV治療性疫苗將解決宮頸癌的治療性難題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顯示,2018年前世界約有30萬名婦女死於宮頸癌,其中HPV16型和18型感染引起70%的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在1991年,時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免疫和代謝研究所研究員的弗雷澤院士就開始了對人乳頭瘤病毒的研究,並與已故中國科學家周健教授合作,利用DNA重組技術製造出了與HPV人乳頭瘤病毒極為相似的HPV病毒樣顆粒,並利用該病毒顆粒刺激身體產生免疫反應,從而遏制HPV的感染。從2006年世界上第一支宮頸癌預防性疫苗面世至今,全球已有超過一億人口接種宮頸癌預防性疫苗。據國際人乳頭瘤病毒學會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顯示,從澳大利亞政府將宮頸癌疫苗納入醫療福利並免費為12歲以下的兒童接種該疫苗後,全澳女性HPV病毒發病率已由10年前的20%降至如今的1%,或將成為全球首個免於該病困擾的國家。
在中國內地,九價的HPV疫苗也在去年正式上市,卻出現「一針難求」的火爆現象。然而,宮頸癌預防性疫苗僅能有效起到預防性作用,對於病毒攜帶者和宮頸癌患者無法起到保護和治療性作用。資料顯示,宮頸癌仍是中國15歲至44歲女性中的第二大高發癌症,平均每年約有超過13萬的新增宮頸癌病例,佔全球新增病例的28.8%,其中有8萬女性因此病去世。此次弗雷澤院士領導的HPV治療性疫苗研究項目正是針對解決宮頸癌疾病的治療性難題,對於降低我國宮頸癌引起的死亡率具有重大意義。
HPV治療性疫苗預計今年內啟動I期臨床試驗
據了解,促成弗雷澤院士首次造訪重慶的,是淂暉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淂暉國際」)。通過與重醫附二院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淂暉國際將弗雷澤院士領導研究的多項與HPV病毒相關的臨床試驗項目引入重醫附二院,計劃開展在中國的I期臨床試驗。
據了解,有多位國內婦科及宮頸癌研究專業首屈一指的臨床醫學專家們也將參與該項HPV治療性疫苗的臨床研究,其中包括重醫附二院婦產科主任胡麗娜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魏麗惠教授等。
據了解,弗雷澤教授在2018國際生物治療高峰論壇上與淂暉國際正式籤約開展宮頸癌治療性疫苗研究,此次I期臨床試驗中心的成立也標誌著該項目在中國的正式落地。淂暉國際現正積極開展向中國藥監局臨床試驗批件申請工作,計劃今年年內正式啟動I期臨床試驗。通過此次對重醫附二院的訪問之行,弗雷澤院士表示對中國的臨床醫學專家們具有非常大的信心,希望以重醫附二院為牽頭中心,此後在中國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