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接種3種疫苗被判差錯,全中國的孩子、家長和接種醫生都要注意了

2020-12-24 騰訊網

最近某地一個同行(化名康康醫生)加我微信,向我諮詢一件鬱悶的事。

康康醫生出於責任心、給疫情期間落下疫苗的孩子同時接種3種疫苗,希望儘早給孩子全面的保護,但之後孩子出現川崎病症狀,家長咬定同時接種3種疫苗違規。

最近,這起預防接種不良事件在當地完成了專家調查診斷,結論為:懷疑接種差錯相關反應。

在上面這個調查診斷結論中可以看到,孩子同時接種的3種疫苗是:乙腦活疫苗、水痘活疫苗、輪病活疫苗。這3種疫苗都是活病毒疫苗,2種注射1種口服,1種免費2種自費。

為何是接種差錯,調查報告給出的判定理由是兩個:第一,與疫苗說明書注意事項中的疫苗接種間隔不符;第二,與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同時接種原則中的免費疫苗與自費疫苗接種間隔不符。

陶醫生覺得,如果是非專業人員的法官,這樣扣字眼判案倒也不意外,然而做出這一調查診斷結論的是當地有醫學背景的專業人員,這就說不過去了。

多種疫苗能不能同時接種,這首先是一個科學問題。世界衛生組織針對公眾經常質疑的8個疫苗問題有明確的解答,其中第5個就是【孩子能一次接種多種疫苗嗎】,答案是明確肯定的。

世界衛生組織從科學上闡述了孩子為什麼可以同時接種多種疫苗,因為人體每時每刻都在接觸環境中的各種微生物,這種接觸量遠遠超過經疫苗的接觸量,所以根本不需要擔心一次接種多種疫苗會導致孩子身體受不了。

從疫苗技術的發展來說,現代疫苗的純度越來越高,雜質越來越少,也就是越來越安全了。著名的普羅特金版《疫苗學》裡提供了下面這些劇烈變化、但被絕大多數人忽視的數據:孩子接種的疫苗種類越來越多,但實際進入人體的關鍵成分(抗原)量確實越來越少,疫苗的精準度越來越高,也越安全了。

上表中顯示:上世紀80年代,拜百日咳全細胞疫苗所賜,兒童疫苗雖然只預防7種疾病(MMR預防麻疹、腮腺炎和風疹),但抗原總量達到3000多種,其中絕大多數是無效成分。2000年起,更安全的百日咳無細胞疫苗開始替代了不良反應率偏高的百日咳全細胞疫苗,兒童疫苗能預防的疾病增加到11~14種,但抗原總量不超過160種,比之前減少了95%,這是巨大的進步。

中國百日咳無細胞疫苗替代全細胞疫苗的時間節點,是2008年。中國的60後至00後(包括我,也很可能包括你),接種的都是百日咳全細胞疫苗,也就是挨過了3000種抗原的舊疫苗時代,不是活的好好的麼?難道我們的孩子就退化到扛不過160種抗原的新疫苗時代?

世界衛生組織還明確指出,一次接種多種疫苗可以減少折騰,省時省錢,減少孩子的不適。可見,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支持給孩子一次接種多種疫苗。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出生後12個月內需要接種很多疫苗,發達國家由於普及了多種疫苗同時接種以及多聯疫苗,所以12月齡內的孩子只需要去接種門診3-4次就搞定了,每次接種3~4種疫苗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上表是加拿大BC省的接種程序表,可以看到一個18月齡的孩子,只需在2、4、6、12和18月齡拜訪接種門診5次,每次接種2~4種疫苗,共接種15劑疫苗,預防14種疾病。特別是2月齡安排了4種疫苗同時接種,其中1種還是六聯疫苗,從疫苗成分來說,這相當於1次接種了9種疫苗。請務必記住,這種接種方式在中國以外很常見,千萬不要大驚小怪。

我國由於觀點未及時更新以及缺乏多聯疫苗,所以嬰幼兒幾乎每個月都要去一次接種門診,甚至每半個月就要去一次,每次只能打1種或2種疫苗,每年我國新生兒數為1600~1800萬,一個孩子折騰一點,那麼幾千萬孩子就折騰大了。

在中國的發達地區,一次接種多種疫苗的理念也在被逐步接受。作為一名從事疫苗科普的專業人員,陶醫生給自己的女兒踐行這種理念,以下視頻拍攝於2016年6月15日,陶妞當時18月齡,在我的鼓勵下接種醫生給她同時接種了4種疫苗,分別是:輪病疫苗(口服),五聯疫苗(左大腿),麻腮風疫苗(左上臂),A肝疫苗(右上臂)。

然而,中國太大了,落後觀點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接種醫生尚且沒完全接受一次接種多種疫苗,更不要說家長們了。

藥物說明書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法律效應的用藥參考,然而中國的疫苗說明書也一樣落伍。即便疫苗上市前根本沒有做過和其他疫苗一起接種的研究,即便廠家知道【多種疫苗可以同時接種】這個全球性科學共識,也不妨礙廠家們毫無根據地在疫苗說明書的注意事項裡寫上【不建議本疫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條款。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接種醫生即便認同【多種疫苗可以同時接種】的理念,也不會主動給孩子這樣安排。如果家長從網上學習到這個理念,主動要求接種醫生這樣做,也只有少數接種醫生敢於不按疫苗說明書操作,多數仍然會拒絕。這不能怪接種醫生,因為萬一遇到家長的質疑,很可能吃不了兜著走。

現實中,許多疾控中心的專業人員未必不認可【多種疫苗可以同時接種】,但他們覺得分開接種更好,出於這樣一個看似有道理的原因:萬一出現不良反應,同時接種難以區分到底是哪種疫苗引起的。這個理由從邏輯上來說沒錯,很多家長也會被說服,然而陶醫生想提醒大家:外國人為啥不擔心無法區分肇事疫苗呢?

真相就是:絕大多數疫苗不良反應都很輕微,不涉及經濟補償,沒有必要勞師動眾地請專家確認肇事疫苗。涉及經濟補償的嚴重疫苗不良反應則很罕見,每一例都會走專家調查診斷/鑑定過流程。如果專家們都無法區分哪種疫苗引起的,那麼專家們宣布涉事疫苗各打五十大板,絕不會有人提出異議。

陶醫生相信外國人早就洞悉了以上真相,才選擇了不折騰地同時接種。我希望中國所有疫苗專業人員也明確知道這一點,不要再自我折騰,同時還折騰孩子與家長。

新冠疫情導致很多孩子拉下了接種疫苗,中國疾控中心非常擔心漏種疫苗的孩子會感染疾病,他們早在3月份就下發了疫苗遲種補種技術方案,為解決這個理念問題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文中明示:免費疫苗和自費疫苗可以同時接種。

中國疾控中心的這個技術方案,實際上否定了前述調查報告中所謂免費疫苗與自費疫苗不能同時接種的理由,而且技術方案沒有提到特定疫苗不能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這意味著同時接種是普適的,符合全球共識。

再來看看孩子的疾病診斷:不完全性川崎病,反應性腦膜炎,肝功能損傷,低蛋白血症,急性腹瀉病,EB病毒感染,卵圓孔未閉。

難道這些病都和三種疫苗同時接種有因果關係?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會這麼認為吧,否則這三種疫苗豈不變成了毒藥,其他接種的孩子不就也要遭殃了麼?問題在於,調查診斷結論並沒有指出到底哪種病與疫苗接種有關,籠統稱為【接種差錯相關反應】,實在沒有說服力。

排在第一的疾病叫不完全性川崎病,就是川崎病,但臨床症狀不夠典型或不完全符合川崎病診斷標準。川崎病目前為止病因不明確,一般認為與人體感染微生物後的免疫機制失調有關。疫苗本身就是微生物或微生物的某種成分,所以疫苗往往會背黑鍋。然而,到目前為止流行病學證據並不支持接種疫苗導致川崎病。

2016年第3期的【Expert Review of Vaccines】上,義大利學者Susanna等發表了疫苗與川崎病的綜述性研究,指出涉及免疫機制的疫苗,確實可能與川崎病相互作用,但流行病學證據表明:現有證據不支持川崎病的發生與疫苗接種之間的關聯。

著名學術期刊【Vaccine】2017年第14期上,澳大利亞學者Linny等也發表了一篇系統綜述,在研究了27篇疫苗接種後川崎病有關的文獻後,最終結論為:缺乏疫苗接種增加川崎病風險或與之有因果聯繫的證據。

川崎病沒有證據與疫苗接種有關,孩子的其他疾病更是如此。

各種排除性證據已經很充分了,但結果卻不樂觀。

康康醫生告訴我,以上這些科學共識、技術方案和論文結論都已經和家長溝通過了,但家長就是死扣疫苗說明書裡的不建議同時接種條款,不依不饒地認為康康醫生的違規行為導致了孩子的疾病,需要承擔全部責任。

前不久,陶醫生轉發了阿寶醫生寫的《考驗你的智商和情商:商丘死嬰門的那些謊言、邏輯與常識》。阿寶寫道:

商丘死嬰門,如果責任全部在患者一方,嬰兒父母就不得不支付數十萬的治療費,還必須承擔一個終生重度腦癱孩子的撫養義務,面對這樣一個可怕的後果,指望家屬完全實事求是的向媒體陳述事情經過,那未免要求太高了。嬰兒父母已經清清楚楚的知道什麼對自己不利,什麼對自己有利。也絞盡腦汁的設計了一套自以為可以自圓其說的說辭,試圖消解掉那些對自己不利的證據。這沒什麼,這是人之常情。

陶醫生非常認同阿寶對人性的把握。

在康康醫生這個案例中,陶醫生並不指望用無可辯駁的科學證據與技術方案來說服孩子家長,讓他們認識到孩子的疾病與同時接種多種疫苗無關,讓他們放棄對接種醫生的責難和賠償要求。

然而,陶醫生對負責調查診斷/鑑定的專家們有期望。如果他們放棄科學原則、妥協退讓,那麼這個案例將對中國今後的疫苗接種工作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中國未來將有無數兒童、無數家長、無數接種醫生,因為這個判例而放棄給孩子同時接種多種疫苗,這意味著:

孩子將無法及時接種疫苗獲得保護

有些疫苗不得不被放棄,孩子將失去保護

家長需要請更多假帶孩子去接種

接種醫生因成倍的工作量而苦不堪言

這種三輸局面,我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特別是了解疫苗安全性的專家們。

現在,這個事件還沒有最終定性,還存在2次改正錯誤的機會(省、市兩級醫學會的專家鑑定),所以請康康醫生不要放棄申請鑑定,也請鑑定專家們以全體中國孩子的健康為重,做出一個對得起醫學精神、對得起未來中國的孩子/家長和努力學習與時俱進的接種醫生、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鑑定結論。

(完)

相關焦點

  • 這5種疫苗必須要接種,接種的時間地點都要注意,寶媽收藏起來
    家長可以利用還沒開工,在家陪孩子的這段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有關疫苗的科學知識,讓孩子不再抗拒接種疫苗,家長也能更放心。【醫生給寶寶接種疫苗】免費疫苗(免疫規劃疫苗)跟自費疫苗(非免疫規劃疫苗)有什麼不一樣嗎?這兩個哪一個更重要呢?
  • 醫生家長 不溝通是接種疫苗「大忌」
    近日,本報一篇「由於推遲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導致嬰兒殘疾」的報導引起讀者關注,孩子早打、晚打疫苗究竟有何危害?疾控中心有關專家表示,按照規定的時間準時注射疫苗才是最安全、最科學的。同時,在接種服用疫苗前,醫生務必要和家長多溝通孩子的體質情況。  特別是有禁忌症的孩子,一定要格外注意。
  • 哪些疫苗不能同時接種?
    今天我們來看看,哪些疫苗可以同時接種,哪些疫苗確實不能同時接種呢? 什麼叫「同時接種」 為避免歧義,我們將「同時接種」的定義為:在同一天裡,接種醫生在受種者不同的身體部位接種≥2種疫苗。
  • 疫苗安全:兒童疫苗接種注意!
    譴責、憤怒、難過都無濟於事,我們身為父母能夠做到的,就是替孩子把好關,努力把自己的培養成「專家」,火眼金睛甄別危險,護佑寶寶安全長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兒童疫苗接種的安全知識吧!  新聞事件:山西近百孩子莫名致死致殘 病發前均打過疫苗  兒童應該接種哪些疫苗?
  • 寶寶接種疫苗要注意啥?接種後的5個要點,家長們需謹記
    對於一些新手媽媽,尤其是第一次接種疫苗的寶寶的家長,可以提前了解接種前的注意事項以及接種後會出現的一些症狀,這樣避免到時候手忙腳亂。在給寶寶接種之前,可以給寶寶洗一個舒服的溫水澡,因為寶寶在接種疫苗之後,一段時間裡是不能碰水的。並且不要讓寶寶空腹,可以在接種之前讓寶寶吃飽肚子。其次,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如果寶寶有感冒、發燒、腹瀉等不舒服的症狀出現的時候,要避免帶孩子去接種疫苗,否則的話可能加重病情。此外,要了解孩子是否有特殊過敏的物質,如果有過敏物質的話,一定要提前告訴接種的醫生。
  • 寶寶接種疫苗要注意啥?接種後的5個要點,家長們需謹記
    寶寶在接種疫苗以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寶寶得重大疾病的可能性。而且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接觸的人也越來越複雜。所以接種疫苗顯得尤為重要。對於一些新手媽媽,尤其是第一次接種疫苗的寶寶的家長,可以提前了解接種前的注意事項以及接種後會出現的一些症狀,這樣避免到時候手忙腳亂。接種之前應該注意什麼?
  • 孩子接種疫苗是好事,但這幾種類型孩子,家長記住不種為好
    孩子在出生後都會接種疫苗,在家長們看來這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在這方面國家也提供了許多免費的疫苗,所以對於孩子接種疫苗大多數家長認為不花錢,還能幫助孩子預防疾病,為什麼不接種呢?但是這裡告訴家長們可不是說所有孩子都適合接種疫苗的,即使接種要根據孩子自身特點來選擇。
  • 2個月寶寶因接種疫苗導致癱瘓!醫生提醒:3種情況不要接種疫苗
    相信每個孩子還小的時候都要接種疫苗,為了防止各種疾病的產生,可是2個月的豪豪卻因為服用一種叫「糖丸」的疫苗,而患上了麻痺型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這是為何?原來孩子前肛門周圍有些發紅膿腫,媽媽以為是尿片過敏的原因,沒有在意,而接種的醫生當時也沒詢問孩子有沒有異常的情況。當患有免疫缺陷或(或)肛周膿腫等疾病的情況下是不能接種疫苗的,疫苗接種後會發生特罕見的異常反應。
  • 臺寶兒科小課堂|接種疫苗後為何要留觀?疫苗接種後的注意事項
    有過帶寶寶接種疫苗經歷的家長都知道,寶寶接種疫苗後,接種單位都會要求帶寶寶在留觀室觀察30分鐘。家長們都會遵循,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接種疫苗後有哪些注意事項?3、多喝水(奶)、多休息接種疫苗後要給寶寶充足的休息時間,同時注意多喝水(多喝奶),防止引發其他疾病。
  • 在孩子入園前,4種二類疫苗必打!就算自費也要帶孩子接種
    一類疫苗是由專業的醫護人員負責的,從寶寶出生開始就按照嚴格的規定程序,定時為寶寶接種,而且到了需要接種的時間還會有負責人來通知家長,所以家長們對這一類疫苗很少會存在疑惑,因為國家計劃中規定的就一定要給孩子接種。二類疫苗就不一樣了,家長們往往會產生很多的疑問:是不是一定要接種呢?
  • 兒童接種疫苗的常識問題,家長一定要知道!
    兒童接種疫苗的常識問題,家長一定要知道!五孩子接種疫苗後,家長需注意什麼?答:接種後不要匆忙回家,要在留觀室留觀30分鐘,觀察孩子是否發生嚴重過敏反應,以便過敏後醫生能在第一時間救治。記好下次接種時間,留觀時間過後,確定孩子無不適後即可離開醫院。詢問醫生關於孩子回家後若出現發熱等不適時的處理方法,最好留存電話。
  • 青島疫苗接種率達95% 水痘和脊灰疫苗免費接種
    近年來水痘在學齡兒童中發病較高,為此青島市政府於2013年為1-2歲適齡兒童開展免費水痘常規接種。2016年,我市又把適齡兒童免費接種水痘疫苗增加為二劑次(為全市年滿一歲、年滿四歲的兒童接種),同時增加一劑次滅活脊灰疫苗免費接種。今年我市將繼續實施適齡兒童水痘疫苗和滅活脊灰疫苗免費接種,財政投入將達到2700萬元,受益兒童近40萬。
  •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如何帶孩子科學接種疫苗?這些注意事項...
    接種疫苗,是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一道保護傘。但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卻有諸多疑問:一二類疫苗如何選擇?接種疫苗要注意什麼……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值此之際,本報邀請了重慶市沙坪垻區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張華莉,為家長們解開心中的困惑。
  • 廈門接種自費率不足七成 水痘疫苗接種最多
    廈門市公費受種疫苗的接種率已高達95%以上,而自願、自費接種率平均不到70%。更為突出的是,外來流動人口接種處於被動狀態。專家建議,除了規定所有幼兒必須接種的疫苗外,家長應根據孩子體質及醫生建議為孩子選擇接種自願、自費受種疫苗。  4月25日是第24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目前,我國兒童疫苗接種分為兩類。
  • 家長注意:大連這項疫苗接種有調整
    同時,使用麻腮風疫苗代替麻風疫苗接種不但符合麻腮風疫苗的免疫程序,還使受種兒童增加了1劑次腮腺炎疫苗成分的接種,增加了對腮腺炎這種疾病的保護效果。因此,我省在目前麻風疫苗供應緊張階段使用麻腮風疫苗代替麻風疫苗接種。
  • 兒童要接種的疫苗大全來啦
    目前,我國的兒童疫苗接種率已經達到90%,可以有效防範各類傳染疾病。因此,做好預防疾病的疫苗接種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以上介紹的五種疫苗是兒童必須接種的,是國家明確規定並強制執行的計劃免疫,都是免費提供給孩子的。為保障孩子健康成長和發育,降低疾病發生率,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在最佳接種疫苗時間內,帶自家的寶寶去正規接種點接種疫苗。
  • 麻疹疫苗接種注意事項:口服疫苗前後都要空腹
    由於孩子出生後,需要多次打疫苗,因此對於接種疫苗,不少家長已經熟悉大致流程,但對既接種又口服疫苗,尤其是第一次口服疫苗,不少家長還不了解。為此,9月9日,記者請參與此次疫苗接種(口服)工作的青醫附院預防保健科副主任護師王桂琴介紹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
  • 北京強化麻疹疫苗接種 3歲男童被重複接種(圖)
    原來,5天前家長已經帶著毛毛打過麻疹疫苗了,可昨天上午,幼兒園請來的社區醫生竟然再次為孩子接種了疫苗。  5天內重複接種  前天下午,毛毛的爺爺接他放學時,收到幼兒園的通知單。通知單上說,當天上午10時,毛毛在幼兒園接種了麻疹疫苗。
  • 寶寶都需要接種哪幾種疫苗,接種疫苗後的注意事項又是什麼呢?
    1、肺炎13價結合疫苗:嬰幼兒可以從生後6周開始接種,整個過程共需接種4劑,每支750元,分別為兩個月大、四個月及六個月大時接種共三劑的基礎接種,在十二至十五個月時接種加強劑。2、Hib疫苗:Hib常規接種時間為寶寶出生後2、4、6個月和12-15個月,一般超過5歲通常不需要接種,參考價格一支168元,需要打4次3、水痘疫苗:第一次滿周歲可以接種,1-12歲接種一次,13歲以上接種兩針,參考價格一支200元左右4、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因為每年都不同,突發性和傳染性都很強
  • 家長怎樣正確地給孩子接種疫苗
    首先,家長帶著兒童到接種點接種疫苗時要把接種證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會核對兒童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及接種記錄,確定本次接種對象、接種疫苗的品種。  第二,接種人員會告知兒童家長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  第三,接種人員要詢問兒童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