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在2008年能夠出任黨主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她沒有派系,甚至有媒體以「誤入政治叢林的小白兔」來稱呼她。
彼時蔡英文也藉助黨內第一大派系新潮流,對抗與之有「瑜亮情節」(諸葛亮和周瑜,形容競爭關係)的蘇貞昌一派,同時拉攏與蘇不合的黨內第二大派系謝長廷相助,形成新潮流、謝系雖然不合,但都對蔡英文鼎力相助的局面。
此外,蔡英文依靠「立委」補選接連勝利站穩腳跟,也讓各派大佬不再敢隨意下指導棋。
2010年新北市長選舉、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高票落選,雖然讓蔡鋒芒暫挫,但也讓她收穫了大量的政治能量。
接任黨主席的蘇貞昌在處理黨內事務時,「圍蔡堵謝」是相當重要的考量,在檢討大陸政策、是否禮讓柯文哲等事上都拿不出令各派滿意的牛肉,從而引發反彈。蘇在確認無法與蔡一戰之後,黯然宣布不參加黨主席換屆選舉,蔡英文以黨內共識之姿回鍋黨主席,並連任。
新潮流宛如蔡英文的左右手,但也可能是蔡英文的夢魘。新潮流長久以來就是民進黨的半壁江山,如今掌握「六都市長」的一半席次、票選「中常委」的十分之三,號稱民進黨內「一超多強(一超:新潮流;多強:「正國會」、蘇系、英系、海派等)」派系中最強者。
新潮流深明「樹大招風」的道理,在黨主席、領導人層級很少推出自己的候選人,而是與其他派繫結盟,甘當抬轎者。從過去挺陳水扁到如今挺蔡英文,莫不如是。
隨著新潮流掌握更多的縣市長、「立委」席次,本派系的能力者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桃園市長鄭文燦等未必弱於其他派系的龍頭。在新潮流更新換代之際,「自己坐轎而不是替人抬轎」,派出自己的領頭羊徵戰黨主席、領導人,已近成為派系內部共識。
正因如此,新潮流2024推賴清德或鄭文燦出戰臺灣地區領導人,已然成為坊間的常態消息。蔡英文需要在藉助新潮流的同時防範新潮流做大。
陳水扁時代民進黨「四大天王」中,前副領導人呂秀蓮是政壇孤鳥,難言派系,其他三位皆為派系龍頭,如今亦在世代交替。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因同新潮流有齟齬,故而長期成為反新潮流的中堅力量,但謝長廷駐日後,派系內部沒有可以說服各角頭的大佬,衍生出「中常委」選舉謝系掛零、2018高雄市長黨內初選派系內部無法協調一致的局面。
謝系逐漸從黨內第二把交椅落寞下來,各子弟兵也只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靠向其他派系或者自謀出路。前黨主席遊錫堃將派系交給臺中市長林佳龍,派系改稱「正常國家促進會」,「獨派」之心溢於言表。
遊系長期同謝系有合作,在謝系式微後成為黨內第二大派系,也接下了反對新潮流的旗手之位。「行政院長」蘇貞昌同新潮流交好、與謝長廷交惡,蘇新合作也被稱為「新蘇聯」。蘇系逐漸從蘇貞昌交棒給女兒,也是「立委」的蘇巧慧。上述派系合縱連橫主軸之一就是同新潮流的關係,因此「新蘇聯」與反新之爭,已然成為民進黨派系內鬥的主要表現。
蔡英文的英系是蔡在不斷選舉和掌握資源後發展起來的,與大部分派系皆交好。英系同新潮流長期合作,與謝(現在大多轉向海派)、遊兩派也是互有往來,但蘇貞昌與蔡英文在參選雙北(臺北新北)以及出徵2012問題上有所不快,如今是貌合神離,接下來有好戲看。
本文首發於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