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高路上,請避開這些「坑」

2020-09-25 趙天雲

家長們除了關心孩子的成績,最擔心的就是孩子身高。很多商家抓住家長的這種心理,大力宣傳吃這個能長高,吃那個能長高。另外,很多家長自身的認知問題也會耽誤孩子長高。

孩子的長高路上,請各位家長避開這些坑~

01

1、喝點牛奶、補點鈣、多運動,這樣就能長個嗎?

當人們發現孩子矮於同齡人,會像周圍人「取經」,很多人會告訴你「多喝牛奶」、「補鈣」、「多運動」和「吃人參」等等;或者會告訴你,「不用擔心啦,以前我家小孩也很矮,初中後體重蹭蹭往上長」,那麼,這些措施有用嗎?

我們知道,營養、運動和睡眠等對身高增長有很大影響,是長高不可忽視的因素。但是,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數人身材矮小並不是由於攝入不足所致,甚至其中一部分人因為攝入過多而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而多數父母,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吃得太少」。

事實上,單純由於鈣、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攝入不足而引起的矮小已經越來越少見,所以通過所謂的「食補」效果並不好。

02

TWO

2、給孩子吃「民間增高秘方」能促高

一些中草藥號稱有增高的功效,但中草藥成分複雜,療效不確切,而且大部分中草藥中起作用的成分都是性激素或類似物,副作用也偏大。

民間還流傳著一些像田七燉老母雞、石蛙等偏方也有人在大膽嘗試,但是,目前並無科學依據顯示吃這些能長個子。

03

THREE

3、睡前給孩子喝點牛奶,吃點水果

另外很多家長都會習慣性在睡前給孩子喝點牛奶,吃點水果。你們都錯啦!

3歲以前,孩子是以營養模式為主的生長模式。嬰兒期喝夜奶,幼兒期睡前喝杯奶,這都是生長發育所需。

3歲以後,孩子的生長模式逐漸轉向以生長激素為主導的模式。要想長個,就要保證生長激素的分泌。

進入深度睡眠1小時後,才能進入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

但孩子的身體機能還未發育完全,若在睡前喝奶、吃東西等,孩子便會起夜,縮短了深度睡眠的時間,減少了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長個子。

此外,較低的血糖也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因此,建議孩子三歲後睡前不要飲食,儘量空腹入睡。

4、我家孩子是不是「晚長」?

許多家長,甚至是非專科醫生,覺得矮小的孩子可能是「晚長」,覺得現在矮一點沒有關係,甚至有家長對「二十三竄一竄」(即認為到23歲還能長個)深信不疑。

然後,等到青春期發育快結束了,個子依然矮同齡人很多時,才慌亂起來,病急亂投醫,猛吃各種補品和增高產品,最後到醫院檢查才被告知為時已晚。這時候就算呼天搶地、捶胸頓足也已經後悔莫及了,因為此時骨骺已經接近閉合,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

那麼,有些人可能會問,我周圍的某某某確實「晚長」,高中後才身高猛竄。但是,別人是「晚長」或別人父母很高,你也是嗎?什麼是「晚長」?怎麼判斷我是不是「晚長」?

「晚長」醫學專業術語叫「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Constitutional Delay of Growth and Puberty,CDGP)」,指的是女孩>14周歲,男性>15周歲尚無第二性徵發育,或女孩18周歲仍無月經初潮。此類患者出現青春發育時間晚於普通人群,大部分延遲2-3年,極少數人可延遲到20-21歲才出現青春發育。儘管如此,這些患者最終都可以完成正常的性發育,完成生長追趕。

那麼,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晚長」?

雖然「晚長」的發生機制不明確,但有遺傳傾向得到學術界的認可。如,母親發育晚,17歲才來月經來潮和身高迅速增長,說明家裡的遺傳傾向就是偏晚的。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晚長」與否並不是判斷孩子是否「晚長」的標準。孩子是否「晚長」,建議以小兒內分泌專科醫生的判斷為準。這是因為,是否「晚長」,需要綜合評估,了解激素分泌情況以及動態觀察發育情況,才能判斷。

事實上,「晚長」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情況下,且有明顯家族史才能診斷。切不可沒有經過任何檢查,直接判斷為「晚長」,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後悔莫及。

在「長個子」這個問題上,糾正錯誤的育兒觀念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及時發現身高問題。家長可以看看孩子有無以下幾個現象,如果有就要提高警惕,及早就醫,至專業醫療機構尋求專科醫生的建議!

相關焦點

  • 孩子長高應該吃什麼?避開「骨頭湯」的坑,「長高食譜」要掌握
    「多喝骨頭湯,補鈣長高高」,奶奶給孫子補身體,被醫生吐槽無知鄰居家住著一個老奶奶,兒子兒媳都在外地打工,只有一個不滿3歲的孫子跟奶奶生活。不過,父母會每天跟孩子視頻,叮囑老人要科學養娃,別封建迷信害了孩子,可最終還是沒防住。
  • 母乳餵養,這些「坑」要避開
    【母乳餵養,這些「坑」要避開】民生視角媽媽的乳汁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因子,是配方粉無法替代的。不過,聽起來簡單的母乳餵養,實操起來卻讓有的新手媽媽「壓力山大」。@健康浙江 提醒你,這些母乳餵養的「坑」,一定要避開
  • 中了這些坑讀研基本無望,2020考研請避開
    中了這些坑讀研基本無望,2020考研請避開!2019年考研已經結束,雖然有290萬的考研人數,但真正讀研的人卻不足80萬,更多的考生在考研中落敗,成了炮灰!但凡選擇考研這條路,肯定都不想失敗。對於2020年考研黨來說,若要順利讀研,他們需要避開哪些坑呢?避免成為考研炮灰,2020年考研黨應注意這些,過來人的經驗送你!
  • 因為這3大坑,有一半孩子都沒長到遺傳身高
    男孩在長假結束後第一次見到同學,發現對方又長高了,崩潰大喊:「沒天理!」孩子也這麼在乎身高,在寶爸媽們愛聊的育兒話題裡,「身高」更是永不缺席!可在娃長高的路上,坑還不少...狂補鈣、營養液、甚至拉伸......當你家娃是麵團吶!?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 育兒路上經歷的那些「坑」
    如何避開育兒誤區,學習避「坑」攻略從職場打拼的女白領到全職帶娃的新手媽媽,可以說伴隨著孩子的每一天成長同樣在慢慢摸索著一起長大的還有我這個新手媽媽,而一個人一手帶娃的經歷也讓我從沒有準備的四處尋找方法和經驗時,一邊踩著「坑」一邊總結著事實真相的育兒經驗,提到了育兒過程踩過的「坑」也是意味深長的需要總結下分享給大家,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我這個新手媽媽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和聽到的那些
  • 洗奶瓶學問大,這些坑你都避開了嗎
    洗奶瓶學問大,這些坑你都避開了嗎 寶寶出生後,有許多瑣碎的小事都需要媽媽們忙碌,而有些事情雖然看起來挺簡單的,但其實裡面的學問大著呢,比如洗奶瓶,並不是所有的方式都是正確的哦~洗奶瓶的這些坑你都避開了嗎?
  • 春夏之季是孩子長高黃金期,家長避開5個坑,助娃多長几釐米
    這時候就要多多的鍛鍊,補足鈣質,發掘2-3釐米的長高潛能。身高是跟很多的因素掛鈎的,例如基因、運動、飲食等等,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高矮。為了讓孩子更快的長高,作為父母要避開這五個雷區:1、 疾病疾病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大病要治療,小病也不能被忽略。假若孩子長期咳嗽、過敏性鼻炎等等疾病,需要及早的治療,當然,在平時也要注意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帶孩子多多鍛鍊。
  • 有哪些考研需要避開的坑?
    那今天呢,我們就在擇校、心態、學習方法三個方面,講一下有哪些是需要避開的坑~而對於擇校而言,可以抱著衝一把的心態,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首先要避開的就是 「自負」和「自卑」這兩個詞。自負會導致報考院校過好,即使分數並不低也難以見得在top前幾的高校中,穩穩上岸。
  • 選購時候還要避開這些坑……
    買兒童自行車,這些「坑」要避開 不了解不知道,如今選購兒童自行車,品牌和車型選擇之多,一不小心就讓人挑花眼。 Segway-ninebot兒童車的精細全包裹鏈條罩/官網截圖· 剎車及時,能免去不少事故 孩子騎行過程中,之所以不能及時剎車,原因也很複雜,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總結,有兩個主要原因—— 沒有選擇和孩子身高匹配的自行車 一些家長出於孩子在不斷長高的考慮
  • 這些英語過時啦!英語商務寫作要避開的5個坑
    今天跟大家盤點5個當代商務英語寫作中,需要避開的坑,用更恰當的表達方式替代這些過時的用法。坑No.1 太囉嗦典型的「囉嗦」表達:I would like to bring to your attention我想提請您注意Kindly
  • 春運火車票開售 購票時請避開這些「坑」
    每年春運,不少乘客為購得一張回家車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然而,總有部分乘客「神通失靈」,掉進各種各樣的春運謠言之「坑」,既傷錢又傷神。今年春運火車票如何安心購票?本文為您「排坑避雷」。 別買票了,2021年春運取消?假的!
  • 法考複習這些坑,再不避開就真掉進去了
    針對這種狀況,眾合法考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法考複習中你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去的坑,希望合合菌的總結,可以幫助大家完美避開那些「坑」!一、只聽課不刷題說到「坑」,我們就不得不說大多數考生會忽略的問題不少考生就是因為來聽課期間頻繁更換老師,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知識獲取瑣碎不說,還會遭遇不同老師之間的觀點碰撞,這對於一心想要過考的考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答題時也會出現混淆而無法分辨出正確答案,導致掉「坑」。三、忽略真題的重要性要知道,歷年真題就是在幫助你了解歷年考點的變化以及出題老師的思路啊,忽略真題無疑讓你失去了一個「押題」的捷徑。
  • 孩子長高的4個「坑」!很多家長第一個就中槍
    聽說吃國外的「洋貨」營養素能長高?果斷大買特買。聽說補鈣能長高?那就每天給我多吃幾種鈣片......但寶寶長高這條路上,你真的找對了方向麼?有沒有跳進了某些「坑」裡呢?今天,一起來看看關於寶寶長高的幾個誤區吧~ 誤區一:父母均偏矮,孩子肯定高不了 孩子身高會受父母的影響,但遺傳身高影響孩子最終身高的比例約佔50%~60%。
  • 考研有哪些需要避開的坑?考研黨一定要看!
    文/Shine學姐考研路上會遇見很多的坑,那麼怎樣才能一戰成碩,避免自己淪為考研的炮灰呢?下面的這些「坑」,你一定要看,並且銘記於心!不要犯這些錯誤!1.不願跳出舒適區。你們認為還有哪些考研黨需要避開的坑呢?評論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吧~我是Shine學姐,一個努力的姑娘,分享學習、成長乾貨,以及關於大學生活的一切,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請關注我吧,後期還有會更多精彩的文章哦,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好,成為自己想要的光。
  • 孩子太瘦像個「紙片人」,注意避開2個坑,父母不用憂心給娃加餐
    比如王姨的小孫子,像個「紙片人」那就有點過分了,但孩子的「瘦」可真跟吃多少沒有太大關係,主要注意避開這2個坑。不得不說,一天5頓,別說胖了,要是女兒吃沒準都得催吐。避開這2坑,父母不用費力給娃加餐孩子太瘦,家長的2個坑。
  • 考研路上踩過的坑,避雷指南
    首先我想申明我不是考研大神也不是學霸,只是單單從我考過研我踩過的坑和我閨蜜踩過的坑想告訴大家,雖然在學習路上不能一味地趕進度但是也不能用以為把基礎打牢再去強化。研究生考試選拔選的就是在有限時間內掌握知識並運用,真的沒有時間讓我們慢慢的學習。
  • 大學無法避開的「坑」,社團和班幹部,填報志願時需要注意它們
    這些陷阱會浪費掉你很多珍貴的時光,讓你的大學之路走得越發曲折。這些你應該在大學中避開的坑就是我要講述的內容。一想到大學,在美好的校園生活之前,就容易想到不得不面臨在酷暑天氣下的軍訓。因為軍訓的任務很多,因此一天下來你常常會覺得身體不舒服。在此之前,你可以事先打聽一下軍訓的訓練內容,這裡指的並不是那些常見的內容,而是一些具有觀賞性質的拳法、棍法一類的。
  • 育兒路上的那些坑
    從育兒路上一路跌跌撞撞走來,萬種艱辛、還有婆婆在育兒路上的神助攻,真是箇中滋味,酸爽至極,心理強大的媽媽會披荊斬棘一路走過來,心理弱的媽媽會經過抑鬱期,需要自我調整,調整的過程也是痛苦並重生的過程,現在披荊斬棘一路走過來的二寶媽媽來嘮叨嘮叨育兒路上那些走過的重要的坑。
  • 這些關於長高的坑,千萬別踩
    這些坑,你踩過嗎?我們的身高,70%-80%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但仍有20%-30%可發揮的空間,這就是環境的因素。1)牛奶是喝的越多越好嗎?其中負責人長高的生長激素,就從這個「工廠」生產出來。我通常都告訴高興,他身體裡有能幫助他長高的小精靈,可這些小精靈特別怕亮光,只有關了燈房間變黑,小精靈才敢跑出來幫助他長高,久而久之,他就會自己要求睡前關燈了。當然除了正確的引導,對於特別小的孩子,家長還是應該在一旁適度陪伴,緩解孩子心中的恐懼。
  • 三下數學:《面積》測試分析,這些方法要學會,這些「坑」要避開
    三下數學:《面積》測試分析,這些方法要學會,這些「坑」要避開。我們把小學六年分成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為小學低段,三四年級為中段,五六年級為高段。三年級是小學的一個臺階,中年級的開始,各方面都在成長,學習內容難度適中,這段時間是培養思維習慣和思考能力的最佳時期。孩子們在這段時間數學成績有波動和稍稍下滑都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