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除了關心孩子的成績,最擔心的就是孩子身高。很多商家抓住家長的這種心理,大力宣傳吃這個能長高,吃那個能長高。另外,很多家長自身的認知問題也會耽誤孩子長高。
孩子的長高路上,請各位家長避開這些坑~
01
1、喝點牛奶、補點鈣、多運動,這樣就能長個嗎?
當人們發現孩子矮於同齡人,會像周圍人「取經」,很多人會告訴你「多喝牛奶」、「補鈣」、「多運動」和「吃人參」等等;或者會告訴你,「不用擔心啦,以前我家小孩也很矮,初中後體重蹭蹭往上長」,那麼,這些措施有用嗎?
我們知道,營養、運動和睡眠等對身高增長有很大影響,是長高不可忽視的因素。但是,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數人身材矮小並不是由於攝入不足所致,甚至其中一部分人因為攝入過多而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而多數父母,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吃得太少」。
事實上,單純由於鈣、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攝入不足而引起的矮小已經越來越少見,所以通過所謂的「食補」效果並不好。
02
TWO
2、給孩子吃「民間增高秘方」能促高
一些中草藥號稱有增高的功效,但中草藥成分複雜,療效不確切,而且大部分中草藥中起作用的成分都是性激素或類似物,副作用也偏大。
民間還流傳著一些像田七燉老母雞、石蛙等偏方也有人在大膽嘗試,但是,目前並無科學依據顯示吃這些能長個子。
03
THREE
3、睡前給孩子喝點牛奶,吃點水果
另外很多家長都會習慣性在睡前給孩子喝點牛奶,吃點水果。你們都錯啦!
3歲以前,孩子是以營養模式為主的生長模式。嬰兒期喝夜奶,幼兒期睡前喝杯奶,這都是生長發育所需。
3歲以後,孩子的生長模式逐漸轉向以生長激素為主導的模式。要想長個,就要保證生長激素的分泌。
進入深度睡眠1小時後,才能進入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
但孩子的身體機能還未發育完全,若在睡前喝奶、吃東西等,孩子便會起夜,縮短了深度睡眠的時間,減少了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長個子。
此外,較低的血糖也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因此,建議孩子三歲後睡前不要飲食,儘量空腹入睡。
4、我家孩子是不是「晚長」?
許多家長,甚至是非專科醫生,覺得矮小的孩子可能是「晚長」,覺得現在矮一點沒有關係,甚至有家長對「二十三竄一竄」(即認為到23歲還能長個)深信不疑。
然後,等到青春期發育快結束了,個子依然矮同齡人很多時,才慌亂起來,病急亂投醫,猛吃各種補品和增高產品,最後到醫院檢查才被告知為時已晚。這時候就算呼天搶地、捶胸頓足也已經後悔莫及了,因為此時骨骺已經接近閉合,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
那麼,有些人可能會問,我周圍的某某某確實「晚長」,高中後才身高猛竄。但是,別人是「晚長」或別人父母很高,你也是嗎?什麼是「晚長」?怎麼判斷我是不是「晚長」?
「晚長」醫學專業術語叫「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Constitutional Delay of Growth and Puberty,CDGP)」,指的是女孩>14周歲,男性>15周歲尚無第二性徵發育,或女孩18周歲仍無月經初潮。此類患者出現青春發育時間晚於普通人群,大部分延遲2-3年,極少數人可延遲到20-21歲才出現青春發育。儘管如此,這些患者最終都可以完成正常的性發育,完成生長追趕。
那麼,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晚長」?
雖然「晚長」的發生機制不明確,但有遺傳傾向得到學術界的認可。如,母親發育晚,17歲才來月經來潮和身高迅速增長,說明家裡的遺傳傾向就是偏晚的。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晚長」與否並不是判斷孩子是否「晚長」的標準。孩子是否「晚長」,建議以小兒內分泌專科醫生的判斷為準。這是因為,是否「晚長」,需要綜合評估,了解激素分泌情況以及動態觀察發育情況,才能判斷。
事實上,「晚長」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情況下,且有明顯家族史才能診斷。切不可沒有經過任何檢查,直接判斷為「晚長」,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後悔莫及。
在「長個子」這個問題上,糾正錯誤的育兒觀念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及時發現身高問題。家長可以看看孩子有無以下幾個現象,如果有就要提高警惕,及早就醫,至專業醫療機構尋求專科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