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城小學現有教職工102名,專任教師大專學歷率100%,本科學歷率達70%。教師隊伍中有一半以上教師擁有省市區教學能手等稱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陝西省特級教師1人,陝西省「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學能手」19人,西安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學能手」41人。
在談到學校的師資建設時,唐校長說:「在師資力量建設方面,我們學校淡化行政管理色彩,推行「三個三」的研修模式,以「大學區陽光名師工作室」為平臺,創設三坊聯動、三核驅動、三級推動的研修模式。」
2011年,紡織城小學創建「陽光名師工作室」,由學校特級教師帶頭,骨幹教師參與,在省市教科所專家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校本研修。2012年,紡織城小學大學區成立後,拓展為「大學區名師工作室」,在工作室之下設立了語文、數學、藝術三個工作坊。記者在參觀時遇到了藝術坊的楊老師,楊老師告訴我們,工作坊每天有老師專門「坐診」,針對教學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進行討論、解答。藝術工作坊隨時歡迎老師進去吹、拉、彈、唱、畫,讓老師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輕鬆的享受,也提高了老師的藝術修養。聽學校老師說,校內多處雕像都是楊老師帶著學生手工製作的,有隻白色的羊還是學生自己完成的,真為這些孩子感到驕傲,想必他們此生也不會忘記這些美麗的童年作品吧!
三個工作坊確立了「經驗傳播、問題研究、智慧凝練」三個核心的工作任務。
經驗傳播包括「請進來」和「走出去」,古人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紡織城小學先後邀請全國名校長馮恩洪、北大教授王繼華、陝師大教授胡衛平等專家來學校分享教育思想,英國聖布裡吉教會學校、澳大利亞NCC學校、新加坡漢和國際學校、韓國松川學校、臺灣吳興國小師生都曾到學校交流訪問,紡織城小學師生代表也會定期組團前往交流互訪。工作坊的老師們也會將自己的獨特思想、特色教學推介給全校教師。廣闊的平臺成就開闊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紡小人浸潤在如此的教育薰陶之中,應該是其樂無窮。
問題研究更是別具一格,工作坊採用「每日坐診」、「研修沙龍」等形式對教學中的具體問題答疑解惑,共性問題則開展課堂研究。學校目前有65個貼近教學實際的「校本課題」,正在研究的國家級課題2個,省市級課題3個,被市教育局確定為全市小課題實驗基地。學術研究的濃厚氣氛已經在紡織城小學形成一種最為普遍的校園文化,影響著七尺講臺上的每位老師,也讓每位紡小學術受益無窮。
智慧凝練並非只是一個口號,它體現在老師每一日的真實生活之中。韓愈《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故而教師的個人學識和修養相當重要,所謂「名師出高徒」。紡織城小學非常重視教師的經典閱讀,開展「每日閱讀」、「陽光講壇」活動,並鼓勵教師進行寫作提升,凝練智慧,堅持每天一段心得、每周一篇反思、每月一個案例研究報告、每學期一篇專業論文。做任何事都貴在堅持,你某一天去感受、去學習不算什麼,關鍵是幾十年如一日。
「名師工作室」針對不同層面的教師,開啟新手成長、骨幹成名、名師成『家』的培育方向。年輕教師和老教師『青藍結對』共同促發展;針對骨幹教師,採用『微格教研』的方式,促骨幹教師成名;以專『業培養+定期評估』的方式鍛造名師成『家』。現已有一批名師成長為『全國青基會』指導專家、『國培計劃』指導教師、省市學科指導委員會成員、省『名師大篷車』講師。這就是三級推動的研修模式。」唐校長向記者介紹道。對教師的培育的確應該這樣,不斷地進步、拔升,停滯不前的思想要不得。
文化滋養心靈,藝術提高品位。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紡織城小學每一周開例會時,會留出一段交流分享的快樂時光。老師可以通過一句名言、一段美妙的音樂、一個生動的小故事等多樣的方式,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經驗、教育感悟分享大家。這不僅是思想、經驗的交流,更是學校正能量的傳遞。
「世界咖啡日」聽起來非常浪漫,紡織城小學卻為它增加了些許的學術氣息。學校經常舉辦「世界咖啡日」,以教學問題涉及者為組織單位,將老師按不同年級、學科隨機組合,形成研習組。各組平等發言,展開激烈的辯論,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出智慧的火花。在校本研修方面,紡織城小學創新地將教師個性愛好的發展納入校本研修的範疇之中。學校成立了「陽光教師書畫社」、「陽光教師器樂社」、「陽光教師舞蹈社」三個教師社團,對教師的個人愛好予以大力支持,提高教師生活品味,儒養紡小文化精神。